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蓝移——个人视觉史中的蓝色情结

杨典 发表于: 2008-8-06 21:23 来源: 今天

“蓝移”


个人视觉史中的蓝色情结



    绘画史上的有很多画家都有“蓝色时期”,譬如德加、毕加索或伊夫·克莱因。蓝色(Blue)在英文中也是“忧郁”的意思。艺术的整体精神接近忧郁,尤其从表现主义之后到当代,譬如挪威画家蒙克的油画《忧郁》,或俄罗斯诗人曼捷斯塔姆的诗集《忧郁》,或者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蓝调布鲁斯音乐,以及波兰电影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影片《蓝》;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在《元音字母》中曾把字母O称为“O蓝”等等……很多艺术家都偏爱蓝色的静谧,蓝色的隐喻和涵蓄之美,以之象征心灵。
    我也有自己的“蓝色时期”。这个时期大约在17岁前后。
    德加的蓝色绘画影响了我的情绪,接着是毕加索。舞蹈者的阴影,或者变形的色块,刺激着我的视觉。那个时期,我似乎不是用眼睛在观看世界,而是用身体在看。这就是——青春。
    因为青春本质就是蓝色的。而且是最极端,最性情,最深入骨髓的蓝色。
    战国时《荀子》一书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俗话。青,本来指靛青,即靛蓝;蓝指蓝草——制做靛蓝染料的植物,有菘蓝、蓼蓝、木蓝等。荀子原意是说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于是后世借之比喻后生可畏,超越前辈。并把人生最美好绚丽,最有激情的少年时期比喻为“青春”。
    青春时代的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艺术,而是宣泄与释放。
    青春火性大,而大量的蓝色油画颜料被我用力挤到了画布上,画室立刻阴郁清冷起来。为什么偏爱蓝色?也许这与年代有关。作为1972年出生的人,我们这一代从小都看着,也穿着蓝布灰衣裤长大。那时的中国人,不是大多数都穿着绿、蓝或灰的“布衣”吗?整个国家在纪录片里看起来象一个宗教国家,冷色幽暗的衣服象是某种抽象的袈裟……。直到八十年代,重庆的少年们还是流行穿着所谓深蓝色“公安服”。这是毛泽东时代装束的遗风。虽然我们本能地抵制着意识形态的审美,却又在一些时候恍惚地受了影响。
    蓝色使我宁静、多愁善感和怀旧。
    后来,我知道了爱因斯坦有一个光学理论,叫“蓝移”。
    所谓“蓝移”,指光的颜色在运动中的变化。光有这样的特性,它的速度是绝对不变的,但它的频率或者波长,却能够改变。影响光子能量的惟一因素是频率——即它的颜色。颜色越暗、越红,频率越小,能量就越低。反之,颜色越蓝、越紫,频率越高,能量也就越高。当光子失去能量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颜色变红,物理学称“红移”;而如果光获得了能量,特征就会反着来,颜色也变得更幽蓝,这就叫“蓝移”。
    青春就是获得能量后,频率在加速度突进的“蓝移”时代。
    表面的阴森和寂静,来自内心的激动。人性过度的热量和激情之熵,必须通过冷色调来得到缓冲,否则自己就会燃烧而死……。譬如,我认为美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在其画中、装置作品中的那些“蓝色革命”,尤其是以“蓝火”为主题的作品,就是近代影响最深远的艺术“蓝移”现象。克莱因用燃烧的蓝色解答宇宙的奥秘,并自己配制蓝色颜料,后被世界美术界称为“克莱因蓝”。
    而蓝色的本质是中世纪的忧郁,宗教的忧郁。
    克莱因的蓝火,以及对自己作品的焚烧,实际上是对古代拜火教文化的一种“艺术敬礼”,也正如他自己说的:“我的绘画是我的艺术之灰”。
        1910年,由康定斯基和马克等画家在欧洲成立了“蓝色骑士画派”,其成员之一的哈特曼也曾说到:“这种名称是从中世纪欧洲的浪漫心灵中得来的”。不过我们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见到蓝色的机会似乎并不多。蓝的运用,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对古典精神的象征——是现代抽象绘画所需要的视觉之根。
    其实中国人也很早就懂得蓝色的魅力。作为一种颜色,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对“蓝”有偏爱。如年画中的柳叶青、瓷器中的青花、景泰蓝、汉服与染织上的藏青;如战国瓦当上经常用的蓝,后来被称为“瓦蓝”等等,在中国视觉史上的美都是所向披靡的。甚至大多数中国古代线装书的封皮、封函都是蓝色的就是在姓氏学上,继晚明画家蓝瑛之后,有一系列族人画家的名字都很好听,如蓝孟、蓝深、蓝涛等等。但“蓝”并不是汉族人的姓氏,《百家姓》里没有。蓝姓实际上是由伊斯兰人名阿拉伯语借用发音相近的汉字使用的姓。元代有词曲家蓝楚芳,就是西域人,回族,据说他入关后采用了蓝姓。
    明朝洪武年间,在官僚蓝玉身上发生了有名的“蓝玉党案”,蓝玉因得罪了朱元璋而被株连九族,灭了全家,这使蓝姓资料也随之湮灭殆尽。
    当然,蓝色的还有大海、湖泊、玻璃、蓝水晶或白种人的眼睛……。
    蓝色的还有古人对竹简制作的杀青、汗青或“青史”,女人们的“眼影”、以及电脑界的“蓝客联盟”组织、以及无线的“蓝牙”技术。
    “蓝”站在我们生命的中心,就象人体皮肤下蔚蓝的脉线、血管,展现着一种与自然的交叉和流变。“蓝”甚至变成了人类智慧的比喻。譬如1996年,IBM电脑公司的“深蓝”横空出世,挑战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结果先以24失利。但一年之后,功力大增的“更深的蓝”卷土重来,以微弱优势将卡斯帕罗夫打败了。真人的智商面临了机器的挑战。记得古书上多云中国古人都喜欢靠“夜观乾象”来预测世界的吉凶。仰望苍穹,繁星如雨,作为母体——太空就是蓝色的。我想,“蓝”既然是宇宙的本色,空的本色,自然就会倒映在了我们每个人身上:也许这也算是一种“色即是空”的道理罢。



20055




[ 本帖最后由 杨典 于 2008-8-8 07:30 编辑 ]

最新回复

海客 at 2008-8-06 21:47:26
鼎!

张伟良 at 2008-8-06 21:57:30
杨君广博 文笔优美。。。。。。 :
李浔 at 2008-8-08 15:27:06
文革时代的我就穿白衬衫蓝裤子。我爸穿蓝中山装。中国蓝中国红是那个时代。
现在漂亮女人才穿碎花蓝布衫。
杨典 at 2008-8-29 15:09:55
与萧艾同好。
楚雨 at 2009-12-05 08:43:51
蓝色的本质是中世纪的忧郁,宗教的忧郁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