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茶乱谈》

杨典 发表于: 2009-2-06 11:49 来源: 今天


54d36a6bc2019e1d41f96.jpg




无标题1.jpg




无标题2.jpg




《茶乱谈》




    去秋散步茶肆,偶遇普洱虫茶,俗称“虫屎”。饮之,的确气味殊然。茶色黑中带绿,味如中药,一老茶人用直滤法十泡之后,汤色变淡,几与青饼之汤无异。但是芳香依然,且回甘越来越重,如蜂蜜、如荷花、如樟叶……此茶过去有过耳闻,这是第一次喝,若午睡于田野花间,漫步在雨后草地,给了我不少玄妙的感受。据闻:清乾隆间,滇桂亩民起义,朝廷出兵镇压,百姓们被赶入深山老林,以野莱、茶叶充饥。后又遇连雨天,茶叶遭虫害,被吃得净光,只剩下了漫山遍野的虫屎渣滓。人们偶然发现,有虫屎落入的茶叶,味道奇特地香郁而甘美。遂再有意以化香树叶诱蛾产卵,专取幼虫粪便熬茶。
    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开来,就是所谓的“虫茶”。
    普洱“虫屎”听来有些恶心,后又更名为虫珠、龙珠等。把野生的化香树、三叶海棠、大白解的树叶采集下来,混杂茶叶,放入竹篓或木桶,再洒上淘米水发酵,即可引来许多极小的黑虫——即化香夜蛾或米黑虫,前来取食、产卵。此虫常分布于一千米左右的高原。当这些虫子吃完了植物叶片,便排出许多细小如珠的粪便。这就是上图可以看见的,泡之前那些小的黑色颗粒。泡过只后,颗粒如药尽化入水,就只见剩余茶叶了。而陈年普洱又不一样,至少要20年以上的普洱茶才会生虫。此茶如再加上年代久远,储藏有方,则市价高昂,一般人较难喝到。我有幸喝的茶,据说为十万一斤之30年普洱“虫屎”,无论真假,舌不欺人。好喝是真的。医学上,虫茶据说能止渴提神、降血压、促消化、顺气化痰、解毒消肿,对鼻出血、牙龈出血、腹泻等病均有疗效。但你不经常喝,也没用。跟中药一样,都需要大量而长时间地缓慢调剂,才能与人体融合。
    如此等等……总之,一口茶下去,价钱贵倒还在其次,首先你会想到这东西里面有那么多讲究,还没喝可能就给震了。
    但由这虫茶,我却想到了日本茶僧千利休之死。
    日本战国时期,茶道盛行。连最残暴的君主与武士也爱喝茶,并且喜欢附庸风雅地与茶人、茶僧来往。因为自禅宗传入如本后,禅茶一味,茶道在千利休之前与之后,就与日本的剑道、柔道、花道、弓道等一起,都成了“菊与刀”的文化与国术。
    千利休曾在表演茶道时,遭遇统一日本的武将丰臣秀吉的刁难。一般茶道表演时,同时伴着花道(插花)表演。花也应该准备很多。但那一天,秀吉却故意只拿了一根孤独的有花朵的树枝,放在水盆上。千利休想了想,突然举起树枝,扯掉所有的花朵,将树枝插在一只古朴粗拙劣的鱼篓中。然后,一把将花瓣洒在那盆静水上。所有人都看傻了。千利休以其狂禅意境,类似极简主义的精神,展现出了惊人的绝望美。本来,丰臣秀吉爱好奢华的是“黄金茶室”,他所用的茶器和一切环境,都必需是最复杂典雅的。他的美学观与千利休之“草庵茶室”的淡雅,朴素,是水火不相容的。这使俩人在心灵上的鸿沟越来越深,最后俩人彻底破裂,从互爱变成互恨,甚至置对方于死地。秀吉一直强迫千利休改变自己的茶道方式,顺从他的贵族主义。但千利休不从。1591年2月13日,秀吉派遣使者,下令将千利休幽禁起来。千利休为了维持自己禅茶一味,与朴素审美的尊严,不愿屈服。不久,他的木雕像也被从大德寺山门上取下来,在京都一条庆桥处以腰斩。最后,秀吉将千利休押到京都,赐予切腹。
    千利休切腹自杀时,遗诗一首云:


