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凤阳行

发布: 2011-3-10 20:52 | 作者: 黄惟群



        走到原先的大溪河公社办公所,我们停了下来。
       
        这是幢楼房,曾是方圆几十里唯一一幢楼房,砖造的。这楼原先是炮楼,据说是过去时代的土匪盖的。楼很高。第一次出现知青眼里时,它很破,但渐渐,越来越 高,高得让人感不到它的破和旧……当年,这幢楼里走出的人,眼睛都是朝上的;当年,这里的知青,都是眼睛朝上看这楼里走出的人的。
       
        那时,即使最清高的人,暗自都曾做过接近这幢楼的梦。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人事全非,往事似梦非梦。
        都过去了,早已;可过去的仅仅是时间,只能是时间。
        我们几个都没说话,看着那楼,猛烈抽烟,各人想各人的。
        想进去看看,却院里杂草纵生,显然荒废多时。
       
        如果这楼也有记忆,如果这楼本生就是一部摄像机,它需要记录的历史、事件太多太多。这部摄像机里,我们这些知青,不过是几件不同颜色的衣服,脸都还没看清,便一闪而过;但对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来说,却因曾经进入过这幢楼,而一辈子摆脱不了在这楼里时的感觉。
       
        大溪河老街上稍微停留一会,我们走了,正式下乡。
       
        一出街口,大溪河“版图”便整张在眼下展开。一大片连着天的地,一条弯弯曲曲的泥的路,路上满是脚印,满是下雨天车轱辘压过后的深辙,时宽时窄弯弯曲曲的泥路像一条飘落的带子,渐远渐细,把全个大溪河一切为二。
       
        当年我老走这路来赶集。十五里地。
       
        在这条路上,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走路”。
       
        ――四周一切都早已在眼里,走一阵,这个样,再走一阵,还这个样。心没了去处,眼也没有,只是走,只是听自己的脚步声,听风声,听风一阵紧一阵松地吹 响;视线机械地往前,远远的,看住前面一个田埂,过了这田埂,再看下一个;望住前面一个村庄,过了这村庄,再望下一个村庄……
       
        漫 天湖里,远远,不时看见一个身影,背一个包,走在田埂上,这身影不是习惯看到的罗卷腿,弓背,而是矫健的,轻盈的――是读书在外回来过周末的女学生?是出 外打工返家探亲的年青娃?屋前庄口,时见一些玩耍的孩子,他们和我们往日所熟悉的也已完全不同,不再破衣烂衫,不再两溜鼻涕淌到嘴唇,淌出四条黑乎乎的厚 垢边,而是一个个穿着整齐,干干净净,有红有绿……
       
        太阳升起,泥路开始化冻。车子如履薄冰,慢慢吞吞、小心翼翼。
       
        我们先去阿五的庄。
       
        阿五找不到他的队,更找不到他的房。车子最终停下的地方,就是他以前的住房处,但他全然不知,还在东张西望地找。
       
        阿五队里原先三个学生,那两个早走了,一个上了大学,一个去了工矿,留下他一个,他是他们三个中最不会“混”的,总走不了。
       
        返城前一年,一天,我去他那,远远地,看见他穿件浑身打满补丁的衣服,寒风中,正在家门口用钢叉堆草垛子。见我,他都没抖一抖浑身落满的草与灰,连连地说:“要过冬了要过冬了,准备过冬准备过冬……”像是认了,不想再和命运反抗。
       
        那几年,心都已麻木,不知还能做什么,该怎么做,想得到的,也就只剩和农民打成一片、像他们那样生活了。
       
        ……那个寒夜,北风吹得狠,像要把地掀起来。芦杆编织的门叽叽嘎嘎晰晰嗦嗦不停地响。我和阿五躺在被窝里,各自身上压着自已的棉衣。
       
        很黑,什么也看不见。
       
        阿五突然说:“女人的身体,一定和胳脂窝的肉一样,又嫩又滑……”
       
