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诗人张永枚印象

发布: 2011-9-08 18:02 | 作者: 南屿



        199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接到了《北部湾报》副刊部主任的电话说,广州有一个诗人来钦州采访,今晚他作东,叫我下班后到某某酒家。主任特别强调说,那个诗人很想见你。我问是谁?主任跟我卖关子说,你来就知道了。我心里纳闷,虽说我也出版过两本薄薄的只发行一二千册的狗屁诗集,也被人们称作诗人,我知道很多当今诗坛的风坛人物,但他们不认识我。我在心里默想了好久并在记忆库里搜索了一遍,广州我好像只认识诗人杨克,因为他在《广西文学》做诗歌编辑时发过我的诗作,但他从南宁调广东作协后再没有联系过。
        六点钟,我准时到了那家酒店,进门后,主任指着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来,我向你介绍一下。我打量了一下那个人,他长得很魁梧,相貌英俊,国字脸上透着一股英气,一看这人就知道是军人出身。我飞快搜索记忆,莫非是军中赫赫有名的诗人张永枚?我立即制止主任往下介绍,我带着一种革命式的腔调朗诵那首诗:
        
        ……
        亲爱的
        你不要悲伤
        你看那弯弯曲曲的公路
        那就是我的手臂
        ……
        
        当我的话音刚落,那人健步上来把我紧紧地拥抱,并用他宽厚有力的大手在我的背上拍了几拍,有点激动地说,想不到天崖海角,居然有人知道我的拙诗,谢谢! 在座七八个文友知道我写诗,但都不知道我还能像模像样朗诵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不知道,全国恢复高考后我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曾偷偷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普通话,自已训练过一年多的朗诵。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此人正是大诗人张永枚。我朗诵完后,看见他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他偷偷用纸巾拭着眼角的泪水。我发现这一细节,心想,这个大诗人蛮可爱的。
        饭局开始前,主任作为东道主举起了杯子,声调和措辞都充满热情洋溢地说,欢迎中国著名诗人张永枚老师到我们钦州,能见到张老师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来,大家一起干完这一杯算为张老师接风。诗人很激动地举起了杯子说,感谢钦州的文友们,在我决定来钦州之前,我老伴说,到了钦州后你就不要找其他行政单位了,就直接联系文学界的同仁。很感谢钦州文友的真情,我先干三杯,第一杯代表我自已,第二杯代表我的老伴和孩子们,我此次来钦州的主要任务是采访刘永福和冯子材两位民族英雄,写一部关于两位抗法英雄的传记。诗人说完弯下腰,把酒杯的酒洒了到地上,以表示对两位英灵的崇敬和祭拜。我在心里跳出一个词,他在作秀。但细看他的表情,没有一丝哗众取宠和作秀的痕迹。我一下子被大诗人的细至与豪爽感动了。
        诗人很健谈,在谈话中对钦州的历史沿革和变迁了如指掌,诗人说钦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物产丰富,对虾、大蚝、石斑鱼、螃蟹是钦州的四大海产品饮誉海内外;还是有名的荔枝之乡,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三次作客钦州,半城荔香半城红漆,诱发了大师的创作激情,挥毫泼墨作了不少生动异趣的荔枝图,还写下了炙烩人口的诗句:“为口不辞长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 他对钦州的赞扬,让在座的文友啧啧称赞心情舒畅。俗话说,礼多不赶客嘛。
        听着诗人的谈话,细看他因酒微红的脸堂,时间在我的大脑跳转到了1974年夏天的某个下午。