人世七十,力图命拙


吾这宝剑,祖佛共杀


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


今在此时才扔给天公



    从某种意义上说,千利休是为茶道的美学而死的。
    故此,他被后代尊为日本的茶圣。
    千利休死的时期,相当于我们的明代中叶。离那位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时间(1405—1433)并不太久,才一百多年。我们似乎刚给各国送去了茶叶,目的只是让人家来天朝称臣。我们更难以想象,在一个君主和一个僧人之间,会因为对茶道的审美不同,而出现杀身之祸,出现血光之灾。我们善于搞的最多是文字狱。至于一个和尚怎么喝茶,怎么可能有人管你?我都觉得太荒诞了。再说,茶之为文化,是我们在唐朝就首先有了《茶经》和赵州和尚的“吃茶去”。我们还有蔡襄《茶录》和宋徽宗《大观茶论》。狂狷于书画的伟大天才徐渭还写过一册《煎茶七类》。从隋炀帝、苏东坡、乾隆到鲁迅,也都和茶有许多故事。毛泽东还要写两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呢……他一个秃驴千利休算什么?我们总是强调:茶的材料与饮食方法,皆源于中国。可是……中国却何以无茶人精神,而只有这些密密麻麻的茶论、茶学与茶俗呢?为何日本人那种专以“拿来主义”剽窃别人文明的作风,学我之皮毛,却反而发明了一个“茶道”?
    我们会觉得,日本人无非是在居室、器物与形式主义上做文章罢了。喝茶就喝茶嘛,搞那么多弯弯绕,真累。可真的是这样吗?
    这就是两种文化,两种地理与两个民族性格的差异了。
    中国不可能产生千利休这样的人。甚至连丰臣秀吉这样的唯美主义君主,在我们看来也是很可笑的。宋徽宗这么爱艺术,也不会拿用审美差异来杀人。更何况是茶?茶在我们生活中,那就是个日用品。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它排在最后。蓬莱岛上的人似乎都太认真了。但是这种看似美学上的认真,是不是就是近代我们在文艺上远远落后与失败的根源呢?
    日本人尚维新,中国人尚怀旧。古代日本人的族群源于渔民,渔民吃海鱼多是吃新鲜的。过期了,就成了臭鱼烂虾了。但是中国不同。中国是内陆有着广袤的腹地与封闭的山区,要的就是“臭鱼烂虾”。中国食文化也多来自“酱缸”:如榨菜、泡菜、腊肉、腌笋、香肠、火锅、醉鸡、豆腐乳、醪糟、韭菜花、酸萝卜、油辣子等等,当然也包括黑茶与熟普。
    而且,直到近年来,被黑市炒作得过热的熟茶,也多是用“湿仓”人工发酵的,并非自然,茶多酚里有着很大毒性的茶。
    譬如说我去年买的湖南黑茶“天尖”与“千两茶”。
    传统黑茶中的所谓“湘尖”分三类:天尖、贡尖与生尖。天尖自古就是贵族皇室饮品,历代又为西北少数民族所争爱,此茶年产数千吨,《明史》有载。文革时破四旧,认为天尖、贡尖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全部改称“湘尖”。制作时,茶农就在大街上,迎着过往车辆行人的灰尘、汽油烟和风雨,用铁铲搅合,跟铲垃圾差不多。目前保存年代最长的天尖是1953年生产的,价值近四十八万元,53年产,故俗称“五三天尖”。黑茶是六大茶类中最耐久的。湖南“天尖”又与安化“千两茶”同是黑茶中的上品。黑茶分好多种,四川边茶、安化千两、滇桂普洱、湖北老青、以及各种形状不一之岩茶、砖茶、沱茶、金瓜……都属于黑茶。平时我迷恋铁观音、岩茶和普洱,浸淫青饼熟砖,红袍毛蟹,留连大叶小叶,不太懂其它黑茶。实际上黑茶制作都有其共性。茶痴们都说好,那就是好。我也没想那么多,反正好喝就行,属于慢香型。
    我喝茶,从来就是所谓“闲暇无事读志怪,清心寡欲有回甘。”若在心浮气躁时牛饮,或能解渴快意,但不觉其滋味深长。
    夫茶之栽培,由来尚矣。若按晋人常璩《华阳国志》里的说法,应该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后陆羽一经,卢仝七碗。乾隆批树,朱权点花。唐煮宋点明冲泡,茗烟熏草之事历来为这个帝国茶禅一体,附庸风雅者所好。我是南方人,从小就爱喝茶。盖巴蜀之地,本是古茶树原生之所在,旧年成、渝大街上都满是野茶馆,一毛钱可以坐着喝一天盖碗茶。还有人来给你看相、算卦、掏耳朵、扎针灸。听老头摆龙门阵,看天棒打群架,偶闻川剧吐火,侧耳扬琴评书……不过我对茶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癖。
    因为不喝茶我起不来,不喝茶也睡不着。
    自11岁以来,我一天也没间断过喝茶。茶叶中的激素对我已经没有太大作用。小时候,就连我舅舅茶杯里残存的“茶母子”也不放过,经常被我一口喝干。大街上一分钱一杯的“老鹰茶”我也爱喝,至今还让朋友从重庆带。80年代茶叶不多,尤其在北京,满大街的茉莉高碎,花气郁闷,简直不能叫茶。但也只能靠它们滥竽充数,勉强解馋。近年来喝茶之风日盛,明前绿、铁观音、单枞、瓜片、红袍、龙井、肉桂、毛尖、太平猴魁、正山小种、冻顶乌龙……还有很多新制作的所谓天然有机绿茶,随着粤式与台式茶道的流行,变成了一种资本主义时代的茶文化。
    但这种文化离真正意义上的茶或古代的茶精神有多远?我很少想。
    茶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形成思想体系?我更不关心。
    世界上的事情,从来就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茶中道理甚多,中国茶书浩若烟海,而善饮者往往啜香沉默。正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真通易者不卜。不必赘述。酷暑中能有一杯好茶,伴你同享孤独,正如无边沙漠中,你突然发现地上放着一壶酒,渴了你要喝,喝了你会更渴,更渴更要喝……噫,因为无论如何,都说明上苍待你不薄。雨夜狂饮,颇有易筋洗髓之感。
    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个茶人的国度,这个最喜欢谈论文以载道,动辄就上纲上线的种群,却最后毕竟没有生出一个以茶为精神的人?也没有一种用茶来总结的哲学精神?我问过不少茶人,都无法回答。
    我也无法回答,只是让我想到了上面说的酱缸。
    民以食为天,中国越是好吃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是穷人在苦难中发明的。这其中反映的也是一个集权国家的民生问题。因为那些好吃的酱缸食品,都需要大量地用盐、用发酵、用烟熏火燎或者大自然中任何可利用的方法来保持食物不腐烂。古代,一般只有富人才能每天都吃新鲜食品。天尖、熟普或虫屎茶都是穷人的玩意,现在却成了天价。没有战争与贫苦的灾难,估计就想不起来这东西也能当饮料,还治病。喝茶的时候,老茶人都爱标榜用过的茶壶或者茶杯怎么旧,怎么“包浆”,怎么已经形成了茶垢……这种意识其实也来自酱缸文化的底蕴。忽然想到,广而言之,如古物旧货之美、古玩玉器之雅、十三经二十四史之注疏、帝国法典制度之滥觞……莫不是整个文明之“虫屎”?也未可知。因先秦百家之后,中国就只出拾人牙慧的注释家了。天道遗人以此虫茶,如国家机器排泄草民的命运。所谓吃的是粮食,拉的是思想。而语言与味觉,此二者又都来自人的口舌。是好是坏,就看你怎么去说,怎么去喝,怎么去想了。


