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江南的抒情——潘维诗歌简论

潘维 发表于: 2008-2-15 15:33 来源: 今天

张立群

如果说阅读之后产生感动是为一个诗人书写评论的内在动因,那么,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而言,评论潘维的诗歌还在于他的诗为我带来了对江南水乡的向往。当然,如果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说,比如:学院式的批评,那么,评论潘维的意义或许就不那么简单了:即潘维多年来在创作上的孜孜以求不但营造了浓郁的“江南抒情”的氛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就诗歌艺术之角度上看,不论述潘维,似乎必将会使80至90年代诗歌史造成一定的缺憾,而即便最终仅仅是以粗浅的方式,没有完全将潘维的诗歌意义和价值描述清楚,但竭尽所能地发掘出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一个诗歌者乃至诗歌史研究者的职责。
但我近乎随意的、断断续续式的评论却并不想对潘维的诗歌予以生平加创作分期式的进行评论,而所谓“江南的抒情”的本身也期待一次自由自在的言说。潘维是从8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他的南方水乡创作的;在80至90年代的身份转变过程中,潘维则以质疑多于肯定的方式,告别了早期诗歌的幻美;世纪末的潘维正在向生存的深度进行开掘;潘维早期曾经是一个农事诗作者,他在使用麦子意象上与海子既有相同,又各自独具个性的事实等等,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熟识。如今,潘维已经从当年的水乡青年进入人生意义上的不惑之年了,但浪漫主义式的诗情画意仍然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旋”,因而,潘维的诗歌创作实绩就势必要求评论者应当以“共时”、“共性”的方式进行入手,尽管,这种方式也会在事实上造成不可避免的疏漏。

一、液体江南与在江南抒情

在《稚城》中,潘维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
“孤独太冷,需要一盆炭火,
移走十二月的寒冬,
温暖我血管里的液体江南地图。
多年来,我一直绘制着它,
如一根羽毛梳理着肥厚的空气。”
的确,对于这幅“液体的江南地图”,潘维多年来一直是细心描绘与梳理的。潘维曾经说:“我长期生活在江南水乡,也可以说,我同时更多地生活在汉语中的江南水乡。……‘水乡’作为我生命中的汉语存在,我希望能描写出其中的一部分。”[1]这里既有对生养之地的强烈感情,同时,也不乏在对江南神圣情感中抒发中,流露出诗人的写作灵感。从所谓的《第一首诗》开始(其实,这并非是诗人真正的第一首),潘维就不断将水、水乡、雨水、运河以及一切与江南水乡有关的意象频繁地展示在自己的诗歌写作之中。从在《一个只有水的地方》逐步展现自己无限的温情,到在《陷进身体的雨》中非常有滋味的揭示自己在雨天的感受,再到《鼎甲桥乡》中“夜晚,是水;白天,也是水/除了水,我几乎没有别处的生活”到处充满着水的湿润体验,江南水乡的对于潘维而言,无疑是深入骨髓的。而系列组诗《太湖龙镜》与短诗《遗言》更是以可以相互指涉的方式,将“太湖”这一江南隐喻的意象联系在一起,从而在联系历史、现实、自我介入的过程中,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向往、炽热的情感以形式上的断裂、冷静客观的方式描绘出来。但其内部蕴涵的情感以及“诗可以成为自己的家谱(身世)”的创作意图却可以从如下的诗句中得到解读:“我将消失于江南的雨水中/随着深秋的指挥棒,我的灵魂/银叉般满足,我将消失于一个萤火之夜。/…………/我一生的经历将结晶成一颗钻石,/镶嵌到那片广阔的透明上,/没有憎恨,没有恐惧,/只有一个悬念植下一棵银杏树,/因为那汁液,可以滋润乡村的肌肤。/我选择了太湖作我的棺材,/在万顷碧波下,我服从于一个传说,/我愿转化为一条紫色的巨龙。”
当然,最能体现液体江南色彩的还应当属《江南水乡》。在这首古色古香,“阴寒造就了江南的基因,那些露水,凝成思想的晶体,渗入骨髓。”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江南,它的富足与美丽也同样是它受苦受难的前提。而曾经苦难的历史与当下的现实化合后,潘维江南抒情也就在瞬间成为了一首哀歌。总之,阅读潘维的江南系列,可以看到诗人喜欢阴柔、水以及一系列微妙精致的事物。不过,幸运的是,作为一个同江南历史一样具有深厚积淀的诗人,潘维虽然知道对江南水乡刻骨铭心的描写,会使其在类似地域乡土诗中独树一帜,但长期的经营地域性写作则势必要以诗意的重复作为代价,而即使是风景名胜,但长期的置身于其中也会让人觉得风光不在。因而,潘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的提到:“我正视、并接受自己地理学意义上的局限。”[2]这是一个即将出现改观和心理成熟的讯号,而世纪之交潘维诗歌曾一度呈现出一种嬗变的状态似乎说明的正是这些。

