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列表
-
李磊:从“86诗展 ”回溯我的诗歌思想史
李磊 (吉林) 发表于 2009-03-29
从“86诗展 ”回溯我的诗歌思想史李磊任何我们所知道的事情的另一面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另一面的事情——题记关键词:“朦胧诗”—“86诗展 ”—九十年代一“朦胧诗”简单的说:“朦胧诗”的概念,一直是一个诗学意义上的伪命名。“朦胧诗”,发源于七十年代发生在八十年代,在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之下,“朦胧诗”,不是一个诗歌流派,而是一种文学思... ...全文
-
海子与《面朝大海》——与孙文波的讨论
北大诗歌节关于海子的发言草稿孙文波 发表于:2009.03.27 14:02 还是以一句老话开头吧,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二十年就没有了。这二十年中国当代诗歌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海子由生前的薄有小名,现在已被普遍认为是大诗人。作为海子的同时代诗人,也在他生前与之有过虽然不多,但还算热情的交... ...全文
-
诗歌幸存的年代(图)
为秋天而存在为你心中的四季而聆听/八月之琴在芦苇的手中奏响/众鸟的天空有一轮落日倾向大海/黄昏,在石头的双颊上涂满浆果。 1988年第一期《人民文学》的诗歌板块,以我这首《再度辉煌》打头,那一年我29岁,直奔三张,正处于写诗不要命、为... ...全文
-
寻找我们的指纹(图)
那位和我们同活在一个世纪内的希腊人埃利蒂斯这样说过:“在我的语言之乡,忧愁叫做发光体。” 那位希腊人的话一直让我激动不已,我这个流浪着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定居地——语言之乡。 &... ...全文
-
严冰和他的诗
岩峰 (北京) 发表于 2009-02-26
这个冬天我和严冰接触较多,间或一整天我们都泡在一起。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官司,致使严冰的生意每况愈下,万贯家产几近覆没,而面对这样的残局,一贯雄心勃勃的他居然表现得手足无措,大有听之任之的态势。我乃一介布衣,尽管和严冰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但却爱莫能助。好在我还不是百无一用,更多的时候我就陪他聊天,而聊天的内容,自... ...全文
-
论七十后诗人及其写作策略
论七十后诗人及其写作策略张祈按:这是去年点评一些七十后诗人时写的一个导言,当时没有写完,现补充完整,重新发一下。1、诗歌的代际划分事实上没有多少实在的意义。虽然很多人认为,70后诗人是一个流派或者诗歌团体,而在我眼里,他们也就是一群互不相干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数字符号把他们凑在了一块儿。就诗歌写作的追求来看,70后诗人们也... ...全文
-
读南屿《南方的八角树》
铜雀儿 (贵州) 发表于 2009-02-17
南方的八角树 南屿 著零度在最南方是一个极限或者危险的词汇许多多的树都卑躬屈膝或者退守回深深的内心就连浑身都被褒义词修饰了的松树血液也开始紧缩失调而你以母性的仪容在刀枪剑戟的撞击中微笑着展开你绿... ...全文
-
正视现实的一面镜子(图)
岩峰 (北京) 发表于 2009-02-16
——浅析石玉奎长篇小说《地平线》  ... ...全文
-
待续的《凡人看诗》
铜雀儿 (贵州) 发表于 2009-02-16 评论: 11
1.我只想歌颂凡人,至于伟人,歌颂的人太多了...... 2.我觉得诗之所以被这个世界遗弃,不是世界的悲哀,也不是诗人的悲哀。 是“诗人”的悲哀。 3.诗经也好、楚辞也罢,都只能放到它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读才愈见精彩。 4.蓝天之下,我见到更多的景象是:一群乌鸦围绕着一只似凤的鸟叽叽喳喳。是否是凤可能我没法辨别,有待考证。估计是我眼神... ...全文
-
战争的回忆(图)
岩峰 (北京) 发表于 2009-02-13 好评: 5
——读崔西明长篇纪实文学《在日本,大写中国》 战争的结束是由回忆开始的。 确切地说,崔西明先生... ...全文
-
长夜的歌声(“生命的回声‘评说)
