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岁月甘泉》的耶鲁缘

发布: 2011-1-27 22:34 | 作者: 苏炜



      下一回见面,两位耶鲁的乐队指挥——咸信益和汤姆先生,都读到了我的学生温侯廷所作的精彩漂亮的《岁月甘泉》歌词的英文翻译。这里还应插进一段翻译趣事。《岁月甘泉》的歌题,源自于歌词“在苦难中掘一口深井”,在中文里含有“苦尽甘来”的意蕴。可是在英文翻译中,与“泉水”有关的词汇无论如何都翻不出这种苦涩意味来。温侯廷和我几经商量,最后决定,把他翻译歌词里的一句话,变成英文题目,全题是:“?Ask the Sky and the Earth ——A Cantata for the Sent-down Youth”,反转为中文,则成了“问苍天,问大地——一个关于下放青年的清唱剧”,中文的意思显得很悲怆(英文里这种感觉则不强烈,反而很合适表现一个下乡知青日常在大自然中的感受),“没关系,上山下乡运动本来就有一层悲怆意味。”出身北大荒兵团的排练指挥陆成东说。 我谘询了作曲家霍东龄,最后敲定了英文歌题。
     
      咸信益和汤姆两先生都对歌词英译本大为激赏,兴致勃勃地一再向我倾吐他们的观听感受。 “一邉读着英语歌词聆听这部作品,不但让我回到了自己当兵、服役的年青时代,”咸指挥说,“也让我想起我父亲早年在日本人的劳动营里,到中国东北垦荒的故事。我一边听一边想,青春年代的磨难历练,不管放在哪一个时代、哪一种人群里,都会焕发出一种特殊的激情、特殊的闪光。我父亲讲起当年在东北的经历,也是充满对中国、对东北土地的怀念的。”“激情”——“Passion,passion,passion!”咸信益指挥在日后的北京国家大剧院指挥演出这部作品,在排练中,他一再要求表演者以音乐语言也以身体语言去阐释激情,表现出某种特定时代的氛围。
     
      “我们耶鲁乐队,有一个参与社会、见证历史的悠久传统,”汤姆·多菲先生说话的神情,则显得严肃、郑重,“前年匈牙利革命纪念日,去年的二战诺曼地登陆的纪念盛典,都是我们耶鲁管乐队在做现场演奏。我一直想进入一个关于中国的主题,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耶鲁管乐队作国际化表现的大型作品,我现在觉得,我找到了。”汤姆的神情让我觉得似曾相识——那里隐约压抑着的某种理想激情,那是美国的“七十年代人”——从“嬉皮士运动”走过来的一代人所特有的,正如知青一代人拥有的某种“共名”化的情感特质一样。“我也要让我的耶鲁学生,用音乐进入中国这一段历史,见证这一段历史。”汤姆语气坚定,“以音乐进入历史,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更让人感到兴奋的了!”
     
      这里面,还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波折”——汤姆·多菲先生对改编演出《岁月甘泉》的超常热情,显然超出了咸信益指挥的预期。因为在此之前,咸信益指挥已经应邀担任了广州华工大艺术学院交响乐队和合唱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岁月甘泉》的指挥。在咸指挥看来,要在耶鲁演出这部作品,他和他指挥的、由音乐专业研究生组成的耶鲁爱乐乐团,当然应该是首选。两位好朋友之间围绕这“耶鲁首演权”引发的小小争议,最终,却因为音乐学院管理程式上的原因,使得耶鲁管乐队比爱乐乐团拥有更灵活的演出安排的可能性,而占了先机。在得到了作曲家霍东龄的热情首肯和大力支持下,由汤姆·多菲先生指挥的耶鲁管乐队改编演奏的《岁月甘泉》版本的排练和演出,提到了具体日程上。
     
      耶鲁周围的华人社区,首先动起来了。
     
      这其实是一场浩大的艺术工程。知青组歌《岁月甘泉》是一个含独唱、重唱、领唱的大型叙事合唱套曲,相类于西方的康塔塔——清唱剧。共有八组九首歌,演唱长度四十五分钟。除了乐队的演奏,声乐部分——合唱与独唱,是更吃重的内容。2008年组建的广州粤海知青合唱团,是花了几乎一整年密集艰苦的排练,才最后得以成功演出的。凑巧的是,早在我参与写作歌词的创作早期,我身边的几位耶鲁圈子的华人音乐界人士,就一直关注并参与着整个创作过程——其中最早写出的《山的壮想》一曲,好朋友们甚至悄悄记住了旋律和歌词,暗地里排练,曾经作为“惊喜节目”拿到我家的新年聚会上表演。
     
      一切,于是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老哥们儿、原北京中央歌剧院的着名男中音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家岳彩轮先生,出任了这个耶鲁版本的《岁月甘泉》合唱的艺术总监;同是老哥们的耶鲁医学院的电脑专家、曾经在北大荒当过知青的耶鲁华人合唱团指挥陆成东先生,便成为了新组建的“耶鲁《岁月甘泉》合唱团”的“大管家”——排练指挥兼召集人。按照运作惯例,耶鲁乐队指挥汤姆·多菲先生首先定好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2011年2月26日和耶鲁乌斯音乐厅2月11日的演出排期,在与我们三位——岳彩轮、陆成东和我碰头协商之后,合唱排练率先起步。——招兵买马,创建网站,安排场地……围绕《岁月甘泉》,一场真实的艺术表演与文化历史交织的“大仗”,在耶鲁校区周围打响了。
     
