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费解的另类认知 - 浅析现代艺术(一)(上)

发布: 2016-4-24 07:49 | 作者: 李立昂



         为天地间的一切都带上了粉红色。这种粉红调子来自莫奈主观上一瞬间的感觉(多少有点像对着强光闭上眼睛时,满眼红光的残留视觉),并不反映了实景的颜色。以当时的标准看,它不“真实”,不符合写实主义表现客观的要求。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在写实作品中引入了艺术家个人情绪支配下的感受。哲学意义上这是挑战数百年陈规的“立新”之举。今天看或许没什么特别的,但当时确实是它头一次宣告,凭主观感觉也可以对客观世界作诠释。艺术家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地照大家认同的真实性创作,也就是说,作品从此不必担负“镜子”的使命,自己的感觉和感受也可以放进作品。人们起初不习惯这种风格,后来慢慢接受了,发觉这类作品是带着新鲜感表现熟悉的美,跟概念里的“真实”虽有点不一样,但差别不太大,也有美感,所以仍能接受它们。就这样,“真实”不再是百分之百的“像”,它的概念得到了扩充。印象派的改革虽然是关键的一步,但步子很小,只是光线和色彩的的变革。它基本上保留了形的可认识性和视觉美,所以这类作品到今天还能被广泛接受和欣赏。
        第二步是造形的解放。一次大战前后欧洲许多艺术家对现实彻底绝望,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腐朽丑恶扭曲的,而他们有必要在艺术作品里表现这种感受。德国表现主义(German Expressionism)绘画(图4)就应运而生。它把所有的人和物都画得夸张变形,色调也极不悦目。这种刻意歪曲“真实”的创作理念和写实主义是对立的,手法上自然也不去尊重造型逼真的教条。
        
        图4.  斯达得曼医生(Dr. Stadelmann), 奥托•迪克斯, 1922作
        
        不妨这么看,自从印象主义给主观感觉开了一条门缝,表现主义画家接过火炬,进一步把自己的强烈情感塞进了作品,照着自己的社会道德观念,有意识地去丑化他们认为扭曲了的社会。形的塑造因而变得非常任性和主观,虽说还没有摆脱具象的限制。应该说,表现主义生来带着“反骨”,它标志着艺术开宗明义干涉社会的开始,也是视觉上出现“为丑而丑”的开端。这类作品的内容不难看明白,但叫你看了跟艺术家的内心一样不舒服。在批判性的人文诉求背景下,经过表现主义的无情扫荡,原来的传统视觉“美”和“像”的要素被彻底摒弃。从艺术界认可这种表现手法的那一刻起,创作获得了新的心灵自由,以后不再被写实主义所约束。
        二、质变的开始
        第三步是对一切艺术标准的破坏。应该说,艺术发展到一次大战期间,创作意念发生了质变。达达主义(Dadaism)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把小便水斗作为作品送展的那个杜尚(Marcel Duchamp)(图5)就是其中一个干将。但它不能算艺术流派,也不限于哪种艺术手段,其本质是一种对社会的逆反思潮。一定要说它有什么独创的风格,那就是艺术家有意识毁灭性地亵渎艺术形式。然而它又是有理性目的,要的是激怒群众,让大家在愤怒中反思社会的不合理性。
        
        图5. 马赛尔•杜尚1917年的送展品小便水斗
        
        举例说,36个表演者在台上同时大声朗诵36首不同的诗歌,发出一片含混的挑衅性噪音。观众开始不懂那意思,但艺术家们硬是没完没了干下去。观众发觉他们受到有意识的嘲弄和侮辱,纷
        
        图6.  达达主义艺术作品
 
        纷跑出去买了鸡蛋和西红柿,雨点般扔上台去。艺术家们不但不惊慌失措,反而兴高采烈地捡起来就回击,台上台下一派混战,满场狼藉。最后,观众怒气冲冲中途退场,艺术家却认为目的已达到了。达达主义虽说把所有艺术形式都砸了个稀巴烂,倒也彻底解放了思想。从此艺术不但没有了金科玉律,连神圣的概念都不复存在。这时候谁再搞唯美,就有“美化”、“粉饰”现实之嫌,自己都觉得有点不识时务。
        
        图7.  自动主义作品
        
        第四步是心灵得到解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定义从此大大扩展。达达主义后出现了一种流派叫自动主义(Automatism)(图7),动起手来有时有点像中国的扶乩,它提倡潜意识支配下人人
        
        图8.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1918年作
        
        可以成为艺术家。换言之,只要虔诚地遵从心灵的下意识启示,任何表现手法都可以产生艺术作品,任何人都可以算艺术家。这个流派虽不持久,但对艺术思维自由度的影响极大,后来的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图8)就是一个解放和描述潜意识的例子。
52/5<12345>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