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恶魔辩》(随笔)

杨典 发表于: 2009-3-10 11:22 来源: 今天

《恶魔辩》






    天气渐暖,春天如花的铁蹄已经开始侵略人们的皮肤。
    我知道,此刻,在远方的山中已经有野草钻出了泥土。我知道,那些越过冬天的蛇、虫与熊们已经开始苏醒了。我知道,雪在融化,人也在融化。风在游荡,心也在游荡。“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生活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宇宙怎么变化的?谁也不知道。或许也不用知道。这一切的确就像是音乐来自乐器的空虚与空气的振动,细菌与万物来自大气循环,云蒸霞蔚的发酵一样,完全是自然的。自然没有终极答案。宗教只能解决部分心理答案,科学只能解决部分物理答案。每个领域都不能看到大自然的全部,如盲人摸象,所以才会有争论。这一切是什么?庄周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世界只是一条分散无意义的不归路,生活只是一次次不得已的聚散罢了。
    因此,我们必须沉思——我们是谁?
    因此,我们必须挥泪无常,对镜唏嘘。
    蝴蝶逍遥,秋水马蹄,哪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大江日夜奔涌,逝者如斯夫,并不以人类社会为坐标。而为了求生存小利,千年虚名,却为何也能让我们耗干血气?天道循环,但人生并不循环。你想活着,做的就是单行道上的交易。你可以沿途出卖一切,或被出卖一切,但绝对不许掉头。因此,现在我等虽长夜不觉青灯,终日灌顶琴茶,却似乎并未安心。
    二祖问:你能让我安心吗?
    初祖答:能,你先把心给我。
    二祖于是沉默。
    初祖曰:看,我已让你安心了。
    诡辩是一种伟大的思想。你瞧,连静虑(禅那)就是一种诡辩的方式。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却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说话,而不是静虑。如果静虑真的能解决一切,倒也罢了。但是不会的。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时候说话是有罪,而有的时候沉默才是有罪。太多的说话会制造喧嚣和媚俗。而太多的沉默则会制造良知的泯灭。苦难不来自语言的暴力,而是来自麻木与对语言暴力的默认。
    看,春天残暴的军队已经刀光剑影,长驱直入而来。
    当然,你也可以装成一副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样子,毫不感动,强作平静,以证明你是一个集权时代卑鄙的过来人。
    可是,在这亿万细菌们横尸半空,骷髅飞扬的季节,你如何做一个安心人?
    或答:春捂秋冻一老牛,读书饮酒乱种田。
    也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根本。
    春天的残酷、惊蛰和血腥,进入我们的皮肤。但是,我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寞。那么,我就要说话。我是这样说的:

    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寂寞,我曾经见过。那是古渊中的蛟龙,尸山边的英雄;世界上有一种纯粹的寂寞,你曾经梦过。那是荒原上的基督,树林里的佛陀;世界上有一种残酷的寂寞,他曾经路过。那是法场上的烈士,血泊中的帝国;世界上有一种凄美的寂寞,每个人都有过。那是断肠后的情侣,尖刀下的自我。世界上还有许多种无法解释的寂寞,象烈雁碰死悬崖,飞蛾痴狂扑火;象乞力马扎罗雪山上孤独的豹子,或从查拉斯图拉到尼采的啸歌;象伯夷叔齐的饥饿,兰波李贺的夭折;象一朵花的开谢,一枚细菌的呐喊,一只苍蝇的骸骨,一位高僧的解脱……
    有一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从此开始崇拜寂寞。
    但想起去年秋天,渐渐散去的众生以及我们整个生活的无奈和愤怒,有时候这种寂寞就变成了厌恶。现在有人在海外,有人在监狱,有人继续鬼混、有人继续打坐。但这一切无非全都是红尘疾苦,半生蹉跎。谁也没有真正理解寂寞。核武器、毒品、爱滋病、公司行为、警察制度、政治欺骗、八卦新闻、色情、人民币与电脑网络……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因为大家很开心啊!我们的世界似乎人人都很寂寞,其实真正缺乏的正是“寂寞”。正如我们都知道上帝神佛的虚伪做作,其实缺乏的也正是一个上帝神佛。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只因为人——就是这样的东西,破玩意一个。
    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就活该是寂寞的,因为它不配得到幸福。
    英人王尔德曾说:“世界上有三种暴君,第一种蹂躏人的灵魂,第二种蹂躏人的肉体,第三种灵魂与肉体一块蹂躏。第一种的名字是教皇,第二种的名字是帝王,而第三种的名字是人民”。
    这话真的像是说的中国,尤其是集权时代或文革的中国。
    一个唯美主义作家的话,却意外地比什么高境界的秃驴都来得深刻。
    人或人民都是快感、繁殖和利益的产物,不是风景前的一棵树,也不是美女、领袖或老板。本质就是一堆肉。一堆卑贱、可笑、据说还有文化的行尸走肉。可是它往往给我们留下重创,却又往往被我们忘记。好了伤疤忘了疼,就象忘掉童年时玩刀子留下的伤口,象忘掉古代地牢里的某个死囚。在一个没有良知的所谓“盛世”时代,中国的寂寞只能算一道酸菜,填不满人民的胃口。因为这个人或人民的名字,谁也没有好意思说过。大家都不想说,不能说,不敢说,不愿意说,这个人民的名字就是——恶魔


