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潘维作品讨论第2部分

潘维 发表于: 2008-1-30 09:30 来源: 今天

看见生活

我希望有一天我会醒来

看见黑暗在生长
看见忧伤在我的脉管里散步

打开窗子,看见天空像一条床单
撤走木梯,看见逃亡的人群

环绕在我周围的铜镜
是语言、时间和迷惘的问题

如果我醒在早晨,我的仇恨就会闪亮
如果水面上是一朵花的幻影
我就把书籍翻到雨季这一页

但我必须穿上革命这双鞋
必须与我否定的一切对话
在继续震颤的地球上
我必须从头到脚
吮舐紫罗兰的花香

然后醒来
然后睡去
并在这两种犯罪之间
向生活浇下超现实的激情



锡皮鼓

远方撇下了我,和往常一样
我将信件投入邮筒
犹如阴影洒落舞台上
一支从刚出土的乐器上飞离的曲子
或者对面建筑物青苔的反光
都提醒我记起这座城市已囊空如洗

虽然情侣们仍在家门口接吻
在绘有苹果树图案的床单上,男女交媾
而新的后代也从蜂蜜和学校之间懂得了
什么叫养尊处优,只有我
一个悲剧的哈姆雷特
用一支疯狂的笔,彻夜同灭亡的大军交谈

在这条被灰尘和碎玻璃卷起的街道上
一个小男孩在敲打锡皮鼓
与现实相触的那瞬间
我的肌体崩裂,粉碎在人群中
纯洁,但性感

我不过是一个巫师,练金术士,先知
目睹了看不见的一切



在那时

那时黎明像牙齿一样掉落
面包还未在各处架子上出售
而树上植满玻璃,每一块都苦涩、兴奋
我自满,洋溢着必然;一条绳子
垂下来,整个透明之夜雨声一直悬挂着
听不到谎言,只有灯笼
突然生长,又官员般转身离开

那时失宠的乐师在街头演奏莫扎特
五月不断地敲门
我不敢注视惨白的脸,我站在
阴影里,周围死亡的空气优雅
用鸟,蓝色在人群上空留下弧线
在张贴各类公告的石灰墙面
有一条刚刷新的政治标语
那红色,与浓重的鱼腥味混合一体

那时,她是一位乡长的女儿
河那边,是浸透了水的小树林
我们把幸福头发般剪短
后来,青春宁静地引导热情上山
我们在交会处点数着熟悉的烟囱



登记簿上的夜

那些夜晚,每片树叶都孤独一人
在旅馆凌乱的登记簿上
同样充斥着无数个不眠之夜
我躺在吱嘎作响的床上,虚汗直冒
自杀的念头一直被一层薄薄的银光围绕
外面,船停泊在桥下
潮湿的墙壁生长着青苔
不时走过一些灰蒙蒙的群众
鞋底粘满了枯叶的腐味
从冬到秋,直到天明
棺材铺的灯惊恐不安地亮着
我的陌生的灵魂滞留在空中
是否也像帝王一样不肯走下台阶呢
抑或是一匹骏马在战场上失掉了双腿  

我想起一个沦于危亡中的政府
在外省,法官竟如此轻率地
吊死了一群偷苹果的孩子
汽笛呜响,但毫无意义
城市嵌满玻璃的大楼蜷缩进蛛网
像一件件异教徒的黑色长袍
挂在星光下,生命通往地狱
也连接着发芽的青草和翅膀
而突然,我被火光中的片言只语所惊醒
如一双巨手,伸出坟墓
挡住了我回家做梦的道路



潘维悼念麦克迪尔米德

下雪了,林子里有了白光
这是醉汉看蓟花的时刻
也是一把空壶倾注忧伤的时刻

潘维,一个第三世界的孩子,出身平民
走到他小小的尸骨前,然后停住
问道:这是什么闪耀
每一阵寒冷之后
便剩下贫穷、坚定和主义

然而,这又是什么死亡
做一个叛徒,却不向人类投降

如同他在苏格兰群岛的海滩上
遇见一位眼睛发亮的妇女
把她带进茅屋
哦,空谈
这是多么不值一提的高贵举止






说吧,悲哀

说吧,就说那些钱币
还封存在山间一座紧闭的宅院里
石板轻压着泥土
仿佛所有的爪印都是遥远过去的心事
门像主人的马匹拴在空气中
注视并未显得全部有效
一些无效的注视仍十分危险
那些未来的妓女们正玩耍、缝纫在斜坡上
靠近黄昏的孤独,是又长又细的松果烟缕

