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1921年的童谣

发布: 2011-4-28 22:40 | 作者: 郑小驴



        
        陈家一直节俭,虽说衣食无忧,但是却从未浪费一丝一毫东西,在今天看来,他们是真正的土财主,自己省吃俭用,把积攒下来的钱财,全部用来购置土地。直到现在,青花滩过年吃年夜饭时,还沿袭着这样的过年“专用语”:吃过年肉时,家庭的长者便会指着这块肉说,来,你来买这块“田”!
        
        这就是他们的希望和目标,广积粮,多置田。
        
        但是陈家和我想象中的还有一点不同,他们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太阳暴晒的那天,会把家里所有值钱的家当放在晒谷坪上暴晒一天。那天,陈家坪的人眼睛都会放光:花边、光洋,各种锦衣绸缎,各式家具等,足以让许多人暗地里垂涎三尺。
        
        这种做法,是否妥当真是值得商榷。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陈家的家财被没收得一件都没有留下。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陈家要把家底暴露在外人的眼中,难道是仅仅出于单纯的炫耀心理吗? 
        
        己
        
        或许曾经祖母是暗地里计划过自己的终身大事的。这在她后来的《读回文有感》可为一例: 
        
        “为感良人意,新传织锦诗。才名冠千古,巧思几人知。莫倚冰雪质,休论五色丝。循环不能读,何以慰兰思。” 
        
        回文,即织锦回文。晋代窦滔在远地做官,其妻苏惠(字“若兰” ),以五色丝将自撰的一篇长达840字、意甚凄婉的回文诗织于锦上以赠窦滔。祖母诗题目中之“回文”可能就是这一篇。 如今已经无法考证《读回文有感》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了,如果是写于祖母出嫁之后,“循环不能读,何以慰兰思”这字里行间中的幽怨,那是可以理解的。祖母的头嫁丈夫是石门的一个靠做染坊起家的裁缝的大儿子,叫田世光。田家终日忙着做裁缝,家里没一个识字的,平日里忙于裁布加工,哪能理解祖母的那些所谓的“离愁别绪”!夫妻之间终日无共同语言,从《读回文有感》中,不难看出祖母心中的那股幽怨。祖母迟迟不出嫁,起先老外公还没着急,认为自家条件好,不愁嫁不出去,何况祖母长得端庄秀气,又是个识字的。可是等了几年,老外公心底里暗暗有些焦虑起来,媒婆做了好几个媒了,可是祖母始终不发话,谁也不知道她心中想的是什么。她成天躲在闺房里拿着一本《桃花扇》或者《聊斋》看,有时也绣绣花,老外公见她脸上始终一摊秋水般平静,根本就不为出嫁而着急,外公便静不下来了,说,这么大的姑娘了还不嫁出去,这哪能像话,外人知道了,会讲闲话的。于是便将后来媒婆介绍过来的田家比较了下,说,田家虽比不上我们陈家,可裁缝是有手艺的,世道怎么变,怎能少得了个裁缝!?只要人还得穿衣裳,就不愁没饭吃!只要有口饭吃,这人就能活下去!
        
        这桩婚事便由老外公做主定了下来。祖母之前从未见过姓田的长什么样,心里急得慌,一万个不情愿,又不能讲出来,怕老外公生气,暗地里一个劲地流泪。老外公婆婆到底见祖母是自个心头上的肉,就说,要是那姓田的不咋的就算了吧。老外公一听,拍着桌子说,你咋也这么糊涂了!?这婚事是儿戏么,说算就算得了的吗!老外公是爱面子的人,答应的事哪能反悔的,硬逼着祖母嫁了出去。姓田的丈夫长得也不丑,但却是个大老粗,平时只知道做活,至于其他,便什么都不管了。他见祖母整天坐在那里发呆,愁肠百结的样子,慌了神:你是病了吗?
        
        祖母摇了摇头。
        
        那你是这边的饭吃不习惯吗?
        
        祖母又摇了摇头。
        
        姓田的便诧异了,说,有吃有喝的,又不要你做活,你干吗还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你瞧外边的妇女,哪个不是在田地里做活累得半死的,人家也没像你这样成天愁眉苦脸的!
        
