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辛放来北京。聚上庄克明家。聊起文章,聊起散文,聊起诗。因说起朦胧,说起北岛,说起顾城杨炼,还说起许多。搅起勾起记忆里陈年旧事。我惊讶地发现,许多事不提,慢慢也就都忘得差不多了。心里头大大感叹。老之将至,岁月无痕呐。
朦胧诗这四位头领,北岛舒婷杨炼顾城(怎么四人帮也似的,三男一女),除了舒婷,三位骑手都来过柏林小住了一年半载。因而得缘邂逅,有了好一阵的交往。
我至今怎么也记不起来当时了。是我认识了北岛,才去找他的诗歌看呢?还是我先看到他的诗歌,才后来认识的北岛。但当时看到的是北岛早期的那些诗歌,一下就叫人极其地喜欢。他早时的诗歌,一代人的心路背景朦胧得鲜明,让人立刻共鸣。因而能明白(自以为)朦胧下的用意。
北岛说:
我曾正步走过广场/ 剃光脑袋/为了更好地寻找太阳/却在疯狂的季节里/转了向,隔着栅栏/会见那些表情冷漠的山羊
北岛说:
我弓起了脊背/自以为找到了表达真理的/唯一方式,如同/烘烤着的鱼梦见海洋
北岛说:
在正午的监视下/狠狠地踩着自己的影子
妙啊!我读着,会心这些用意,从心底笑出声来。
那会儿读北岛的名段子
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 一个神圣的预言,走吧/走过驼背的老人搭成的拱门/把钥匙留下
感觉:呀!这是醒来的把心底里的决裂,公开地给念出来了呢。我第一次碰到对内心意象使用这样式儿的朦胧表达。是哎,想说的憋太久,成了一种焦渴。这样的发泄,用朦胧的意念和错乱的画面,拐了弯儿来。真棒!
我觉得写真好,爱上了!我站在屋子正中,恶狠狠地朗诵北岛。大声咆哮,歇斯底里。旧时代在我周围的黑暗里窥视着,默不作声。我在词儿之间拉长声音,学董行佶:“我们 - 生下来,”特狂。像巫师直立在祭坛上呼啸,对“从蝇眼分裂出来的世界”,作致命宣告。只是坐下边的受众只有一个,姚建,我太太。差了点劲。她眨巴眨巴眼睛,听。不作声。扮成任由诗歌宰割的羔羊。
我为北岛用词用句惊讶。他的用意
红樱桃被其词义嚼碎
把核儿吐向
盲鸟们俯冲的海
这词儿,这句子!我两眼儿发懵。它是怎么给想出来的呢?北岛让人感觉出智慧。
但北岛木讷,不讲话,老是坐了那儿听。说是人家管他叫老木头。但是在柏林,大家都只叫他北岛。看大家酒馆高谈阔论,争论朦胧诗,争论北岛。人堆一个角落,一不留神看到他,心里想,哟,这儿还有个听的。后来我认定,真正大侠,都得是藏而不露。
给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他,好像总是胡子没刮似的(错觉),麻麻扎扎的感觉,向世界呲着毛刺儿。眼镜上总有反光,一团白亮,看不全瞳孔。要看得转到侧面看去。那眼睛走神儿,越过你,看到了你身后边去了。我常觉得他脸的条纹很合适作木刻,或拿根儿粗炭条勾勒也行。见过他微笑。短促。会心会意的那种,挺真实。不记得他开怀大笑。大概这脸型硬,闹得诗风也硬。但他也有好多柔情的段子。比如“迷途”,比如“雨夜”,“红帆船”什么的。
他说
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扰你
他说
是的,我习惯了/你敲击的火石灼烫着/我习惯了的黑暗
他说
在十字路口/你说:别分开,永远/一道道雪亮的车灯/从我们中间穿过
读着读着心里发酸。想着那个时代人的那些个经历。北岛诗里的柔情炙热,但遮蔽。想到木炭烧白了,熄了火苗,灰烬块儿里明灭着暗红的阴火。不能摸,摸着会烫伤手。不论软的还是硬的,早期北岛诗风的内里,不妥协。隐隐着一种殉道的无畏。令我起敬意。
后来我就看不懂他的诗了。他在中欧在北欧在美国在世界各地一个人乱窜。别人没法跟上他。他后来给过我他的新诗集,我自己还买过九歌出的“开锁”。九歌评说他后来的诗:“脱下反叛者的制服,回归诗的艺术。”不行,我“诗的艺术”没戏,跟着回归不来了。我在柏林见着北岛,跟他说:你早先的诗我还能懂。你后来的诗看不懂了。是没经历感受?北岛看着我问话。微笑。