             二、一个精神贵族在江南抒情

   阅读潘维的诗歌,我们似乎总能透过诗歌文字的外部,发现隐含于其中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即这个来自江南土地上的诗人,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神贵族。
在著名的《那无限的援军从不抵达》中,诗人的
从生到死
那无限的援军从不抵达

从孤寂到喧嚣
没有一片树叶抬头
光线的钉子钉入我们的器官
我家乡的风光被缝织在茅屋与阴湿的冻土上

而透过丝绸轻柔的压迫
那些乳房,少女们的乳房
正和根须一道喘息
用疲倦、雨声、山谷哺育着一片醉酒的和谐

而我在秋天的怀里哭泣
我松开火焰的缰绳,水的马蹄
让骄傲把人类的第三只眼睛踩瞎

我保存了最后一滴贵族的血
这首含义丰富的诗,既隐含着诗人对当下自我写作状态以及写作处境的一种思考,同时,它也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个体生存状况的一种思考。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透过最后一句的结尾是明显可以感受到即使身处逆境但却并不屈服的意味。“我保存了最后一滴贵族的血”既可是诗人自己面对现实的一种自喻,也可以是对自己一贯思维的一种无意识的体现。于是,在这种可以引申的内涵驱使下,所谓生于江南之地的潘维可能并未完全沿袭名士风流的韵致,但南方的优雅却无疑对潘维的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潘维在“等待援军抵达”时的态度,以及他希望将自己作为诗人独立性思考延续下去,都使其在徜徉于江南土地上的时候,像中世纪的浪漫抒情者一样感觉敏锐甚至我行我素。因此,即便是与世界建立联系,但他仍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与世界的联系/建立在一瓶胶水上/可我弄不清是否已过了使用期限……”而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即将去赴一个前生的约会/整理好紊乱的曲调,关上门/从公园的卵石路上,我拐向/蓝火丛生的湖泊/知道吗,岁月在砖墙上脱落/一座城堡逐渐衰老/它等待着,让一片枫叶替它/等着,一位第一世帝王”。(见《蝴蝶斑纹里的黑夜》)而以上诗句中反复出现的独立意识、帝王、贵族等词语或许也只能说明潘维在这方面的气韵与风度。
    当然,如果从评论者自我的眼光看,潘维的精神贵族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与此相关的特征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特征。首先,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看见生活》中,潘维曾经写道:“我希望有一天我会醒来/看见黑暗在生长/看见忧伤在我的脉管里散步//打开窗子,看见天空像一条床单/撤走木梯,看见逃亡的人群//环绕在我周围的铜镜/是语言、时间和迷惘的问题//如果我醒在早晨,我的仇恨就会闪亮/如果水面上是一朵花的幻影/我就把书籍翻到雨季这一页……”这既是个人情绪的反映与表达,同时,它也在排拒诸多事物到场的情况下,将自我的喜爱、偏好以及希望思考或遇见的事物一览无遗的揭示出来。在这种强力突现自我的过程中,潘维的自我生命正被一种力量所穿越,并甚至会显得有异于一般的诗人,比如,他在《我认为,我是皇帝的子民——赠T•W》中曾经写道:“从一处喧嚣的宴席脱壳而出的姿式里/我发觉,我早已在无意之中仿效了皇帝”。这种形象的自喻无疑是具有非常自我倾向的;其次,在追忆历史与感受现实欺凌下的徘徊。正如刘翔所指出的那样:“在1989—1993年之间,潘维写下了一批强有力的诗,他大胆抛弃早期的幻美,‘以批判精神不断超越美’。这段时期他着力表现虚无的人性和现实。”[3]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理上的逐渐成熟,潘维确实体味到了一种虚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怀疑乃至现实的“欺凌”。当然,如果不是一个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那么,在物质化的年代里,也确实不会如此敏感地体味到这些。因此,在这种言说方式下,《南方,一个阶级》的题目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存现状的反思与思考。同时,对现实的思考乃至排拒也常常诱发诗人特有的孤独,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自然要常常陷于追忆过去,并进而期待从历史中寻找答案的境地之中。于是,一种《不设防的孤寂》便应运而生:“这些日子时常耕作,不太荒凉/四周全是稻谷、虫鸟和耗子/当外面的世界音讯消绝/风吹红了辣椒/我也只剩下一个名字”;于是,将自己的现实的感受转化为对女性这种具有象征意味之意象的转移也就在诗人的作品中出现了:“要是姑娘们握着绿树枝/轻轻抽打瘟疫和晨光……那么,从一个激进的革命者/我就会转变为一株苍白的植物”(《要是姑娘们握着绿树枝》)。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一样透明、纯洁,但如果可以按照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描写,那么,我们则可以简单地说,潘维正在以游弋这些具有回归倾向的意象里完成自己情感的一种转移。