        祖母的泪却像树叶上的水珠一颗一颗滑了下来。
        
        祖母一直到姓田的丈夫新中国成立后被当作地主镇压,这其中十几年时间里,她一直没有给田家生过一儿半女。或许祖母在这十几年时间中,她是在孤寂中度过的。祖母曾在《灯下的飞蛾》这首自由诗中终于把话说白了:“唉!人生男女的结合,倘使遇到不淑之人,她的身世,也像飞蛾一样的不幸与惶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母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可谓惶惑来形容,一点也不算过分的。据石门的老辈人回忆,祖母与田姓丈夫之间常有冷战,偶尔甚至有打骂现象发生。家庭之外,祖母同样感到孤独,“不是秋来感慨多,愁心先已入诗魔。一年明月今宵好,杯酒同君且放歌”(《中秋夜同陈霞玩月》)。陈霞本是个少有文化、更不懂赏月吟诗的普通村妇,祖母邀其玩月,赠之以诗,其孤独无奈之甚可见一斑。或许是祖母那种清高的性格,普通人终难与她靠拢在一起。
        
        老外公每隔几年都会主修一次陈姓的祠堂。修祠堂是族里的一件大事,一般都是由族里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族里本来有位资历比老外公更老的人,按理应该由老人来主持的。老外公拍着桌子说道,陈斗轩拿个屁来修,他哪收纳得齐钱来?!
        
        老外公于是当了主持。他朝陈姓的每家每户去收钱,民国二十四年,正好赶上天灾,几个月没下过大雨了,田干得露出了手指宽般的缝隙,闹了大饥荒。族里的老辈人就说,眼看都要饿死人了,这祠堂晚点修也未尝不可的事。
        
        老外公胡子一翘,冲他说道,老祖宗都不认的人,活该饿死!
        
        钱照例去收,家境稍好的,还可以勉强拿出几吊钱出来,家境不好的,饭都没得吃了,哪还有钱拿出来修祠堂。就说,修了祠堂又怎样?祖宗要是灵验,怎么不下场雨,难道眼睁睁看着我们饿死?!
        
        老外公搬条凳子坐在那人屋里,也不多说话,就认准了一个理:修祠堂是祭奠祖宗的大事情,哪容得了你讲理?!
        
        逼得没法了的人家只好把仅有的一点粮分一半给老外公,也算是出钱了。外公也不多说,拿了就走,背后的人恨得他牙齿咬得咯咯响。这是件得罪人的事,可老外公就认准了一个理,死也不改。 
        
        庚
        
        祖父是民国十七年开始跟随五师傅学和尚的。祖父那时已经十四岁了,在当时可以成家了的。祖父的六个哥哥中,只有兵马子和鲁班成了家,剩下的都是光棍一条。祖父跟着五师傅练了几年毛笔字,经书抄了几大卷,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给练了出来,到后来,五师傅都连连摇头自愧不如了。便说,老七,愿不愿意和我学和尚?
        
        祖父天生懒虫一条,就说,学和尚有什么好处?
        
        五师傅笑道,怎么就没好处了,你想,这世上哪天不死人的,死了人就有我们饭吃,又不用下田捉泥巴下地挖土,吃的是碗轻松快活饭。
        
        祖父便说,这倒快活,天天坐在这儿打打盹写写字,又不用日晒雨淋,好,我跟你做和尚吧!
        
        起先曾祖父并不知道这事,后来祖父会打飞铙了,他才告诉曾祖父。“犀牛望月”、“苏秦背剑”、“嫦娥奔月”,祖父一个打得比一个漂亮,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似乎命中注定就是当和尚的八字。曾祖父的心便放下了,看了个日子,拿着些礼品来到庵堂算是正式替祖父拜了这个师傅。
        
        红军打到青花滩的时候,湘西佬的眼睛里面进了粒沙子,肿得老高,像个桃子,见不得风。
        
        见了祖父,湘西佬捂着眼睛说,你多大了?干吗要去当和尚?
        
        祖父说,还未满二十;做和尚轻松自在,吃的是菩萨饭。
        
        湘西佬说,都是些骗人的把戏吧,你们这样的人我见多了。
        
        祖父便说,念经拜佛,哪有骗人的?我们做的可是真把戏,不信,我给你吹吹眼睛,保管马上就好。
        
        湘西佬半信半疑,说,要是没吹好怎么说?
        
        祖父十拿九稳地说,要是没吹好,我跟你走好了,任由你处置!
        
        湘西佬见他样子长得还算标致,就说,吹吧,信你一回。
        
        祖父先用手指捻成一个圆圈在湘西佬面前晃来晃去,嘴里念念有词,非常神秘的样子,然后就凑到湘西佬眼前,扒开他的眼皮,连吹了三下。
        
        祖父说,你眨眨眼试试!
        
        湘西佬疑虑地眨了眨眼睛,竟然不痛了,沙子早出来了。
        
        神了!湘西佬惊讶地说,我之前好几个人都帮我吹过,都没有吹出来,你竟然把它给吹出来,他娘的真有两下子。
        
        祖父说,不是玩把戏吧。
        
        湘西佬说,还真有点玄乎,不过里面肯定有把戏!
        
        祖父嘿嘿一笑,便不再说话。
        
        湘西佬说,你叫什么名字?祖父说,叫郑能安。湘西佬说,没有法号吗?
        
        祖父就说,我们不是正式出家,没有法号。湘西佬就说,你跟我革命去吧,做和尚没前途。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