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罗马斗兽场”——十年网络诗歌论争缩略

发布: 2015-7-03 06:21 | 作者: 陈仲义



        五、恶俗话语——有待自清自理
        伴随网络论证众声喧哗泥沙俱下,涌现出一批出镜率极高的“推手”,他们赢得网民的关注和喝彩,网上场域自然也要呼唤与奖掖这些有影响的“职业”选手。 2003年7月23日由多春鱼、人面鱼等人第一次牵头举办嘉奖:“谁是目前最受欢迎、最活跃的网络诗坛评论家或言论家”,他们组织了首次网络公开调查和民 主选举,时限不长,选票面也不宽,但毕竟有了基本服众的结果。原评选10名,后来扩大到26名,网络评家的名单中有杨春光、汉上刘歌、鲁西狂徒、林童、党 管生、李磊、丁友星、红尘子、小鱼儿、赵思运人等。诚如组织者所言:从入选的篇目来看,他们无疑是当代网络诗歌的切面的历史的真实抒写,展示了在一个躁动 的却又充分自由的网络诗歌时代各种诗歌向度。是这些理论家(言论家)为诗人们的诗歌添上了更能高翔的羽翼。让人真正洞悉一个时代的诗歌真谛,从而有助于促 进优质诗歌在当下的分娩和速生。[20]
        网络论争可分两大类,帖子与文章,前者以即时的一针见血专擅,后者以相对多一点的说理批评立足。在我的浏览中,出了上述继续作业者的名单外,后来跟进 的颇多活跃者还有不少:比如冯楚的犀利透骨、老象的历练老道,李霞的现场追踪,以及新秀胡亮的闪亮摇曳。有意思的是,诗人杨然采用章回与杂文笔法,写出纪 实性诗幻评论小说(60回合20万字),融诗人、情境、细部、帖子材料、品读为一体,淋漓痛快,至少在批评文体上玩出了一个花样。但愿这样网络批评的新形 式新文体继续开花结果。[21]
        从整体上考量,毋庸怀疑,十年网络论争的最大结果,是先锋诗学得到充分的展示盒迅速的传播。一般来说,先锋诗学较难在当下艺术秩序中得到推崇,指摘往 往多于认可。但凭借网络自由、民主的最大限度开放,形形色色的先锋、实验、探索,各种诗歌理念、观点、文本,批评获得大面积碰撞,交流,在瓦解、嬗变与更 变中,往往不乏价值的闪现:例如这十年,关于身体诗学的辩证推进、关于意识形态禁区的长躯突入、有关崇高与崇低的对决、“审丑”的张扬、关乎民生民意的写 作、底层经验的纵深挖掘、草根写作对话、口语化推广、对无难度的批评、道德呵护、立场坚守、精神高蹈、好诗标准讨论等等。毫不夸张的说,诗学上的所有问 题,无一不在网络上得到响应。特别是前沿、敏感尖锐的话题,一直受到最热切的关注,有含金量的东西都在争论中一一显露出来,为网络诗学的成熟打下基础。
        网上直观、感悟、片断的言谈方式,出自主体性的率性、本真,往往犀利,甚至有些刻薄尖酸。欣赏与反感、喜欢与厌恶、大大有别于纸介上的客气、谨慎、掩 饰。一副活脱脱的性情中人相,给人推心置腹的印象。少了客套、虚伪,也免于礼节、形式。三言两语,短制小篇,形成“简明扼要、真实坦率、无章无法”的网络 批评特征[22]。加之语言放纵、粗粝,快速,共铸一种不无强悍,甚至带有强暴色彩的批评风格。
        诚然,受网络特性所派生的运动战、圈子化、目标转移、弃旧厌新,耽于眼球争夺的风气诱惑,使不少网络诗歌论争话题,仅仅停留于表层的热闹和提升人气而流于浅尝辄止。
        同样遗憾的是,网络批评主体的“无名”“匿名”“化名”,为不负责任的宣泄提供保护,最后引发朋友反目、同志成仇。伊沙承认几次论战,没有一次真正涉 及到诗歌写作的内部问题。沈浩波把谩骂互搞的争吵原因归结于“除了体现性情外别无它用的无聊的‘意气之争’”。[23]无聊的意气之争是网络的痈疽。网上 诗人、评家着实有必要反省自己的教养、做派,共同遵守网上管理条约。大陆网络诗人、评论家应该学一点台湾网络的“温文尔雅”,至少不要稍一动作就火冒三 丈、泼妇骂街,极易蜕为低俗化娱乐化。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醒道:“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 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4]
        在网络论证与批评尚处于哺乳期,那些不加检点的放纵、强暴、嬉戏和恶搞,暴露出主题人格的缺失和恶俗脏乱的话语,有待进一步自清自理,不容掉以轻心。 我们高兴地听到诗人曾宏的呼唤和期待。他这样写道:我看到了一种新文风在逐渐确立起来:朴素、率直、有话要说的、具有现场感在线感的、个性而亲切的话语所 构成的批评作风正在形成。它们不牵强附会,却善于自圆其说;它们不再粘粘乎乎、引经据典,从一开始就干脆利落、单刀直入;它们也不想讨好与人,而宁愿自由 地自唱自酌;他们从不一厢情愿、自欺欺人,而喜欢冷眼旁观或者勇敢地直面所有生灵,却宁可沉溺在嬉怒笑骂的残缺中而至死不悔;他们只是写作者的一次观察、 一个思考、一次文字的冒险、一个独对江湖以刀与枪对决的场面……是的,我无法概括他们。但我看到那其中跳动着的是一颗颗真实的心脏,它们鼓鼓作响,震荡着 我的感觉和思想。[25]
        它大大区别于纸媒批评,显示了网络批评路径的前景与潜质。诗人曾宏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们特别欣赏这样一种把握网络诗歌论争与批评特性的活力与底线,愿这样的风气早日形成。
        
