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爱情仇恨诗人》(2007)

杨典 发表于: 2009-2-11 19:19 来源: 今天

《爱情仇恨诗人》






    爱情仇恨诗人。
    这句话是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说的,在最后那些写给里尔克的信中。她原来的意思是:爱情仇恨诗人。因为它不想被崇高化。爱情是绝对的、语言的暴力,但也是卑贱的。《三诗人书简》中,茨维塔耶娃是最狂热的,而里尔克当时是生命中最后一年,51岁,马上就要死于白血病。她是用语言在爱一个老头。帕斯捷尔纳克才36岁,并且有妻室。但他们形成了一个欧洲诗人史上空前纯粹的柏拉图式三角恋旋涡。帕与茨虽终生相恋,而最终在里的问题上沉默,直到里尔克死,他才发表了最后一封迟迟未发的写给他的信。《书简》我早就读过了,感人的话太多,无法例举。昨日偶然重翻,入目第一行就是这一句——爱情仇恨诗人。过去不觉得,现在却让我突然午夜披衣独坐,痴望窗外浩然……
    苏珊·桑塔格在随笔集《同时》中写道:“三位诗人都被似乎是难以兼容的需要所激动着:对最绝对的孤独的需要和对与另一个精神同类进行最热烈交流的需要”。是吗?这么简单?我不知道桑塔格是否了解三人后来的关系。她是否知道帕氏在后期的沉默。我不知道桑塔格在读这些书简的时候,是否也意识到这句话的秘密启示?
    我也不懂这仇恨是哪里来的。所有的诗人都会被爱情消灭。还记得马雅可夫斯基那过时的宣判吗:“打倒你们的宗教,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爱情!”多么伟大的精神。但只是在语言上。最后他自杀了。他被爱情所打倒。茨维塔耶娃也是自杀的,在俄罗斯抛弃她于一个乡村的夜晚,当知道家人死绝后,她上吊了。老帕陷入无限孤独。斯大林的封锁和威胁让他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日瓦戈医生》被禁,作协与人民批判或驱逐他,孤立他……但这都不足以毁灭他。是茨维塔耶娃的自杀毁灭了他。如他自己所言:“玛丽娜的死是我一生最大的悲痛”。而里尔克在晚年完成《杜伊诺哀歌》之后,还写了一首《哀歌》,据茨维塔耶娃说,这是献给她的,就该叫《玛丽娜哀歌》。这三个20世纪最伟大诗人,都以自己坚强的个性和命运,一病、一老、一自杀,完美地注释了这句话:“爱情仇恨诗人”。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蓝桥尾生的典故: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子犹曰:“此万世情痴之祖”。
    ——(明)冯梦龙《情史》引《庄子》载

    这个故事被很多人讲过。尾生的行为,古代叫情痴,现在则叫活该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奴或者弱智。你就不会站到桥上去等那女人?一样能看得见她来啊。她若不来,你也能活得好好的,大不了再约下一个。有必要死得这么难看吗?贾宝玉都没这么愣。我原来也这么想。但是时间越久,生活越深入,就越能深刻体会尾生这则神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越能认识到在情感与承诺的洪水下,他的选择的纯粹和伟大。越能懂得为何冯梦龙说他是“万世情痴之祖”。就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也望尘莫及。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也许因为我们生活中其实真正占有我们情感时间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等待。等了一个时辰,等了一夜,或者等了一生,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很多东西(譬如理想与创作)都是因为经不起等待的考验而夭折的,尤其是爱情。尾生的精神是对等待与忠诚的终极注释。至于女人或洪水都只是陪衬。他是真傻吗?我以为未必。他不可能不知道上岸去更安全,也不可能不明白不必拘泥于今夜死等。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女子为什么迟迟不来?庄子没有给我们解释,让我们自己去领悟和想象吧。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尾生可能是个诗人,或具有诗人性格的人。因为爱情仇恨他。
    据近代不确定考证,春秋时期这个叫尾生的少年出生与殉情的地方,就在古时陕西省蓝田县附近。尾生与女子相约的那座桥,名叫蓝桥,也在蓝田县内。所以,后来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被引进到中国时,发行商嫌直译成“滑铁卢桥”不雅,在全国征求中文译名,最后一位不知名的女士寄来了“魂断蓝桥”四字,于是此片走红。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是很熟悉这个典故的。中国人非常看重等待与诺言。看重忠诚。既然说了在蓝桥下等,那就永远也不离开那里,直到水至不去,抱着桥柱子淹死。尾生真是尾巴生的,没脑子。也不会游泳,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水还没来,他脑子就先进水了?都不想想大水如果把尸体冲走了,那女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曾在这里等过。但是我有时候又深深感觉到,他是对的。他就是真理,是真爱,是真性情。那永恒等待的一夜,就是万古不移的一场对情感的沉思。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释,那么当我们这些聪明人,这些慢说等待,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赶快闪身走人的聪明人,如果有一天,老天爷眷顾你,让你也有幸走到了自己的蓝桥下时,也许就会懂了。
    我们会发现:等待才是一切情感的教义和秘密,而不是放弃。
    那越发荒诞的事情,往往也是核心秘密之所在。正如3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德尔图良所说的:“因为荒谬,所以我相信”。这就是一切爱的神学。
    茨维塔耶娃还曾说:“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但有人能两次踏入同一本书吗?”当然不能。对于书,每次阅读都是第一次。
    同样,也没有人能两次踏入同一种爱情。
    尾生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座蓝桥底下的河里去死等。就这一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诗人对爱情要求太高了。而爱情,茨维塔耶娃云:“据说它本来就是崇高的”。过度的要求使爱情反目为仇。诗人成了靶子。一切艺术家和情种,也都将遭到它的绞杀,血肉横飞。哪怕你告别了那个称谓,也不能告别你的本性。过去曾看里尔克说:“诗是经验”,我觉得很对。现在我却不这么认为了。不,写诗可能是经验,但诗本身并不是经验。诗是性格。我们这一代是读着“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书长大的。而看看中国,在这个古诗曾经圆满,而现在诗人几乎被践踏成耻辱的地方,爱情甚至都不是唯一的凶手了。诗人为各种矛盾与社会势力遭受着太多的苦难、贫穷和蔑视。现在是女人仇恨诗人,时代仇恨诗人,财富仇恨诗人,职业仇恨诗人,整个世界都仇恨诗人。甚至连“仇恨”都谈不上。诗人几乎成了笑话,成了段子,成了小丑。为什么?就因为诗不实际?诗歌是免费艺术?我想不那么简单吧。或许诗就该跟油盐酱醋和黄段子一样普通,这才是它在文明中本来的位置?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无论如何,诗是性格。一个英雄领袖、一个暴徒恶棍、死囚、精神病人、混混儿、财阀、教徒、妓女、军曹或家庭妇女等,哪怕再卑劣的人,也都有可能虽不是诗人,但具有诗的性格。像尾生那样的性格。这是消灭不了的。就是诗歌消失了,诗人也不会消失。因为爱情不会消失——因为诗就是爱情。爱情是唯美的恶魔,它嫉妒诗的存在居然会有着和它一样的魔力,一样的纯粹和崇高,所以它仇恨诗人。
    爱情从仇恨诗人开始,并仇恨着所有正在爱着的人,直到他的爱成为死:这就是我们痛楚的根源,以及一切内心黑暗与麻痹者最后的尊严。