               三、江南的抒情:语言的流畅与华美
   
潘维诗歌语言所具有的魅力细细品位是惊人的。但有关这一点,不能不首先谈到其地域性和师承特点。一般来说,由于江南常常会让人联系到充满六朝粉黛之气,所以,类似“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诗句也就常常会在自然不自然的状态下成为江南特有的气质类型。而事实上,江南也确实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诗人的诗歌注重美感与抒情,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一件事情。不过,单纯以地域性来判定潘维诗歌的清新、明丽又是远远不够的。潘维的诗歌风格其实还与他的师承有关。沈健在《液体江南:汉诗地图中的一个陆标》中曾较为详细阐述潘维曾经接受何其芳、冯至等的影响,并迅速将目光转向诸多国外诗歌名家的事实。艾米莉•荻金森、兰波、福克纳等大家都对潘维的诗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而,尽管潘维曾一度在《土生土长的诗》中,以“我的诗便要被他们枪毙/因为这些新鲜蔬菜/只买给少数真正的灵魂/他们和我都贫困得前无古人”近乎自叙的方式强调自己诗歌的本土化色彩,但是,熟悉潘维的人都知道,潘维诗歌究竟汲取了多少养分,何况他近5000册藏书也并不仅仅是数量的堆积。大量的阅读和探索上的自觉,甚至是直接以诗歌的方式诉说对大师的敬意都说明了潘维的诗歌是多方面的结晶。狄金森等诗歌前辈在语言上的精微、妙悟甚至玄妙,都似乎在诗人循序渐进的阅读中与东方文化视野中的江南地域的温柔、明媚的气息相契合,而从艾米莉•荻金森、兰波、福克纳等精于语言的大师身上汲取营养,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潘维诗歌的语言驾御能力。
当然,潘维诗歌中语言的流畅与华美还常常体现在形式上的经营。《白云庵里的小尼姑》不但通篇是以两行诗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且,还在充分注意上下节连接过程中的语言连贯性与一致性:
冬日之光停留在瓷碗的釉上,
一朵菊花,播下了暧昧的种子。

