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谈也斯的两本书

发布: 2013-4-25 18:55 | 作者: 戴新伟



        2013年1月6日晚,我在灯下翻书拟一份推荐名单,11点偶刷微博,忽见一条说香港作家也斯(1949年3月12日-2013年1月5日)去世了。
 
       
        (注:也斯先生素描半身像;插图作者:赵斌)

        桌上这一堆书中,有两本是他的——署名也斯的《昆明的除夕》和署名梁秉钧的《东西》。听说他患病的消息已近两年,可惜终不敌病魔。他是一位富有特色和具有文学重量的作家,诸体皆擅,而绝非仅仅是香港一地的作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以外来者的视角评述大陆作家作品(作者注:《昆明的除夕》,也斯著),诗集《东西》书如其名,更是兼具中西方视野。去年香港书展将“年度作家”颁给了他,前一年是西西。近两年来,他的著作频频在大陆推出简体版,可以想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他。
        我把手写了名单的小纸片夹在了《雷声与蝉鸣》里。这是也斯的第一本诗集,署名梁秉钧,这是他的真名。

        
        (注:《雷声与蝉鸣》第一版封面)
        
        第一次读到也斯的书《在柏林走路》,大概是在十多年前。在广州石牌东旧书店,薄薄一册,三联书店“读书文丛”一种。素昧平生,不知为何会买下,结了一段文字缘分。这是一本游记,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书中他在德国具体的游历,但他提到德国诗人恩岑斯贝格,和格拉斯游香港时为其做地陪,至今记得。当年,我对游记、散文在文体与内涵上如何呈现而又将如何评价,并无多少了解,但读也斯的描述——干净的不太有感情、特别是抒情色彩的描述,让我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小册子。等到稍有阅历,通过几次重读和类似作品的比照,开始对也斯散文的绵密与简洁有了很深的体会:在文本意识之上的,是思考;具体而微的,是遣词造句的技巧。我还有一个直觉:他虽然和不少海外作家一样,具有域外的表现空间,但他没有中西杂食消化不良的毛病。他的叙述,他的表达,始终是流畅的,通顺的,也是文学的。用大批评家苏珊·桑塔格的说法,这应该叫艺术感受力的一种。

        
        (注:作者配图;《在柏林走路》一书内页图,也斯的摄影作品)

21/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