上一篇 | 下一篇

凤阳行

发布: 2011-3-10 20:52 | 作者: 黄惟群



        开了。批判会上,他一声不响,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手拿一条毛巾,一次次,他装着擦汗,擦掉大把大把眼泪。
       
        萧良是第一次回去,回他插队的庄。
       
        他庄原先出名的穷。穷凤阳、穷大溪河,都穷出名,但他庄的穷,是穷中之穷。那时,庄上只有嫁出去的姑娘,没娶进来的。庄上大半光棍,老的、中的、小的。 可如今,庄上多了女人,多了年轻小媳妇。丈夫们都出外打工去了,留下她们看家。她们不认识萧良,萧良也不认识她们。我们在庄上走过时,她们好奇地打量着我 们。
       
        走一圈,没碰到熟人。
       
        萧良找到了自己当年住过的屋。屋还在,只是已倒了,剩几面断墙,墙内乱草齐腰,墙前,一条水牛在吃地上的草。
       
        我说,“照张相吧。”
       
        萧良也不说话,都没看我 ,走到断墙前,站好。
       
        照片上的他,头发都秃了,头顶心只剩小鸭绒毛般一撮。他穿一件西装,里面一件红色毛衣,双手插在口袋里。
       
        他笑着,是傻笑。他的眼睛是红的,看得到里面闪动的泪。
       
        出发前他们就说,到了乡下先去我的庄,尽我,我想呆多久就多久。他们是照顾我,觉得我“万里”迢迢赶来不易。可我说不,我的庄最远,最后去。
       
        从萧良那到我的庄,才三四里地,但只有田间小道,开车,必须绕道,走大路。大路也是泥路,当年走板车、拖拉机用。
       
        刚来时,萧良发疟疾,我们送他去公社医院,那天,走的就是这条道。那时我们都发疟疾,高烧四十度,甚至四十多,温度表打到顶。萧良第一个发。找不到医 生,只能上公社。队里要派人送他,我们都说不要。我们说不要,是因我们一个个都被一幅图景吸引了去:一条水牛,拖一辆板车,牛背上坐我们中一个,头戴草 帽,手执柳条……多神气,多富诗意。生产队长想劝,劝不住,只能叮嘱我们当心,只能站在村口目送我们上路,送很远。
       
        这是下放后最开心的一天。 疟疾这病,发起来怕人,不发时,也就有些身子疲软。板车上的萧良躺不住了,非要坐到牛背上,由他赶车。一上牛背,他开心得心都漾了开来,笑了再笑,还一再 问大家,他像不像神仙牧童。我们都说,就少一根短笛。他就双手做个吹笛的样,还把嘴唇闭成一条缝。“吹”着,他越发得意,叫我们统统坐上车,然后柳条一下 又一下地抽牛肚……牛小跑起来。开始,没人怕,萧良更不怕,他想当然地认为:牛老实,吆喝几声吓唬几下再加几鞭就行,可越抽,牛跑得越快,牛一跑快,后面 的板车就晃荡,一晃荡,左右再一摆,车柄便一下一下重重地捅到牛肚、牛屁股上。牛疯了,彻底疯了,疯了般地奔跑起来……我们一个个从板车上滚下来。萧良吓 得脸都弯了,牛背上不知所措,临到最后一刻,才闭着眼往路边草丛里一个猛扎跳下去……疯了的牛一口气奔进一条水沟,后面拖着的板车,断了绳,像炮膛里射出 来般,车柄深深扎进沟边的泥里……我们愣了,吓愣了,一个个面如土色,张着嘴,半天没人说得出一句话……
       
        还是这路,但不同了。当年这路有一段坡,板车上坡很费劲。如今,坡没了,不知去了哪。当年两旁空空荡荡,一眼望出很远,如今,小树已长大,已成木,路边还多了房子,有的房子墙上还写着“石灰厂”、“出售水泥”、“教授磨工”等字样。
       
        奇怪的感觉。这些厂、这些副业,很难和记忆中那片浩瀚的泥土联系在一起。
       
        阿五问,还记得那次杀鸡吗?我们看看他,笑笑,说当然。
       
        那次,阿五和萧良来我庄上,我们去老乡那买了只鸡,又去大队部小店打了酒,准备美食一顿。没人会杀鸡。萧良说,一刀砍下鸡头就是。我说太残酷。阿五自告 奋勇,说他来杀。可他哪是杀鸡,是锯鸡。刀很钝。他用钝了的刀在鸡滑腻的颈皮上拉来拉去。拉半天,破一点皮,见一点血,再拉,总算见骨头了,见血一股股流 出。老乡教我们,杀过鸡,只要将鸡颈弯过来,塞到翅膀下,扔到屋外就行。我们没扔。而是人道地将鸡放到屋外地上。然而,刚返身进屋,只听身后一阵“扑 腾”,那鸡挣扎几下,站了起来,那根被锯了一半的头颈软绵绵地荡下,吊着个血淋淋的头,拍几下翅膀,跌跌撞撞朝我们直冲过来。那不是鸡,是鸡鬼。我们被吓 得魂飞魄散,这个跳床上,那个跳桌上,“人”飞蛋打……
       
        饭后,我们出去逛荡。没地方逛,就去浩浩荡荡的漫天湖。
       
        我们一边逛,一边唱。唱的是插队的歌。我至今还记得几句歌词:
       
        告别了妈妈,再见了故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进了历史史册,一去不复返。
       
        迎着太阳起,背着月亮归,沉重地绣地球,是我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
       
        未来的道路是多么曲折、多么漫长,生活的脚印踏边了偏僻异乡。
       
        歌词不能算太好,但对我们已够用。我们唱得很投入,很忘情。
       
        那时我们都不会喝酒,但那天都喝了。一个个喝得晕晕乎乎,脸彤红。阿五是红得最厉害的,从脸红到颈脖再红到手。最离谱的是,停下小解时,大家看到,他连鸡巴都是红的,彤红彤红……看得我们一个个叫着、笑着,跌倒在漫天湖里……
       
        “这应该是‘山岗’庄吧?”萧良望着远处一溜泥色说。
       
        “应该是吧,很像。”阿五应道。
       
        说着,俩人下意识地同时回过头来看我,然后又收回目光,继续望窗外。
       
        “是麽?”我接口。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那溜细长、低矮的泥色。
       
        萧良的庄往北一二里,是“山岗”庄。“山岗”庄再往北一二里,是我的庄。
       
        我在庄上看不到萧良的庄,但看得到“山岗”。
       
        郜苋在山岗庄。因为她,山岗庄带上了梦色。
       
        郜苋是我的中学同学,漂亮,确实漂亮。当年学校一二千人,她走过操场,目不斜视地走过,总有那么多目光不自觉的被她吸引去。
       
        从我庄上望山岗,远远、小小,我能看见她,很清晰,能看见她站在门前锁门,看见她抗着锄头出工,看见她收工回来站在屋前开门进家……
       
        我常看。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