你低首,从佛龛里无语的走下,
朴素的曲调,一尘不染。

我知道,你是信仰的防腐剂、小家奴,
影响着来世的气候。

如果我是一位年轻初学的园丁,
刚从一阵不雅的芳香里直起腰杆,

那么,我的笛音就会认出,
你是被晨风点名的女生——
这种流畅的叙述与美妙的节奏绝非单纯的做作能够予以写出的。自然,在这种力图通过江南气韵拓展现代汉语的写作空间也会吸引许多人为此驻足观望。
此外,在潘维诗歌中充满神秘、甚至是诡异色彩的写作也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这既是从外来诗歌文化汲取营养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诗人钟情江南水乡,并进而为江南水乡所同化的必然结果。《鼎甲桥乡》、《雨水的立法者》、《隋朝石棺内的女孩》,以及大型组诗《太湖龙镜》,除了我们一贯可以触摸到的水梦、柔情与女性,还有对诗歌意象本身如:太湖等,进行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沉思冥想乃至自省与批判。
当然,最能体现潘维诗歌语言特点的还是既有青春气息、又有强烈个体感受的《追随兰波直到阴郁的天边》:
追随兰波直到阴郁的天边
直到庸人充塞的城池
直到患寒热病的青春万岁
直到蓝色野蛮的黎明
直到发明新的星,新的肉,新的力……
在这样强烈而激荡的韵律之下,诗人对诗歌先哲的情感正成为一首歌,一串回荡的音符。在无以复加的情感宣泄中,“追随他灵魂在虚幻中冒烟的兰波/甚至赤条条也决不回头/做他荒唐的男仆,同性恋者/把疯狂侍侯成荣耀的头颅/把他的脸放逐成天使的困惑”也就顺而自然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在这种展现语言超凡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中。潘维对诗歌语言的灵活驾驭和深刻体悟自然也融于其间了。
   潘维曾经说:“我写作的意图主要是想把所处环境的各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很显然受到福克纳美学思想的影响: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描写时间中的事物。基本上我用隐喻说话。对一个诗人而言,必定是被时光虚构的人,同时,亦被语言虚构的人。”[4] 这种近乎期望“生活在语言中”的独特感受正说明潘维期望与文化、语言对话的强烈渴望。不过,这种语言由于是在浸润江南水乡氤氲之后的一种语言,因而,它的潮湿、明丽都是江南以及在江南抒情的结果。总之,在江南抒情的潘维既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者,又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抒情诗人。他始终注视着江南的风物,因而,江南也在他不断充满深情甚至是激切的语言中得以新的展现。这是一个曾经被许多评论者喻为天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被许多人忽视或者说是没有发现的诗人。但可以相信的是:他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江南抒情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瞩目,而从这个意义上讲,潘维的意义与价值正在向上攀升,而其为人所期待的时间也必将为期不远。

注释:
[1][2][4]均见木朵:《潘维访谈:西湖称之为我的婚床》
[3]见刘翔:《那些日子的颜色——中国当代抒情诗歌》,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184页。

最新回复

李浔 at 2008-6-23 12:37:24
追随兰波直到阴郁的天边
好像是八十年代写的吧,当时我就觉得潘维有一种水性的忧郁。
十三不靠 at 2008-8-19 04:32:07
诗生活通讯社2008年8月16日综合报道 《羊城晚报》“花地论坛”今日发表文章,题为《潘维的<同里时光>引起争议 经典是谁能封的?》——