老子说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我当时看北岛,就想老子的这句话,想此人实必大辩。后来果然得验。是北岛开始写散文。他给过我几篇电子稿的,那时还没发表。那散文,和诗不同。字词轻快,语句活泛。到处是调侃幽默的妙句,淡淡的带有嘲弄的苦涩,嚼来极有味道。而且都是人话。不像他新的诗,不知说的什么话。写散文的北岛,简直是另一个北岛。他自己也说玩散文轻松,说:“写诗写久了和语言的关系会相当紧张,就像琴弦越拧越紧,一断,诗人就疯了。而写散文不同,很放松,尤其在语言上如闲云野鹤,到哪儿算哪儿,用不着跟自己过不去。”
那会儿他的散文国内还没出过,我去九歌买他的散文,“蓝房子”,还有“午夜之门”。还多买。送人。并作猛烈推荐。最后我耐不住了,写email给北岛,夸他的散文好。说,我觉比新的诗好。我更喜欢你的散文耶。他不理睬这email。后来我看到,北岛称他的散文集“失败之书”。和我意见绝对相左。唉!
顾城到柏林来,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和谢烨一道。那时他们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每次去他们那里,住宅里总是堆了好多人。有些乱哄哄的,很热闹。我们聊挺好。我有时胡侃,他作娓娓谈。彼此都快乐。他那时头上老是戴半截牛仔裤筒。我觉有些矫情。不以为好。我属老派,不太能消化标新立异。但没有跟他说过这想法。只是心里嘀咕。后来我有点懂,这故意的矫情,好像是内心在跟这不合的世界叫劲。
他的诗,让大家都喜欢。他用普通的字词,作有味道的诗。他在柏林写诗,兴之所致,忽然会别有发作。他去写过字,用浓墨,大笔立书。字颇有个性。去画过画,线条灵动,作人作物,飘逸独特。去刻过章子,分朱布白颇为得体。还去作过曲,给钢琴的,我一句听不懂。谢烨追在他后面,替他攒着掖着。这些玩意他好像都无师自通,觉得悟性与生俱来。顾城觉出他的天分。
他后来有次和谢烨跑来,给了我一叠打字稿。说:我写了篇小说。还不是最后稿。帮读一下。想听你的感觉。我有点儿奇怪,说:小说?干吗要听我感觉?谢烨在一旁帮忙说:你是老一拨的人。你的想法我们特想知道。他们走后,我翻了稿子来读。内容跳跃,找不到北。觉得是那种看不懂的诗。我对凡是没有感觉的东西,都走不下去。翻两页后,给扔到了一边。过很久,给忘了。他俩来问感想。我就没看,如何感想。含糊说看了点儿。怕他俩失望,王顾左右而言他岔了题一番胡扯。他们听得茫然,失望一场。这往事至今心中惭愧。
后来我才知道这篇东西,就是那篇“英儿”。讲了个三角。应该奇特。但要耐了性子,看过了前边部分,才看出味道。看到开篇有个跋,想来这头尾,是想找个老生训些说教什么的来着。谢烨还曾给过我一篇她的“小木耳”。原篇的前头有题句,写的是“我们得小心走在边儿上才行”。后来见到正式版的,把这句给换掉了。那两篇东西我原留在柏林老的那台8088机器上。后来处理旧机器,糊里八涂地给清空了。可惜。
唐再亮在电话里跟我说,顾城死了,是自杀。我预料之中大吃一惊,心里是重重的一沉:自杀了?这么快。但情节太残酷,他把谢晔这样给带走。没有想到。心里悲哀,然后愤懑。这事不可以连带别人,不能宽恕。
我知道,实际上在德国已经有过几次危机了。有一次是顾城要回北京,突然地和我说,他很可能这次回去就自杀。我大吃一惊,大劝。他表示其意已决。我只好退求其次:那你不能带谢晔走。他说他当然不。最后我不依不饶,没来由你自什么杀?!我要他说理由,他不肯讲。但我终于成功,无论你发生什么事,我不管,但不准自杀。他最后被我弄得,好像改了主意。答应说不自杀,起码这次回京(以后再说)。月余后接到他的电话,谢,我们回来了,守你的诺言,没自杀。但这次怎么带了谢晔走了呢?!
