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阿乙

    2010-12-22 08:57:12   /   散文小说

    读阿乙辛泊平读阿乙的文字,我读出了汉语久违的干净与美感。淬火之后,幽幽的钢蓝,细如钢丝,脆如青瓷,冷如碧海青天。它不是刀子,却有冷兵器的冷气袭人。纯粹的汉字肌肤,瘦削而又丰腴。秦砖汉瓦一样的质地,石碑一样的清晰与弥漫。他的文字有筋儿,可以锤炼阅读的牙齿,考验它是否还有咬劲儿和韧劲儿。在浮躁的文摘体里,阿乙的文字不允许你以加速度的方式阅读。他的文字里有迷宫,不是故事的迷宫,而是汉字本身的玄机。正如他的小说《五百万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圈套,每一个汉字都是埋伏,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故事,容不得你漫不经心,容不得擦肩而过。它...
  • 谁的影子在风下面飘荡

    2010-12-21 16:50:59   /   诗歌点评

    影子在风下面飘荡“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百年之后,依然如故革命,只是一段冲锋号日子的筋络无法折断是的,又一年的末尾心跳是动车的速度一日三餐,间或饮酒你还是原来的那一个中年的光景开始使用及物动词偷偷擦去日记里煽情的形容词重新打量笨拙的词典患得患失的记忆羞愧连着羞愧渴望有一个出口允许我像水一样四溢横流2010-12-21[ 本帖最后由 辛泊平 于 2010-12-21 17:35 编辑 ]...
  • 军大衣

    2010-12-17 20:10:59   /   诗歌点评

    军大衣1994年,我上大学的第一年校园里还流行军大衣绿色的军大衣青春的色彩男孩子们把衣领高高竖起冒充保尔弹着吉他等待冬妮娅但那时,很少下雪铁路畅通不需要铲雪也不需要过剩的荷尔蒙于是,男生们便聚啸电影院看施瓦辛格和史泰龙回去就举哑铃练胸肌和腹肌练面对女生的冷漠和面对危险的血性多年以后再次看到军大衣依然穿在少年身上在满大街的羽绒服中耀眼地穿梭2010-12-15夜...
  • 江涛、紫鹃,继续: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2010-12-17 14:51:47   /   女性写作

    在都市寻根的游侠诗人——高粱诗歌阅读印象辛泊平在秦皇岛的诗人中,我和高粱的认识不算太早,也不算太晚。最初的印象,没有深刻到一见如故,也没有泛泛到转头便忘。印象里,每次和西雨、绍兴、刘剑等朋友们喝酒,他们总是不经意间说到高粱,说到他的诗,说到他的人。偶尔也“电”他一下,于是,高粱便风尘仆仆地赶来,和大家喝上一阵,话不多,酒却不少喝。然后,不知怎么地,就慢慢熟悉,就慢慢常来常往,就慢慢成为写作上的朋友。总想为他的诗写点什么,因为,在这个海滨城市,他的同龄人几乎都停止了写作,只有他,还在坚持,而且,似乎得了神助一般,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大有厚积薄发的...
  • 寻狗启事

    2010-12-15 10:31:30   /   诗歌点评

    寻狗启事白纸黑字,寻狗而不是寻人,和那些小广告相比,格外耀眼。冬天的故事,一只小狗成为主角,照片,压过贺岁大片里的明星。北方的古城,一点现代的花絮,但并非行为艺术的一种。电线杆下,一个流浪汉对着照片傻笑,一只流浪狗对着墙角撒尿。而天气继续寒冷,戈多并未出现,我和那些下班的人匆匆走过。2010-12-15[ 本帖最后由 辛泊平 于 2010-12-15 10:36 编辑 ]...
  • 读余丛:写作与生命的关系

    2010-12-14 15:54:07   /   诗歌点评

    感怀余丛翻旧诗,如翻皮毛或从皮毛间拣不痛不痒的虱子寄生而已十年青春期流连往返,长短都付给了虚度享乐的染上花柳较真的,认理老死不相往来偶尔写,偶尔正经抒情,是灵感嫁祸于笔端是愤怒出诗人少年血,多情梦竟无一行快意句子快意的,是初吻湿漉漉的舌头不需去写至今,仍甜蜜如诗回归生命的最终记忆——读余丛的《感怀》辛泊平写作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习惯,不定期地翻检昔日的作品,在翻检中回忆过去的写作,在翻检中重新确认自己。这是一个自省的过程,但同时也可能就是尴尬的印象。有些时候,我们...
  • 心有所敬:大解诗歌印象

    2010-12-09 16:40:09   /   经典・文论・翻译

    低声吟唱,心有所敬——大解诗歌阅读印象辛泊平一在文学史上,有两类诗人耐人寻味,一类是时代的歌手,一类是生命的倾听者。前者总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与世俯仰,让他们的声音和时代一同起伏,形成那个时代的黄钟大吕、震耳大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与时代同步的诗章很容易被人忘却,只剩下文学史上的意义,缺少生命上的启示与深刻。而后者却似乎与时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符合季节的韵律和生命的节拍,在近乎归隐的情绪之中,梳理着心灵的枝桠,清洗着灵魂的斑点。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似乎容易分出这两类诗人的重量,从人类学的层面上,我们却很难分辨其诗歌价值...
  • 陷阱一个