2008年北京



[ 本帖最后由 杨典 于 2009-2-6 15:07 编辑 ]

最新回复

杨典 at 2009-2-06 13:01:30
以后我的新帖还是先发在这里,等老了就移到作品讨论里去。
张伟良 at 2009-2-06 13:07:48
茶色之国全新排列在形而上的润泽存在大胆的鉴赏家。
海客 at 2009-2-06 13:48:18
日本人尚维新,中国人尚怀旧。古代日本人的族群源于渔民,渔民吃海鱼多是吃新鲜的。过期了,就成了臭鱼烂虾了。但是中国不同。中国是内陆有着广袤的腹地与封闭的山区,要的就是“臭鱼烂虾”。

------------------------

这段有趣
张祈 at 2009-2-06 14:40:25
如此等等……总之,一口茶下去,价钱贵倒还在其次,首先你会想到这东西里面有那么多将就,还没喝可能就给震了。

----------------------------------------------------

我是怕看关于茶的书了,酒的也一样。
我总感觉,一旦什么东西成了“道”,其中的乐趣就越来越少了。

[ 本帖最后由 张祈 于 2009-2-6 14:42 编辑 ]
杨典 at 2009-2-06 15:07:17
对,多谢。我改一下。
丁南强 at 2009-2-06 16:29:17
我晚上喝茶,总是要失眠的
杨典 at 2009-2-06 17:22:55
多谢丁兄置顶。
海客 at 2009-2-06 19:19:12
看到虫茶,想起一句话:化腐朽为神奇
杨典 at 2009-2-07 09:54:13
谢谢大海。
海客 at 2009-2-07 10:05:25
好嘛 来这里现在有仨名了 呵呵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