再后来见到大渔。吓了一大跳。高高个儿挺帅一个航空博士,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大渔心情沉重。走相行动有了呆滞,好像突然一下跌进老年。可知古代伍子胥过韶关故事,绝非虚构。
这许多事儿都想着让人伤心。唉,罢了。逝者已矣,我复何言?
杨炼是另一个类型。总觉得是像个游方的。人有灵性悟性,修炼得气魄。但隐隐觉出他的辛苦,杜工部的作派,句不宏大或不够味道死不休。他的名句都振聋发聩。不能随便就读,那会把这诗给毁了。得找个洪钟式的大嗓儿来,浑厚得类似帕瓦罗蒂,才能出味儿。他气势最凶恶的是诺日朗。日潮,第一句就把人震的:
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
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
这字词生成对日潮的意象。让你金光灼目,眼前一片黑红。
他的句子
经幡飞扬,那凄厉的信仰,悠悠凌驾于蔚蓝之上
意象精彩。凄厉。这词儿漂亮。
我想,他这些意象得自在西藏。他好像在那片高原上游逛了很久,天生和那高原亲近。很得了些精神。他跟我讲西藏。说那里极为独特,景色物象锋利清晰,轮廓干净,“天上的云彩像是用刀给刻出来的,”他重复赞叹说。显然,那锋利给他印象至深。他讲他冬天的西藏。他和人骑马过一高山隘口。山隘口北风如吼,直灌而下。他们穿越得费力。隘口处一破毡房,倒瘫成一堆。荒地上扔了一块破毡。毡上竟有一婴孩。赤裸无襁褓,肚皮上盖一片破布。哭得几无人气。寒天里狂风似刀,四野冰雪,旷无一人。孩子父母不知去干什么营生,没了踪影。杨炼大感慨,服得五体投地:孩子是这么给养出来的。从这种他妈环境活过来人,那还是人吗?!那是天生的大地之子,大自然之子!我也愕然,为自然和人的这种坚硬震惊。
杨炼初来柏林那会儿在给澳大利亚什么大学教中文。好像是季节工,不是长期。他自己编中文教材,写了许多小故事。他拿给我看。我一看,啊呀,真好!那些小故事,温馨,感人。有灵性,很可爱。它让我看到他内心多情善感的一面。我跟他要那份讲义。他特慷慨,说:送你,拿走吧。后来那份材料被夏芳要走了,就没还我。从此失落。至今小人般耿耿。
我已经好多年不见杨炼了。有一年他来柏林,是什么诗朗诵会。那次北岛也来了。是柏林墙倒后,在东柏林一处新兴起来的小资豪华社区。晚上,一处树影斑驳的庭院。几排粗木长桌条凳。坐许多墨客骚人。旁边有啤酒摊在卖黑啤。
我坐下来,先看到北岛。好高兴能见面,热烈问他好。北岛告我,诗朗诵在房子里。下一个是他。说:不用去听。一会儿就完了。北岛朗诵诗,声调不作起伏。平铺直述,对词儿一视同仁,如闻机器人发声。这时我看到杨炼。扮相与先前大异。一匹黑头发,剝剝喇喇披撒开来,一如狮鬃。大巫似的。浓密的黑发中露着张白脸。这让我才注意了去看脸(以前我怎么没注意?)。杨炼鼻隆挺直,漂亮。鼻尖稍弯,隐隐似钩,有鹰喙的感觉。看看眼睛,也犀利如鸟。怀疑有胡人血脉。他一坐下来就抽鼻子。抽了鼻子说,这里有人在抽大麻。然后转头笑着跟我说:“银两不够,施主给化杯啤酒吧。”
那天库宾也在。喝多了,鼻子脖子通红。似心情不佳。
他们那会儿都还在欧洲游荡,魂儿似的飘着,没主儿。现在OK了,在大学抛下了锚,找到港湾。安居无虞,且乐业。
后来我想想,那些印象,我还是得记下来。不记的话就都丢了。
2008.10.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