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多少恨 ,张爱玲未完

发布: 2009-5-29 00:12 | 作者: 袁琼琼





 《小團圓》張愛玲著 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对于《小团圆》,可以做两个评论,一是写得极糟,另一是好看得惊人。
       
       两种看法源于两种角度。若是放在张爱玲的文学地位来看,这本书实在不能替她加分。但是还原成她的「自传」,则这本书坦率得吓人。书里呈现的张爱玲是所有文学史料或她自己的文本里完全不曾披露过呈现过的。
      
       《小团圆》曾经一改再改。目前面世这本,与张爱玲1975年寄宋淇的原稿,肯定有所不同。与宋淇通信里所谓的「对胡兰成的憎笑」,已经清淡许多,更多的是惘然和委屈。这可能与胡1981年去世有关。胡死之后,她必然做过增删,目前文本,尤其是书末梦境,不能说张已经原谅了胡,但充满了烟尘之情,其实便是惘然。



张爱玲喜好奇装异服,有名言说:「时间即是金钱,所以女人多花时间在镜子前面,就得多花钱在时装店里。」下照为张的遗物,张爱玲晚年选衣装,仍是她一惯偏爱的「葱绿配桃红」,「一种参差的对照」。(皇冠/提供)

       〈色,戒〉是曲笔写胡兰成。对胡倒真是憎笑和惨然。而《小团圆》一半在讲胡兰成,她修改了一辈子。张爱玲自言不愿意让胡「得意」,这「得意」二字宋淇误解,不是指让胡兰成更出风头,而只是不愿让胡知道他在自己心中的印记多深。相对《今生今世》里胡的普世留情,张的深情成为对她自己的污辱。〈色,戒〉1978年发表,可以说是张对于两人感情的一个定位。至少是一个希望胡兰成明了的定位。而其实与张爱玲真正的内在情愫还是有多少距离的。
      
       张爱玲,一般看法是,她的小说是从她自身环境背景所生长出的「虚构」。看了《小团圆》才知道,她写的,绝大部分是事实。并且几乎是未经编造的事实。这使得亲戚们对她不满。而二十出头的张爱玲并不在乎,借用她自己的句子,她只是「夷然活下去」。
      
       她在书写时的残酷,在《小团圆》里,针对了她自己。
      
       《小团圆》里的张爱玲(九莉),非常多心多疑,任何事到她面前,她都像多稜镜一般,有无数折射。在《小团圆》里,姑姑与母亲,甚至炎樱(比比),都另有面貌,与她前期书写里的讨喜迥然不同。晚年张爱玲,在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外回望她的亲朋好友,竟是这样无情的解读。她幻想一堆。我其实颇怀疑她书里对于胡兰成与苏青(文姬)的「苟且」,甚至姑姑(楚娣)和母亲(蕊秋)的多段情史,猜想的成分居多,未必事实。
      
       张说过这书「是个爱情故事」。然而书里的爱很少,哪一种爱都很少,男女之爱、亲情、友情,都不多。不过是充斥着厌烦、计较与漠然。全书看来,张的确是如李安所说「没有爱的女人」。看完《小团圆》之后,感觉李安的《色,戒》惊人的准确。他竟把张的内在性意识也呈现了。
      
       张对性是压抑和明显的无知。所谓的「大胆性描写」,看上去纯是「志异」,有种自外于己身的天真。我不以为她是性洁癖,只是经历太少,无知而已。书里的母亲「阅人多矣」,对于爱情的无情和多情,几乎和胡兰成如出一辙。她其实是在拿胡与母亲对照。张或许明白,最适合胡的,大约就是她母亲「这种」女人。然而张从小学到的是「走到母亲的反面去」。母亲正是张爱玲永远不会成为的女人。



1992年三月,张爱玲写信给好友宋淇,附上遗嘱正本,写明: 「《小团圆》小说要销毁。」但1993年十月给《皇冠》编辑信中,却又说:「《小团圆》一定要尽早写完,不会再对读者食言。」 (张爱玲手迹,皇冠/提供)
      
       张爱玲最让人痛惜的是她后半生没有任何与现实相关的创作。其实她的后半生比前半生丰富;对于异文化,对于在美生活、婚姻,与及年岁渐长之后人生人性的领悟,如果她写过什么,真不知会是如何精彩。
      
       胡兰成辞世时,《小团圆》已搁置六年。这六年间,除了〈色,戒〉,张爱玲只写了《红楼梦魇》、〈谈看书〉等读书随笔,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而〈色,戒〉写的依旧是胡兰成。就像是《小团圆》这本书「卡」住了她。提到了胡兰成,她便停下来思索。她的人生停留在三十岁。那一年她自认「终于」摆脱了胡兰成。而事实上,余生里,她一直在整理修改和解释与胡的这一段。似乎不搞清楚她无法走下去。而这个无解的心绪便成为张爱玲人生的一个逗点,未完,思索到死,并且让她永远停顿了。
      
       【2009/03/08 联合报】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