诗人之赋 (海外) 发表于 2009-02-13
长夜的歌声(“生命的回声‘评说) 文/诗人之赋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作家文苑》,2009年1月3日 人道是:“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与语人生”。”生命的回声“不像是“哭过长夜的”。不是没有长夜, 而是没有哭!是长夜里的歌声! 是一朵‘牡丹似地开着的”牵牛花;是一朵“玫瑰似地开着的”野菊花。“错过了”春天。却昂首“走 过... ...全文
-
神啊 我的确尽力了
从 最坏处着想 向 最好处努力神啊 我的确尽力了我的爱情还是死了我的玫瑰还是谢了一切都结束了在这情人节的雨中 ...全文
-
无论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我都在想
蓦然回首我珍爱的雨已成一团炽热的火维纳斯女神万千世界里的最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在想我都在想你诱人的红唇你似火的红裙 ...全文
-
边写边发:《今天》的馈赠
《今天》的馈赠 ——或以北岛为师 张祈 一、今天TODAY “我要像北岛们那样写诗,虽然我写出的可能是和他们不一样的诗。”大约20年前,在一个北方小城的路边书摊上,我买到一本黑红封面的《五人诗选》,读后,就一个人在路上这样默默地想。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和视野扩展,我有些惊奇地发现,持有这样想法的并不是只有我自己。在... ...全文
-
[转] 强行进入封闭的房间----哈罗德-品特的剧本《房间》/By: 李雾(图)
陈茶 (海外) 发表于 2008-12-26
[品特在自己的戏中出演] 今晨消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因癌症,周三在伦敦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转一篇李雾老师2005年发表在《南方周末》谈品特的文章。这是我读过的谈品特谈得最好的中文评论。其中涉及的“人类生存困境" (Human Conditions) 的书写话题,这些年来,一直给我很大的启... ...全文
-
一个低着头寻找上主的人(诗)
老周 (北京) 发表于 2008-12-25
一个低着头寻找上主的人 ——读旺忘望的诗 旺忘望是一个设计师 文艺圈里的很多人 都知道他 认可他的才能 他是不是大师这不重要 关键是他写诗 向中国最傲慢的一群人挑战 旺忘望有许多师傅 免费向他授业—— 一个人在旷野上安一道门 走进去却是另一道门 许... ...全文
-
对萧红的一种误读(图)
陈茶 (海外) 发表于 2008-12-22 好评: 6
 ... ...全文
-
ZT《詩壇正來在一個「引爆點」上 》
蓝棣之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Tipping point,「引爆点」。 这个术语源自流行病学,指某种传染病达到超出任何能控制它进一步传播的能力的「点」,又译「拐弯点」、「翻转点」、「踢爆点」等。格拉德威尔在他所撰的畅销书《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中给出的定... ...全文
-
记住!我是阿拉伯人(سجل، أنا عربي)
安然 (山东) 发表于 2008-10-17
——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达尔维什(Mahmoud Darwish) 文/安然 10月5日,全世界在纪念他;10月5日,我们这些穆斯林可曾想起这样一个的名字:穆罕默德·达尔维什(1942——2008),并向他致以敬意? 在柏林国际文学节的呼吁下,2008年10月5日这一天,全球数十个城市用多种语言举办达尔维什的诗歌朗诵会;在中国的一角——香港尖沙咀美丽华中心商... ...全文
-
此在主义就是事象主义,就是自主语言主义
武靖东 (陕西) 发表于 2008-09-26
此在主义就是事象主义,就是自主语言主义 ——《此在主义》(诗歌年刊)创刊号发刊辞暨我们艺术立场的简短声明 (2007年11月) 武靖东 此在主义(Daseinimus),原名俗世此在主义,创立于2003年12月。它是生活在21世纪中国当代现实社会中的一部份具有艺术探索精神的诗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