  7月7日,诗人、诗评家李少君,在其天涯博客上贴出一篇诗歌评论,称赞杭州诗人潘维的近作《同里时光》是“一首写出即成经典的诗歌”。该评论经天涯社区的斑竹在首页推荐后,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很短时间内点击量数万,140多个回帖。网友们对这首诗意见不一。
  李少君在博文中认为:“《同里时光》的好,是那种一目了然的。同里是江南的著名古镇,想来很多人到了那样的地方都有相同的感受,感到时间慢下来了,感到节奏放缓了。而诗人用心捕捉到了人们的这种共同感受与心理。在诗中,诗人列举了大量古镇的细节及特点:青苔、绣花鞋、莲藕和白鱼、轿子、小弄堂、青石板、玉兰树、糕点铺掌柜、白墙上壁虎斑驳……精心营造出一个古典诗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时光是不同于我们当下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的。照例说,这个世界已经很让人迷醉了。但是,诗人如果仅满足于描绘一个特别的优雅的具体的古镇,还只能让我们印象鲜明,记忆深刻,但不足以震动我们,尤其是让我们进一步思索并反省。然而,好在似乎是顺理成章地,诗人写出了非常经典的一句:‘小家碧玉比进步的辛亥革命,更能革掉岁月的命。’这个具有相当概括性的句子,一下把整首诗都提升了,把那个古典诗意的具体的古镇升华了。诗中的‘同里’不再是那个具体的‘同里’,而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永恒的世俗的美好世界与美好生活的象征,并且,由于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我们还不得不停顿下来并思索:究竟什么是生活和世界的意义?这样一来,一首关于一个古镇的诗,其内涵和外延都无限扩大了,可以引发无穷的意味与想象,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一切都你追我赶、一切都匆匆忙忙的时代,这样的诗歌具有着一种超越性,敞开着更广大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因而成为了一首相当经典的诗歌。”
  不少网友表示认同李少君的观点,但也有不少网友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称“经典”有些过分。网友“李明诚” 则评论说:“诗的作者和此文的作者,都是小镇的游客,不是很了解小镇居民的心情。外人认为小镇是宠辱不惊的悠闲时光,这在平时是,但在特定时期,不是。小镇藏富,比如周庄的沈家,其他几个古镇亦然,镇上都有名门望族;小镇也人杰地灵,从来不缺文人墨客和革命先驱。我就生活在苏州的古镇,小时候爱听七十多岁的老人讲他们抗日的惊险故事。诗的结尾句,绝对是作者的误解。不了解小镇人民平静的脉络里,能迸发出激情和斗志。就比如苏州的温婉,在春秋时称霸,还有要离和庆忌两位著名的勇士。元末的张士诚,差点与朱元璋争夺天下成功。在看似水波不兴的表象下,江南古镇,隐藏着血染的风采。”
  有趣的是,有网友认为,这首诗风格和周杰伦的歌词风格相近。网友“单鳍悠游”说:“乍一看,像是周杰伦的歌词。再一看,确实像。仔细看,怎么看怎么像。”网友“小嘴老饕”则称:“潘维不错,《青花瓷》也不错。”
  据潘维本人介绍:《同里时光》写于今年在苏州同里举办的“三月三”诗歌节之前。潘维自己认为,这首诗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之前的《节气与风俗》、《隋朝石棺内的女孩》、《乡党》、《梅花酒》等,都不比这首《同里时光》逊色。
  对于“和周杰伦歌词风格相近”的说法,潘维认为,二者都是对中国文化的留恋和怀念。但歌词和诗不同,歌词注重语境氛围、韵律,在语言结构、内在意义上则是薄弱的。潘维说,他对流行歌曲不太关注,对周杰伦了解不多。但对周杰伦的整体形象表示欣赏,认为他有着独特的风格。潘维说,他不在意被拿来和别人比较,因为他是在为永恒而写作,为生命而写作。“虽然这听起来很可疑,但这是我的意愿。能这样写作是件愉快的事情。”


-------------------------
俺是搬家公司的。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靠 于 2008-8-19 04:33 编辑 ]
海客 at 2008-8-19 12:48:25
十三 的这转贴很有意思

