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诗人肖像:杨炼

发布: 2009-10-23 08:32 | 作者: 马莉






       上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可真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诗歌年代。整个社会仿佛将一种积存极深、压抑已久的莫名激情,在一夜之间爆发出来。那时,几乎没有哪个诗人不曾手抄过诗歌、自印过诗集,也没有哪个诗人不曾通过这种方式传递过诗歌。1984年春天,朱子庆获了《诗刊》年度优秀诗歌评论奖,那时他在中国版本图书馆工作,他马上打长途告诉了我这一好消息。在电话中他提到了诗人杨炼,他说杨炼最近写了组诗《诺日朗》,轰动了北京诗坛…… “这组诗比较难读!但是你一定要读!”他说他已经读到了这首诗,他会抄下来寄给我。不久,他果然寄来一封很厚的信,里面夹着他用钢笔抄写的《诺日朗》,一行行,一段段,清清楚楚。那时候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比能立刻读到一首好诗更让人兴奋的了。1984年的春天,我是读着《诺日朗》度过的料峭春寒。这首诗确实难读,句子深奥而艰涩,但我就是喜欢,那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越难懂的作品就越是喜欢。这首诗开头的句子就像一个人站在最高的悬崖绝壁,大起大落的云朵向这个人撞击而来,又离他而去,而他,正仰向着茫茫天宇长啸,发出深沉的肺腑之声:
      
                 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
                 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  ………
      
       多么恢弘的意象!一个人站在宇宙之边,看见大地悬挂在空中……仅读了这样的开头,我就对杨炼的形象有了我个人的主观臆想,用雄奇、鬼诡、敬畏、神秘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我以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不久,子庆调离了中国版本图书馆,南下广州到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工作,我清晰地记得10月6日的那个早晨,大约 5点多钟,天灰蒙蒙的,我穿上半个月前在鲨头角中英街买来的蝙蝠袖毛衣,早早地去火车站等他。大约6点半,火车进站了,我们透过火车的玻璃窗相互寻找到了对方。回到家以后,在他拿出的一大堆诗歌刊物中,我看到一本《诗刊》,而组诗《诺日朗》恰恰在头条位置上发表出来。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接着把组诗的第一首完整地抄录在此:
      
                 强盗的帆向手臂张开,岩石向胸脯,苍鹰向心……
                 牧羊人的孤独被无边起伏的灌木所吞噬
                 经幡飞扬,那凄厉的信仰,悠悠凌驾于蔚蓝之上
                 你们此刻为那一片白云的消逝而默哀呢
                 在岁月脚下匍匐,忍受黄昏的驱使
                 成千上万座墓碑像犁一样抛锚在荒野尽头
                 互相遗弃,永远遗弃:把青铜还给土,让鲜血生锈
                 你们仍然朝每一阵雷霆倾泻着泪水吗
                 西风一年一度从沙砾深处唤醒淘金者的命运
                 栈道崩塌了,峭壁无路可走,石孔的日晷是黑的
                 而古代女巫的天空再次裸露七朵莲花之谜
                 哦,光,神圣的红釉,火的崇拜火的舞蹈
                 洗涤呻吟的温柔,赋予苍穹一个破碎陶罐的宁静
                 你们终于被如此巨大的一瞬震撼了么
                 ——太阳等着,为陨落的劫难,欢喜若狂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喜欢《诺日朗》诗中雄浑的长句式和瑰奇的大境界,这样的“宏大的叙事”在一地鸡毛的今天怕是再也找不到了。虽然有些句子在我读来稍显堆砌和晦涩,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这首诗的喜欢。
      
       1985年5月,我应邀赴京参加《诗刊》社主办的未名诗人笔会,有一天晚上,笔会安排我们观看高行健的实验话剧《车站》。晚饭后,《诗刊》社的著名诗评家朱先树老师领着我们散步到北京人艺,路上,我向他打听杨炼其人,才知道杨炼实际上应当是瑞士人,因为他1955年出生于瑞士,只不过很小的时候跟随当外交官的父母来到北京。杨炼早在1970年代后期就开始写诗,还参加过1978年“北京之春”的民主运动,是北岛主编的《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朱先树老师说,杨炼的《诺日朗》是所有朦胧诗中最难懂的一首朦胧诗,争论很大,不仅朦胧,还很诲涩难懂,他问我们当中有谁读过这组诗,如果没有读过应当找来读一下。我马上说我读过。朱先树老师问:“你知道诺日朗是什么意思吗?”我一时没有回答上来……朱先树老师说:“是藏语男神的意思,它象征着高大伟岸……”
      
