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1921年的童谣

发布: 2011-4-28 22:40 | 作者: 郑小驴



 
        
        丁
        
        红军在青花滩只待了四天。第四天清晨,天还刚麻麻亮,红军就启程了,他们用筏子渡过清江,去了下游的陈家坪。陈家坪姓陈的比青花滩姓郑的还多,那里几乎全部都是姓陈的。红军走之前的晚上四处宣扬道,老乡们,我们还会回来的!
        
        红军浩浩荡荡地渡过了清江,第二天下午国军就追击过来了。国军的装备比红军好多了,里面也没有妇女和小孩。青花滩第一回看见正规军,看刺刀尖在冬天的北风中闪着阵阵寒光,心里头便有些惧怕,比头回见到红军还怕。国军也不宣传,也不刷标语,倒是把红军留下来的标语全部揭掉了。他们把揭下来的标语放在脚下踩,还撒尿在上面。
        
        倒没见哪个红军当着那么多人撒尿的。有些青花滩的人便悄悄说。
        
        他们把保长叫过来,保长说,红军已经昨天早晨就过江了,他们往陈家坪方向去了。
        
        国军里头便站出来一个头目,说北方话,拿着根马鞭,指着保长说,共匪在这里还干了些什么?
        
        保长望着这根乌黑的鞭子,心里有些害怕,就说,他们把陈大膀子杀了,陈大膀子是我们这里的绅士。
        
        北方佬又问,还有呢?
        
        保长便如实道,他们还把陈大膀子家的家财分了。还鼓动这里的年轻人去参加他们的部队。
        
        北方佬沉思了下,说,都哪些人分了粮?
        
        保长说,一二十户吧,不过我一时也想不起那么多了。
        
        北方佬又沉吟了下,骂了句,他奶奶的!
        
        青花滩骂人都是骂他娘的,他奶奶的这骂法还是头回听见,感觉很新鲜。北方佬又说,爷们都饿了,你去搞点吃的,有猪牛羊鸡狗什么的最好!
        
        保长说,我们这里从来都不养羊,牛要用来耕田的,鸡狗倒是有。
        
        北方佬扬起鞭子在空中击了下,奶奶的屁话那么多,搞到什么吃什么!
        
        吃完饭,这些兵也不停歇着,大伙儿远远地望着他们,不敢靠近。第二天,便传出国军要征兵了。征兵这说法倒是体面,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但是保长不那么说,他们对青花滩的小伙们悄悄说,他娘的你们赶紧跑,他们要抓壮丁了!
        
        蛮脑壳说,是去当兵吗?有没有枪发的!?
        
        保长说,他娘的有枪发你就敢去?是要你去送死的!
        
        起先蛮脑壳还不肯跑,后来听保长这么一说,脑壳也就开窍了,和五叔公能保当天夜里就逃到溆浦的一位堂兄那去了。其他几位叔公连夜躲在五师傅的庵堂里,也避过了一难。
        
        第二天早上,国军稀稀拉拉没抓到几个壮丁,抓来的都是四十好几了的人了,北方佬便生气了,朝保长大声吼道:他奶奶的这里的壮年人都死哪去了!?是不是你让他们逃的!
        
        说着扬起鞭子狠狠地抽了保长,保长委屈地驼着腰说,他们可能是早些日子红军来时躲上山了吧。
        
        这话回答得很乖巧,北方佬便不生气了。北方佬说,你不要耍我,要是我知道你耍我了,我一定有你好下场的!
        
        保长唯唯诺诺地应了。
        
        国军终于也走了。一个月后,蛮脑壳从溆浦回到了家,说,他娘的国军走啦?
        
        曾祖父说,走了好久了。又问,老五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
        
        蛮脑壳一个劲地骂道说,他娘的我们俩还没走到溆浦就给国军的部队撞上了,他们要抓我们做壮丁,还好我眼疾手快,夜里趁他们不注意,逃了,老五就没那么走运了,他被他们抓走啦!
        
        曾祖父忧心忡忡地说,老五这回怕是凶多吉少了……
        
        蛮脑壳就说,这哪像正规军呐,他们还说红军是土匪,我看他们才是土匪,红军还不会强迫人去当兵!
        
        曾祖父长叹了口气,这年头,管他们是红军还是国军呢,咱这些泥巴子能活着吃口饱饭就万幸了;我看红军还是会回来的。
        
        蛮脑壳说,你怎么知道。
        
        曾祖父不放心地盯了眼蛮脑壳说,我说会回来便会回来,你问那么多作甚!
        
        红军在陈家坪只待了两天。在这里红军处决了大财主陈文祥。青花滩的陈大膀子被砍的消息在红军未到陈家坪时,这里就已经家喻户晓了。1935年12月19日,红军到了陈家坪。当时的财主、土豪、巨商闻讯,能逃的都携儿带女迅速逃到山里去了。来不及逃走的反动街长陈文祥感到左右为难。他逃晚了一步,正准备逃时,红军已经过江来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陈文祥便拿定了主意不逃了。下午,他头戴博帽,身穿长袍,手拿鞭炮,站在码头上,迎接过江的红军。过不久,一支高举着工农红军大旗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朝街上开来,陈文祥点头哈腰地迎了上去。燃放鞭炮,欢迎红军进街。还殷勤地递烟给红军,但是红军并没有去接他的烟。陈文祥包揽诉讼,欺压人民,是横行陈家坪的一霸。受过他们迫害的邓记斋铺,早暗地里派人到青花滩,找到了红军控告了他。所以红军来陈家坪时,对陈文祥的罪行了解得清清楚楚。第二天早上,红军便把陈文祥从洪昌商店拉了出来,进行审讯。
        
        湘西佬说,你就是陈文祥?
        