这种讨论使论坛变得丰富

问好
李浔 at 2008-8-20 10:33:22
周的歌是方文山作词的。方的歌词只是简单堆积元素,而潘维诗中呈现的意境是雾一样的一种弥漫。
张伟良 at 2008-8-20 14:17:20
----------本来我不想说话,既然谈到潘维,我就说两点。
1)我觉得潘维的诗,隐含江南之雨,清新,湿润。
2)写得比较丰美,典雅,不足之处好像脂粉较浓。
江南才子梁晓明,晏榕的诗,与潘维两种风格,写得比较机智,庄重,理性。
海客 at 2008-8-22 00:12:09
不足之处好像脂粉较浓

--------------------
等你把他的诗歌全部看了,估计这句话你会收回。

好象吧  呵呵
张伟良 at 2008-8-22 05:57:22
---------披览数次,早已悉之。。。。。。
海客 at 2008-8-22 18:48:21
那可能是见仁见智吧

我感觉的他是“假脂粉”的真男人啊


我们和而不同 哈  
张伟良 at 2008-8-22 19:09:41
回9#帖
     ---------不必一语破的,我这样说自有理由,杭州存在另一种风景,脂粉不分真假,都在散发。哈哈哈。。。。。。。
江涛 at 2008-8-27 09:25:58
现在,很多人都声称①自己书写个人历史,②是个精神贵族。

但我有些迷惑,如果“个人历史”和“精神贵族”是在诗歌里“消费女性”,那是……

相对来说,我更愿意做那个没人理睬的在路边拣垃圾的丑婆娘。呵呵,无需别人攻击,我本来就是。哈哈。

我没办法贵族起来。有太多悲凉。
李浔 at 2008-8-27 15:02:36
这篇文字在谈到贵族的一段没谈好,有点牵强,其实潘只写到了贵族等,这只是他的渴望, 而且我觉得应该提倡贵族精神,而不该是精神贵族,笔误了吧,
题外话,现在装贵族的太多了。我曾和朋友聊天时说过,贵族是几代人培养出来的,天生的。我们小时候脚踩泥土,最多杂草。而贵族从小踩羊毛,踩修剪过的草地。他听到的鸟鸣和我们一代不同,感受不同。呵呵。也许我孙子有贵族精神了。

[ 本帖最后由 李浔 于 2008-8-27 15:45 编辑 ]
海客 at 2008-8-30 13:52:45
觉得应该提倡贵族精神,而不该是精神贵族

----------------------



孙子这辈也难,可能要第七代孙才有可能 哈哈
十三不靠 at 2008-8-30 14:39:03
哪种贵族啊?给讲讲呗。没时间细讲,就说:像谁谁那样。
潘维 at 2008-8-30 17:11:11
——给B 、Y 、T

她的记忆里有一根烧焦的羽毛,
也许,不止一根。
她需要一把江南木梳。
许多年冬天,她固执己见的哮喘
像皇后的脾气一样优雅的发作。
遭殃的不仅是周围的弄臣,还有邻国的主权。
一天她醒来,感觉无端的晶体
挂在眼角:预言了一场近视的爱情。
然而,更昂贵的悲剧却是——
特洛伊焚毁之后,废墟成了她的情人。
由此可见,她会使用一瓶有墓穴味的香水。

我对她的了解几乎为零,
但却像一位蒙面的考古专员,
仅凭随意捡起的几块瓷片 、一二根绢丝,
拼凑她还粘着土的肢体:
她的性别,出生于70年代。
她的湿润度,源于一位船长,她的父亲。
还有一笔债务,属于她家族一段难言的隐痛,
她将用羞怯和颠簸偿还一生。
在她成长的病历卡上,有一页
记载着一位著名而潦倒的人物;
暂时,他尚是启示录里一只朽坏的罗盘。