这儿,厌倦仍时断时续,散发出霉味
这儿曾抗拒过死亡,因此
小麦种植远比少爷的家信要受到重视
从积满灰尘的谷仓到群峰上的星光
依稀可辨亚麻布织出的图案
静悄悄的怀孕,弯曲的脊背扩展开去的
几十里的紧张,而芍药
竞相开花在妇女们料理家务的间隙

说吧,就说从未尝过被单下女人肉味的男人
遇见一块又一块甜蜜的嫩肉
在阳光下,在动作猥琐的夏季
人们期待得那么少,以至
紧随暴雨来临的仅是满地的酒鬼
带着他们的妻子儿女像带着几只煤炉

最新回复

潘维 at 2008-1-30 09:32:53
我贴了第2部分作品。90年代初期。
张祈 at 2008-1-30 10:32:37
有时一个诗人的作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像一个来回探寻并曲折前行的道路。
不过,诗人的内在气质不变,就像树干之于枝叶。
李大兴 at 2008-1-30 12:07:10
窃以为,如果说第一部分的五首犹有青春岁月的痕迹,那么九十年代初的这五首则折射出时代氛围的突变。“然后醒来/然后睡去/并在这两种犯罪之间/向生活浇下超现实的激情”。关于现实的感受,潘维超现实地叙述。生活在江南水乡,人文风物与冷酷似隔着一重如画的屏障,潘维如他自己所言,在相对窄小的空间里与阅读中深入人生。到了九十年代,他个人的话语和气息又深了一层:“一个悲剧的哈姆雷特/用一支疯狂的笔,彻夜同灭亡的大军交谈”。
苏省 at 2008-1-30 18:27:48
看这些诗才理解了冥想主义者的生命观。在你笔下,任何一个意象甚至物品都具有一张阴翳的脸孔和神经质的思维。

只有灯笼
突然生长,又官员般转身离开
——看到这样的句子,我的心会跟着跳一下。

大雪纷飞,保暖!
庚川 at 2008-1-30 22:15:10
诗人似乎告别了抒情的年代,往深邃的理性突进,只匆匆看过一遍,觉得原属于诗人那种绵密的意象稍减了几分,写于90年代的诗,无疑更深邃了.
李大兴 at 2008-1-31 02:20:49

QUOTE:

原帖由 庚川 于 2008-1-30 22:15 发表
诗人似乎告别了抒情的年代,往深邃的理性突进
我倒觉得诗是不该讲理性的,潘兄诗里漂亮的地方恰是忒不讲理,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之处。

第二部分的诗给我感觉是寒冷得多,代替温柔的是更多逼视的目光。
天天向上 at 2008-1-31 02:43:32
写得相当自信和坚定。由此可知,生长环境对于一个诗人而言可谓基石。
潘维 at 2008-1-31 12:13:23
人类社会是充满阴翳的,我很悲观。
倪湛舸 at 2008-1-31 12:25:51
汇报学习心得>.<
俺更喜欢这个第二部分的诗啊,形式感更突出了。而且冷感的东西至少让我很萌。
不过觉得里面的好多意象太过似曾相识了,貌似不是很个人化。铜镜炼金术士帝王什么的让我比较囧。
这种囧囧有神的诗让人觉得模仿的痕迹比较重。
好吧以上就是我风中凌乱的汇报,请老师们随意地pia~~~

[ 本帖最后由 倪湛舸 于 2008-1-31 12:28 编辑 ]
星星的一角 at 2008-1-31 12:45:00
倪湛舸一番话。

ORZ咯。
落雪大地 at 2008-1-31 13:09:14
我只读了《锡皮鼓》,读到一些疏离感和自恋。隐喻让我很烦,还有最后一节我什么也没读出来。
我感觉还是好的吧,那种疏离感流漏的恰到好处。
晴山 at 2008-1-31 13:27:22
总体上觉得语言技巧比第一部分更高超了,但色彩太阴暗了,堪忧
北岛 at 2008-1-31 20:30:27
其实潘维在精神气质上的悲哀正是他的长处,看看中国诗人大多活得太兴高采烈了。这组诗显然比第一组有明显的进步:悲哀渗透在隐喻中,而并非停留在表面。潘维的缺点嘛,打个比方,他就像个充满灵感的电影摄影师,积攒了大量出色的原始素材,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剪接。写诗,要学会的是用减法和除法。
一梦 at 2008-1-31 21:07:14
喜欢,潘维悼念麦克迪尔米德,我喜欢这首诗人与人的相通的地方。再有这首诗读起来比较朴实。
其它几个,有时候感觉罗列的比较多,好像比较牵扯人的精力。可能就是像北岛老师说的,需要剪接吧?呵呵,我是来学习的,姑枉说之。

另:麦克迪尔米德?