    2010-12-03 20:28:41   /   诗歌点评

    陷阱“一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卡夫卡如是说后来者的法庭乌鸦染黑了羽毛诗人和黑夜签订和约量体裁衣,所有的刑具都洞晓人体的科学“那是在很久以前……”人们习惯这样开始叙述而现在,鸟儿尚在打盹儿笼子并未打开2010-12-2
  • 都是印象

    2010-12-01 09:11:59   /   诗歌点评

    印象总有一些叶子留在枝头,在风中瑟瑟地枯,孤独地黄。阳光刺伤习惯了黑夜的眼睛,觅食的麻雀越来越瘦。冬日的斑点,干净而落寞,叙述的冲动,来自一次偶然的飘零。雪还在远方,和故乡一样,成为记忆,没有回声。2010-11-26印象我已无力拎起一只青蛙翻遍衣服兜子硬币只有一枚阳光在额头上放马乡下的冬夜让人心慌午夜的剧场空旷少年瞪大眼睛祖父醉卧炕头恐惧往往没有序幕便到了高潮一炷香的时间一个魔鬼否定了另一个还在继续,少年在黑夜磨刀子羊群在沙滩上吃草课本丢在路上2010-12-1凌晨...
  • 颓废的魅力:唐煜然诗歌印象

    2010-11-30 11:36:15   /   经典・文论・翻译

    颓废的力量——唐煜然诗歌阅读印象辛泊平在70后诗人中,我对唐煜然的认识,是先从网络论坛上的“花枪“开始的。那个时候,我惊诧于花枪的话语方式,他似乎善用短兵器,即使是稍长一点的诗歌,也几乎都是匕首一样简短锋利的语言,而表达的却是开阔的感受。然后,花枪神秘地隐匿江湖。再次出现,他恢复了本来的面目——花枪本是唐煜然。复出后的唐煜然风格有些变化,但那种骨子里的锋利却是一贯的气质。他走的是口语的路子,可读来读去,总觉得他的口语并不纯粹,缺少那种元生态的粗砺,而是夹杂着大量经过打磨的优雅的书卷气。他的诗歌有力量,但那种力量不是因为他的...
  • 沉溺[三首]

    2010-11-24 09:59:28   /   诗歌点评

    图书馆迷失的距离,从门口到阅览室之间,脚步丈量,有误差但不是太大。一个人可以多次走过,忧郁或者悲伤,玻璃窗上的灰尘,阳光铺满。然后宁静,看秋风吹落叶,看雪花飘零,书籍摊开,纸张上的季节和轮回。熟悉的、陌生的脸孔,依次涣散,手指翻动书页,灵魂如蝴蝶翩然。还要继续,苍老的树木于院中肃穆而立,于静默中结束战争,于静默中认识自己。或许没有一间屋子可以盛放灵魂,愤怒的,火焰打开的黑暗,仅仅一个洞而已。再次回归,融入喧嚣的人群,一个人在粘稠的街头,还是原来的一个人。2010-11-23课堂从一个课堂到另一个,十年或者一生,磨砺中的剑,苦寒...
  • 尴尬的阅读

    2010-11-23 15:30:05   /   人间书话

    尴尬的阅读辛泊平买这本《我和父亲季羡林》的时候,我有些犹豫。因为在季羡林在世的时候,我就对外界对他的赞誉有些怀疑,总觉得那些国学大师之类的帽子给他有些大,他承受不了。当然,我承认季羡林是优秀的学者,甚至可以是某一领域里的绝对大师,是某种意义上的道德楷模。然而,也仅仅如此而已。如果非要人为地把老人抬高到鲁迅的高度,我觉得尴尬。然而,我还是买了下来,并且读了。像以前读周海婴的《鲁迅与我十七年》一样,从这部书里,我读到了季承的一些经历,并且有自我美化的嫌疑,或许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一笑了之。而对于季羡林老人,我却读到了一个不同于媒...
  • 叙述的难度

    2010-11-23 11:43:48   /   诗歌点评

    饮酒门前无柳,东篱无菊但可以饮酒,可以酩酊酒到半场,往往开始提速国家大事和女人被放在一边中年的话题,和身体有关零散的印象,白酒端庄啤酒喧嚣,红酒妩媚朋友们的面容渐渐暧昧不清酒精擦去的记忆荒唐一半,真实一半2010-11-11叙述的难度止于一点,脸上的一颗痣,或者肩头的一根头发。从未完成,句号,不过是随意的习惯。正如落叶的轨迹,空中的弧线,无法完成的图画。把一件事分成因果,屠夫的手艺,用刀比用笔来得干净。高潮并非必须,做爱一样,短暂的沉溺,久长的怅然。2010-11-17瞬间印象秋天深了骨头和肉体分离芦苇变白孩子们在...
  • 今日儿子两周岁生日:感谢你,我的孩子

