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
北岛和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他们相识于1985年的北京,一起游览了长城。1990年代初,北岛旅居瑞典,在八个月的艰难时光中,“若没有瑞典朋友,我八成早疯了。”特朗斯特罗姆就是这些瑞典朋友中的一位。
他们也都多次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上,和诺贝尔赌盘的盘口上。2011年,特朗斯特罗姆的赔率是9∶2,排在第二位,最后“亚军”中奖。
北岛还是特朗斯特罗姆的第一个中译者,1984年第4期《世界文学》发表了北岛以石默的笔名从英译本转译的特朗斯特罗姆《诗六首》。北岛后来回忆道:“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诗歌当时处于一个很低的起点。”
在北岛的《时间的玫瑰》一书中,特朗斯特罗姆是九位大师级的诗人中仅有的两位在世的诗人中的一位。在北岛看来,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特朗斯特罗姆, 是瑞典文学院的骄傲:“写诗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否则诗人很容易被‘职业’毁了。这就像野兽和家畜的区别。野兽怎么活法儿,诗人就该怎么活法儿。”
特朗斯特罗姆迄今只发表过二百多首作品,他的正经职业是犯罪心理学家。在好友北岛看来,写诗本就不应成为一个职业,否则诗人就容易被“圈养”,被自己的职业毁了。 (CFP/图)
特朗斯特罗姆大于诺贝尔奖
南方周末:间隔15年后,诺贝尔再次把奖金支付给一个诗人。他为什么可以赢得这份尊敬?他值得这份尊敬吗?
北岛:我说过,特朗斯特罗姆大于诺贝尔奖。把今年文学奖授予他,与其说是托马斯的骄傲,不如说是瑞典文学院的骄傲。托马斯在世界文学的地位是公认的,多个奖少个奖并不能改变什么。这一点人们最好不要本末倒置。
我在《特朗斯特罗姆: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收入《时间的玫瑰》)一文中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读者有耐心的话,可以去读这篇文章。我只能说,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已经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南方周末:特朗斯特罗姆的正式职业是心理学家,他的这份工作一直做到他退休(生病)吗?他的这份职业和他的创作有联系吗?
北岛:更准确地说他是犯罪心理学家,主要是在少年犯罪管教所工作。我很少问到他的工作。我曾在《蓝房子》说过:“依我看,这职业离诗 歌最近,诗歌难道不像个少年犯吗?”这话有半开玩笑的成分。若进一步深究,我认为托马斯选择心理学这个职业和他的童年经验有关。他在回忆录《记忆看见 我》(我把某些片断译成中文,收入《时间的玫瑰》一书)提到他在童年时代的精神创伤。看过这些回忆文字,你就会明白,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诗人(或者说每个 人)都是病人,写作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在《记忆看见我》的开始,他把人的一生比喻成彗星,头部最密集的部分相当于人的童年,生命最主要的特征已在那个阶段 被决定了。
南方周末:特朗斯特罗姆在瑞典享有很大的尊重吗?我指的是普通民众里。诗歌阅读在瑞典这样的欧洲国家,是普遍的吗?
北岛:托马斯在瑞典几乎家喻户晓。这和瑞典对文化的重视有关。据说瑞典是世界上人均购书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我有一次坐飞机,旁边坐的是个瑞典工程师。跟他聊起托马斯,他说每本托马斯新出版的诗集都买。这在瑞典是很普遍的现象。
南方周末:特朗斯特罗姆只发表了二百多首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作品数量最少的一位诗人。你怎么看?
北岛:托马斯是少而精的典范。一个人写一首好诗就是诗人,一个人写一千首烂诗还是算不上诗人。张继凭一首《枫桥夜泊》就在唐诗史中立住了。托马斯只写了二百多首诗,但每首都近乎完美。
南方周末:你曾形容特朗斯特罗姆中风后用左手写的诗稿“像是地震后的结果,凌乱不堪”,特朗斯特罗姆在中风之后的创作是如何进行的?中风前后的创作有什么差别?
北岛:他和夫人莫妮卡曾把他的手稿给我看,那是写在16开横格本上,上面有反复修改的痕迹,显然是字斟句酌。1990年的中风造成右 偏瘫,他不得不改用左手写字、弹钢琴。他不仅没有中断写作,甚至又达到新的高峰,1996年出版的诗集《悲伤的康杜拉》就是证明。据我所知,这几年他写得 少多了,主要采用俳句的形式。
2005 年夏,北岛和特朗斯特罗姆在瑞典。特朗斯特罗姆正在翻阅英文版的《蓝房子》。 (北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