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稍后的午餐(上)

发布: 2011-12-08 20:31 | 作者: 孙亮



        
        最后的画面是一艘孤单的飞船,久久地飞向太空迷失在宇宙里。以至于冷毕了全然爆肚儿芝麻酱味儿,收肃哈气。影院里翔静的霎时冻成坨子,又霎时拧成黑洞。没等黄颜色的字幕骤起,整个人就麻掉了,失魂落魄地滚回宿舍。
        
        杂草丛生中仍有生气,从似报废的核反应堆开出一列小火车,拉着娇嫩的小孩儿。孩儿他爸靠在护栏上向小孩儿挥手。远处,公厕墙面的两边,画着一支烟斗和一只高跟鞋。一位老人推着车和小孙女在烟斗那边等进厕所的的孙子。
        
        这让我又想起了一部台湾电影。
        
        一把剑劈了过来。我在公园里逮谁拍谁,擦着剑锋而走的摄影机激怒了练剑大爷。然后在他愤怒大吼的时候,拍了他锃亮的自行车和绑在大梁上的剑鞘,以及车筐里的破布棉纱和盛凉白开用旧且烫瘪的绿饮料瓶子,收手时,入画的阳伞裙女摆动的屁股,让我又多撑拍了几秒。
        
        午间跳动的地平线上,我和羊像是旅行者。三角架带子和摄影背包带早就吃饱了汗水,体力的透支,导致感知系统的短路。
        
        我像一只被翻过来的兜子,剧本不再是剧本,演员不再是演员。
        
        放弃正形成一种美丽。
        
        一股骚哄哄的野草地味儿从热空气里闷了过来。
        
        我们扫兴地行走在洗着桑拿的八月,漫无目的在毫不免费的荒园里寻找让人激灵的场面。恣意生长的树冠,若不是有阳光透进来,影子衬着四周的荒芜形同两俱游魂。
        
        拍摄的紧张节奏,几乎忽略了公园的劣迹。公园怎么这样了,笼子锈迹斑斑,丝毫没有动物的踪迹,我还在狐疑聆听野草攀附的空洞洞的窗子。年幼时来动物园的经验一下子喷洒在空气,那时就可以区别于这种郊区和马车所没有的特殊气味。这不是一种平庸的骚臭。这种迂回的骚臭中闪烁着复杂不详的骚动,汽油加猫蹬心,透着静谧滴漏的能量和神秘的喊叫。
        
        阳光提醒落在笼子地上的目光,猴山狮虎山熊山的气味追打在一起。还有鸟类的,一股打谷子老实人身上的味道。家庭相册的记忆里偶尔溢出味觉和嗅觉。照片连同当年的指纹灰尘封存在相册,我曾经从父母大衣柜里这一张张叠躺的,凝固时光的纸张上寻到这个公园,十几年过去了,这是童年一家人常来的公园么?
        
        说着,从糟塌的绿色售票亭的黑洞里伸出一只爪子,取走了台子上羊的买水钱。抓走了台面上的票根儿。
        
        拍摄的热情还是没有抵过温度的热情,恰似一盘巧克力被融化了。
        
        我在拍摄间隙,开始关注画框中出现的其他人。在暴晒中咬着牙继续伏在三角架上。暗自漫不经心地偷拍公园一路上经常看到的祖孙三人,以便占上剩下的带子,收家伙滚回家。我觉得当时沉浸在影像的悲剧感中就完全知足了。这种通透的悲剧感中,又劈裂了些诸如“表达”之类,在创作上,埋的更深的陷阱之顿念。
        
        我们俩走到一个圆形花坛的路口。望着前面的岔路,目光交错了一下,异口同声:“要不歇会儿?”羊一屁股坐到了边上稀疏嫩叶遮挡的阴凉中去,他双手撑住洋灰台阶,两眼似打了麻醉枪。劳累让我溢出幽默,我模仿升格镜头卸下背包。可迅速滴下的汗水,让慢镜头穿了帮。羊似乎嗅到了疲倦空气中的调侃之意,用摄像机记录我这傻操兴,他这一拍我更放慢了我的表演,做出一副煞有介事严肃的样子。可还是累的没绷住,顺势把慢卸的三角架甩推到地上,身体像一捆大衣架的零件撂在滚烫的台阶上。
        
        一枚焦叶儿唦唦地刮着花砖前行,才知风丝儿掠过地面。一只小号蚂蚁后面跟着几只大号蚂蚁,它们用触角探着前面的庞然大物。我的脚挡住了蚂蚁们的去路。
        
        “哭呲”一声。打哪来的声音,蚂蚁在拉稀?
        