        那时我还是一个稚嫩的中学生,开始偷偷学写诗,某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在学校的阅览室里看到省报转载了一个叫张永枚诗人的长诗《西沙之战》。我当时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那一千多行的长诗。我被诗中那铿锵有力的诗句,激情澎湃的情感所折服。诗中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发起了西沙自卫反击战,驱走了盘踞在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上的南越军队,收复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同时进驻琛航、晋卿等岛礁。西沙两大群岛之一的永乐群岛回归祖国。我背着图书室的管理员,偷偷把那张报纸取下带去给我们的文学小组的成员阅读。其实这个文学小组就是几个臭味相投的同学私下组成的。我们私下里相互传阅从各种渠道搜到的各类禁书,还有就是相互间吹捧或攻击对方的诗歌习作。在我们几个都阅读完这首诗后,都一致赞同我的观点。但是我们大家一致公认的才子陶虹在看完那首长诗后,把报纸丢到一边,然后带着不屑的口气说,诗歌激情有余,文字粗糙,纵观全诗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意像,结构老套,平铺直叙。我们顿时都有点不服气陶才子对此诗不屑的评价,但那时对文学的理解还十分的浅薄,再加上时代的局限,至使我们的阅读的范围十分的有限,所以,我们无法找出更加让人信服的文学理论来驳倒陶大才子,在一阵急风暴雨式的论争之后,各自保留自已的意见。
        西沙之战被誉为中国海战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军民勇往直前,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西沙之战是保卫祖国领土之战,毫无疑问是正义之战,讴歌西沙之战是作家和诗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美丽的“西沙”之所以被人们广为熟知,那么出名,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西沙之战大长了我军志气,高扬了我军军威;第二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作家浩然的《西沙儿女》,另一个就是诗人张永枚的诗报告《西沙之战》。
        据说诗人在创作《西沙之战》时,他是江青亲自点名要他写的。他接到命令后前往西沙前线采访。当时能享此殊荣的,在中国作家中,也只有诗人张永枚了。张诗人三天三夜没睡觉,只吃了四个汤圆。作品完成后,在《光明日报》头版上发表,国内各大小报刊竞相转载,甚是轰动,很是振奋人心。关于诗人在“文革”中的事,我无意去辩论是非曲直,抛开政治和人为因素,只想说《西沙之战》是一部歌颂中国军民捍卫领土主权的爱国诗篇,是值得肯定的爱国之作。最近,《西沙之战》还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之一。
        诗人张永枚在钦州采访三天,我开着车全程陪同。第一天去白沙街采访冯子材的一个亲戚,完了之后又去第二中学采访冯子材的侄女冯绣娟。我发现诗人非常敬业,在采访时非常的投入,问得非常仔细,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画地做笔记。因为钦州人说普通话不大标准,所以交流起来有一定障碍,我很多时候为诗人充当翻译。为了更翔地了解到民族英雄的刘永福、冯子材抗法的英雄事迹和生平,有的问题反反复复地询问被采访人,直到弄清楚为止。第一天采访就过了吃饭的时间,但他还是兴趣勃勃地工作,我为老诗人的工作热情而感动。
        我记得我们到一马路某单位采访时,当我向接待人介绍说这是诗人张永枚时,那个中年人立即亮开嗓子清唱了那首家喻户晓的歌《骑马挎枪走天下》,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诗人张永枚,在文革时唱红了大江南北。当听到这首歌,诗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紧紧地握住那人的双手。
        当晚我由我做东,在钦州某酒店宴请诗人和钦州文学界同仁。参加晚宴的有作家于峪、杨松、莫愈彩、邓经春、何津、严钦、农志立。席间诗人张永枚在酒酣之际,在我们的热情邀请下,拿起一个酒杯激情澎湃地朗诵了他的的长诗《西沙这战》的前半部分,他声情并茂的朗诵获得了钦州作家们的阵阵掌声。
        第三天上午,诗人被邀请到钦州学院中文系为师生们作文学讲座。讲座差不多结束时,我和司机开车去钦州学院接诗人时去吃饭,我听到会场内传来了大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之后,诗人被一群大学生从从教室簇拥着走出来时,我看见他怀抱一大捆同学们赠送的鲜花,神彩奕奕脸色灿烂。下午,我送诗人前往南宁机场,他一路兴趣盎然,他说,不仅歌星获得鲜花和掌声,诗人也同样获得鲜花,在诗歌边缘化的今天,这是对诗人莫大有奖赏。在就要登机时,他把一半的鲜送给我了,他说那一半他带回广州给他的老伴。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