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山圪梁上的陕北民歌

发布: 2009-1-16 09:02 | 作者: 王新华



 三
      
       一次陕北朋友聚会,不少文化人,叙说和演唱陕北民歌。我友王盖牢(化名^v^)被大家所推,站起来歌唱。他是真正的陕北民歌高手,又喜欢唱。他唱的音调、音色、韵味、口音俱称一流。我真佩服他,在陕北生了3、5年,能会如此多的酸曲,就是在当地,也是高手。一阵高唱一阵喝彩,他情绪来了,忽然唱了个《白格生生的奶子》。他好像站在大山上,一声“白格生生的奶子——”。音起得很高,高音在b和hi C之间,声音显沙破,苍凉,拖的好长。等到第二句唱下来,在座的人发笑了,还以为是澡堂子里头听到的调情二人转之类货色。第三句听下来,有点不对,那些下行音阶卷着凄凉和伤心,感觉非等闲。第四句从他口里脱出,其实太突然,啪的一下,将满堂的人都镇住了。众人目瞪口呆,为之震撼。有人悲从中来,分明是飞蛾扑火般直情妹妹的绝唱。‘啪啪’掌声和叫好炸开。
      
       老谢最近在他的博客写了篇《朦胧印象》,其中提到朦胧诗和四位带头的诗人。其中一人叫杨炼。老谢在柏林时常与杨相见,说起民歌和诗,杨向老谢介绍《白格生生的奶子》。作为诗人,杨极力推崇此歌,赤烈坦裸,真真如火,堪称极品。他向老谢郑重推荐此歌。老谢善于用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和讲解。他把脸和眉毛向左扭起来,变形极大,又痛苦地向右扭过去,保持对称的变形,用以表示:“极其,非常,忒他妈”等副词,然后才艰难地小声说出:“真他妈棒”。老谢脸部的表现称作“副词表达”。我问老谢,杨没去过陕北,如何知道这歌。老谢也不明白杨从何得到此阙,并推崇至高。
      
      

图6

这是两个人之间的歌,是妹子唱给哥哥的,没有第三者什么事情。如果你是当做旁听的第三者,你休息一下。酸曲主要的作者和锤造者是陕北女子,那是真真切切唱出她们的心声。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就多少明白点这些含羞带柔的女子。能了解她们的心和歌。任何蝲蝲蛄叫般的评价她们都不考虑,任何蝲蝲蛄叫般的评论都够不上资格。先看看你的虚伪的心,是不是有一小块为真;看看你说假话的嘴,是不是能吐实言。
      
       想你想你实想你,三天我没吃一颗米。
       想哥哥容易见哥哥难,满头上的头发全脱完。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就拉话话难。
       我有心喝洋烟我死了,心上的人儿就撂不下。
      
       万庄镇庄的女子驮小曾给我一封信,真情炽烈,言如火。仅一、二百字,虽然不是韵句,但路子就是最好的陕北民歌,绝好的散文(老谢语)。可惜我玩闹心重,不如老谢能感受;可惜我不谙而未为之动,可惜我不为珍贵,丢失了。这一传说般的事情,我记在文章《驮小》中。朋友可看看真实的陕北女子。
      
       大家上网查查,搜索“白格生生的”,可以找到很多内容。有人听得此歌拍案而起的,有大骂学者阉割人民智慧,阉割民歌中最鲜活、最精华的部分,却把最庸俗、假得肉麻的部分呈现给大众。有人认为贺敬之的《回延安》让人读,误以为这就是信天游,误导。很多人试着评价:炽烈与忧伤的酸曲儿,生生不息的歌谣,彻头彻尾的黄土地爱情等。有人已经不能用语言能表达自己,直后悔没找下个兰花花。网上可以搜索到《白格生生的奶子》的词有不同版本,大家可以自己对比。如今延安与几百年以来的情况不同,终于富了,歌厅酒楼众多。此歌现在也许为风尘女子在那里为痞子而唱,也保不住这种事情发生。当初流传此歌,没有这类场所。
      