        “咕呲妞儿”又一声。这声音是从羊驼肚子里发出来的,它正端着DV看回放。
        
        “你肚子叫挺像给窜稀的蚂蚁配音。”
        
        “操......”羊胡撸把脸,深切地打了个哈欠。
        
        拉开背包的拉锁,里面东西挤作一团。
        
        我的手钻进这一团,想找到午餐。摸了半天才攥住塑料袋,把午餐从杂物中揪了出来。
        
        “先凑合吃点吧,被压成这操兴了。”早上刚出炉的烧饼夹火腿在包里经过一上午,犹如在高速公路上捡回的。
        
        羊接过烧饼,老农般捧着,诚恳地咬了上去,神态若有所思。
        
        从羊咬合烧饼的齿缝间,我发现这火腿也不咋地,我妈再一次被火腿商欺骗,本来在包里压的就挺碎的,再赶上充斥大量的淀粉,羊一边吃一边收拢着碎沫子,像在吃草。
        
        看到这,我心里一酸。
        
        捞出贴着包儿后背,烘热而潮湿的纸张,这沓汗水沤糟了剧本儿。花掉了的油墨字迹,在正午激烈的阳光下捧在手里翻着。我写了好多场景,可惜每一个词句,都透着我平日里,惯性笨拙地矫揉造作。字里行间,拧巴掰裂着大便干燥使劲者的声音。我蹦声念出纸上,读出来很难听,做作粗傻的句子。羊松脱了手中的烧饼,打开DV拍,我从煞有介事地京调儿,坠入津沽俗不可闻的虾酱音。直到念到全部神经被傻逼的创作麻浆包裹,难以呼吸汗如雨滴,滴在无辜的字儿上。油墨揉出眼泪,我虔诚掬起,这写作时带给我感动的剧本儿,洗了把脸。我揉搓,亲抚,蒙在鼓里。文字穿过油墨哭在写作者脸上。明晃晃的阳光下,犹如手捧一扇海蜇似褶皱泛酸的胃发呆。
        
        远处不时传来气枪子弹打在帆布上的声音,和儿童游艺设施电子蜜蜂的嗡嗡声......
        
        向家长许诺的要做出作品的一年又要过去。
        
        我只是很无望地拍摄。
        
        只是在一些叫创作的媒介上做了些别人瞧不上自己也不满意的尝试。
        
        撅折了,扔抽屉里,都没关系。
        
        只是还没有认识和觉悟,最想完成的,需要时间相遇的那部分世界。
        
        有些情况,连努力都是没用的,需要的只是等待的决心,上帝大概只会在你人生中的某些时刻送你礼物。
        
        不是语言问题,创作思维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那个世界是不需要借助外界学习的,那是个精满自溢的过程,更是临界状态和超验体验。创作其实最后告诉你需要抹去创作衍化的所有概念,创作是提示你忘记创作。
        