        陈文祥说,我就是,我就是!他边说边给湘西佬点烟。湘西佬也不拒绝,抽了口便说,你进步倒蛮快哇,昨天放鞭炮的是你吧!?
        
        陈文祥哈腰道,我老早就等着你们来,对你们的大名久仰了!
        
        湘西佬就说,我听很多人举报你呀,说你平时鱼肉百姓,是陈家坪一大恶霸!
        
        陈文祥一听脸就绿了,叠声道,我是积极拥护你们的,要不我怎么没逃!湘西佬就说,也好,看你表现不错,你今天上午赶紧找一百个穷人来保,如果一百个穷人都说你不该杀,我就放你一条生路。
        
        这一百个穷人哪能一时凑得齐,再说即使找得到,穷人也不太愿意去帮他说情。陈文祥找了许久好不容易稀稀拉拉找到四五个。湘西佬就说,就这么几个?看来穷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嘛!第二天清早,红军开走时,把陈文祥从正街人泰和布店带出。押到云集街口小溪江边一刀砍了。 
        
        戊
        
        红军打到陈家坪的时候,祖母陈云青还是18岁的闺女。祖母是正儿八经上过学堂的,据父亲后来的话说,她念的是邵阳师范女子学校。她是个开朗的女士,在学校时交往过很多男女同学。祖母家新中国成立后被划为地主成分,祖母在家排第四,她前面的是三位姨奶奶,她下面是舅公陈广廉。老外公陈尧华和舅公陈广廉父子新中国成立后一同被作为地主镇压在陈家坪的打枪坪。红军在陈家坪待的两天里,老外公并没有做逃跑的打算,但是他把舅公陈广廉藏到了石门的一户佃户家避开了风头。老外公婆婆说,那你和三位闺女怎么办?老外公说,我还逃个屁,反正崽女都那么大了,我也不怕死了,至于闺女,我倒要看看红军是不是连女人都不放过了,要是真那样的话,那他们还打个卵天下?!
        
        红军果然来找老外公,说,你家儿子陈广廉呢?
        
        老外公装聋作哑半天,说,陈广廉早半个月前就去了湘中贩运大米去了。红军在老外公家搜了半天,果真没发现舅公的影子,将信将疑地走了。陈文祥被红军处决后,老外公捋着下颌几缕稀疏的胡子说,这下太平了。
        
        舅公后来回来说,陈文祥都杀了,为什么反而说好了呢?
        
        老外公说,红军是杀鸡儆猴,他们不会再杀了。果然,杀了陈文祥后,红军再也没在此杀过人。老外公靠做米行生意发的家,红军当天把陈家坪做生意的人都召集了过来,对他们说,做米行生意的,吃的都是嘴里的饭,莫做过分了,不要把发过水的米卖给穷苦人家。
        
        老外公连连点头应允,红军便接着又说,这生意嘛,以后肯定还得继续做下去,不过钱赚一点就行,不要赚得太狠了,不要搞剥削,要不下次我们来,就对你们不客气啦!
        
        老外公和其他做生意的忙点着头说,红军放心,我们也是做点小本生意,都是乡里乡亲的,保证不会对他们缺斤短两!
        
        红军就说,这就对了嘛!
        
        红军在这里休整的晚上,老外公打发人抬了五担米到红军住的地方,但是红军没有收。老外公亲自去了,说,这是我陈家的一点小心意,还望你们受纳。红军说,我们不会无缘无故收人家的东西,你要给,那我们按市价给你钱。老外公忙忙推手说,使不得,使不得!
        
        说着就走了,米却留在了红军那里。
        
        红军临走的时候,打发人又将钱送到了老外公手里,说,这是你的米钱,够不够?
        
        老外公说,使不得,使不得!
        
        来人便说,我们又不是打劫的,吃你的粮便要给你钱。说完便走了。老外公愣在那里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长叹了声气,转身进屋去了。从此陈家卖的米从不缺斤短两,也不发水,老外公家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如日中天,达到了顶峰。或许老外公一直没有想过,财富有时也是挂在脖子上的一把刀。
        
        大姨奶奶嫁给了水车一个茶商的二儿子,二姨奶奶后来嫁在了罗通,后来丈夫眼瞎了,新中国成立前靠老外公接济还勉强度日,新中国成立后,日子便愈发没法过下去了。祖母四姊妹中,三姨奶奶是嫁得最好的,三姨公公是现在湖南师范大学前身的教授,教国文,三姨奶奶出嫁后便一直跟随着三姨公公生活在长沙。祖母是四姊妹之中唯一一个嫁过两次的。或许在其他三位姊妹看来,祖母的身世是最凄惨的一个。祖母出嫁时已经二十有余了,在当时算是大龄出嫁了。祖母一生多愁善感,极富才情,在陈家四姊妹之中,她是最擅长吟诗作对的一个。当时陈家在陈家坪虽算不上首富,但绝对可以称为殷富之家。陈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广达良田两百多亩,在陈家坪和石门还有四家米行。父亲说,祖母在未出嫁时,老外公喜欢出一些对子来让子女们做,祖母总是最先答出来的,答得极快,又极其工整,简直堪称绝对。老外公欣喜之余,便会拿出一些金银首饰作为奖赏,时间长了,祖母竟然整整装满了一个小桃木箱。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