2007


最新回复

海客 at 2009-2-11 19:46:30
爱情从仇恨诗人开始,并仇恨着所有正在爱着的人,直到他的爱成为死:这就是我们痛楚的根源,以及一切内心黑暗与麻痹者最后的尊严。

-------------------
我更不想作诗人了 哈哈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9-2-12 00:46 编辑 ]
张伟良 at 2009-2-11 19:54:27
呵呵!只想杜伊诺,不想里尔克。
杨典 at 2009-2-11 20:26:25
呵呵……多谢二位被仇恨的人。
海客 at 2009-2-11 21:00:24
我只知道无论如何,诗是性格。一个英雄领袖、一个暴徒恶棍、死囚、精神病人、混混儿、财阀、教徒、妓女、军曹或家庭妇女等,哪怕再卑劣的人,也都有可能虽不是诗人,但具有诗的性格。像尾生那样的性格。这是消灭不了的。就是诗歌消失了,诗人也不会消失。因为爱情不会消失——因为诗就是爱情
---------------------------

善哉!!!!!!!!!
李大兴 at 2009-2-12 01:38:54
不痴何以云情?

很多所谓爱情与诗人,仔细看去只是荷尔蒙泛滥而已。
冰夕 at 2009-2-12 02:33:17
壮烈爱过
好过无爱而生。但不以恨结尾,感谢此记忆花园,成长的交会,深深收藏于心。

诗、志趣与爱,于斯就有了新出口。不以绝残生


我这么想的《三诗人书》读后感

[ 本帖最后由 冰夕 于 2009-2-12 02:35 编辑 ]
梦冉 at 2009-2-12 10:00:47
好文。

爱情真的很难,索取(付出)的太多。最后,就是死。不想死的,不敢死的,就不得不放弃爱情。诗人,是有信念的,不肯放弃,则只有死。

叹叹。真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梦冉 于 2009-2-12 10:05 编辑 ]
杨典 at 2009-2-12 10:26:34
多谢大兴兄、冰兄和梦冉!
张祈 at 2009-2-12 13:44:27
也许和别人眼里的不一样(虽然都有着爱情的外号)
它更纯粹、绝对和极端完美
追求这样的东西需要付出的代价当然也会不一样。

三诗人的信里,我还隐约记得这句(大意,原句找到后再修订):

当一个诗人聆听到另一个诗人的呼唤时,
我想知道外面的天空会有些什么变化。

[ 本帖最后由 张祈 于 2009-2-12 13:45 编辑 ]
杨典 at 2009-2-12 17:25:04
多谢张兄点评。
海客 at 2009-2-13 16:18:37
爱情仇恨诗人,因为它不想被崇高化

--------------

太精炼了
杨典 at 2009-2-15 20:30:07
这是茨维塔耶娃的原文。
海客 at 2009-2-15 22:02:25
知道 知道  我说的就是这个,,,什么娃说的好
杨典 at 2009-2-21 09:39:26
这娃娃的话都够琢磨的。
张伟良 at 2009-2-21 10:10:22
“她是用语言在爱一个老头。帕斯捷尔纳克才36岁,并且有妻室。但他们形成了一个欧洲诗人史上空前纯粹的柏拉图式三角恋旋涡。帕与茨虽终生相恋,而最终在里的问题上沉默,直到里尔克死,他才发表了最后一封迟迟未发的写给他的信。《书简》我早就读过了,感人的话太多,无法例举。昨日偶然重翻,入目第一行就是这一句——爱情仇恨诗人。过去不觉得,现在却让我突然午夜披衣独坐,痴望窗外浩然……” 重读!爱情、仇恨,尘世永久的主题,只要人类存在就不会完结--------
hanseika at 2009-3-30 18:17:03
很感动。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