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汉字和汉词的变乱

发布: 2010-1-22 22:34 | 作者: 朱大可



      
       草泥马族与塔玛德国
      
       一种“魔戒”式的传奇,本年度在中国互联网上涌现,形成关于传奇动物“草泥马”的集体叙事潮流。这是针对“限语令”的话语反叛,它是一种虚拟的“低俗”光焰,却拥有罕见的话语高温,足以令那些“高雅”而脆弱的铁丝网熔解。
      
       我们被郑重告知,作为一个魔幻物种,草泥马外观酷似南美的羊驼,所在国度叫做“马勒戈壁”或“塔玛德人民共和国”。这无疑是个等级制社会,其中草泥马只是底层民众,卧草泥马是中产阶级,而狂草泥马则代表种群里的精英阶层。“卧草”的衍伸词“沃草”,就是草泥马的主要粮食。

         
      
       关于草泥马故事的讲述运动,由第一个无名氏所发动,随即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网民集体加入原创的狂热态势。这场叙事浪潮的主体,我们命名为“草泥马族”,而这场运动本身,则应当叫做“草泥马运动”。
      
       这一集体叙事的混乱性在于,草泥马故事环绕不同的关键词,出现了各种互相矛盾的版 本。“马勒戈壁派”倾向于把这个地名作为叙事轴心,而“塔玛德派”则坚持以塔玛德为叙事轴心。该国发行的货币也有两个版本,一种被称为“草泥马币”(简称 “草币”),一种则叫做“马勒戈币”,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份“颁布词”,煞有介事地宣称其为官方授权发行的唯一法定货币。此外,作为草泥马,其敌人多被指为 大夷马;而作为草泥族,其敌人则叫做河蟹族。
      
       上 述由集体叙事所造成的分歧,并不妨碍它的自我分裂、生长和繁殖,恰恰相反,正是基于叙事的自由,它才能形成愈演愈烈的声浪,并企及自《大话西游》以来的第 四次戏仿高潮。尽管网管以“低俗”为由进行全力删除,将其打入“限制词”和“敏感词”的黑名单,终究无法阻止这场话语领域的“群体性事件”。

   
      
       草 泥马叙事的所指(对象)不是“经典”,而是它的对立面——一堆被上流社会废弃和鄙视的秽语。这是第二代戏仿,又称“秽语性戏仿”。从草泥马运动开始,戏仿 完成了自己的重大转型。“草泥马语”的原创运动,不仅要制造出一个崭新的语词家族,而且要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做出幽默的判决。中国互联网为修辞学的进化,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范例。
      
       跟以往的戏仿不同,“草泥马语”具有更多样的衍伸形态。它首先以“百度百科”的方 式诠释了“马勒戈壁”一词的语义——“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同时,又戏仿古代文献《战国策》、《尚书》和《说岳全转》的叙事风格, 标示它的历史出典——《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戈壁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它甚至还一本正经地戏仿了大英百 科全书的生物学叙事。
      
       戏仿式隐语具有极大的戏谑性,足以引发互联网的话语狂欢。在短短的数日之内,它就迅速成为互联网流行语。在“草泥马”语词火焰的四周,环绕着喜悦舞蹈的人群。
      
       我们所看到的文字文本,包括《草泥马前传》、《草泥马正史》、《草泥马野史》、 《草泥马在马勒戈壁间的家族传说》等等,此外还有诗歌、散文,饲养手册、网络漫画小说、视频《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新疆曲调的《动画版草泥马之歌》,其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童声合唱《草泥马之歌》,它的歌词戏仿了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歌——

        


32/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