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向死而生」的「现代爱情故事」——读洛枫诗

发布: 2011-2-11 11:16 | 作者: 江涛



        1.2011年除夕夜前夕,家里的电脑突然都上不了网。后来打电话向网络供应商求助,经技术鉴定,回答是「火牛」(变压器)烧坏了,Modem失灵。
       
        因为答应了网络诗刊《诗+++》每月写一篇诗歌评论,心里还是有少许压力。评论不祗是写作,更是阅读后的再创作,而这一期,我关注的诗人是洛枫。
       
        上不了网,又不想看电视,兼之因天气转冷不及添衣致使惹上感冒,身体抱恙不适……所以,只好留在房间里,读诗集——洛枫的《飞天棺材》及她电邮给我的诗歌近作。
       
        2.新年第一天,读《飞天棺材》,听上去,大抵颇有些怪异,但我读着读着,却感到了一种悲壮的情怀——「破釜沉舟,壮士断臂」。事实上,在之前我也读过这本《飞天棺材》,但感觉却不如在2011年元旦日读的感觉那么深刻,悲情与悲壮。
       
        或许是相似的处境连起了一本诗集的写作与阅读。在《飞天棺材》的序言中,洛枫提到了她在那一年农历除夕下午(2004年),被教练叫回溜冰场上课,学习一个做「阿拉贝斯克舞姿」,又称「燕式平行」的冰上芭蕾舞姿:「在这送旧迎来低温的新年,要我艰苦地扶着栏杆撕心裂肺的学习平衡,我差点感动得以为这便是来年或来生的预兆呢!原来『学习平衡』也是『希望工程』,在跌与起、悲与乐、成与败、福与祸,甚至生和死、荣与辱之间来去自如,旋转随意,不带走一片云彩,并不如设想般那么天从人愿……渐渐地,我在文字的世界里跳着阿拉贝斯克舞步,单脚直立,另一脚向后平伸,伸向扰扰攘攘的年月,用诗勉力支撑自己与这个重重栏杆的世界随时崩塌的关系,彷彿地老天荒,矢志不渝!」
       
        如此看来,这个转眼就来到的2011年新年除夕,在难以言说的境遇与心境之下,读着洛枫这本名叫《飞天棺材》的诗集,可是搭乘我(读者、评者)心灵逃亡的「亡命小巴」(16座的公共小巴,俗称「飞天棺材」)?又或是在我(读者、评者)的「阿拉贝斯克舞姿」姿态中,能让我继续保持着平衡的那「单脚直立」?
       
        3.在洛枫的「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文字世界里,她爱把自己身处的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拆散成如同可镶嵌的玩具屋,而她则习惯不动声色地,把其中的各种零部件魔幻(文字变形)为支撑起她的「燕式平行」舞姿的「单脚直立,另一脚向后平伸……」——而她身的处境「物质化」的「世界的零部件」与我们正身处的纷繁扰攘的现实世界,却有着相同的「名相」——而诗人她正是以这种语言方式成为这两个世界的联系者、言说者,讲述着一种生存的理由和意义:被「跌与起、悲与乐、成与败、福与祸,甚至生和死、荣与辱」——被埋葬,反埋葬;被攻陷,反攻陷,被死,被生——向死而生。
       
        而在这彷若银币的两面的生死的正反过程的审美阐释中,所折射出了,是作者复杂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特质,同时也是藉此去认识自我和人类之生存困境,叩问生命意义,审视现实处境的语言通道。
       
        如果说,洛枫在《飞天棺材》里这本收录了写于九十年代中至二OO五年的诗,是她在习练一种诗歌语言的「燕式平行」的话,那么,在她近期的诗歌新作中,我怎看到了她的「冰上滑行」舞姿——对「冰冷」境遇的「既来之则安之」姿态下的反讽与幽默戏谑。
       
        4.通读洛枫近年写的诗,表面上看,题材大多涉及爱情,主题几乎都指向迷失、错失、诀别、自戕、自咒与诅咒(不是怨咒)……洛枫很少写那种一眼看上去就是政治正确、自我英雄、词语炫耀的作品,就算在涉及对资本消费社会的批判、对九七回归的思辨等敏感话题,在她的诗里呈现的语言,还是挪列那些被她「积木化」(物化)、「戏谑化」(荒诞)的城市物象。如收录在《飞天棺材》里的《两个亚当》,以一九九七年为分界,把「经济滑落后倒闭的香港」称作「伊甸园」,而「亚当」被一分为二,「左边」的亚当流落「城北」,「右边」的亚当住在「城南」 ……夏娃与亚当将如何「爱」以及再次「二合为一」「重逢」? 在诗里,读者读到的是满眼的「城市物象」词语:变卖、移民、清明的坟上的三炷清香、护照、时差……
       