关于聪慧,我不想用一面镜子来谈论,
这样会使她的血液双倍流逝。
当年,梦与绝望这对马蹄
踏破小鱼村腥味的空气。
她,蒙族的后裔,终于对草原有了交待;
就像句号找到了归宿,
她懂得了写作使霞光灿烂。
但,仍有一片薄冰决定不屑于原谅她。
如同她把不眠的手移居到海底,
不屑于回答陆地上的声音。
她,正用多余的漫长,教育着那遥远的陌生人。

2002.2.5
海客 at 2008-8-30 18:53:45
关于聪慧,我不想用一面镜子来谈论,
这样会使她的血液双倍流逝。
当年,梦与绝望这对马蹄
踏破小鱼村腥味的空气。
她,蒙族的后裔,终于对草原有了交待;
张伟良 at 2008-8-30 21:11:26
江南木梳,是象牙的,还是桃木的,哈哈。。。。。。
海客 at 2008-8-30 22:11:49
江南木梳,是象牙的,还是

-----------------

语病来了啊  哈
江涛 at 2008-8-30 22:30:45
潘维兄怎么把“通缉令”贴这儿了?吓我一跳。我没失忆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揣测,我自首得了。呵呵。好吧,这次我认真谈谈对这首诗的看法。

我想,你把它贴出来是回应我之前“消费女性”的看法的?

有时,我感觉诗的语言就像谶语,准的吓人:
“但,仍有一片薄冰决定不屑于原谅她。
如同她把不眠的手移居到海底,
不屑于回答陆地上的声音。
她,正用多余的漫长,教育着那遥远的陌生人。”

作为读者,当他(她)面对一首内容与自己无关的诗时,他(她)可以很客观。但如果面对一首描述自己的诗,这种心理感觉确实很奇怪。因为他(她)不得不以“被看”主角的身份进入诗歌的阅读。

在《她的简历》里,我就是以这样的身份进入阅读的。

只是到现在我还是太明白,“她的简历”可以作为一首诗吗?“她的简历”具备了诗的普遍性吗?“她”喻指的是什么呢?如果里面写的全是“她”的“真实”简历的陈述,那“她的简历”跟“诗”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觉得,作为赠诗,这首诗当然是无可挑剔,作为接受者,似乎应感到高兴。只是我也奇怪为什么一直以来我都不呼应,我老觉得那写的好像不是我啊。所以,为了避免被对号入座进“BYT”,我也懒的纠正里面的错误,譬如出生于70年代,个人来说,我一直为没被进入任何“代”和“后”为荣,以后还会如此,我只代表自己。如果人都有一个出生,那《圣经》里诺亚方舟靠岸,大地洪水消退之日,就是我的出生之日(是真的)。

只是,说来说去,BYT的简历可以作为一首诗吗?呵呵,还有你为她设计的情节:废墟情人墓穴香水、朽坏罗盘里著名而潦倒的人物,那俩互相“不屑”的陌生人,晕死,潘兄不要诅咒我好不好?要知道,诗的语言有时灵验得吓人。“她将用羞怯和颠簸偿还一生”,天灵灵地灵灵,求神拜佛,这一定不是真的。哈哈。

其实这首诗很简单,好像没什么太多可分析的。它写的就是BYT的可能的简历。呵呵。我也不知自己怎么回事啊,对一首写给自己的诗还这么挑三拣四的,真是冥顽不灵。不过,我还是接受吧,谢谢。但一想到浪费潘维兄众多赠送给美女们的诗的其中一个名额,又觉得蛮浪费的。呵呵。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讨论就到这儿吧。我宣布,下课了,同学们放学回家吧。
李浔 at 2008-9-01 07:37:16
我看了这首诗。觉得缺少语言的感染力。缺少感受。
兰波 at 2008-9-01 20:10:40
总觉得潘维的永恒是另外一番场景,想想永恒只有一个,读他的诗总想到“时间和玫瑰”和曼德尔斯塔姆。想到一个问题——父亲是不是一个更稳定的意象?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