[ 本帖最后由 一梦 于 2008-1-31 21:15 编辑 ]
潘维 at 2008-2-01 01:15:12
49之后,有北岛、何其芳、艾青、多多、芒克~~~但只有北岛是伟大的,我一直在他们的影响中。我认为必须承认事实。
李大兴 at 2008-2-01 11:40:10

QUOTE:

原帖由 倪湛舸 于 2008-1-31 12:25 发表
汇报学习心得>.<
俺更喜欢这个第二部分的诗啊,形式感更突出了。而且冷感的东西至少让我很萌。
不过觉得里面的好多意象太过似曾相识了,貌似不是很个人化。铜镜炼金术士帝王什么的让我比较囧。
这种囧囧有神的诗让人觉得 ...
风城大雪,期将逾尺。除雪归来,在温暖的灯下,写字论诗,不亦乐乎?然遥望故国,半壁江山,除雪未逮,百万游子,流离归途,怎不黯然?

回到主题,倪MM的帖,虽然未尽展开,却似是对潘维兄作品的第一个很有分量的批评。我觉得,大半由于潘维兄很优秀,小半由于大家有些拘谨,迄今为止,除了转载的几篇评论,尚未见很深入的探讨。倪MM本人也是优秀诗人,其才学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能进一步说说她的感想,再好不过。我想潘维兄自己也希望见到有自己的视角的批评。

不过,先得问倪MM,“很萌”怎么讲啊?还有这个“囧”字,彻底难倒了我,真正是“爆汗”

我想提出的一点商榷是,意象的个人化是否是那么重要的一个标高?九十年代以来,诗歌对个人的、主观的意象是不是太过强调?其实,意象的普遍性、通导性对于传达诗意依然不可忽视。北岛兄运用意象的力量在当代无人可比,但我以为,他使用的往往是意象的普遍意义,只是用得与众不同。

我觉得潘维兄的诗是不大追求意象的,他的特点,在于感受与叙述的独特:“但我必须穿上革命这双鞋/必须与我否定的一切对话/在继续震颤的地球上/我必须从头到脚/吮舐紫罗兰的花香”。
倪湛舸 at 2008-2-01 12:15:00
那个啥,不好意思的说,我是脑残星人,所以用了脑残星文。“萌”就是喜欢的意思!“囧”嘛,请看那张小脸的表情!还有没有出现的“雷”,那是坏的震撼!
我想我没把意思说清楚吧,所以道歉先。好像我想说的不是意象的“个人性和主观性”,而是“新鲜和贴切”。潘老师诗里的有些意象好像太过依附于文学传统,没有做到“为我所用”,或者说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推崇的“陌生化”;而且似乎在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摹方面也没有走到那个“mot juste”的极致。就好像画家笔下的蓝,其实还可以细分成很多很多种啊;而指挥家比赛时要考验人家能不能从整个乐团的演奏里听出一个音的错误。
好像我想说的是就是潘老师诗里的意象,还是给我一种”似曾相识“而且“笼而统之”的印象。
总之这就是我很个人很主观的印象,顶着锅盖说出来就是准备被砸的。
最后还要说李老师说的潘老师的“特点,在于感受与叙述的独特”很有道理,每个诗人都是各有特色的呀。但是“叙述”这个说法让我有点点汗,因为我以为叙述是一种文学模式,和抒情诗还有戏剧是三足鼎立的(亚里士多德说的),所以潘老师的独特之处应该不是“叙述”,就好像我们分析抒情诗的时候不说narrator,而说poetic/lyrical voice。(汗,也许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亚里士多德吧)

[ 本帖最后由 倪湛舸 于 2008-2-1 12:17 编辑 ]
风信子 at 2008-2-01 12:59:15
嘿。

你这脑残星文。只有我能明白。囧,此字音Jiong。网络语言里用法颇多。
空手道 at 2008-2-01 13:11:05
特别后几个,讲所见所感,其实抒情还是本质的,但于世界之发现以及发现这无法被推衍的真实,悲凉是难免的。
柏桦 at 2008-2-01 22:09:30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