    2010-11-19 11:21:03   /   散文小说

    感谢你,我的孩子辛泊平我已经无法说清自己的感觉,在生命的转弯处,翻江倒海一样的酸甜苦辣,让我无法把握。然而,有一句话却越来越清晰,如春天的柳芽,如雨后的竹笋,攒足了力气,要冲破我将近中年沙哑的喉咙。一句话,不对天地说,不对江河说,不对父母说,不对妻子说,而是对仍在用词典之外的语言与我交流的儿子说——感谢你,我的孩子。感谢你,我的孩子,是你让成为一个拥有父亲形象的男人。是的,不能不承认,和以前的天马行空相比,我失去了许多所谓的自由,失去了标举速度、张扬个性的率性而为,但却让我彻底告别了装腔作势的青涩和虚拟的深沉,而是接近了更加稳健的心灵。...
  • 韩寒的《1988》:从巴尔扎克到卡夫卡

    2010-11-17 08:24:37   /   人间书话

    从巴尔扎克式的自信到卡夫卡式的绝望——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阅读印象辛泊平读完韩寒的新作《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感觉很欣慰,因为,它既不是对乔治奥威尔《1984》的政治寓言的模仿,也不是村上春树《1Q84》宗教寓言的翻版,它是韩寒自己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韩寒依然冷峻,不过,冷峻的刀锋里有了一丝暖意,料峭的讽刺里多了一点人性的温暖。是的,和昔日的乌托邦大师无关,和当下的诺奖热门作家无关,韩寒无意向哪位前辈大师致敬,更无意步哪位当红大腕的后尘,他不过在讲述生命当下的困境,心灵的波澜以及灵魂的大千。这是一部祭奠青春的作...
  • 灵魂碎片

    2010-11-15 17:10:55   /   诗歌点评

    灵魂碎片午夜的剧场,舞台荒凉所有的椅子都是饱满的孤独如果要选出秋天的风衣我选择爬山虎,银杏或者梧桐阳台上的藤椅,烟灰缸足以完成灵魂的素描颈椎疼痛折叠的隐喻一枚钉子落在马路上无法证明的寻找写下一个词制造一次善意的冒犯掌掴70多岁老人的肯定是人所为以畜生比他,那是对畜生的侮辱360和QQ哪个更厉害是数字还是字母?一团再乱的麻也会有两个点:开始和结束屋子一点点暗下去阴谋一点点亮起来肮脏在眼睛之外日常经验的黑与白诗人们钻进词典酝酿一场无果的革命学校解散了,孩子会不会找到最初的快乐?朝圣...
  • 接着:还是韩东

    2010-11-15 09:35:19   /   女性写作

    总得找点事情干韩东总得找点事情干但你干的并不是你想干的没有谁强迫你你自由地干着那些不想干的事儿欲罢不能欲哭无泪甚至没有一丁点理由类似于吃饱了撑得慌有力气没处使但很快这力气就用完了什么都不干的空虚完全等同于终日摸索不停的空虚前者放任后者紧张前者认命后者荒唐既达不到目的也回不到起点由于无法抹掉那一切因此就把痕迹弄得尽量浅些因为无力深入和洞穿只有进三步退两步致命的暧昧胜过了你的雄心和虚心(2006-5-16)对虚无的体悟与割舍——读韩东的《总得找点事情干》辛泊平是的,总得找点事做,...
  • 随笔:屈辱的成长

    2010-11-10 15:57:06   /   散文小说

    成长那时,我们鄙薄权势和金钱,相信才华的力量和个性的锋芒。于是,个性和才华成为我们手中的棍子,呼呼有声。我们快意地抽打权势的耳光,踢它的屁股。阳光下,我们只看到它的脸由红到紫,由紫变白,宛如春天的花朵,瞬息万变;我们看到它蠢如驴子,耷拉着硕大的耳朵,夹着纤细的尾巴,一幅落魄又无辜的样子。然后,我们聚啸油腻的酒馆,觥筹交错,不醉不归。是的,那时,我们肆意纵酒,不用担心身体尚健的父母,不用看那些大人们猪头一样的嘴脸,我们骄傲于我们粗壮的血管和粘稠的血液,我们笑傲打击和小鞋,我们只对心灵和性情负责。那时花开,开的是仙人掌,不是玫瑰。那时,我们不屑于做...
  • 转:刘波《工具理性与灵魂书写》

    2010-11-08 08:43:27   /   经典・文论・翻译

    工具理性与灵魂书写——诗歌与思想阅读札记之四刘波一现在,如果我们总是以工具理性的思维来判断文学,其价值就会变得非常可疑,有时甚至是可笑了。工具理性,这几十年来,成为了指引我们发展经济的统一哲学,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其功不可没的份量,的确堪比历朝历代的社会大变革。然而,工具理性也仅仅只是适用于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而对于我们的精神和文化来说,由工具理性来支配,或许恰恰是一种灾难。我们被工具理性追赶着,向着一切物质的东西掘进,有形的、实在...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0802
  • 日志数: 1
  • 建立时间: 2010-02-09
  • 更新时间: 2010-03-0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