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如是我闻:点香

杨典 发表于: 2008-8-08 14:55 来源: 今天

如是我闻:点香





    闻:自古狂狷之士,多有香艳才情。
    而自然之大,涵盖万象,香之为物又岂独在于人性?美唇肉身、灵芝瑞草、巨鲸麋鹿、古木干花,纵横于宗教仪式、如山典籍之中,弥漫于帝国宫殿、寺院道观、闺阁庭园之前……凡香之所在,总有感人往事;香之挥发,无比迷朦忧伤。虽然它永远无形有气,飘忽不定,幻若浮云,刹那飞散,却始终与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人、事与物联系在一起。
    长夜独坐,划燃一根火柴,点一支香:这是一种大美。
    昏昏冥冥之中,但见烟雾缭绕庭院,幻象重叠,鬼影摇曳,异香满室,似乎浑浊万千红尘已被荡涤干净,只剩下一阵阵神秘的芬芳……。
    人类虽然有“原子传真”这样的科学幻想,但至今还不能利用光缆或声波来传递气味。因为图象与声音可以被抽象化,符号化,照相机与录音机的发明为我们留下了这个星球文明中很珍贵的资料。但是,气味——却始终无法被收藏。因为它太真实了!简直与生命是一体的。
    譬如说公元627年,战乱与奢侈的华夏再次被统一成一个伟大朝代:唐。
    唐朝——大约是这个华夏远东帝国最鼎盛如花的时期了。那是中国古人的美最圆满,最绚丽的一次释放:从佛道之争到“安史之乱”、从贞观之治到唐三彩、敦煌、雅乐、服饰、宫殿、陵墓、唐诗与唐人传奇……虽千年飞逝,去国无哀,至今天下华人,乃至海外同种之族者,仍皆自称为“唐人”。但作为唐朝文明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有绝对奢华与福气的君王。据记载,他在贞观初年的除夕,曾夜宴群臣,燃灯烛满宫殿,照耀乾坤,而且当时还请出了被他招安与收宠的原隋朝皇后“萧后”,同赏盛景。
    萧后本是前朝隋炀帝杨广的夫人。
    杨广在“江都事变”被弑后,萧后则以美艳归太宗。
    太宗问云:“你看朕之灯烛豪奢,是否超越了隋炀帝?”
    谁知萧后笑道:“圣上是开国之主,他是亡国昏君,本不可同语。但隋炀帝享国十余年,妾常伴随侍侯左右,见过其淫奢壮美。当时他在宫殿前设了数十座火山,尽情燃烧沉香木根。每夜,每一座山上都焚烧沉香数车,若火光暗淡,则以甲煎沃之,火焰飞起数丈,摇照迷楼,而沉香甲煎之芬芳气味,飘散数十里外都可以闻到。一夜之间,往往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多石……”。
    太宗闻言,惊慕隋主之挥霍才情,香艳昏聩如此,默然良久不语。
    后来欧阳修道:“隋宫守夜沉香火,楚俗驱神爆竹声”。正此所谓也。
    再如宋女诗人李易安云:“瑞脑烟残,沉香火冷”。也是指的这壮丽奢靡,最后又灰飞湮灭的帝国情景。
    这里有一个问题:什么是沉香?
    为什么它竟可令一个君王也如此陶醉,甚至忘却了江山?
    沉香,古称“琼脂”(Ahuilaria  agallocha),是一种树,也称“沉木”,在印度、缅甸及柬埔寨、马来半岛、南中国、菲律宾等皆有产。此木因产生病变,使树脂瘤吸收沼泽中的水土精华而结成香料。沉,就是沉淀。沉香木刚开始时,还不能称为“沉香”,须埋在沼泽之中,经由风化,木质腐朽后,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只剩下了树脂瘤,于是便称“沉香”。
    上述隋炀帝之事,多载于《太平广记》、《岁时广记》所引《纪闻》等书。但多写当时燃烧沉香之规模,却未记载沉香之来源。
