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无边光景「诗话」中——读向明着《无边光景在诗中》有感

发布: 2012-8-23 17:00 | 作者: 王常新



        上世纪90年代,蒙向明先生赠送【客子光阴诗卷里】,我写了【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回报。该文收入【世纪诗选·向明卷】之【向明诗评索引】和我的【台港诗歌评论集】中。今春,他又赐寄诗话集【无边光景在诗中】,欣喜感激之余,便只好以这篇小文说些读后感了。
        「诗话」是鉴赏、评论诗人、诗作,谈论诗歌思想内涵、艺术技巧、创作方法,以及阐释诗歌流派、风格特点、演变规律、考订讹误的著作,我读了【无边光景在诗中】之后,感觉向明把诗话这类著作应该议论的内容,方方面面都谈到了;所以把他的书名换了一个字,借做我的书名。当然,我的小文不可能谈论如许广泛的内容,故仅以下述两点权作管窥。

        一、博学多闻

        【台湾诗学季刊】是台湾著名的诗学刊物。其成员十四人,除唯一老生代的向明以外,其它十三人均为中生代的实力派,且均为中文硕博士。向明被他们推举为社长,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器重向明,正是因为他博学多闻,其学养完全达到了硕博士的水平。
        作为诗人和诗评家,他需要掌握诗学的专业知识包括诗歌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基础资料、诗学的历史演变、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向明的书中,可以发现诗评家广博到无所不包,而且相当精深。
        『“诗的美丽与庄严』一集中地表现了向明诗学的渊博。【超现实不如超习惯】阐明了台湾诗坛出现的各种新思潮,其目的在求新求变,更在于求创意,有别于既有的陈腐面貌。【龙种自与常人殊】上下篇讨论了台湾中生代诗人的成长。除泛论战后台湾特殊的时代背景,克难求生存的艰苦环境、新诗现代化的争议对诗发展的警觉与认知、台湾中生代诗人现行生态简介外,还专论了简政珍的作品特色。【台湾当代诗歌进步与发展】讨论了诗歌关怀弱势族群、题材的开发不遗余力、诗的形式的突破、诗歌文字的基本体认等问题,把诗的主旨、题材、形式、语言都谈到了。【台湾诗歌的突破与自律】则讨论了台湾现代诗早期和近期的发展。读了这些论文,我们对台湾的诗歌创作和发展,可就了如指掌了。就算是台湾年轻女诗人夏夏“活版自由诗”的写诗方法,台湾年轻诗人兼剧作家鸿鸿独自一人所创办的【卫生纸】诗刊,我们也知晓了。再读读其它文章,我们又知道美国黑人女诗人依丽沙白·亚历山大教授,为美国总统欧巴马就职所写的颂诗【这一天的赞歌】遭到冷遇;知道美国总统欧巴马写过诗,曾得到名家的好评;卡特总统曾出过诗集【永久的思虑】;还知道伊朗大导演阿巴斯有诗集【随风而行】和影片【生生长流】,作品表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歌颂了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我们读了【诗乃美丽而庄严的挣扎】,更会知道全世界的诗人,都在强化诗的感性吸力,来回收已流失的诗的受众:在北欧,诗人与音乐人合作,尝试返回一种纯听觉享受的诗;在南美,圣保罗的纯听觉诗和多媒体诗已经成为学院里的主流;在中国大陆热闹地举办着各种声光电化合成的朗诵会;而美国年轻诗人则更积极了,他们推行了一种可称之为“诗角力”的诗运动。读完了向明的书,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知识,当会相信世界艺术与文化学院授予向明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正是实至名归。

二、钩深致远

        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是为眼光独到。向明的许多文章,就具有这一特色。
        我们都知道张爱玲是位小说家和散文家,在台湾和大陆都曾热闹一时;但她和诗拉上关系,恐怕大家还一无所知。向明告诉我们:张爱玲对台湾诗坛大佬纪弦,写过一篇印象式的批评,对纪弦诗有褒有贬。文章题名为【诗与胡说】,发表在1944年8月号的【杂志】月刊。他还告诉我们:张爱玲还译过爱默森五首诗,译得中规中矩,无可挑剔,收录在由林以亮主编的,今日世界社出版的【美国诗选】中。
        在【蓝星辉映南北笛】一文中,向明告诉我们;羊令野先生为台湾诗坛做了一大善事,那就是把【蓝星季刊】第5期的积稿,编入【南北笛】诗季刊创刊号上。向明感叹道:”可敬可佩的羊令野先生,他不是蓝星诗社的一员,他只是覃氏同时代的诗友。”“这份对故友的付托如此情深意重的予以实现,恐怕前所未有,亦难再出现于讲究现实功利的今日社会了”。让我们向羊令野先生行三鞠躬礼,感谢他对诗坛所做的功德。
        「身体写作」是提倡后现代主义以来,诗的多元化表现中的一种。在中国内地,我们都以为“身体诗”是于坚、沈浩波等人在九十年代提倡的;其实不然。向明在【从“身体诗”到沈从文的{颂}】中告诉我们:他读到五行短诗【颂】大吃一惊,他发现现在所流行的“身体性”写作,早在三十年代的小说家沈从文笔下就出现了;而且诗写得含蓄有味,不低俗,更不至于徒有男欢女爱的快感。由此可见,向明钩沉的功夫真是到家了。
        我认为向明钩深致远的最大成就,是在诗海里捞出了朱英诞。在【重见淹没的辉煌】一文中,他告诉我们:朱英诞这个名字,对台湾诗坛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即使是大陆,虽然各种鉴赏辞典、诗选、新诗大全不下二十多种,也从未出现过朱先生的作品。实际上,朱英诞是三十年代的元老诗人,而且一生诗作有三千首以上,是中国新诗史上创纪录的多产诗人。其诗多写大自然乡野间的各种生态,用语奇特,比喻不凡,诗思飘忽。因为十多本诗集都是自费出版,没法公开发行,公开在报刊发表的诗不足三十首,这就是朱英诞知名度不高的原因。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为朱英诞前辈感到庆幸,同时应该对向明表示感谢。
        我敬佩向明为诗传道的精神,我感谢向明给我上了一堂诗学辅导课。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