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小说分行的意外收获

发布: 2010-1-07 12:38 | 作者: 老周



       06年的时候,我刚开博客,陆续把早年的诗往上发。一位陌生的访客恶作剧似的,我每发一首,他就把句子串联起来,加上标点,以留言的方式贴在下面。除了逗号和句号,还有冒号,可见很精心。那年网络上正大肆围剿中国诗歌,认为诗不过是分行写的散文,已无存在的必要,这陌生人的举动显然暗含此意。我于是同他开玩笑,把刚写好的小说也分行贴出来,如果他还那么干,正好使小说还原。但是他没有上当,还颇似内行地教训我一顿。
       
       陌生人消失后,我对小说分行上了瘾。一方面是因为好玩,另一方面是在分行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奇怪的效应。一些词和句子,放在叙述中本来没什么,一旦分行就显得多余了。这大概缘自长期写诗的条件反射,见到分行的东西就不由地“发狠”。如果施加在“串联”词语上是1个大气压,那么施加在“并联”词语上的气压就会成倍增加。除词语的效率外,对节奏和声韵也不免有所考虑。
      
       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再把句子还原回去,小说并没有受影响,语言却更加紧凑了,音调也从内部流动起来。不过这只适合作者叙述的部分,通篇如此就不自然了。人物对话、情境冲突,还应当遵循生活自身的韵律。当然,叙事诗的文体也是有的,那完全是另一回事。犹如现代诗歌坚决地背离古典咏叹一样,以笨重而造作的史诗方式来讲故事显得很不合时宜。所以,小说分行充其量是一种检测语言压强的小窍门,能不能成为死而不僵或借尸还魂的当代文学品种,还是一个疑问。附:《相府胡同19号折叠方法》节选
      
       结婚那天
       院子里的米兰花香气逼人
       他们吃过晚饭去街上散步
       建筑物前的空场上坐满乘凉的人
       另有更多的人在人行道上懒懒前行
       到处是平日捂得发白的肢体
       新植的草坪上
       喷射的水流不时溅到栏杆外面
       遭遇的人也不闪避
       打湿的丝制短衫内
       甚至可见女人的乳晕
       他们在立交桥上多站了一会儿
       看着下面的车辆聊天
       然后到饭店大堂里坐一坐
       才不管时针已指向几点
       他们要让敞开的门窗尽可能吸收渐渐凉下来的空气
      
       到家已经很晚
       屋子里仍闷得很
       他们没有开灯
       不仅此刻需要一点朦胧
       而且担心再加上一只灯泡的热度
       便会有什么东西熔化掉
       透过浅色窗帘
       走廊的照明光线把玻璃上的喜字映进来
       规矩的符号
       那是继父亲手剪贴的
       要不然他们的婚姻什么标记也没有
      
       两天前的早上
       她背着上学时的旧书包
       站在小屋门口说
       咱们结婚吧
       我跟家里闹翻了
       他刚起床
       边穿衣服边说好吧
       就像答应一起去看电影一样
       他让她坐在屋里唯一的那张椅子上
       自己靠着床头
       一边听她讲一边忍不住打哈欠
      
       他原以为这件事会拖很久
       甚至不会有结果
       因为她父母一直不同意他们交往
       她母亲的冷淡是显而易见的
       她父亲则总对他报以礼仪性的微笑
       她要他适当作些讨好的姿态,他听从了
       但他的讨好仅限于袒露诚意
       不甘流于卑下
       最终也没有赢得长辈的好感
       现在她自己选择了解决的方式
       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她是很在乎她那个家庭的
      
       他没有加以议论
       也没有表现出应当的兴奋
       好在她并不见怪
       他遇到什么事都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
       她甚至很欣赏这一点
       其实他只是感到茫然
       他不怀疑对她的感情
       却也不十分确定
       他很想倾听身体里面冒出来的声音
      
       却总也听不到
       好像里面是空的
       对她这样的女孩
       不喜欢是不可能的
       他还能期望什么呢……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