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读陈先发:《伤害的时间形式》

一苇渡海 发表于: 2008-7-19 12:17 来源: 今天

《伤害的时间形式》

———读陈先发《鱼篓令》及其他


我不知道茨维塔耶娃是否真的不喜爱大海。她在1926年5月23日写给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说:“我不爱大海。”接着她给出了两个理由:“那么大的地方,却不能行走,这是一;大海在运动,而我只能看着,这是二。”两个理由实际上归于一个词:无奈。她引用普希金著名的诗句调侃自己:“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普希金〈〈致大海〉〉)借茨维塔耶娃的话来说出我对陈先发的感受有些言不及义:一. 茨维塔耶娃的话另有所指。二.陈先发确乎不是大海。但即便陈先发是某片有限的水域,也足以让我喟叹为“自由的原素”,茨维塔耶娃不喜爱大海的理由也仍是我不喜欢陈先发的理由。

布罗茨基曾在他的某个讲座中这样说出他心里的奥登:“奥登的诗总是试图建立起一种更概括的人类行为模式……”。这似乎与陈先发的一句话相映成趣:“要为敌,就与整个人类为敌。”我以为,陈先发的诗歌,即便有一个排他的完全个我的出发点,有一个极为私秘的结构空间,他观照和捕捉的,仍是“一种更概括的人类行为模式”,一种可进入黑格尔的描述时间的“点”的东西。比如他的〈〈秩序的顶点〉〉,尽管“倒立”的颠覆视点来自诗人的个我经验,但它完成了一次对整个人类行为模式的颠覆,或者说它揭示了普遍存在的荒谬性。诗结尾“我看着它深深的喉咙”,这个“喉咙”是作为外在于我的具有合谋性质的存在集合与作者对峙的,是一个可以经由历史的想象无限扩张的空间。

当空间以本真状态的“点”呈现于我们的视觉,这些点没有真的缩减空间的无限性、不可知性,但由于获得“实证性”而与我们的部分经验重叠,有了亲切感。有一个“点”叫“陈先发”,这个“点”又是以下的“点”的集合:《丹青见》、《前世》、《从达摩到慧能的逻辑学研究》、《鱼篓令》、《银锭桥》、《两次短跑》等等。在陈先发的诸多难以解悟的文字密码中,有一个有趣的然而却带有拒绝意味的现象:精神的时间性。陈先发在他的写作中,不可思议地显现精神与时间的某种亲缘关系。正如海德格尔在清算黑格尔关于“时间和精神的关联”时从《精神现象学》引出的昭示:“时间是作为不是在自身中完成的精神的命运和必然性而现像出来的”。海德格尔说:“精神与时间被委弃于形式存在论的和形式确证的最空洞的抽象;是这样一种抽象使他能够提出精神与时间的某种亲缘关系。”这个“最空洞的抽象”在我看来,正是陈先发流连和虚妄之地,对时间处置的蛛丝马迹隐现于他的文字。在《银锭桥》一诗中,无“时间烦”的桉树却生发出这样的精神行为(尽管行为本身是空洞的抽象):“桉树平安地长大,递给他新的硬币。” 桉树在自身的行为中获得了时间的抽象性。陈先发最近的短诗《两次短跑》,“这些年我被不相干的事物养活着。”“就像15岁第一次读到李商隐。在小喷水池边,我全身的器官微微发烫。有人在喊我。我几乎答不出声来―――我一口气跑到那堵\不可解释的断墙下。”这些诗句所纠缠的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呼应与断裂感,正是其或许尚未反观其身的精神的时间性的外逸。