        很多的诗作者,常常焦虑于如何对「大时代」发声,彷彿若不能耀目地让读者一眼读出自己笔下的正气凛然,就无法对自己耿耿于怀的所谓「诗人」身份有所交代似的。而作为读者,我总爱把同情与怜惜的眼光,投向那些总在僻远的语言细枝末节处流连不息的写作者——陶渊明发现的「桃花源」何尝不能反衬出一个「大时代」?一个连「个体爱」都不能容忍的「大时代」,你又怎可相信以「大时代」的惯性语言道出的「爱」?在一个「虚无」的时代里崇尚「虚无」,不是谎言是什么?而对某些人来说,「我的时代」是遗落在手心的一颗让人流泪不止的「沙砾」。
       
        5.读洛枫最近新作《搁置的后续》,使我想起了「向死而生」这个词。海德格尔在《存在与在》中说:「此在祗有处于畏死的情绪中才能超脱沉沦的境况,领会到自己本真的存在,保持自己独立和自由。此在的自由就是面向死亡中的畏的自由。」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境遇的「死」搁置,不去参与「死的结局」,而是以「畏死」的姿态对「死」进行「打量」、「观察」,重新认识「死」。然后凭「自由的言说」,超越「死」——此之谓「后续」!
       
        在《搁置的后续》首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雷暴天气中如堆砌的积木霎那倒塌的世界(物质、情感、甚至形而上的世界)——未及老化的城市已然倒塌,然后「我们」仍在,未曾老去,不曾死亡,只是各自与死亡的境遇捆绑在一起:
       
        1跌入暴雷的漩涡中
        2刹那的闪光倾斜了
        3城市的大厦和天桥
        4来不及老化的钢筋与肩膊
        5扶立疏松的混凝土上
        6艰涩的凝望
        7给围上栏栅
        8蓦然回首
        9摇摆的车灯截断了交通警号
        10我们的后续
        11从此捆绑于马路中央
       
        以上的种种城市意象,何尝不是处处透露着今天我们所身处的社会现状、精神现状?「我」对「你」,
        「此岸」对「彼岸」的相隔与相望:
       
        12然后经历季候许多错误的气流
        13冬天狂乱夏季的台风
        14城市的海岸线越拉越近
        15我们相见迷蒙的视线间
       
        其后,「我们」也各自藏进如坟墓般的「死亡保护罩」,吞噬「死亡的内容」,被「死亡再孕育」:
       
        16空气持续灰败
        17戴上保护的防晒
        18各自躲在蚀骨的空调里
        19咬囓自己空白的疏影
        20直到暗黑的时间填满了
        21碎屑的心间
       
        其后,在「死亡的禁忌」里,我们该如何诉说「死亡」? 第29行的「直到我们的骨灰卧听海涛闲话」引用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出狱后的戴望舒长途跋涉去浅水湾祭奠病逝的女作家萧红写的《萧红墓前口占》的诗句和场景:「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海涛闲话」——一个刚从「监狱」出来的人,对一个已「死亡」的人诉说,这是一种怎样绝望的情状?
       
        22结着蛛丝的角落有一个禁忌的抽屉
        23被自尊和自负封条
        24无法打开如Pandora’s Box
        25我宁愿瘟疫爆发如泥石流
        26让洪水狠狠爱上堤岸
        27也不愿墓门内外一片死寂
        28祗有风声窃听心跳
        29直到我们的骨灰卧听海涛闲话
       
        当绝望无路可走,「我们」慢慢领悟了「死亡的真相」——一如「爱情的真相」。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成就了彼此的「存在的真相」。那不是「重生」,是「此在」:「而你总一直站在那里」——「死亡」在的地方,「你」在;「生存」在的地方,「你」在。这就是「搁置的后续」,「我们」的「此在」!
       
        30风声
        31雨声
        32声声慢
        33崩裂的长空旋着闪光问话
        34城的某处有你
        35不曾阖眼的疲倦点亮一夜清明
        36被响雷惊醒后我才明白
        37从开始你便已经选定
        38一个街灯的位置
        39让我是路
        40是窗
        41或树的枝桠
        42而你总一直站在那里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