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译诗批评:从一个到另一个

发布: 2010-2-25 22:29 | 作者: 树才



      
       飞译第一节第二行“还有我们的爱”,译者把et nos amours的et理解成连接词,于是译成“还有”。第五节第一行“爱情从此流去如河水滚滚”,“从此”两字,译者是为了使该行凑成十一个汉字而添加,属于“缩小式”的译法;第三、四行:“既象生活一样迟钝又/象希望一样不驯地狂奔”,原诗中的comme la vie est lente的comme,被理解成“象”,而不是“多么”,是由于原诗没有标点符号引起译者理解的多种可能,但译者把violente译为“不驯地狂奔”,狂奔得确实有点远,因为造成“狂奔”的原因,不过是要同“迟钝”押上韵。对《米拉波桥》来说,押韵的诱惑让每一个译者都无力抵抗。
      
       第三节第二、三、四行:“在这段时辰里,/被人看倦了的水波/在我们手臂搭的桥下流过”,译者在第二行句末加了一个逗号,因为他担心不加逗号,读者会连着读下去,同“被人看倦了”读成一句。但这个逗号的添加,显然过于扎眼,因为整篇译文只有这一个逗号,更因为原诗本来就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将它们统统取消)。在标点符号上,译者显然没有在意作者的用心。作者取消标点符号,正是为了让诗情流动得更舒畅,同时也让诗义在读解上向更多的可能性开放,译者却因为担心译文会被“误读”而特地添加了一个逗号,正可谓南辕北辙。
      
       副歌:“夜色降临钟声悠悠/白昼离去而我逗留”,读来声音效果不错。用八个汉字去呼应七个音节,押韵自然,声音效果好,尽管译者在处没有让虚拟句“让”来引领译句,但已将虚拟语气隐含其中,同原诗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译文六:
       郑克鲁 译
      
       米拉波桥①
      
       米拉波桥下塞纳河流过
       我该缅怀
       我们的爱情么
       痛苦之后来的总是欢乐
      
       黑夜降临钟声传来
       时光流逝伊人不在
      
       我们两手相执两面相对
       两臂相交
       好似桥拱下垂
       永恒目光象恹恹的流水
      
       黑夜降临钟声传来
       时光流逝伊人不在
      
       爱情消逝像这流水一般
       爱情消逝
       像生活般缓慢
       又似希望一样无法阻挡
      
       黑夜降临钟声传来
       时光流逝伊人不在
      
       但见光阴荏苒岁月蹉跎
       逝去韶光
       爱情难再复活
       米拉波桥下塞纳河流过
      
       黑夜降临钟声传来
       时光流逝伊人不在
      
       郑克鲁的译文(以下简称郑译),传播得也较为广泛。在语言形式层面,郑译力求体现出原诗的形式特点:以汉语十个字来对应法语十音节诗句,以汉语四个字来对应法语四音节诗句,以汉语六个字来对应法语六音节诗句;在副歌中,则以汉语七个字来对应法语七音节诗句,能押上韵就押,但不勉强。在精神意义层面,郑译侧重于“重写”,留下了译者强烈的个人痕迹。
      
       副歌第二行,以“伊人”来译“je”,是对词义作古雅化的个人选择,一下子把时间拉到了古典诗歌时代,取消了阿波利奈尔作为“力图打破以往诗歌形式的束缚”的一位现代诗人的“先锋”形象,我感觉这是一种时空错位,而不是风格呼应;第七节第一、二、三行:“但见光阴荏苒岁月蹉跎/逝去韶光/爱情难再复活”,古雅有余,朴素不足,原诗这三行多么朴素简洁!遣词造句,反映出一个译者的诗学观。一个写现代诗或爱读现代诗的译者,恐怕不会选择这种译法。
      
       以词藻为美,这与阿波利奈尔诗句的鲜明节奏背道而驰。《米拉波桥》毫无铺陈词藻的特点,它的美恰恰来自诗句的朴素、简洁和平实,来自诗人失恋之痛的涌溢、克制和转化,来自诗句字里行间流动着的音乐性……优秀的抒情诗不可能以“词藻”取胜,因为“词藻”永远打动不了读者的心,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译文七:
       程抱一 译
      
       米拉波桥
      
       米拉波桥下流着塞纳河,
       我们的爱情
       值得追忆吗?
       痛苦之后才能得到欢乐。
      
       夜晚来临,钟声外,
       日子过去,我徘徊。
      
       让我们手牵手、面对面吧!
       让我们手臂
       结成的桥下
       荡漾起永恒眼光的柔波。
      
       夜晚来临,钟声外,
       日子过去,我徘徊。
      
       爱情流逝恰似流逝的水。
       爱情流逝啊
       缓慢如生命,
       却又像希望一样地强烈!
      