        夜更黑了。黑色的夜里,飞舞着想象,睁大的眼睛在闪亮
       
        那年我们都已二十四岁,但对女人一无所知。
       
        后来七八年,阿五考取了大学,读完本科又读硕士;八十年代末,自己办公司, 做老板,如今,年收入近一两百万,还讨了个比胳脂窝还嫩的漂亮老婆。
       
        两个庄上孩子的指引下,阿五找到了毛杰。毛杰是阿五最想见的人。他和我们差不多年纪,当年是小年青,也读过书,特别喜欢和我们这些下放学生玩。见阿五,毛杰倍敢意外,高兴万分,热情地把我们请进他家。
       
        他们热烈握手,就差拥抱。
       
        他们聊天时,我四处打量。
       
        是砖屋。屋挺大,且高,屋顶是瓦片。墙上贴几张印刷画,色彩明亮,醒目,画中有女人,女人的脸新鲜。屋里有电视机,还有电灯。电灯是一根电线接一个灯头 插一个灯泡,在房梁上绕一圈,从上荡下。电视机是老式的,放在墙角处的一张桌上,四周堆些乱七八糟的衣服。还是泥的地。地上零零落落一团团鞋上刮下的泥, 有的已干,有的仍是湿的。还是没家具,仅一张床,一张缝里嵌满泥的桌,还是一根凉绳从东墙拉到西墙,绳上挂满四季替换衣服。
       
        坐一阵, 我们去庄上转一转,和遇到的老乡一起照几张像。冬天,大多人都外出打工赚钱,留在庄上的不多。
       
        如今没人外出讨饭了。
       
        我们离去时,毛杰送我们出村上车。
       
        临开车,阿五塞给毛杰一叠钱,是硬塞给他的。毛杰的眼红了。
       
        后来谈起这事,阿五这么说:“他当年对我很好,真的很好,帮我挑水、买粮,买了粮还帮我从公社挑回来……那时我常吃白饭,没菜,也没钱上街去买,他见了,常送碗盐豇豆、割把韭菜给我……这些,当时对我来说,太需要太需要了……”
       
        车子越发难开。车轮几次陷进泥坑,我们不得不一起下车推。
       
        我们是踩着稀烂的泥走进萧良的庄的,鞋上沾满泥,又粘又滑又重,刚在草上田埂边刮掉,走两步,又沾上了。
       
        又尝到了当年的味道。孩子的脚,没劲,被甩不掉的湿泥纠缠得哭的心都有。
       
        萧良当年是最吊儿郎当的一个,给“贫下中农”印象最不好。
       
        萧良家七个孩子,他是唯一一个男孩。父亲是高干,母亲也是。淮海战役时,父亲已是一个解放区区长。他下放时,父亲还没“解放”,但为了儿子早日离开农 村,父亲还是找了很多关系,来头都很大。可萧良从没找过这些关系。几次,被逼无奈,他上了省城,但临到最后一刻, 父亲的信还是被他撕了扔了,或当手纸擦了屁股。
       
        他离不开农村一班哥们,一个人离去的路,即使通往天堂,也太寂寞。
       
        他爱玩,老在别人庄上混,睡别人那,今天这里明天那里。不管是谁,上街、去县城、明光、蚌埠,只要叫他,他都一起去。
       
        萧良曾有个相好,叫晓英,是个女知青。却这晓英在庄上有个单相思爱慕者。一晚,萧良去晓英那,被这个单恋分子发现,恨得咬牙,半夜赶去公社,找到武装部 长。部长一听,小蛮子搞流氓,还了得,当下找了两个民兵,徒步七八里,赶去抓萧良。“你逃不掉了”。一到门前,部长就大喊。萧良也绝,知道完了,也不逃, 床都不下,像只鸵鸟,手脚身体拢成一条线,躺直,用被蒙住头……他以为自己个小,只要不动,捂上被,不会被发现……从被窝里拖出,他被五花大绑绑去公社, 关在炮楼里……那晓英挺够意思,还去看他,买了烟,炮楼前走来走去,趁人不注意,将烟从窗口往里给他扔进去。
       
        萧良被生产队领回前,部长指示,要开批判会。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