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到詩歌的傳統,確是一件困擾詩人的事。詩人胡桑寫過一篇叫〝與傳統的野合〞的文章。當中有說,〝傳統已經不再是意義和價值的源泉。歷史的記憶被蓄意塗改,那條被叫做傳統的錦鯉已經在當代的思想廢水中嚴重變異,失去了優雅且面目全非。〞
T. S.艾略特在《傳統與個人才能》裡指出,傳統成為一個備受誤解甚至被誣衊的詞語,傳統成為了盲目的因循守舊,或者陷入反面的不幸——這出於對傳統的疏離而刻意標新立異。
現代詩歌因反傳統而出現。經過接近百年的探索,許多的詩人開始〝華麗轉身〞,通過了作品而回眸那古老的傳統。
2
詩人對自然的態度,或說詩人創作上的〝自然觀〞,是傳統的一個範疇。古代文人生活上對自然既敬且畏,思想上則追求〝與萬化冥合〞的境界。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裡便有〝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之句。
城市崛起,科技與商業如兩頭馬車,並駕齊驅。人雖不至與自然隔絕,但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與自然的關係卻有了不同程度的阻隔。自然是一個大環境,當然無處不在。辦公桌上一盆黃金葛,牆沿上一隻小壁虎,與及簷角的滴漏,高樓割裂了的天空……無不是城市人所接觸到的自然。
但這種與自然的關係,與古人已大相逕庭。這根源於對土地的依賴。古人靠山食山,休戚與共;城市人則嗜財好貨,屯地致富。兩者對土地的情懷與感覺,自是大異其旨。今人如果說〝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便彷若天方夜譚,也不切實際。
對自然的書寫,除了承襲傳統之外,現代詩人也應另謀出路。
3
台灣女詩人葉莎的《人間》,是一部詩與攝影的合集。當中收錄了詩作57首,大部分是以一詩一圖來編排,閱讀的方式是兩種藝術的〝互比〞或〝互補〞。詩人敏感的心眼常觸及城市邊緣的自然。這種詩底自然,沿自傳統詩歌裡的自然觀,即始於物我間的欣賞而終於相融或相忘。試舉一些例子談談。
《草山月世界》(頁66)有三節11行。第2節寫詩人對自然的欣賞,詩句裡的感悟是由欣賞而生。第3節則是人與自然相融為一了。
我撿了一些流動的風
和堆積的雨水
躺成多風情的湖面
就這樣攬你入懷
所有的歲月
盡是曲折迴腸的句子
等待旅人來翻閱
《聚散》(頁75)三節僅5行。第1節詩人發現自然的奇妙,描述黑夜降臨的自然變化。第2節特寫一株水草。水草靠過來聽搖動聲,實情是我靠過去,聽到水草在晚風裡輕輕搖動之聲,已臻物我相融之境。第3節詩人誇張地表達內心的激動,〝江河〞意義上已非眼下景物,這又從自然裡脫出來了。
羊群聚攏
黃昏,卻靜靜散了
一株水草靠過來
聽我,搖動的聲音
心中一條澎湃的江河
當然這只是葉莎詩集的技法一種。對自然,有時可以是一種近乎哲思的戳破或參悟。而這更接近都市人對自然的態度。像《夜是一個囊袋》(頁57),三節8行。詩人夜裡思念她的一個窮友人,手法極其新穎。事物是古舊的〝囊螢夜讀〞,精神卻是現代的。
妳說窮,買不起燈
我遂將黑夜束成囊袋
裝滿流螢,贈你
將自己也裝進去吧
聽你朗讀,靜待黎明
並想像被野放
再相見時,身上有傷
整個夜晚我被光明衝撞
4
應對傳統自然,現代詩歌的其中一個路向是,回歸〝身體書寫〞。肉體是最為接近我們的〝自然〞。當一個作家或藝術家把其肉身視作自然的一部份時,其書寫便不會落入庸俗或情色之中。
肉體予詩人的感受是最為切身的。這一切感受,可用〝痛並快樂著〞五個字概括。這種感受,源於官能的反應而終於對存在的醒悟。因為身體是會衰老的,終回歸為大自然塵土。詩人書寫身體時,如果能仔細感悟,必有各自不同的發現。
《不言》(頁89)相對於其它作品,我認為是比較優秀的。詩人對應自然,回歸到自身的肉體去。詩三節11行。各節之中均有一個〝關鍵語〞,即第1節的〝腐朽〞,第2節的〝體香〞,第3節的〝聞〞。詩如後。
在腐朽之前
讓我們望著同一座大海
時光順流而下,悠悠蕩盪
沉默的小船靜靜聞著芬芳
該如何隱藏我的體香
我曾放置誘餌在春天的牆
等待你,像魚兒等待貓的貪婪
你若貼近雨,就能聞到時光
如大海聽見小船的呢喃
而我,多害怕風來
將往日一掃而光
詩人置身自然中,以〝肉體〞即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來作出應對。這是科技戕害環境,商業侵蝕人心,現代詩人對自然的一種〝回歸〞。第1節詩人感到自然潛伏的力量,因為體力或其它原因,她有了〝腐朽〞的感覺。第2節省略了具體的事,詩人寫出了她私下的情愫。以〝體香〞誘惑異性,是許多動物的本能。生物學家發現這是體內荷爾蒙產生的氣味,來尋找伴侶。其情況就如貓之於魚腥。第3節說〝聞到時光〞,便是一種直接的身體反應。因為時光總是使所有的趨於崩壞,散發出腐朽的味道。從技法到內容,這無疑是詩集裡一首傑作。
5
書寫自然是詩歌永恆的母題,因為人的存在離不開自然。古人那種對自然的懷抱我們已不復存有。那是因為文明的進程向科技和經濟拐了彎。雖則推窗迎風,閉戶下雨。家中發現蟻螻,街角遇見綠化樹木。但人心與自然的距離,既是遠了也是改變了。許多詩人因之回歸於身體的寫作。當然有的等而下之,在〝身體寫作〞的同時剔去了思想的刻度。但優秀的詩人明白,詩歌寫作其實就是考量我們深刻的思想,發見浮泛世相背後的真實境況。前引葉莎的作品,容或未臻佳境,卻是一條蹊徑,值得借鏡。
2015.7.7.小暑於香港將軍澳婕樓
[參考文獻]
《人間》,葉莎,出版:桃園劉文媛, 2015.3.版。
《與傳統的野合》,胡桑,詩生活網。
《從〝傳統與個人才能〞中解析T•S•艾略特的傳統觀》,馬全峰,《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第4期。
=== END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