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堂子

发布: 2009-5-01 09:32 | 作者: 陈家麦



      
       4
      
       过了正月半,桂婶家客人少了起来,之后像到了天黑前的集市,人差不多散了。这阵子,我油水还足,没了去陶家转转的心思。
      
       隔了一日,她家来了一位客人,高个子,穿军便装。隔了一天,他又来了。
      
       姑婆家后窗斜对着桂婶家东窗,当中天井种了向日葵向阳花。她很快放下窗帘一角,像照相馆里的师傅怕底片走光了。嘘了声:“不得了哇,这小开姓唐,是保卫组头目”。保卫组其实就是派出所。姑婆爱用旧名词,让我反应又慢了半拍。
      
       “这人烧成灰我都认得。我们两家为天井的事闹到居委会,又闹到保卫组,他调解过,还算中立。没想到这回跟隔壁家这么快也搞上了,这下堂子腰杆硬了!从今天起,我们陈家人都闭紧嘴巴!他身上带着一把手枪,千万别惹他,会一枪毙了你!”姑婆说得我出了一身冷汗,逃回自家屋里。夜里,我做起恶梦,老晃动着一柄阴森森的枪膛。
      
       刚开始,唐到桂婶那儿,穿了便服,压低了头,躲躲闪闪的,生怕给路上的石子硌了脚,之后“大鸣大放”起来。有时,他还穿了公安装,与桂婶并肩而出,近了街口才分身,握手道别。邻居们再也不敢光明正大对桂婶指指戳戳了,直到她从弄堂口拐了弯,她们这才扎堆嘀咕几句,又像被风吹开了的云,忽地散了。
      
       这段日子,桂婶走路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跟邻居说话声也提到“高八度”,好比翻身得解放。
      
       一天,居民主任老郑来了,给穿制服的唐带路,像汉奸引了日本鬼子。唐先查姑婆出身成分,老郑随口替她答了“地主”,两人似乎是一对串好台词的搭档。唐铁青了脸对我姑婆训道:“阶级斗争越来越复杂了,地富反坏右分子要老老实实接受人民群众改造,不许搞破坏,不许处处与人民为敌……”姑婆点头哈腰,连声应了,说自己一向夹着尾巴……等两人一走,姑婆“呸呸呸”地吐痰,恨不得将那妖精一刀剐了,说全是堂子吹的枕头风。
      
       没到天黑,姑婆早早关了门,我偷听到她在轻声念着“阿弥陀佛”,夹着“的的笃笃”的响声,似乎她在敲木鱼。
      
       唐的到来,让我爸我妈也紧张起来,吃饭时开了一次家庭会,主要是针对我这个好动惹事的小猢狲。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认定是唐的那把枪在起作用,使两家局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光是枪的主人,连枪身边的人——桂婶也跟着耀武扬威起来,还有卫彪卫青,手里都有了一把木头驳壳枪,漆成黑色,系了红布头,可神气了。我做梦都想有把枪,像小兵张嘎那样,从木头枪变成真王八盖子,“叭,叭叭……”
      
       自从来了唐,我不敢去桂婶家串门了。见我家人不在,可能听到我在唱口哨,两人在隔壁也吹口哨,向我传递信号。
      
       我们居民区,邻家小孩极少跟他俩玩,而我爷爷是地主成分,我也受小朋友们冷落。桂婶家成分虽比我家稍好,儿女不属于“黑五类”,但因妈妈名声不好,我跟这两位有如“一根藤上结出的两只苦瓜”。唐来后,卫彪卫青到弄堂想找人玩,可小孩子还是一哄而散了。
      
       两人见口哨没引起我注意,卫彪说 “大白兔”,卫青嗲声嗲气说 “糕饼”,这两样零食在我们县城属稀罕物,我上陶家吃过,吃过一回我牢记住了:一个是上海大白兔奶糖,另一个是葱油夹心饼。两人分明表示跟我玩有赏,我的意志彻底动摇了。
      
       我提出一个条件,或者说是我的底线,到远一点的地方玩,他俩拗不过我。
      
       三人悄悄会合后,迅速转移到隔了两条弄堂的赵家里,玩起猫捉老鼠游戏。
      
       这样,非但我没被家人活捉,而且跟桂婶的儿女进一步发展了良好关系。
      
       我想,这么一来,跟唐也有了一层间接关系,万一他拿枪要嘣了我家人,该我挺身而出求情……
      
       那时,我好傻好天真。
      
       5
      
       桂婶与唐“东窗事发”,我记得是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
      
       那年,成立了“清算‘四人帮’分子小组”。唐是造反起家的,列入“四人帮”线,给降了职靠边站,但仍吃公家饭。
      
       听说县里接到一封来自人民群众的匿名检举信。清算小组成员来个顺藤摸瓜,公安人员爬上楼,一脚蹬开桂婶家房门,端着冲锋枪冲了进来。雕花床上,她跟唐还在抖抖索索穿衣裳。
      
       另一班人马包抄居民主任家,将老郑带走了。没关几个钟头,又放了出来。那老头一进了局就要求坦白从宽,说自己晚节不保,交待出跟桂婶有一腿。很快给撤了职,幸好老郑根红苗正,早年上山跟国民党兵打过游击。
      
