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随笔三篇

发布: 2014-12-25 17:45 | 作者: 北溟



        人性的堕落
        
        我急不可耐地写下这个题目,借以喷泻灵魂长久积蓄起来的恶气和晦气,它来源于生活的周围,我生活的人类社会。
        从报上看到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儿子杀害老母,二十岁的青年强暴三岁的小女孩,三个30岁左右的青年诱骗民工到矿工工作,将其残忍地杀害,然后炸毁坑道,造成崩塌的假象,再由两个人装扮成死者家属,一个扮成律师,向厂主索要死难者的赔偿金,他们用此类方法先后杀害了60多位民工,其凶残和狡猾程度是前所未闻的。
        为了金钱,为了一己之私欲,人心堕落到如此地步,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我想,人之所以高于动物,是不是人具有智慧,会耍手段?如果是,那恰是人的悲哀。人比狼更凶残,吃肉不见血,杀人不见血,因为人具有智慧,当邪恶在人性中占上风时,其表现出来的残忍和狡猾堪属宇宙之最。
        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恶魔的身世。他们都出身贫寒,父母亲老实巴交,唯唯诺诺:都上过学,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其中一个进过武校,犯罪期间一直是武当山道士的身份。他们不满于现状,欲摆脱贫穷,出人头地,不愿勤奋劳动,却妄想一夜暴富。
        贪欲使人向兽堕落,使人良知泯灭,干出连畜生都赶不出的事。上面提及的儿子,即是因为老母不愿拿出多年的积蓄供他挥霍,而残忍地杀死亲生母亲的。
        这是永久的坠落,罪恶的灵魂将接受地狱之火的无情灼烧,人间大地却还在不断上演罪恶之事,人类的罪孽之根太深了,或许,有了人类这群智慧生物,地球再无宁日,人类是注定要犯罪的。
        残杀同类仅是犯罪之一项,人类还有更多的罪行。
        在一块在一块草坪中央,立着木牌,上书“草木有心,人能无情”,意在提醒人们,草儿也是生命,不能肆意践踏。但人类做到了吗?
        我们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残害生灵,我们从未想过一只青蛙,一条蛇,甚或一只老鼠,蚊子,在生命的意义上是与人平等的。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无情地破坏,践踏自然,这是人性堕落的另一面,与最初的状态,人类能做出伤天害理的罪恶行为,都源于此,对生命缺乏同情与怜悯,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
        
        杀鱼的联想
        
        一条鲜活的鱼,刚才还在水里自由游动,片刻后被一只残忍的手,刮光鳞片,剖膛开肚,一堆血淋淋的肠子与内脏,被狗与猫吞进肚腹。人是最高级的,吃的东西最干净,鲜嫩,鱼干净鲜嫩的身躯被那只残忍的手取走,然后添上姜、盐与各类香料,或煮或炒于锅中,成为鲜美可口的食物,供人享用。
        这是小孩与残忍的手的主人的一段对话。
        “它感觉疼吗?”孩子看着鲜活的鱼被逐渐地杀死。
        “会感到疼痛,只是鱼不象人大呼小叫,一副吓人的样子。”
        “那鱼是什么呢?”
        “鱼就是鱼吗?生活在水中,因为营养丰富,住在水边的人经常捕捞它为食。”
        人们逐渐地认为,如鱼、猪、狗、牛羊、鸡鸭鹅等,理所当然地被人所杀,所食,已不是屠杀,仅是作成美味食品的第一步。形容一个人凶残嗜杀,是“杀人如杀狗”,“杀人如踩死一只蚂蚁”。
        蚂蚁和狗的生命注定与人不平等的。但狮子和狼与人平等吗?为什么就没有“杀人如宰虎”的形容呢?人是注定要欺辱弱者的。
        我想,有了杀鱼,杀狗,踩死蚂蚁的理所当然就有人屠杀人、凌辱人的理所当然,因为后者同为弱者,逃脱不了被毁灭的命运。
        我总是希望,大地上所有的生命能和平相处,没有血腥、泪水与呻吟。一只蚂蚁、一只狗在生命的意义昂与人平等。佛家的不开杀戒,爱人胜己,爱物胜己,道出了大地上众生平等的最强音。
        我认为,一个宗教上的信仰者,首先是生命平等论者,万物不分贵贱一律平等。佛教“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典故,就是颠覆了人凌驾于众生之上的理念,人不比其他动物高贵,为了减轻万物受到的伤害,人宁愿牺牲自己,何况人可能满身罪孽。
        由是我想到耶酥的被钉十字架,他的赎罪,西方人以为是最神圣的事件,而一直惦记着,并相信他已从死里复活,升入永生的天堂。
        我们却没有很好地怀念那位舍身饲虎的佛人,认为这多少有些违背常伦,是傻子的行为,很少人能够理解其中蕴涵的深意。中国人信奉的是“好死不如赖活”,躯壳的存世就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应该怀念他,他的行动更高尚也更进人世,不在天国里复活,却融入自然万物中。一个满身罪孽的人类形象,投入虎口,我潸然泪下。
        
        一种感觉
        
        饥饿的滋味最难品尝,最令人难以忍受。譬如现在,我饥肠噜噜,做在深夜的灯下完成这篇文章,着实不是滋味,着实令人忍受。
        饥饿感是躯体需求的信号,提醒我们必需进食了,否则人这台机器的运转将出现故障,甚至失灵、停滞。这种感觉是先天的,本能的,因而其力量非常巨大。有时,会变得残忍,比如“易子相食”,无论在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会发生的。
        这种对事物的渴求是人能够活着的基础,假如一个人连饭也不想吃了,就难以存活于世。但使人成其为人的乃是另一种饥饿的感觉,精神的饥饿。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思想,与富人家的宠犬有何异呢?
        有追求的人常是精神上的饥渴者,他们会感到空虚、无聊,感到生活的压抑和没有意义,然后忘我地工作,学习,他们乐于助人,从现实中极力搜寻生活的意义,他们向着新生,渴望新鲜的水果凋落手里。
        最后,当精神的饥渴者,环顾四周,发现生活变得平庸,毫无色彩,就开始开拓创造。鲁迅是这类人的代表,当他发现中国沿袭几千年的一套东西,非但没有意义,且害人至深时,就发誓摧毁它,创造出新的。
        我以为文学家首先是精神饥渴者,虽然对生活大唱颂歌,或有滋有味的品尝,也是一种好的姿态。但伟大的作家,首先是生活的批评者。
        荷尔德林是德国伟大的抒情诗人,在抒情诗方面,成就超过歌德。人们发现他永远是梦想家,他的人生历是对生活的有力批判,他是最纯粹的抒情歌手,他的精神渴求无与伦比,象神一般不需要尘世的生活。
        二十一世纪已临,现实远未如人愿,贫穷、犯罪、弱肉强食等非正义、非人性的现象,愈益猖獗,也许人类永远不能摆脱邪恶和私欲的控制。
        因而人类的苦难是永恒的,真正的作家敢于承担苦难,揭露生活中的黑暗,敢于痛斥权力的暴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粉饰太多,软骨的人生太多,自吹自擂,阿谀奉承太多。
        我以为真正的文人应该是独立的,物质上做不到,精神上应当做到。否则,如古代的御用文人,或师爷,害人害己都至深的。
        我以为真正的文人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保持精神的饥饿感,能够经常地感到空虚和无聊。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