以上两点梳理是进入陈先发诗歌两道令人不愉快的屏蔽。陈先发的“拒绝意味”在这里,在茨维塔耶娃对大海式的艰难感受中。《鱼篓令》这一俗比糠糟的诗题下,是陈先发对一颗“宇宙的寂静的心”的追踪,是对历史盛名之下破败的源始性时间的回望和捡拾,是一次对人类整体行为的孤独出击。这是一首“关于羞耻的诗”,即人类行为模式的羞耻。陈先发借鱼儿重构时间的记忆,“修筑了一道肉体几乎能感觉到的时间隧道”(布罗茨基评曼德尔斯塔姆)。“歌,说到底,是重构的时间”,布罗茨基说。这个隧道只有一个出口:悲悯。诚然,这首诗没有出现奥登《1939年9月1日》那种极具现场感的历史伤害,“鱼儿”的行为线路图是虚拟的,作为时间符号的朝代是藏匿了事件具像的,但是鱼儿的顺流逆流,勾勒出的是上溯无望下陷绝境,以致我们不能不询问人类整体行为模式“弊端的源头”及其下行的流亡性质的漫无边际的单调,对,一种在减法中无休止运行的道义单调。在《鱼篓令》清晰的语词如明晃晃的刀片切割陈先发的“鱼儿”时,切割“宇宙寂静的心脏”时,如果恰逢茨维塔耶娃在其侧,没有比重复这样的诗句更能表明一种悲哀的接受了:“请哭泣吧,不眠吧,好让我们入睡,\请模糊吧,好让我们繁殖!”

一般而言,伤害在时间形式上表现为共时的或下行的。下行,比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如河流上游的污秽施害下游,比如恶果结于行为之末。施与受在逻辑上有一个时间上的顺承关系,这是司空见惯的。在《鱼篓令》一诗中,如果把“鱼儿”的亡命之奔看作是“果”,施与它的“因”却不在鱼儿正遭遇的时间里,也不在鱼儿已经穿越的或称之为记忆的历史时间里,而在尚未到来的时间,在鱼儿之“后”。看看,鱼儿“红色”的消失,难道不正是作为“下游”的时间的指令?鱼儿“回到赤裸裸哭泣着的半坡之顶”,难道不正是“住在隔壁的刽子手”——这一与鱼儿相去千百年的当下之“恶”——操刀驱逐下的孤绝之境!下游伤害上游,“今来”伤害“古往”,秦兵马伤害周天子,明清伤害唐宋。匪夷所思啊,读《鱼篓令》,我读到一种逆时和逆向的伤害。这种伤害的时间形式看似荒谬,实则擦亮人类整体行为模式的悖论——历史的记忆是作为正在发生的历史侵害对象而存在的,历史的下游不是上游的延续,而是上游的主宰;全部的时间记忆(乃至源始性时间)是此在时间侵害的孤儿,对,孤儿。这也就是布罗茨基为什么说“明天的魅力要小于昨天的魅力”。莫非真的“有些事说不得”?莫非诗结尾的“浑然不知”四字,暗示了作者言之于思的勉为其难?

2008.6.——7.

附:

《鱼篓令》
  
那几只小鱼儿,死了麽?去年夏天在色曲
雪山融解的溪水中,红色的身子一动不动。
我俯身向下,轻唤道:“小翠,悟空!”他们墨绿的心脏
几近透明地猛跳了两下。哦,这宇宙核心的寂静。
如果顺流,经炉霍县,道孚县,在瓦多乡境内
遇上雅砻江,再经德巫,木里,盐源,拐个大弯
在攀枝花附近汇入长江。他们的红色将消失。
如果逆流,经色达,泥朵,从达日县直接跃进黄河
中间阻隔的巴颜喀拉群峰,需要飞越
夏日浓荫将掩护这场秘密的飞行。如果向下
穿过淤泥中的清朝,明朝,抵达沙砾下的唐宋
再向下,只能举着骨头加速,过魏晋,汉和秦
回到赤裸裸哭泣着的半坡之顶。向下吧,鱼儿
悲悯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我坐在十七楼的阳台上
闷头饮酒,不时起身,揪心着千里之处的
这场死活,对住在隔壁的刽子手却浑然不知。
  
