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恶霸

发布: 2009-9-03 22:04 | 作者: 杨典



      
       张琼是叶德辉的侄女,却是农运份子,真的是她朝自己的家人开刀吗?第一历史的真相是很难恢复的。叶德辉之死,章太炎先生也曾说叶不该杀,应留此“读书种子”。据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张琼见了毛泽东,还谈到过叶德辉之死,就连毛也认为叶当时是不该杀,说是本可以“废物利用”。其实湖南人最了解湖南人。我们抛开政治原因不谈,之所以那么多人说可惜,就是因为叶德辉对汉语文献和版本学的贡献是深远的。我们在读《书林清话》时,就可以感到他在古籍上的深厚功力。洋洋洒洒,三十余万言,对古籍的册、卷、本、叶、函乃至宋代刻版、元代书坊、明人官刻本,乃至活字版、辽金刻本和日本朝鲜的印刷术等,都有详尽叙述,蔚为大观。他在自叙中说:
      
       吾书虽废于半途,藏书家固不患无考证也。嗟乎!五十无闻,河清难俟,书种文种,存此萌芽。当今天翻地覆之时,实有秦火胡灰之厄。语同梦呓,痴类书魔,贤者闵其癖好而纠其缪误,不亦可乎。
      
       这段话如今读起来,倒像是叶德辉留给自己的谶语。
      
       就在叶德辉死后一个月左右,即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许克祥部即袭击了湖南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杀戮。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史称“宁汉合流”。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在农民运动、反共和土地革命交叉的风云际会的时期,读书人与乡绅阶级,是最虚弱的一个群体。当年,还相继爆发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如辜鸿铭从日本讲学回国,准备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年、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接着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乃至康有为的逝世、四、一二政变、以及王国维之死和李大钊之死等等。
      
       一切哲学似乎都在以暴力开始,并反复用暴力在论证。
      
       叶德辉死得太仓促了,上天简直连一点缓冲的机会都没给他。
      
       他带着他对古籍的依恋、学究和保守派的窠臼,随着这个国家旧式文明和士大夫文化的式微一起被消灭和消失了。
      
       据美国汉学家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一书中引法国史学家布兰杰写于1763年的话来看,早在18世纪中叶乃至黑格尔时代,除伏尔泰外,卢梭和孟德斯鸠等都深刻地怀疑过中国文化所谓的“自由”。西方人似乎早就已经预见到中国文化的衰落与内耗问题。布兰杰说:
      
       中国现今所保留的所有古代制度的残余,必然会被未来的革命洪流所吞噬,一如部分古代制度在现今中国完全消失一般。最后,直到中国不再有创新的制度,她将永远落入失败的一方。
      
       这段话里的“永远”一词似乎太夸张了,而写作时间距离大革命和叶德辉之死大约有136年。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起码从康熙到文革为止,这段话都具有一定的预言性和谶语性。因为西方人,或说法国启蒙哲学时代的西方人,对革命下中国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超越于我们的洞见。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是处于这个文化之下的人难以意识到的。只是我们那时从不反省。叶德辉与王国维作为旧式制度与文化的替罪羊,只是这一预言的近代坐标罢了。
      