      可以想像,超过一百人的合唱队,踊跃报名参与的,首先是有过文革和知青经历的大陆“老三届”一拨旅美学子。他们大多在文革结束后考上大学,八、九十年代负笈留洋,至今已经学业和事业有成。为一个苦难年代的特殊群体述怀还愿,便成为他们最本真自然的歌唱动力。随即,“知青的弟弟妹妹们”或者“知青的后代亲友们”,也一一上了合唱团的应召名单。“《岁月甘泉》合唱网站”建立起来以后,组歌动听感人的旋律广泛流传开来,更是把康州本地来自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华裔歌唱爱好者,都吸引过来了。没有作刻意的鼓吹,作为词作者,我只是花了不足二十分钟,利用一次华人中文学校的上课时间,向大家简略介绍了《岁月甘泉》的创作过程和自己的知青故事;合唱团报名人数很快就突破了七、八十人。2010年春节刚过,每周一次,分开耶鲁区和康州首府哈德福区两个地区的华人合唱团排练,便正式起动了。每周一次,风雨无阻,寒来暑去,每每须驾车几十哩,持续时间将近一年,这种没有报酬、完全出自自愿和热情的合唱排练,其间所经历的训练艰辛和团员们所付出的精力、时间,真的是一言难尽。整个团队所显示的巨大凝聚力,越到排练后期越是不断有生力军加入,更是令人感叹不已。
     
      更奇特的是,因为调动工作离开了康州的原耶鲁华人合唱骨干彭兄,在新安居的美国中部印地安纳州,也组建起了一个《岁月甘泉》的合唱分支,在遥远的印州独立开始了他们自己有板有眼、按总谱分声部的严格排练,以求在来年的正式演出中,他们可以自掏腰包长途跋涉而来,与整个合唱团体“合璧”演出。艺术总监岳彩轮和排练指挥陆成东,则先后三次飞临印州,对这个将近三十人的小群体加以特别的排练辅导,并对“印地组”合唱小分队的严要求、高素质的排练成果,留下了深刻印象。
     
      话题,于是来到了开篇提到的那封英文信件。康州、耶鲁华人社区大动作的合唱排练,自然引起了当地音乐人的关注(因为很多华人合唱队员,本来就是当地各个合唱团的成员)。“动人的故事!动人的旋律!”他们在传听了《岁月甘泉》演出录音后,很快就提出了加盟的要求,“要唱,我们就要唱中文!跟你们中国人一样用中文来向观众讲故事!”领头的女高音歌唱家南茜,兴致勃勃地说。南茜,这位罹患癌症已经五年的中年女士,以歌唱疗疾又以歌唱重塑人生,使得她在任何场合,都焕发着一种健朗动人的活力,令人感佩也令人动容。在语音复健医师苏珊的专业指导下,八组九首歌的长篇中文歌词,按西方人容易掌握的特殊注音方式,逐字逐句注好了拼读符号,并成为合唱网站已经有的简谱版、五线谱版之后,又一个英文注音的演唱版。——提到网站,组歌作曲家霍东龄在登陆耶鲁的“《岁月甘泉》合唱网站”之后,一再向我感慨:这是我所见过的,安排组织得最仔细周全的音乐排练!其中,专精电脑程式的合唱队员范滢对网站的设置、操作,功不可没。
     
      2010年九、十月金秋,耶鲁校园里秋色烂漫。那个例行排练的周五晚上,当南茜领着一众金发碧眼的美国友人来到耶鲁医学院阶梯课室的排练场地,如雷的欢迎掌声过后,随着指挥的手势起落,声音的奇迹出现了!——二、三十个“洋嗓门”的加入——他们完全按照中文的发音歌唱,好像一阵春风吹过池塘荡起的无尽涟漪,又仿佛是给一台运作良久的机器加足了润滑油,他们自然浑成的声腔,一下子,就把整个合唱队的音色提亮了、增厚了,歌唱的松弛性、紧张度和品质感,全都出来了!
     
      “山有山的壮想,海有海的沉醉,不要问我青春悔不悔?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一次《山的壮想》的合练——这是一首悲悼被洪水冲走的知青战友的领唱与合唱,同时兼任排练指挥和男中音独唱的岳彩轮,在一段低缓悲凉的女声和唱之后,轻轻地、却是沉重地吐出这段歌词。身在合唱人群后方的我——听过了无数遍演唱的歌词作者——却忽然,被这段演唱的奇异内涵慑住了,内心,如同被电流击中一般地震颤不已!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聆听经验。事后,岳彩轮(我叫他“轮子”)告诉我:你坐在后面看不见,我在前头一边指挥、一边领唱,我看见好几位华洋女合唱队员,是噙着眼泪在和唱的!是她们的眼泪,启动了我的演唱激情,忽然唱出了你所说的奇异感受和独特内涵。
     
      那场排练完后,合唱队员们似乎都有同感,把我层层围拢起来,七嘴八舌说道:苏老师,其实不光是《山的壮想》一曲,我们排练其它好几首曲子的时候,都是唱得直想掉眼泪。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真切感受,传达给未来的美国听众……
     
      12/24/10 , 圣诞除夕于康州衮雪庐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