        总之,毕业后,我在家已经吃了两年闲饭。
        
        那些依旧不满意的,百余盘磁带,静静地立在离床五米远地架子上。
        
        去年夏天失败的拍摄经历,又奔涌到眼前。怎么又把这茬儿想起来了,我不是听着清晨马路上汽车轧过路面惊心动魄的声音,回想昨夜的梦吗。
        
        猛然间像只被敲裂的鸡蛋,黄儿,离开水的鱼眼似的委屈地呆在蛋清,摊开在床单上。我强烈地意识到,这时我平稳地躺在十五岁以来就睡着的一张自家熟悉的床上。从那种崩溃的梦里回到现实。忽然烘起某些久违的亲切感,应该说“认识”到,我从来没有正经认识到,我是一直睡在自家床上的,小时候的那个家,童年的那个我,和小时候我的躯体,中青年的父母,都曾经在这个空间存在过。在这种昼夜交替的天色,空气都俱寂着真空的音噪,滋润着人生边角儿,被磨成截面,抛光记忆的色泽。这种空气和光线,和困饥饥的眼胃,窗外连同窗内,整个城市像砌在一个吸饱蓝黑墨水,没切开的土司面包里。这个面包还在冰箱的储藏室里面。管它是什么被砌在土司面包里,还是放在冰箱里。床周围,好像还是十五岁时氛围,和伴随的,扭曲黎明时分的幻觉。自十五岁以来,不知有多少这种揍性地醒来。
        
        就这样,瞪着双眼投入着牵强的亲切感,撑起胳膊完成了一个翻身的动作。我试图再就着尚存的亲切感勾回前半宿梦里,有亲切情节的部分。因为依有前半宿梦泌的甜在,之于情节朦糊为一坛云雾。含着这望梦之甜,打架的眼睛又睡着了。
        
        七零八落,鸡零狗碎,泥沙俱下地梦了一圈儿不知所云,伴着凌晨过路大车轧路面声和各种喇叭的响,加上窗户震颤,让浅睡眠的梦境剪辑胡乱不堪,噼啪跳烁。从远处叠进些脚步声。老两口子前后脚起床了。半梦半醒,脚步声越轻却越清晰。父亲洗脸刮舌苔的动静刺到我的耳膜儿上,视网膜跟着一振。泛起我曾经在睡不着的清晨,作呕过的,不想去工作的日子。可惜,也没什么满意作品所承受这压力的作呕。暖气和被褥又适合回到梦去,楼下公交车进站的声音,加上母亲出去的关门声,给这些浅梦碎片加了环境音。
        
        终于,我决定不再沉溺这憋屈地三九天儿的翻身觉儿,而立刻从杂碎汤梦里拔出来。出离后,那些梦境残像,又逼着我分析谁跟谁接。我想起刚才梦见了老王,那个神秘失踪的老王,今年帮老王拍了一些他要的资料后,就没再拍任何影像。当然还梦见,我那些剧本的一些情境,混沌而无始无终的玩意儿。这些文本素材,在撂下影像心碎过后一直在写作,作为最后的慰藉。好像遗书,没完没了的遗书。
        
        不知不觉,距父母上班关门声已是几小时之后了,叫醒我的是爬在眼皮上的一派红光。冬日的早晨对我来说,是个越睡越睡不醒的时光,从小早上就没睡醒过,不是上学,就是上课。总之这个世界总需要你在清晨起床。我曾试图拍摄这种像在透过娘胎感受到的自然光,你知道,这必须透过血管才拍的出,还要足够透光,像眼皮那么薄。
        
        一阵闷声,让耳膜鼓鼓,角膜儿小跳。
        
        住在我房间的奶奶打嗝的声音好像老年的戈达尔在说话。
        
        路边三楼的一家的窗户里,永远对窗坐着一个奶奶,她坐在一把难以坐坏的木椅上度过偏瘫的余年。奶奶像枚银针一样定在那里,一定就是十年。
        
        叹息连起那些架子上落灰的磁带,以及抽屉里一堆夹着碎头发无人问津的稿纸。我在想谁会再去关心他们,他们下次被打开是什么时候。
        
        好吧,就这样吧。
        
        大约百余盘磁带整齐的码放在离床五米远的架子上,阳光在这个时辰如常从窗户投射到每天同样的位置,一面五零后父母收拾整洁的家具。光线躺在漆色上,若不是鸟类经过,平静得如被人遗忘的海底一角。兴许过了一百年,屋子的陈设还是这个样子。
        
        “嘣嘣嘣!”操他妈,吓我一跳。一阵粗壮的敲门声,又是找邻居家哪个逼敲错了门。那只手又擦过门板,讨债似的按响了门铃。电不足扭捏的门铃声没有打消门外人叫门的意念。反而连按带敲更加起劲。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