       消息传来,我们整个居民区好比遭到了一次强烈地震,无不议论纷纷。
      
       可能对姑婆来说,第一时间感到预震,当起新闻发布人。她站在裁缝店高木凳上,胸前挂了皮软尺,像在主席台上作报告,路过的居民聚了来。
      
       “我早料到了,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报应啊,恶有恶报,时间已到,臭堂子仗着‘四人帮’分子,还有居民主任的保护伞,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终于被人民专政机关专政了,大快人心啊……”她挥舞着双手,唾沫飞溅,弄得我紧擦了下脸,赶忙回屋。
      
       我的姑婆被人称为“老处女”。我爸常说,如果倒回到旧社会,老人谢世后,会被后人立上贞洁牌坊。
      
       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倒提不起精神。天黑了下来,姑婆还在台门口发布消息,生怕漏掉一人,直到新居民主任来了,勒令一切地富反坏右分子不许煽风点火。姑婆这才傻呆了。那年,黑五类还没摘帽。
      
       吃晚饭时,我妈难得清蒸了一盆梅童鱼,我食之无味。她探了探我的额头,说“没发烧啊”。
      
       我迷糊起来。桂婶走了进来,胸前挂着打着红叉的木牌,脖子上吊着一双破鞋,被人游街,又被大卡车拉走,押到一座空旷的坟场,传来噼哩啪啦的子弹声……我惊醒了,一骨碌从床上坐起,发现自己还在哭,床上湿乎乎的,一股臊腥味。天刚亮,我妈替我洗床单洗裤头,说我臊不臊,这么大了还尿床,又整夜胡说梦话,什么婶啊婶的,闹得一家人睡不安生。
      
       一个月后,我放学回来,走到街头,看到布告栏上贴有新的法院公告,才见唐和桂婶都给判了,前者刑期要长些,属打砸枪分子,又犯有通奸罪。
      
       晚上,我听到隔壁传来二胡声三弦声。夜深人静,琴声仍在呜啦啦地响,如泣如诉。那是桂婶的儿女在拉在弹。他俩精通丝弦,全是桂婶花钱托乐师调教出来的,曾让我好生羡慕。
      
       一早,桂婶家来了亲戚,是陶家姑妈,跟着手拉车夫,搬了一车东西,把他俩接走了。
      
       自此,我很少见到他俩了,就是难得遇见了,都有点客套起来。知他俩改了名,有了艺名,我记了很快忘了。两人办了一家越剧团,自谦是草台班子,城里城外地跑。
      
       桂婶到劳动农场不久,守身如玉的姑婆因病溘然离世,那年她61岁。她的后事由陈家后人料理,出丧日让长孙侄的我捧遗像。坟前没立贞洁牌坊,又不是旧社会。
      
       我爸跟我说:“从前,到了你太公那代,陈家有百亩良田,城里有四合院。你爸的爸——你爷爷,向来不理家里事,成天到乡间野地采中药。你姑婆年轻时就跟你奶奶呕气,还挑唆你太公太婆将你爷爷奶奶从陈家大院撵到城外,自立一户。等到你姑婆谈婚论嫁时,她想独霸祖业,招上门女婿,那些
      
       公子哥怕给这雌老虎吃了,那些贫家子弟她又看不上,搁成了老姑娘,干脆一辈子做老处女,害得我们第二代直到下一代户口落在生产队。是祸也是福也,幸亏她当家后,家道中落,土改划成分时才给陈家定成破落地主,祖屋分给了穷人,只余下四间瓦房。要不是我们家给大火烧了,怕是下辈子也回不到城里住了。还好,你姑婆待我们家不薄……”
      
       6
      
       又过了十几年。
      
       黄昏,我喜欢到江边散步。
      
       一条通往橘林小径上,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唐,踽踽而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刑满释放回来的他,头发白了,皱纹多了深了,背驼了,步态重了。
      
       直到今天,我在小城里再也没见过桂婶,还有她的儿女——我童年时代的两个小伙伴。这些年你们还好吗?
      
       我回祖屋看看,老居民区的房子被列入拆建范围,阿公阿婆未到最后期限仍在留守。桂婶的房子租给了按摩小姐,听说是陶家姑妈难得来次收房租。陶家右侧,还住着一个老邻居,过去我叫她小婶婆,如今老得没牙了,认不出我了,差点把我当作贼给挡了,直到我提到我的小名,她这才有点像似回忆起来。
      
       小婶婆说她说不清,有说桂婶在农场表现好给减刑了,可她还是留在当地;也有说她刑满出来,坐长途汽车途中,旅客下车到饭店吃饭,她最后一个出来,转到山崖上,突然跃身一跳,下面是大海,波涛滚滚……
      
       往事再次在我脑海浮现:30多年前,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妇人,叫桂婶,爱洁净,穿月白兰斜襟衫,盘了乌黑发亮的发髻,插了一枝素香的栀子花,当地人叫水栀花……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