       “男神”?这个词让我感到惊奇。记得后来我想查找有关“诺日朗”的资料,那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google,都未能如愿,那时诺日朗对我是一个谜。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九寨沟有一个美丽的诺日朗瀑布,落差20米,宽达 300米,是众多瀑布中最宽阔的一个瀑布,它的滔滔水流来自诺日朗群海,经瀑布的顶部流下,如银河飞泻,声震山谷……记得一些评论家对《诺日朗》评价很高,说这是一首颇具文化史诗意味的诗。那些年,我们谈论完北岛和顾城之后,谈论最多的就是江河和杨炼。记得1987年,北京的诗友来信说,杨炼和唐晓渡、芒克、多多等人创立了“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并编辑了第一期《幸存者》杂志。但我没有读过。后来我们也是从外地来穗的诗人口中得知,杨炼在第二年(即 1988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的邀请,前往澳洲访问去了,并在欧洲各国朗诵诗歌,此后,他开始了国际漂流,迄今已离开祖国20多年了……
      
       几乎所有写诗的人都熟知北岛,但并非所有写诗的人都熟知杨炼。记得10年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的杨炼作品集《大海停止之处》与《鬼话.智力的空间》,奇怪的是,国内似乎毫无反应,他的书并没有被禁,但几乎没有见到一篇书评。当时子庆开的七星书舎是进过杨炼的书,但也卖得不好。我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杨炼在国外的声誉,1999年,他获得意大利费拉亚诺(Flaiano)诗歌奖。这是一项重要的诗歌奖项,在历年的获奖者中有爱尔兰的希内和圣卢西亚的沃尔科特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有法国的博纳夫瓦、捷克的赫鲁伯和美国的弗林杰蒂,这些都是当今世界上重量级的诗人呵。杨炼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名噪一时,但旋即归于沉寂;进入新世纪的而今的杨炼呢,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怎样一个怪异的世界呵!
      
       前不久,我收到朱学勤老师的来信,他转来杨炼的姐姐杨瑞写的一篇关于读章诒和《卧底》有感的文章。文章写得很漂亮,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主编奉旨行事,与卧底有关的所有文章,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一律不予发表。这篇文章没能在我责编的写作版发表出来,我感到很遗憾。杨瑞很理解国内的情况,她转达了杨炼对我的问候,并告诉了我杨炼的网址。但是我无论如何也点击不开杨炼的网站,读不到与他有关的信息。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给他画像的兴趣。多年来,我对杨炼的印象始终停留在最初读《诺日朗》时的主观臆想上,或许这种主观臆想才是杨炼在我心中的真实形象。因为,无论如何,我所理解的杨炼从一开始就是、现在依然是——诗人中的另类和异端,他的《诺日朗》揭示了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存在关系,这样的诗歌主题在今天看来是绿色的,但绝对是先行的:
      
                 我是瀑布的神,我是雪山的神
                 高大、雄健、主宰新月
                 成为所有江河的唯一首领
                 雀鸟在我胸前安家
                 浓郁的丛林遮盖着
                 那通往秘密池塘的小径
                 我的奔放像大群刚刚成年的牡鹿
                 欲望像三月
                 聚集起骚动中的力量
                                            ——《诺日朗·黄金树》
      
       杨炼把大自然作为神来赞颂是反叛的,须知,曾几何时全体中国人却是把一个人作为太阳神来膜拜,这里的反差多么巨大!而那时,我们仿佛刚刚睁开眼睛看一个由改革所诞生的新世界,多少还有些睡眼朦胧……现在回望一想,我觉得那时的杨炼,真了不起!
      
       2009年10月17日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