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像学咏春拳一样把辩论当作一项修炼

发布: 2009-7-02 23:03 | 作者: 郭宇宽



华师大讲座  2009年6月1日

       谢谢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老师,和我们在座的各位热爱辩论的同志,能给我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丽娃河畔。当我们走在这个华东师范大学,有人告诉我说“爱在华师”,在这样一个本来是应该春意盎然的时节来听我讲辩论。
      
       回到刚才(主持人)提的介绍,他说今天我们搞这样一个辩论主题的活动,来得这样一些同学,会不会觉得有一些失望,其实老实说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因为今天的大学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在(西安)交大的图书馆里,当我走到社科阅览室,图书架上一排书,几乎每一本的名字我都能记住,都是什么《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在那个时候这些构成了大学生的一个精神生活。今天的这个信息量我觉得多元了,我记得我在香港大学的时候,在那段时间访问,他们那里有一批国际级的学者来讲学。比如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来了,讲的主题非常的……在我看来非常的好,但那个报告厅能坐上多少人呢,一般能坐上30个人,就算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活动了。那我们今天,在这样一个假日,一个节日,能有这么多的同学来听我讲辩论,而且我听说是很多是从很远的地方要来跟我们一起来讨论辩论,我觉得无论如何,作为我们热爱辩论的同学,能有一种活动能够这样强烈的吸引我们,而且我们在座的很多刚才介绍的时候,就是从大学这样一路走来甚至工作多年,依然对辩论这个活动这么有兴趣,我们应该感到非常的无愧和骄傲。
      
       那回到刚才他(指主持人)问的那个问题说,辩论给了我们什么?这其实就是我所想的。如果,即使今天来听这个报告的,不要讲像今天这样有上百同学,哪怕只有10个同学,我们仍然会在这里讨论得非常陶醉,这就是辩论的一个意义。
      
       佛教里面有一个话,说是一个人假如说是高僧的话,他的境界是什么呢?叫做内心法喜充满。就你看那个和尚过的日子太苦了,当然不像现在少林寺的和尚,过去的和尚是要闭关的,整天吃的就是素的,也不能喝酒,整天坐在那念那个经。那为什么有人像高僧大师像虚云老和尚,都是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人,更不要说像唐三藏----玄奘大和尚,这么有才华的人穷其一生,在这个领域内钻研。比如说我最佩服的一位前辈辩手,就是唐三藏。他当时是一个河南人,相当于从河南大学毕业,觉得自己对知识的追求没有得到满足,当时连个地图都没有,也没有坐飞机,就背着一个包,听说印度有一所高等学府叫纳兰达(音),相当于大概今天哈佛这样的,就说那的水平最高,自己背着包就去学习。你今天在地图上看是不是一量就这么远了,但是当时在那种条件下,这个人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且更厉害的是,他到了那里以后,那个时候华语辩论赛还不行,都是用印度话辩论赛,梵语辩论赛,没办法,现学,现场跟人家学印度话,学完以后就跟当地的人辩,辩完了以后呢,把他们都给辩赢了,得到了梵语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这么牛以后啊,按理说他在那边当了终身教授活得也很好,不陪你们玩了,我取了经,回我东土大唐了,然后穷其一生,就在西安译经传道,他的那个宗派,就是今天佛教中间叫唯识宗。所谓唯识宗呢,在汉传佛教中间几乎已经失传了,在藏传佛教当中保留的体系还非常完整,就是因明学派,其实和辩论学非常像。我们看西藏的这些和尚,整天都在辩论,玄奘和尚传来的这一派法脉也就是这样。那么一个人能够有这么强烈的意志,很多次皇帝邀请他当官,不想当官,给你个总理级,不感兴趣,视金钱如粪土,当然也没有传出他要谈恋爱的故事,一辈子能够这么热爱探索,探索唯识宗这样的学派能够激起他内心这种法喜,我之所以能够体会到玄奘在那个时代的那种心情,因为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非常幸运地接触了辩论。当然很多人接触辩论,他所得到启发的地点,跟我们并不一样,这也就是很多在座的人会感到困惑的一个地方,就是为什么现在喜欢辩论的人会越来越少。在我看来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很多人理解的辩论确实没有太多的意义,除了浪费时间,而且还搞一些有花哨的东西对于启发人没有帮助。我打一个比方就好像传统的一些辩论赛就培养学生,好像把学生当成大白菜一样,就一浇水很快大白菜就能长得很白很绿,当然大白菜是不可能再长大了。所以我们前面在饭桌上也讨论,大学一年级往往喜欢辩论赛,以后就再也不喜欢了,基本上大二大三再搞辩论赛的都非常少了。
      
       那么这里的问题在哪呢?我后来就找了方法,我所体会可能应该要把辩论还原为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就像咏春拳一样把辩论作为一种修炼。如果你进入了这样一个法门,我想绝大多数人会把辩论,或者说思辨,这样一种训练,当作一个终身爱好,你就可以像玄奘大和尚一样内心充满法喜,而且使你的人生受益无穷。
      