       据说叶德辉曾有诗云:“九死关头来去惯,一生箕口是非多。”这里所谓的箕口,就是“欲言则言,欲行则行,不知趋时,亦不知避谤”。叶德辉是一个口无遮拦的性情中人。据说晚清名臣张之洞对他的评语就是“叶某不庄”。而叶德辉对这条评语却很得意,说:“此一字荣褒,真可谓之知己。吾非不端,又非不正,平时每与讲学论事,杂以诙谐,其为不庄甚矣,岂非吾一生定评哉。”但这实在是叶德辉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误读。张之洞的看法也是幼稚的。叶德辉并不是败在一张嘴上。虽然他的对联也是语言的双刃剑,但其死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文明的衰落。叶德辉个性上的缺点,并不影响他的文化成就。如陈寅恪曾说:“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实叶德辉之死也是如此,并不关(或不仅仅关)他的意识形态或“恶霸”二字,也不关他的箕口。他的死是在大革命时代所有旧式文人的一个宿命的符号。我写此文,并非是想给叶德辉翻案。只觉得历代杀读书种子,皆是焚琴煮鹤的惨事。从秦杀韩非、西汉杀晁错、东汉杀蔡邕、魏杀孔融、杀祢衡一直到明杀方孝孺、杀李贽,清杀吕留良、杀金圣叹等等,其文字狱之根源皆大同小异,不是乱世用重典,就是强调君权。但在帝制时代,你再如何杀读书人和士绅,那杀人者或暴君本人,却并没有对旧式文明、君权或儒家纲常的传统持否认态度。而到了民国杀叶德辉之流,乃至后来土改、整黑五类或文革期间更多的民间旧式知识分子的自杀或被杀,这意义就彻底不同了。这种杀是对传统文化本身的大否定。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杀已不再是文字狱,而是“文明狱”了。也就是西学东渐后,那最激烈的一部分试图对一种古老文明进行的腰斩。最荒谬的悖论是:这种事之发端,仍然还是为了夺权。革命从孙文时期就已是一种现代神权,他虽不能兼容君权,却要求大家必需效忠领袖。换汤不换药。而杨度等人企图实行君宪的可能性又夭折了。传统文化因整个东西冲突上的大失败而再也得不到尊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陈寅恪云:“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序愈宏,则其所受苦痛亦愈甚。”这也可看成是对叶德辉那一代旧式帝国文人——无论是恶霸,还是善人——都不得不被毁灭的总结罢。
      
      
       附诗:恶霸(或:叶德辉镜鉴)
      
      
       晚春,有人在观古堂
       误读了一把斧头
       还有人用镰刀收割春宫图
       今年的风水略显得有一些恶毒
       一盏夜雨青灯
       锁住了孝子的愤怒
      
       看,郋园多么旧
       一棵柳树在窗外永垂不朽
       我的米满仓,书满楼
       地窖内多藏腊肉
       而文盲们又怎能理解
       我是在为一册籀文的涵义活着
      
       曾记否,岳麓书院中
       一只反动的鹤袭击了宋版书
       人类从来有贵贱
       大丈夫就得敢为一件黄马褂复仇
       杀父弑君算什么本事?
       一切文学都是一种公罪
       这要留待后人评说
      
       造反这小把戏,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老夫曾率领家丁杀猪
       编纂集权,藏头诗和年谱
       什么样的花花肠子没见过?
       抄家前,人人都是花间一壶酒
       何必谬论新旧,杜撰美丑
       每年我都会为四姨太写一幅对联
       贴在祠堂门口:
       “稻粱菽,麦黍稷,尽皆杂种
       马牛羊,鸡犬豕,都是畜生”
       为此永远得罪了湖南的鬼雄
      
       中年猛回首
       乡愿也是秘密的怒吼
       只恨尺牍太短,通鉴太长
       写不完我曾见过的若干次杀头
       中国人的事从来不着四六
       过去左的,后来叫右
       然后再右变左,左又变右
       读书人只能在军阀的纹身上
       刺下一座座海市蜃楼
      
       说起来,我和几个地主
       也曾出钱办过私塾
       忙来时教几个瘦举人学史
       或用麻雀为晚霞画上句读
       或在枯树下吃枣,朝麦子撒尿
       闲暇时再猥亵二三村姑
       我曾看见我的精子如一根断了线的风筝
       孤零零地去追杀月球
      
       啐,与其潦倒于革命
       不如荒淫于枕头
       一个丫鬟的阴蒂有如活字印刷术
       总是带给我隐秘的文化之恶
       那一年我的生活中满是
       鞭子、麻绳、火把和标语
       囤积粮食,待到通货膨胀时
       再榨取贱民们的骨头
       我渴望有一天能血洗长沙
       将湘潭的全部明刻版藏书据为己有
      
       我已很久都没有收租了
       镇子上的照妖镜却忽然放射出猩红
       有个土豪在重新留辫子
       有个师爷则被装竹笼里扔进河中
       祖坟浮肿,门墩尖叫
       鸭子在堰塘里变得干瘦
       有人聚在一起开大会
       批斗一朵菊花
       有人在汲古阁里化为鱼肝油
      
       龙在水缸中哭泣
       而座山雕依旧在写作
       一片落叶在冬天被捕
       一只脏手掐住了汉语的咽喉
       有个亲戚藏在双梅影闇中
       撕毁了古今夏时表
       还枪毙了春秋
       看,红旗将给山水一记耳光
       寂寞的恶霸在楼上挥泪
       太阳像一册线装的人头
      
       2009年6—8月 北京


44/4<1234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