2004年11月

最新回复

李浔 at 2008-7-19 15:09:39
好东西,欢迎多来贴
一苇渡海 at 2008-7-20 11:31:53
我也是看见这里友情提帖的多,真正谈诗评诗的少。
当然多数论坛都这样的。
李浔 at 2008-7-21 08:45:23
所以我要顶你。
江左遗民 at 2008-7-21 09:03:36
茨维塔耶娃的话,我也同意

欢迎一苇多来读贴评贴:)
张祈 at 2008-7-21 10:38:09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她那句话只是诗人的修辞。
一苇渡海 at 2008-7-24 21:28:20
江左好。张祈说的是,谢阅。
落雪大地 at 2008-7-24 21:54:57
对对,多来。
落雪大地 at 2008-7-24 22:00:52

QUOTE:

原帖由 一苇渡海 于 2008-7-20 11:31 发表
我也是看见这里友情提帖的多,真正谈诗评诗的少。
当然多数论坛都这样的。
能谈的大多沉默呢,问好。>de
一苇渡海 at 2008-7-29 18:34:16

QUOTE:

原帖由 落雪大地 于 2008-7-24 21:54 发表
对对,多来。
不知客官是谁,糊涂谢个:)
韩簌簌 at 2008-7-29 20:50:03
陈先发的诗歌总能带给人全新的观感~~,评得也到位。
空手道 at 2009-5-30 11:43:34
存在之思,鱼娄令

                从文本开始的令
  
    令,这种具有游戏性质的文本被重新赋予意义,存在与出发被界定于鱼篓的现实困境,思维演绎着可能与方法。
    令,完成了囚徒之境的寓言,鱼篓强化了囚徒之境的直观认识。
   名学途径的演义与真实存在的困惑构成了鱼篓现实的剧场化意义。
   生命---死亡,这个话题被“我们还能走多久”的同情展开,无法选择的命运终结与现在之间的故事行迹是我们关心的“千里之外的这场死活”。悲剧的审美意味构成了“悲悯”的解读可能。
   悲剧的存在之境与存在的诗境真实构成这个的文本的反复玩味。
文本(实名)之境,艺术(奇幻)之境,与历史(故事)之境,三种可能的诗意方向构成了解读的途径,而作者安放的名词“小翠、悟空”的命运便是警觉的诗意放逐。
   小翠,生命的表现形态,悟空,生境的悲剧自觉,他们构成了作者的上帝模拟,行迹的被凝结在时间的端点,太极与两仪。
  在诗歌中发现自己的上帝意图与现实中无法摆脱的悲剧困境构成了诗歌的一种反讽,被假设的鱼与真实的人之间完成了一个映象。
  丹青写鱼,假以情境,诗心宇宙,独立寒秋。
  
   
  


《鱼篓令》
  
那几只小鱼儿,死了麽?去年夏天在色曲
雪山融解的溪水中,红色的身子一动不动。
我俯身向下,轻唤道:“小翠,悟空!”他们墨绿的心脏
几近透明地猛跳了两下。哦,这宇宙核心的寂静。
如果顺流,经炉霍县,道孚县,在瓦多乡境内
遇上雅砻江,再经德巫,木里,盐源,拐个大弯
在攀枝花附近汇入长江。他们的红色将消失。
如果逆流,经色达,泥朵,从达日县直接跃进黄河
中间阻隔的巴颜喀拉群峰,需要飞越
夏日浓荫将掩护这场秘密的飞行。如果向下
穿过淤泥中的清朝,明朝,抵达沙砾下的唐宋
再向下,只能举着骨头加速,过魏晋,汉和秦
回到赤裸裸哭泣着的半坡之顶。向下吧,鱼儿
悲悯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我坐在十七楼的阳台上
闷头饮酒,不时起身,揪心着千里之处的
这场死活,对住在隔壁的刽子手却浑然不知。
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