       那么我所讲的辩论,跟过去的辩论,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我到了一些地方,大学里面,跟一些研究生交流,经常会说的,很多人都以为我们现在评论一个大学生优不优秀,往往会有这么个印象,搞辩论赛的人嘴皮子很好,会耍嘴皮子但是不见得优秀。那是因为他没有搞对辩论,真正搞对了辩论的人,他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区分一个概念:一个人智商高不代表他聪明。那么我们今天在座的大学生,比如说能考进华东师大,能上一个重点大学的,一般来说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基本都没有问题。这个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智商很高,而智商呢就相当于人的身体素质底子很好,爹妈生的好,十月怀胎养分很够,生长的底子很好。但是身体底子很好的人不见得能成为姚明,不见得能成为刘翔。像刘翔这样的人当然身体底子不错,但是他能成为今天这样,一定跟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关。而今天能够考上大学的,只能说明它在原有的考试体系下,背诵啊记忆啊这一套东西,这些底子不错,在智力方面的底子不错,但他不见得聪明。这个聪明我指的是就像刘翔能跨栏一样,或者真正的武术大师,他懂得在什么地方发力,并且懂得在思想领域如何分析问题,敏锐地把握问题的实质,这个才叫做聪明和智慧。而如果能真正掌握辩论的精髓的人,百分之百一定会非常聪明,基本上要读一个博士或者搞一个什么学问就非常容易,就相当于对刘翔来说跨一个栏非常的容易,有的人身体很好的但跨栏非常笨拙。对我们来说,你研究任何一门学问,真正搞通辩论的人,非常容易,不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挑战。为什么是这样呢?
      
       我们来讲一讲咏春拳的特点。为什么我说从咏春拳方面给我带来的启发非常大?因为中国武术有很多流派,这些武术的流派都十分的了不起,每一个流派师承都非常严谨。但有时候花架子太多,就比如说你来一个白鹤亮翅,虎鹤双行,鲤鱼打挺。动作都非常好看,表演性很强,但是这个和打架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呢?好像你也不懂。你说你来个白鹤亮翅,霍利菲尔德在对面,人家一拳就能把你打倒了,好像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但是我们的传统的武术训练,他的门派太繁琐化,就走向一种非常神秘的方向。那我们这个辩论也是一样,有一些辩论方面的书是非常害人的,比如说《演讲与口才》,他就跟你讲,辩论技巧有九九八十一招,每一招有九九八十一种变化,你会说,哇这个怎么打啊。因为实用的技术一定要把训练最后变成一种本能反应,就像呼吸一样。比如说跟人打架的时候,人家来打你,你不能想九九八十一招,我现在用第七十九招,你有这个想的功夫你就给人打倒了。那么辩论的训练搞的非常复杂以后对大家的提高没什么好处。咏春拳给我带来的启发是我在看那部片子,其实之前也在关注,就是《叶问》。之前我认识一个北京的武术师傅,他是李连杰的老师,他就跟我说,中国武术当中最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流派就是咏春拳。有个说法是“太极十年不伤人,咏春半年打死人”。就说你什么人,你去练咏春拳练半年,就非常管用,在实战中非常管用,而且从叶问这个片子你可以看出来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练,不受你身体强弱的限制,当然比如说你身体非常好,你可以练的比别人功力更大,但是老太都能练,任何人都可以练。而且再一个,咏春拳的操练和技战术的训练不受外部条件很大的限制。你比如说练散打,必须要有一对手跟你对打,你光对着沙袋打练不出来。你看《叶文》里面的咏春拳,他就竖一个桩子,桩子上有几个木头的杈,练的人整天在家里对着桩子咔咔咔咔,而且你看最后分解下来,咏春拳全部的招数只有四个套路,非常简单,记忆起来不复杂。但是他套路背后是什么呢?他的套路实际上是非常有抽象能力的,就把你在生活中间遇到的种种复杂的反应,最后归纳为四种最基本的应对方法。那么在你对着桩子练的时候,练到最后你的肌肉产生了本能的条件反应。你不用想现在我们该用第几招第几式了,不用想了,当别人袭击你的时候,你会本能的将身体摆出什么样应对的姿势。而这样的姿势就能起到克敌的作用。
      
       这个和我平时搞辩论这些年的体悟就产生了一些呼应,给我一点启发。因为我这些年来一直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过去我们中国大学生辩论有这样一个误区,很强调对于辩手的选拔。而选拔出来的辩手呢,一般得郎才女貌,每天得去操场吊嗓子,把每一个人都练得跟李瑞英赵忠祥似一样。很多在我印象中的可造之材,也许就因为普通话不好,或者我以前很喜欢的一个辩论员,就因为他眼睛有点斜视,领导就说“这人咋能代表我们学校形象呢”,不能上场,后来他一直没有机会在大赛中上场。这些其实不是辩论的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是像咏春拳那样随时随地都可以练,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增长你的功力,在不同的境界你的体会都会不一样。而且练完以后,无论你在生活中间也好,又非常的实用。
      