    沉香其实是一种类似化石的沉木残骸,价值异常昂贵。
    植物学上,沉香木为常绿乔木科,树高六七十尺至一百尺,直径五至八尺;叶互生,长椭圆形,三四寸,叶有光泽。此木在一般情况下无香味,只有树龄二十年,或五六十年以上的,枝干腐朽曲斜,木心凝集了树脂的,才能成为沉香。原来古人只是从密林中搜寻,后来发现若将树砍伤,让树迅速腐朽后,也可形成饱含树脂的沉香,于是开始大量砍伐。
因此沉香有四种:熟结、生结、脱落和虫漏。
    自然凝结,自然腐朽出来的称熟结;用刀斧砍伤而结成的称生结;木头自腐之后而结的称脱落;虫蛀食而结成的称虫漏。在种类上,又有所谓的光香、番沉香、蜜香、黄熟香、速暂香、白眼香、水盘香、叶子香等。
沉香之味幽雅,大气,传入中国后,尤其受到皇家、贵族与文人的喜爱。如宋朝词人周邦彦有一首《苏幕遮》,开篇就写道:“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燃烧沉香是古人最常见的一种生活。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云:“人就是一束感觉”。
    除印度人外,世界上大约没有一个民族象中国古人一样,深刻地从生活中,而不仅是从思想上体现着这句话。因为中国古人最重视的就是“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与嗅觉。每当我们看见那些雕刻繁杂绚丽的清代屏风、装饰音深邃幽远的古琴、色香味密集的各系菜肴……都会感受到古人对审美的精细要求。
    而在所有爱“感觉”的人中,最有能力挥霍的,自然就是皇帝。
    隋炀帝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那几个皇帝之一,但其著名自然不是因为他的帝王之功和神武,而是因为他的奢侈与才情。他也是除陈后主、南唐后主与宋徽宗之外,最赋有艺术家气质的皇帝。如中国宫廷史上曾有三个无比伟大的皇家园林建筑:阿房宫、迷楼和圆明园。其中迷楼就出自隋炀帝之手。如今,这些园林建筑虽然一个也没有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算他是昏君,可能做出震惊天下的昏庸与奢侈之事者,也必须要有伟大的想象力才行。
    譬如说他对沉香的嗜好——这是历代君主都没有做过的。
    每天早晨,我在斗室中焚香,总是会想起诸如此类的历史。当然,我们今天的人更不可能随便烧沉香。我经常点的只是如檀香、象藏香、塔香、或友人自制之中药香与茶香等等一般的香。
    香本无阴阳正邪雅俗之分,如道拜刚柔,佛无雌雄;如男生女相者,多是异人逸士,方外高隐;而女生男相者,常为巾帼丈夫,红颜奇才。人道是如此,天道、物道也是如此。所谓英雄美人的那些动人传奇,也不过是“一缕香魂”的幽怨罢了。香,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审美,然后才是物质与文化。人类崇拜芳香,如苍蝇蚊蚋之崇拜腐臭,如有情动物之间崇拜配偶的体味——此皆生命与爱之本能。广而言之,禹会塗山、霸王别姬等传说之所以诱人,白蛇盗草、梁祝化蝶等神话之所以壮丽,似乎都来自同一种情感。然乎!自古真壮怀激烈者,往往也会心系婉约。香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天地万物间的一“婉约之物”耳。
    某日清晨有感于此,忽然发现呼吸香味,竟然不仅需要鼻子,还需要博闻强记,道听途说,耳濡目染,追根溯源……于是总论曰“如是我‘闻’”以记之,以博后人哂之。