       《白格生生的奶子》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最后一句的突然性是关键所在。除去近年来网友发布,100年来少有谁敢记录这个歌(还真不知道杨炼如何得知此歌)。研究民间艺术,民歌的人出书出文都不少,起码我们没见到过记录。好像知道歌词的学者,瞻前顾后没人发布此歌。但看画展,前卫艺术展,赤身裸裸的东西有的是,没人见怪。如果遇见人体彩绘,有闲阶层在现场吃喝闲侃,还能看艺人一点一点把一个精光的婆姨画成眼花缭乱。电影就更不用说,床戏演得投入,动则一身汗。师大十几个女生一起说“阴道”成为亮点(06年上演话剧《阴道独白》得大成功,获轰动效果)。这个剧本可以在网上找到。这是《阴道独白》第一场开始的一段两女生对话:
       …
       甲:在新泽西,叫它twat!
       乙:有人叫它水蜜桃。
       甲:也有人叫它大山雀,或者就亲密地叫它康妮。
       乙:在迈阿密,我们叫它咪咪。
       甲:在费城,我们叫它裂开的馅饼。
       乙:而在中国,我们通常叫它……那个!
       甲:没毛的叫白虎精。
       乙:有毛的叫芳草地。
       甲:古时候叫那话儿!
       乙:现在叫妹妹!网上叫MiM!
       甲:不要意思时叫做下身、下体!
       乙:可要是好意思的时候,就都叫BB,A、B、C的B!
       甲:亲昵地时候叫兔兔、宝宝。
       乙:骂人的时候,叫屄(Bi),也是A、B、C的B!
       甲:莎士比亚说过──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十几个女学生在舞台上这样吼叫,得掌声鸣爆。陕北人女子呢?除此之外,她们还有动产,不动产可以给予吗?对这首民歌本不应恐惧。
      
       这歌是A清乐商调式,唱的很自由,随情绪所至。第一句有点和《兰花花》相近67665676-。但羽调式《兰花花》此后显得顺溜,温和,愁伤。这曲比《兰花花》激烈,跌宕,凄惨。曲中有两个降号音都是一带而过,并不重要,歌唱者唱到那两处就顺着降下去了。第二句开始后从e到c,临时清角4为宫1,离调。因为有这个大三度强调宫音,听上去如:66 6765 31。曲式为上下句。
      
       想起河北民歌《小白菜》,写成民乐交响曲,厅厅筐筐,演奏的好。如此,陕北民歌《白格生生的奶子》可以写一个交响诗。呈示部将主题凄惨交代后,加重撕心裂肺,紧凑追逐于展开部;到再现部时可用高音圆号将主题在大调上展现,12 176 51- 320 03 176 5-。表现哥哥闻听妹歌语,心如刀切。哥哥远行后妹心寂为死灰。经年哥哥功成,不远千山回来寻妹子。死灰中骤暴春枝春花斑斓,妹喜极痛泣。大悲大喜的交响诗,结束于辉煌灿烂,无它可比。如另做发展,可按此情拍制电影,表现哥哥和妹子不可相聚艰难万种,有生死之劫难,只得离走;离走之后又有生死之缠情,不可割舍。最后落魄凄惨,于深秋双双相拥死亡。死后于初一黑夜子时化作鬼灵。鬼灵相拥相绕,腾升于漆黑夜空,望山川于下,随弱风轻荡。舞阿娜多姿,袅袅盘升。天大悲之焉,地大痛之也,忽献巨满月轮于空,殊胜十五之辉,映照山河如昼。月辉托映鬼兄妹,导入月轮中得大圆胜境,以法身相融合一,得法界寰恒者也。
      

献月 王二7

       四
      
       陕北民歌值得简概说说。
       陕北民歌、酸曲情真意切,不虚伪做作,如烈焰炽热的火,如蜿蜒难绝的愁,让人震撼感叹。老谢对此感触甚深,认识甚深,他唱的歌是抖动脏器震出来的。西北民歌或广义陕北民歌是当今酸楚写手攒的流行歌所无法比的。流行歌比陕北民歌之所以显得火爆,是因为他们占据市场,占据城市,占据话语权。主办者、写手、唱歌的都盯着钱,这和陕北民歌传唱的出发点大不相同。流行歌主办方要忽悠的目标人群不是受苦人。农民今天也唱流行曲,没见多少人买光盘。他们盯住的是腰里有钱或者能弄到钱的市民小青年。这些人世俗,本身就做作,主办方在有意诱导和培养他们,使得自己总有收获钱财的土壤。陕北民歌和小市民青年的心理表述方式,表达习惯不同。广义的陕北民歌在陕北,山西,宁夏,内蒙等地流行,他的基本群众一点不少。那里的地理环境,人文状态,文化传承一时还改不了。问题是你不去注意你周围之外的人是如何生活。再者弄民歌赚不着钱,出了CD没人买,因为每庄都有歌唱高手。虽然经过努力现在西北的原生态歌曲已经走进大城市,但城里人不具备民歌的心理基础。只能等到他们过了兴奋期到了中年,也许有幸认识到,大家在此前玩感情骗感情都是扯,而最缺乏最珍贵的却是真挚和真挚的表达。
       民歌是老百姓自己唱自己,陕北民歌很多是唱自己的情绪。歌词的主要手法也是古老的似乎不死的手法:赋、比、兴。《诗经》中的民歌就用这些手法,使得花木鸟兽河山地天,加上人都是活生生的。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对此老法加以总结:“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就是陈述,述说,铺陈,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好方法。比就是比喻,也是没什么新鲜的。 先说一个事物,生动鲜明,再用它来比另一个不怎么显现特色的事物(本体事物)。所以,前一个事物常常比要说的事情更加鲜明浅显易懂。让人们由前而后产生联想。兴是借那个说这个,铺一情绪,带入一个感受。有时就是简单的兴,有时兴里还带着点比。人生自古谁无死,哪个拉屎不用纸。用兴时也不一定和主题有因果关系。方法简单,主要看用家。用得好用得巧,还要看头脑。但民歌有一点好,不知道过多少人的脑,经多少人的修改。
      