       我就试图抽象,辩论之中我们如何能简化成比如咏春拳四个套路。从搞辩论的训练开始能够变得非常简单。就是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对手,你也可以训练观想的一种方法,最后使每一个人内力增长,并且在生活中搞个学术势如破竹非常简单。我尝试过的比较有效的试验往往不是在大学,比如说我跟一些上访者,上访者面临的问题就是我明明是特别委屈,对我不公平,但我就是把我的事情说不清楚,怎么样能够把我的事情说清楚。再比如我跟民间环保人士进行培训,比如一些研究组织搞环境保护的,他们觉得自己是非常有道德,但是比如说搞一个听证会,给你三分钟时间发言,三分钟哭得一塌糊涂,眼泪都下来了,讲到青山绿水就泪流满脸,但是说完道理还没讲清楚,别人对这个地方,感到不convincing(令人信服)。包括一些律师,也有很多这样的需求。那么最后我发现确实当我把辩论的方法简化而且抽出其中精髓,方方面面的人,他们听后跟我说郭老师,我听这个讲座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启发。包括有些学校研究生院的研究生班里的学生他们听完就觉得对论文如何破题也有启发。我觉得这就是辩论咏春拳的意义所在,而且也是推广辩论,传播一种真正的辩论的价值所在。我们下面就要说我总结的辩论的咏春拳四招是哪四招。
      
       第一招,叫做问题界定,或者说定义。这是中国人搞辩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讲范畴,不讲界定,不讲定义。很多人讨论一个问题,拉拉杂杂,书倒写了好几本,最后要讨论一个什么问题,还是说不清楚。那我们搞辩论的人,在平时要养成一种像呼吸一样的习惯,在生活中当我们要思考一类东西的时候,我们先要尝试对它进行清晰的界定。而且这是一种所有辩论能够变成有效的一种最基本的前提。定义相当于什么呢?我举个例子,相当于我们下象棋。比如我们说哥们咱们来下象棋吧,下象棋我们一定要内在有一个约定,就是“小卒子是这么走的,车是这么走的,马是这么跳的”下棋才能下起来。如果说你的兵这么走,他的兵可以直接将军,这我下不过你,没法下对不对?我们生活中间,定义要具有的规范是什么呢,现在出一个辩题我听很多人讨论这个辩题,光讨论定义要讨论半天,说明这个辩题出得不好,太空泛,造成很多模糊地带。
      
       定义的第一条原则,是约定俗成。当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在一个特定的背景,比如我们写英语就要有一个什么什么context——上下文之下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如果说你的定义非常违背人们的常识,往往是错误的。往往现在我们在辩论之间,因为辩题出的很烂,双方在定义上 做一些匪夷所思和常识不一样的界定,这就搞的辩论非常的无聊。比如说我对台下的人说,伙计,给我倒杯水来。你一定会知道我说的水是什么,不会从厕所马桶里面舀一杯水来给我,尽管那个也是水,但是在我的这个场景里面,我跟你说倒杯水来,我一定是问你要是能喝的。违背常识的抬杠是没有意义的。
      
       但另一种情况呢,辩论的第二个原则是合理创造,假使一个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是一个我在们常识之间的模糊地带,也许这个问题是在我们所有前面的经验中间没有清晰表述的,那我们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讨论相当于我们宇宙中的黑洞,这就是海德格尔讲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当我们的语言不能对一种存在、一种现象做出一种清晰的描述时,就说明我们想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而当我们用一个定义描述清楚的时候,其实也说明人类的思想达到了。有一些非常伟大的学术界的成就,往往就是在定义里面产生的。很典型的例子,比如说经济学领域,过去一直有一个争论,一个企业,什么情况下一个企业能够越办越大,什么情况下办不大,印象中以前也有过这个辩题,这个讨论都非常空泛,有一个人在美国走访了好几家企业,提出了一个非常能够启发我们的定义,它的定义是我们以前的语言中所没有的,我们的经验中没有的,叫做“交易成本”。过去我们的讨论这个问题都讨论的非常空泛,比如说企业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好处,一二三……但是当“交易成本”这个定义出来以后,他就成了一个理论工具,像探照灯一样,把我们混乱的问题一下子理清楚,原来我们决定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办大,它背后的关键因素就决定了企业的边界,在于交易成本。这一个定义的产生,就是经济学的一个质的飞跃,经济学整个立论体系的认识方法砸开了一个大门,进入了全新的境界。所以,如果辩手在生活中间经常训练定义能力,对问题的把握和清晰的界定能力,不仅你在搞辩论时候会非常容易,也许在经济学领域中不一定拿得到诺贝尔奖,但至少做起学问来会比孙东东厉害还很多。


41/41234>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