        注释
        [1] 为全面了解网络诗坛风云变幻,可阅读李霞每个季度所做的《汉诗观止》,几年来他近乎以“编日史”的方式详细记载诗坛重要信息,而网络批评信息占居其中一定比例。
        [2] 旷野:《你们让我感到愉快》,《诗江湖——先锋诗歌档案》,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远洋:《一股浊流——从“反文化”到“下半身”》原发《文艺报》2008、8、10,后转发各网络论坛。
        [4] 马策:《诗歌之死》,《诗生活月刊》2001年1月。
        [5] 汉上刘哥:《三足鼎立的中国当代诗坛》(短时间点击1800余次,跟帖共达500多条),见老枪:《2002中国大陆网络诗坛三大争鸣回顾》,《诗歌报网站》2003.4.2http://www.shigebao.com
        [6]小鱼儿:《2003年华语网络诗歌不完全梳理》,《诗歌报网站》,2004-1-16,http://www.shigebao.com
        [7] 老头子:《反方向宣言》——谨以此文纪念垃圾牌成立三周年(2003-3-15-2006-3-15),《北京评论》2006年3月8日。
        [8] 指汉上刘歌执笔撰写的《第三极文学运动宣言》、《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终结——2004’中国诗界神性写作构想》《神性写作:为万物立言——第三极文学运动诗学根本问题再思考》,见《刘诚:在文学的第三极》,http://blog.sina.com.cn/shyl。
        [9] 重要言论有白鸦发表《神性写作诗歌研究》(《诗歌报月刊》连载),陈肖《西欧那个“神性写作”说起》、蝼冢《就〈神性写作诗歌研究〉回复白鸦》等。
        [10] 小鱼儿:《2003年华语网络诗歌不完全梳理》,见《诗歌报月刊》2004.1.16http://yze.clubhi.com/
        [11] 紫薇:《网络“黑社会”》,见《星星论坛》,2003.11.9,http://bj2.netsh.com/bbs/95663/
        [12] 朵渔:《从江湖的角度看诗选》,《诗江湖——先锋诗歌档案》,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鹰啄天:《为“恶搞梨花教”叫好》《扬子鳄论坛》2006年9月27日http://yze.clubhi.com/
        [14] 董辑:《为什么偏偏是她?——简说“赵丽华事件”兼谈新世纪以来三大反诗歌写作》。见董辑博客http://blog.sina.com.cn/s/favourites_1214530850_1.html
        [15] 赵丽华:《声明》,见《扬子鳄》论坛,2006-9
        [16] 浪行天下:《好诗需要什么样的标准?——近四个月论证综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
        [17] 徐乡愁:《诗歌决不能中产阶级》http://blog.sina.com.cn/s/favourite_1214530850_1.html2009-4月-日
        [18] 皮旦:《中产阶级诗选里的中国各阶级分析》http://my.clubhi.com/bbs/661473/messages/64353.html 2009-4月-日
        [19] 姬昂:《关于中产阶级》http:// my.clubhi.com/bbs/661473/messages/64223.html 2009年4月1日。
        [20] 老枪:《你比较看好的网络诗人与网络批评家有哪些?》《星星诗歌论坛》2003、11、13http://bj2.netsh.com/bbs/95633/。
        [21] 2008年9月,杨然又玩起新《诗缘》,将写诗以来,一切与诗有关的东西整理为缤纷的“心灵花园”。除个人踪迹外,还有大量点评。
        [22] 赵慧平:《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问题》,《人文杂志》2005年,第2期。
        [23] 沈浩波:《从嘲笑开始,到无聊结束》,《诗江湖——先锋诗歌档案》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47页。
        [24]【美】尼尔·波兹漫:《娱乐至死》前言,章燕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5] 曾宏:《网络诗歌批评》,曾宏博客2005年12月26日,http://blog.sina.com.cn.zh888888.
        
        原载《文艺争鸣 》2009-12-15


33/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