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江南从此无篱笆

发布: 2011-2-03 22:11 | 作者: 柯平



       这是一个生活在另一世界的诗人留下的诗,半月前一次疾病的突然发作,已将他从我们身边带走。此前他在宁波一家报纸从事地方新闻采编,是当地知名的媒体工作者,却很少有人知道私底下还有个秘密身份是诗人。大约十年前,他加盟的下半身诗歌,在中国诗坛上一度翻江倒海,很出过一番风头。而他作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无论文本和为人,都有相当不错的评价。不清楚这些年他对自己的这一转变是如何看的,曾经叱咤江湖的风云人物,后来却安安心心,认认真真在地方媒体做记者,起早摸黑采访张大爷儿子不孝李大妈家里水管漏水,这份功力,至少在我看来,跟金庸古龙笔下那些高人有得一比。我遗憾自己与他同居一省,宁波也是平时经常去的地方,却居然一直无缘相识。直到过了今年元旦后的第二天,他北京的朋友沈浩波、湖北朋友小引、宁波本地朋友商略等陆续在网络发布消息,才知这种遗憾已成为终生,不可能再有机会进行弥补。
      
       人见不到了,只好看照片,从网上能找到的有限的几张,大小角度不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这是一个胖墩墩乐呵呵,长得有点富态的小伙子,尤其那个肚子,跟身份证上七三年的出生记录不大相称。不知里面装的是才华和酒,还是苏东坡说的不合时宜。不过在平时生活中容易相处是肯定的,这从他作品的题材和语言方式也看得出来。因为一个人写出怎样的诗歌,实际上并不由自己做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由他对人生的理解和生活态度所决定的。这个道理,我也是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慢慢懂得的。如果你不相信,不妨拿身边的写作朋友、或文坛上那些所谓的大腕对照对照,就知道西方那个叫丹纳的家伙说的“风格即人”,实在是高妙之极。
      
       有意思的是,反过来从作品角度看,他一生所写下的两百多首诗,获得的整体印象,跟他的现实形象刚好又能对上,而且一点也为走样。在先前有限的了解中,只知道他的诗擅长口语和反讽,叙事功夫了得。就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而言,这一招或许也算不上新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王小龙,九十年代的伊沙,再到当今的沈浩波、侯马,包括本省的杨邪等,都是这方面的好手。因为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一个相当荒唐的世界,如果你要跟它较真,那就不好玩了,其结果不是被它搞傻,就是搞疯,甚至还有可能被它搞死,至少也是明摆着跟自己的热情和才华过不去。但这次集中读了他的作品,感觉能玩得这么好,玩得如此炉火纯青,还是相当的罕见。这不仅因为他对生活本质的认识有着外科大夫式的敏锐,更在于始终能以一种豁达、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这些话就是他活着,当他的面我也讲得出口的。但现在他死了,听不见了,只好写在这里,聊以寄托一份迟到的哀思。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