       想你想你实想你,三天我没吃一颗米。
       圪羝圪灰灰围着母羊转,小石匠圪溜溜来到你家硷畔。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就拉话话难。
       圪羝:ge3 di2,大公羊。
      
       唱家自己往往长时间泡在一种心理情绪中,站着坐着都难受,需要将感慨伤叹发出来,吐之而快。陕北女子尤其是这样。而民歌曲调常常是上下句,渲染一种情绪。唱家唱了两句不解气,又不好老唱一段词,故而常有很多段落。唱家着急啊,苦于找不到一种贴切的表达,苦于没有正好按在心痛处的旋律。文学家和诗人也是着急啊,脑子已经纤维化,如同塞实了老丝瓜瓤子(比法),苦于挤不出一滴水。
      
       有一阵子我和好友李西安来往甚切,他那时是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风华正茂。我们主要是开发自动记谱系统,值得有意小吹嘘两句。你对着麦克风唱歌,电脑就记录,然后画出线谱。你唱的音要是不太准,或者你整套频率在固定音的缝里,都要做量化。当然没有小节划分,因为在电脑看来你唱的不稳,而且长音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选择划分小节也是要做量化,然后人再改。竟然用泛函分析的方法在调试空间找最佳匹配。核心是快速傅立叶变换。当时主要的想法是给下层人员记谱用,不然他们记上来的东西,谁敢相信。时间长了,这些工作也都找不到了。
      
       一次在李西安家聊天,说起陕北民歌,他从专业角度研究。聊天时我第一次知道西北民歌的双四度结构或框架。如5so-1do-2re-5so, 2re-5so-6la-2re。很多陕北民歌有这样的框架。是西北各类民间音乐中最典型的音调。你按照这个结构叫几个音唱唱,就有陕北味。一说双四度结构就会提到 《脚夫调》(还有信天游,赶牲灵,兰花花等,一般人也就知道这些)。这歌好像成了黄土高原音乐风格的范例。双四度结构音调使用多了,曲调中到处都有大跳音程:四、五、七、八度大跳音程。
      
       陕北民歌一般是上下句,两句半,也有一段式(起承转合),都不长,起音高,音域宽。上下句的歌头句里常有拖腔,又高又长,好像老乡在山上吆喝人,起音也是:“噢——”。最低音经常在歌的最后,造成歌总体下行。没什么高兴的事,大调(宫)几乎没有。也没有抑郁症样的情结,所以也很少用小调(羽)。和羽调式比较,加一个升号,多一个大音程,灰色少一点,就是商调式(按三度重叠配和声三个主要和弦有一个是大三和弦)。再加一个升号,又亮一点,是徵调式(三个主要和弦有2个是大三和弦)。这两个调式用的多。
      
       老乡没学什么歌唱法,他们的唱法现在叫原生态唱法,主要运用了直音唱法和高腔假声。我以前唱得好,哎呀高音亮呀,唱到hi E,hi F。6、7年来得了慢性喉炎咽炎,可恨不能治好,只留下低音C1。三个半8度的音域少了一个8度。聚会时不好表现。算球了。
      
       真正以恭敬的心态学习,研究陕北民歌才能了解百年藏于其中的积累,它的表达。歌词,写法,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都是统一的,经过百年进化,达到完备。
      
       对传承恭敬致礼
      
       于惠新苑 此刻躺在床上看在墙上
      
       2008年11月


33/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