200609
北京







[ 本帖最后由 杨典 于 2009-3-11 09:29 编辑 ]

最新回复

王克楠 at 2009-3-10 12:12:44
谢谢你写来了这样好的文字。向你学习
杨典 at 2009-3-10 13:17:46
王兄客气,谢谢你。
张伟良 at 2009-3-10 18:22:45
从来就没有终结,谁也没有见过终结。问好兄弟!
海客 at 2009-3-10 19:41:13
如果静虑真的能解决一切,倒也罢了。但是不会的。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时候说话是有罪,而有的时候沉默才是有罪。太多的说话会制造喧嚣和媚俗。而太多的沉默则会制造良知的泯灭。苦难不来自语言的暴力,而是来自麻木与对语言暴力的默认。
-----------------
说得好啊!
海客 at 2009-3-10 19:43:46
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寂寞,我曾经见过。那是古渊中的蛟龙,尸山边的英雄;世界上有一种纯粹的寂寞,你曾经梦过。那是荒原上的基督,树林里的佛陀;世界上有一种残酷的寂寞,他曾经路过。那是法场上的烈士,血泊中的帝国;世界上有一种凄美的寂寞,每个人都有过。那是断肠后的情侣,尖刀下的自我。世界上还有许多种无法解释的寂寞,象烈雁碰死悬崖,飞蛾痴狂扑火;象乞力马扎罗雪山上孤独的豹子,或从查拉斯图拉到尼采的啸歌;象伯夷叔齐的饥饿,兰波李贺的夭折;象一朵花的开谢,一枚细菌的呐喊,一只苍蝇的骸骨,一位高僧的解脱……
    -------------------------

无话可说
海客 at 2009-3-10 20:25:20
最后一段我不太同意,,,我同意不同意有个鸟用

中国,,,,,,就这么着吧


杨典 at 2009-3-10 20:32:55
哈哈……海兄不是恶魔,但也很寂寞。
海客 at 2009-3-10 20:34:57
是很寂寞 没有办法 只好以西西弗斯的话聊以自慰了,叫---

“把命运当使命”

靠 挺好挺麻醉 赛过海洛因
海客 at 2009-3-10 20:36:46
我都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多苦大仇深和那么多不满?为什么就不可以忘记一些东西,让自己尽可能逸乐一些呢?

靠! 命也
杨典 at 2009-3-10 20:43:42
你很爱文学,但文学(尤其是网络上的“文学”)能给你的并不多。有时间不如多读书。
海客 at 2009-3-10 20:58:43
文学是好但是就怕,,,,越读越清醒  越读越痛苦



我来网络也不是找文学的 是找朋友的
杨典 at 2009-3-10 21:02:45
文学就是最好的朋友,而朋友未必是最好的文学(运气不好的话,朋友甚至连朋友都不是)
海客 at 2009-3-10 21:07:09
哈哈是啊 文学这个朋友给了你很多,,, 它也一样让你内心寂寞 。而且不给你排遣,,, 这个朋友也挺“损”的 哈哈 开玩笑
海客 at 2009-3-10 21:13:08
老兄 对假恶丑你很能够骂(揭露) 兄弟我佩服! 可是骂得完吗?层出不穷的肮脏的人和事,此消彼长,骂只能够解气 ,没有实际效用,,, 甚至你的好文章根本不可能登在主流媒体上,广为人知,惊醒世人。

你如果不比我“寂寞”, 算我白看你的文章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9-3-10 21:17 编辑 ]
海客 at 2009-3-10 23:35:14
当然,你也可以装成一副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样子,毫不感动,强作平静,以证明你是一个集权时代卑鄙的过来人。
--------------------

哈哈哈  痛快 直指人心
海客 at 2009-3-11 01:05:44
在一个没有良知的所谓“盛世”时代,中国的寂寞只能算一道酸菜,填不满人民的胃口。因为这个人或人民的名字,谁也没有好意思说过。大家都不想说,不能说,不敢说,不愿意说,这个人民的名字就是——恶魔。
-------------------------

恶魔“代表”人民 人民就不是东西,,,,,,
南屿 at 2009-3-11 08:08:02
一个唯美主义作家的话,却意外地比什么高境界的秃驴都来得深刻。
杨典 at 2009-3-11 11:59:28
谢谢南沙。
海客 at 2009-3-11 23:38:07
苦闷和烦躁是鲁迅在1936年的情感基调,这源于他承受着越来越重的来自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一方面,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另一方面,他既要迎战来自敌军阵营的明刀,又须提防来自“口是心非的所谓‘战友’”的暗箭,长时间的“瞻前顾后,格外费力”的“横站”使他迅速衰老下来。与明抢相比,暗箭以及来自同一阵营的不信任的目光更令他受伤,尤其是心伤。早在1935年的信件中,他就曾说过:“敌人不足惧,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因此,倘受了伤,就得躲入深林,自己舐干,扎好,给谁也不知道。我以为这种境遇,是可怕的。”正是这种“可怕”的氛围笼罩了他最后的时光。在“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战中,他私下表示:“招牌而已,货色依旧”。可见,作为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和“坏公民”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即对自己的精神遗体进行解剖了。这种内省式的怀疑绝不是快意的,而是痛苦的
丁南强 at 2009-3-12 11:04:13
杨兄犀利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