               

                                                   2006年 北京



[ 本帖最后由 杨典 于 2008-8-8 06:57 编辑 ]

最新回复

张伟良 at 2008-8-08 15:27:55
这些香料 就像先知 在稀少中转换着时代的光亮 所有的元素 消失 重来 使高洁的气质历久弥新 近乎在全真的境界 遵守深宏 让我们猎奇 仰望 杨兄奇才问好
杨典 at 2008-8-08 15:36:51
过奖了。多指教!
海客 at 2008-8-10 02:15:15
每天早晨,我在斗室中焚香,总是会想起诸如此类的历史。当然,我们今天的人更不可能随便烧沉香。我经常点的只是如檀香、象藏香、塔香、或友人自制之中药香与茶香等等一般的香。
----------------------------------


喜欢此文!

我偶尔看书听音乐的时候也焚香,同时我还点只蜡烛----嘻嘻, 去我的香烟味也

不知道 檀香和蜡烛同时点了  是否相克呢?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8-9 18:42 编辑 ]
木虫 at 2008-8-17 08:11:23
某日清晨有感于此,忽然发现呼吸香味,竟然不仅需要鼻子,还需要博闻强记,道听途说,耳濡目染,追根溯源……于是总论曰“如是我‘闻’”以记之,以博后人哂之。
贾墨冰 at 2008-8-17 12:01:27
闻异香,可直见性命。
海客 at 2008-8-18 19:14:51
檀香和蜡烛同时点了  是否相克呢?
张伟良 at 2008-8-18 19:19:53
克则弥 弥则进 弥则合
杨典 at 2009-1-06 16:11:37
不相克,一个闻,一个看。
张伟良 at 2009-1-06 16:34:40
星星点点怎奈一个愁字了得
石溪 at 2009-1-18 18:07:45
而自然之大,涵盖万象,香之为物又岂独在于人性?美唇肉身、灵芝瑞草、巨鲸麋鹿、古木干花,纵横于宗教仪式、如山典籍之中,弥漫于帝国宫殿、寺院道观、闺阁庭园之前……凡香之所在,总有感人往事;香之挥发,无比迷朦忧伤。虽然它永远无形有气,飘忽不定,幻若浮云,刹那飞散,却始终与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人、事与物联系在一起。


——我也爱香,爱自然之香物。但我与妈妈同住,她受人影响似乎成了一个偏执的基督教徒,故点香在家里和饮茶(我品饮茶后不易入睡)一样是不被允许的。香不点也罢,免却了那份灼热,不给品饮茶就很让人郁闷了。幸而她在楼顶种些鲜果香花草,桃、石榴、枇杷、葡萄、无花果、青柠檬、桂花、茉莉、金银花、紫苏等,花香果熟之时便是蜂涌蝶浪、鸟来探猫忙欢之时,我则一一观之、赏之、用之,其中最赞最趣的是一天清晨上楼顶遇过两只蜂鸟,因此欢意浓,于是牢骚迎香得意而散。此外,我得了香物大多收藏存放,香、茶、木分置于书房,花与香草、香樟木分置于卧室、各类箱柜里和竹木地板下,使其自然地香薰气染并防虫;果与蜜也是香的,是那种自然清新的果花香,果与花草茶放置于客厅、餐厅与厨房,蜜放置于餐厅与洗浴间,中草药与自然调味香料存放于厨房,为用;蜜或糖浸制鲜果置于冰箱待其自然相融成饯、酱或发酵成酿,其适口之醇香美味,与花香、草香、木香、果香般美妙而难以言喻更难能描述。可知香之为物,既“始终与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人、事与物联系在一起”,如此与平民百姓联系在一起,则足以令人于生受益无穷之际愈加感恩赞服自然之大,自然之妙,自然之美。

——杨典老师言语爽快而富于意趣,妙语连珠,跟个贴我编辑再三仍有怯意,呵呵,爱看,意犹未尽

[ 本帖最后由 石溪 于 2009-1-18 19:45 编辑 ]
杨典 at 2009-1-24 11:51:13
石溪兄真客气,你也写得很好啊。整理一下,就是一篇比我更细腻的谈香随笔。
南屿 at 2009-1-24 12:53:21
品读回味无穷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