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往事依稀已化蝶

发布: 2014-9-12 16:39 | 作者: 桑宜川



        彩蝶郡主,千江月照曠世情
        回望歷史,胡蝶乃是上個世紀早期上海灘上的電影皇后,原名胡瑞華,乳名胡寶娟,1907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鶴山。幼年跟隨在京奉鐵路任總稽查的父親遷居天津、營口等地,长期辗转流离,生活颇不宁静。她于1924年返回出生地上海,入上海中華電影學校第1期演員訓練班,結業後參加無聲片《戰功》的拍攝,後相繼在友聯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鐵扇公主》等,引起了當時上海灘上的著名文化人伍聯德先生的關注,邀請她作為其主辦的《良友畫報》1926年創刊號封面女郎。胡蝶從此嶄露頭角,在上海灘上一舉成名。
        1928年,胡蝶正式進入明星影片公司,開始了她藝術事業的輝煌時期。由於該公司鄭正秋、張石川賞識她的素質和才華,認為她具有電影名星的潛質,於是花了很多力氣培養她,不僅重用她主演公司著力推出的電影,甚至還請人專為她寫劇本,後來的事實證明胡蝶也確實沒有辜負公司的厚望。在張石川的新片《白雲塔》裏,胡蝶首次與阮玲玉這位後來也成為中國影壇的巨星合作,這也是阮玲玉生前二人惟一的一次合作。
        影片公映後,胡蝶受到了觀眾的一致稱讚。最使胡蝶聲名鵲起的是由她主演的《火燒紅蓮寺》,她清雅不俗的表演,大方開朗的性情隨著俠女紅姑瀟灑飄逸的身影,一夜之間紅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觀眾深深喜愛的名星。儘管此片開了影壇武打片之氾濫的先河,受到輿論的指責,但是“胡蝶”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卻是改變不了事實。
        胡蝶,當年曾被廣泛地譽為“民國第一美女”,“電影皇後”,“頭牌電影明星”,紅透了半邊天,而在如今的中國,在當下的上海輔慶裏,她的出生地,這個長大後改名為“胡蝶”的女孩,早已在人們的話語結構中淡出,早已在浮躁喧囂的上海外灘消遁,但是歷史的痕跡似乎仍然難以被抹去,民間記憶裏還有著她的靚影,如今若循著那刻骨銘心的思绪,延伸到逾八十年前風雨飄搖的民國上海,尚可尋找到那一抹沉香,那一弯彩虹。
        那時候她的名字是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這座城市的味道。舊上海傳奇女星胡蝶先後主演過百余部影片,成功地飾演了中國不同階層的各類女性形象,成為中國電影拓荒期和成長期的同步人和見證人。她的電影生涯及其藝術成就構成了中國電影歷史重要而獨特的篇章,她也是五邑文化史上最為傑出的女性。在當時看來,胡蝶的形象非常符合中國民間傳統的麗人標準。她除了臉若銀盤、明眸皓齒、膚如凝脂之外,雙頰上的一對酒窩更是她的絕世招牌。這個以“梨渦美人”揚名影壇的女伶是那個時代中國男子无法拒绝的“夢中情人”。
        這位上世紀 30年代上海灘上最負盛名的女演員,从影生涯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人言是非的漩渦中心。
        在經歷了無數的個人生活動盪後,胡蝶攜帶收养的兩個幼年子女於1946年去了港島避亂,後來輾轉到了臺灣,在水一方隱居了近20年。在平安的生活中,日子倒也大体過得順和,但不期1966年國內“文革”爆發,口誅筆伐,置人於死地之情形如火如荼,生活在大陸的民國舊人幾乎無人得以倖免,之後香江的人文生態環境也每況愈下,胡蝶感到終不是久留之地,於是當年在其养子的期盼與劉彼德先生的呼應下,遂又於1975年踏上了去國萬裏的人生路途,遠赴加拿大溫哥華定居。
        這讓我想起了在她之前離開香江去了多倫多避亂的中共早期领袖張國燾,人生軌跡不同,但是卻殊途同歸。胡蝶抵達後甫久,為了躲避意想不到的是非不測,亦為懷念前一段情事,從夫姓化名為潘寶娟,如同同期避乱去了洛杉磯的張愛玲,從此開始了低調的異國生活。除了極少數摯友和教會的教友外,她極少參加公眾活動,抛頭露面,因此沒有更多的華人知道她的存在。
        在美麗安寧的楓葉之國,胡蝶默默地度過了整整15年的晚年人生。在穿越了歲月的沉澱之後,她已是81歲耆英之年的耄耋老人,不期因中風併發心臟病,於1989年4月23日在溫哥華烈治文的一座公寓里溘然病逝。翩舞人間近百年的胡蝶飛去了。如今雖然斯人已去,音容宛在,一代佳人,給後世留下的是一段過於傷感的亂世悠悠情,令人唏嘘。
        據胡蝶的忘年之交,溫哥華<良友書局>的掌櫃劉彼德先生(上圖)回憶,胡蝶臨終前,他趕到寓所,聽見床榻上的胡蝶丟下了藝人一生的最後話語:“胡蝶要飛走了! ”據說她在彌留之際還在懷念中國舊事,期予遐思,也似乎看到了上天在招喚著她,最終化蝶而去,從此一代名伶香銷玉殞,讓人感到那是怎樣一段凄美得令杜鵑泣血的人生歲月。
62/6<123456>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