       夜晚来临,钟声外,
       日子过去,我徘徊。
      
       日子过去了,星期过去了,
       时光和爱情
       永不再回来。
       米拉波桥下流着塞纳河。
       夜晚来临,钟声外,
       日子过去,我徘徊。
      
       程抱一的译文(以下简称程译),是一种整体上的变通,形式感很强,以汉语十个字来对应法语十音节诗句:“米拉波桥下流着塞纳河”、“痛苦之后才能得到欢乐”,但不强求押韵;以汉语五个字分别来对应法语四音节和六音节诗句:“我们的爱情/值得追忆吗?”因为这种“对应法”在《米拉波桥》的手稿上可以找到合理的依据,那二行分别为四音节和六音节的诗句原本就从一行十音节诗句截为二行而来。可见译者也读到过手稿。
      
       副歌:“夜晚来临,钟声外/日子过去,我徘徊”,以汉语七个字来对应法语七音节诗句。从阅读效果来看,程译欢快、流畅,音乐性较强,以“徘徊”来译“demeure”,我感觉别出心裁,想象空间更加开阔。当然,“徘徊”也是为了同“钟声外”押韵,由此可以推知,第一行“夜晚来临,钟声外”的“外”字,也许是后来调整的结果,因为译者想凑“徘徊”的韵脚,否则把“sonne l’heure”译成“钟声外”就没有任何道理,至少语义上不合。程译在选词用字上,时时处处都是跟着声音走的。这么走当然是对路的,这是对原诗音乐性的领会。
      
       有一点值得指出,程译通篇恢复了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依我看,实在没有这个必要,这样做无疑违背了作者的用意。但是,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译者的权力:这种权力是译者赋予自己的。在翻译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暴力,有时来自政治,有时由于文化,但更多的是因为译者的个人意志。我甚至想象,并非程抱一不理解阿波利奈尔的这个用意,也许译者从诗学上根本就不认同作者“取消标点符号”的做法。他通过译文告诉我们的是:你取消你的,我恢复我的。
      
       这也不是读者能不能接受的问题。程抱一肯定知道,译成白话汉语的自由体诗,如果不用标点符号,读者完全能够接受,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在译文中“恢复”了标点符号。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译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写出”译诗,而使用标点符号也许就构成“重新写出”的整体策略的一个部分。这时候作者是缺席的,作者的意图尽管是明显的,但译者仍然置之不理。说到底,原意是不在场的。原意有,但不在场。
      
       程译的句子简洁干净,从整体上看,还是依从了原诗的表达式,音乐性好,前后呼应,可以看到诗人的语言功力。
      
       3.诗意只能“再生”
      
       比较七种译文,我们可以看出译诗的关键:重构一首诗,与其从局部着眼,不如从整体考虑。这样更有助于一首诗的意义整体的“再生”。
      
       这七种译文都是“译”出来的,原诗是其根源。而这正是评这七种译文的特殊困难之处:“跨语言地”谈论原诗和译诗,其实是不可能的。对照原诗来“评”译诗,我们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在谈论“同一首诗”,而实际上原诗和译诗在“语言形式”上却是两首诗。译诗当然渴望成为原诗的“同一个”,但实际上它不得不变成原诗的“另一个”:译诗是从原诗“变”来的,但它的语言形式“变”了!对一首诗来说,还有比语言形式的变化更致命的变化吗?对照原诗品评译诗,只能对极少数读者生效:他们同时具备法语诗和汉语诗的阅读能力。
      
       具体到《米拉波桥》,我认为,原诗在语言(法语原文)意义的理解上并不构成困难。然而,七种译文之间的差异却非常大。无论对一个词的用法、一行诗句的表达式,还是对一个形象的体验、一个韵脚的再造,每一位译者都各行其是。我相信,这不是由于译者的“理解不同”所致,而是因为译者“重新写出”的方式不同。可以肯定地说,是译者的“写作能力”和“诗学观念”的不同导致了译文之间的千差万别。这些差异是由译者一手造成的。也可以说,每一位译者都从各自的“理解”出发,都以各自的“忠实”原诗的方式,“重新写作”了各自的译文。
      
       在原诗和译诗之间,一切都得在“译者”那里“中转”。译者译诗时,作者是不在场的,作者只能保持沉默,而沉默又容易被译者理解为一种默许。译者正是以作者的名义在选择译文中的每一个词。翻译过程中,怎么译的问题,完全由译者来定夺。比如阿波利奈尔,他早已不在人世,译者对《米拉波桥》怎么理解和怎么翻译,都取决于译者的“主观判断”。
      
       强调译呢?还是强调诗?我认为,要强调“译”,但更要强调“诗”,因为诗才是整体,诗的风格、诗的氛围、诗的口吻,它们都是整体的体现方式。词义可以转换,诗意只能“再生”。
      
      
       *附《米拉波桥》法文原诗:
      
       LE PONT MIRABEAU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Et nos amours
       Faut-il qu’il m’en souvienne
       La joie venait toujours après la p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Les mains dans les mains restons face à face
       Tandis que sous
       Le pont de nos bras passe
       Des éternels regards l’onde si lass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L’amour s’en va comme cette eau courante
       L’amour s’en va
       Comme la vie est lente
       Et comme l’Espérance est violent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Passent les jours et passent les semaines
       Ni temps passé
       Ni les amours reviennent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Alcools (1913)
       Apollinaire Aocools,
       Poésie / Gallimard pp. 15 – 16.
 
44/4<1234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