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拉奥孔 » 收藏帖
  • 焚书之处,必有杀戮

    2013-05-13 18:12:22   /   今天茶室

    焚书之处,必有杀戮作者:蓝蓝        为阻挡下一次焚书而写的书  1920年,利翁·福依西特万格经常和妻子玛尔塔以及朋友们在慕尼黑宫廷花园咖啡馆聚会。有一天,他在咖啡桌上写下了一首题为《和永远的犹太人谈话》的诗,诗里描绘了一幅可怕的景象:怪叫的人们,房间扩展为巨大的场所,充满了烟和血。堆得像塔一样高的希伯来文书籍被焚烧。柴堆架了起来,高耸入云。人被烧成了碳,而其他人则只能听见牧师在唱,赞美崇高的主。  那天,利翁·福依希特万格要提前离开,这时,邻桌一个黑发上擦着发油、留着一撮小胡子的男人也站起来,略显笨拙地帮他...
  • 71岁女诗人奥兹赢得2013年普利策诗歌奖

    2013-04-19 15:33:02   /   经典・文论・翻译

    71岁高龄的女诗人沙朗奥兹赢得普利策诗歌奖4月15日,2013年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布获奖名单。《纽约时报》和兰登书屋美国出版集团包揽四项大奖,分别成为普利策奖新闻类奖项和文学类奖项的最大赢家。兰登书屋揽括的奖项分别是:小说、传记、历史和诗歌分项奖。71岁高龄的女诗人沙朗奥兹(Sharon Olds凭借诗集《雄鹿的跳跃》(Stag's Leap)摘得普利策诗歌奖。莎朗奥兹1942年出生于旧金山,在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她的第一本书《撒旦说》(1980年),获得了首届旧金山诗歌中心奖。她的第二部诗集《死人和活人》,...
  • 蒋方舟:“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2013-02-20 13:20:03   /   今天茶室

    蒋方舟/文版画家章学林60年代从浙江美院毕业。1980年来到美国,认识一个叫做木心的漂亮老头。木心写作,写得好,章学林很佩服。后来,章学林却对木心有了不满:“木心老师你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群众观点。”木心立即回应:“群众没有观点。”章学林很气愤,他是延安文艺影响的一代,接受“文艺是为了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七十年代还做过《华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的版画,听到这样的观念当然愤怒。二十年后,在木心的遗作《文学回忆录》的首发式上,章学林承认,木心说的是对的。准确地说,《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讲义。80年代末,一群大陆、台湾的艺术家、作家来到...
  • 阿乙:小说的合法性与危险

    2013-02-19 13:01:42   /   经典・文论・翻译

    小说的合法性与危险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7日08:16 阿 乙  无论在哪种印刷品里,小字排版都比大字好看。出于保护视力的目的,我在电脑上写作时,惯用五号宋体字。而只要写不下去,便将已写部分设定为小五号字,想依靠那小字的柔和、美观与集体感告诉自己,它看起来还不错。小字会遮掩败笔对自己的刺激,有时楷体字也会。在洋洋万字的宋体字里出现一段楷体字,简直是广袤沙漠里出现一块绿洲。大字则在尽情放大你的失误。没人愿意老是被自己的文字掌掴。  因为害怕再次从最后一个字删到第一个字,我后来每写五六千字就发自己邮箱一...
  • 胡适:容忍与自由

    2013-01-09 11:17:31   /   经典・文论・翻译

    按:转引胡适的文章在此,是因为与屈铁钢先生的讨论引起。包容是我近几年坚持的最主要的一种态度,而包容里最主要的就是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和对恶的包容,房龙曾在宽容一书里因为法西斯问题,怀疑过宽容的力量。具体在操作层面,包容并不是等于赞同或置之不理,而是对其合理性的承认,即使极恶的人事,也有其发展而来的背景,这如同面对绝症,不是切掉肿瘤,癌就会好。对于个人来说,武断和执着自我绝对正确的思考态度,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视而不见和视物不清,打个比方,这就像打猎的时候看不到危险或看错了危险。以上简单零碎地说说自己的看法。希望...
  • 韩寒:没有什么文艺复兴了

    2012-11-24 01:51:34   /   今天茶室

    记者_唐不遇香港报道南都周刊“文艺”没问题,“复兴”有问题南都周刊:你怎么理解“文艺复兴”?韩寒:我最早办的杂志《独唱团》,取的名字就叫“文艺复兴”,但当时这名字没被批下来,说带“文艺”俩字的都不批新杂志了。我听信了,当时就取了第二备选名字《独唱团》,结果没过多久,好多带“文艺”俩字的杂志就出来了,如《文艺风赏》啊 什么的。后来我才弄明白,“文艺复兴”这四个字里,“文艺”没问题,“复兴”有问题。“文艺复兴”这个词语更多的是指意大利,但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心中的那段文艺复兴的情节,可能特指的就是一九三零年代,那时仿佛...
  • 布罗茨基:在但丁的阴影下

    2012-10-26 08:01:27   /   经典・文论・翻译

    布罗茨基:在但丁的阴影下  艺术品的存在方式从不会像生活那样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和它所依傍的范例并置在一起。巨匠的幽灵在诗歌中的徘徊更是清晰可辨,因为比起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来,他们的词语更具有永恒性。  因而,在每一位诗人的写作中,与伟大诗人的影响进行较量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环节。伟大诗人的影响时而显得强烈,时而显得隐晦。此外,卷帙浩繁的文学批评也在不断制造着它们。这些影响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古典文学”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可以使言辞瘫痪,失去活力。由于人的思维更偏爱于表达一种否定未来的看法,而不...
  • 史上宋朝的间谍和保密战

    2012-09-28 21:06:07   /   今天茶室

    史上宋朝的间谍和保密战2009-10-11 11:06 11759人参与5回谍战,古已有之。南宋年间破获的这起金国间谍案,很难说是有关人士目光如炬,还是仅仅凭着运气好。金国间谍刘蕴古被抓获并判处死刑的时候,在南宋已经潜伏了四年左右。据《桯史》记载,公元1161年,刘蕴古“乃以首饰贩鬻,往来寿春”,以珠宝商的身份为掩护来到寿春搜集情报,为金国皇帝完颜亮进攻宋朝作准备。在与南宋人频繁交往的过程中,刘蕴古有意无意地总把宋金政治挂在嘴边,今天谈金国多么的像纸老虎,明天说宋朝实力如何雄厚,总而言之就是长大宋朝的威风灭小金国的锐气。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时候...
  • 古时俸禄的构成与发放制度

    2012-09-25 23:19:54   /   人间书话

    古时俸禄的构成与发放制度2009-10-23 03:20 297阅12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提出了古代官员职务收入及其结构的悬疑]东晋义熙元年(405)冬天,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彭泽县县令。有关这次辞职的经过,萧统的《陶渊明传》叙述最详: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这故事的缘起,很像刘备在安喜县尉任上的遭遇,不过刘备临走前痛殴督邮,泄了怨气,而陶令只擅吟诗,不会打人,便来个君子动口不动手,留下一句“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名...
  • 赵宗彪:我们离上一场文革有多远?

    2012-09-18 00:58:11   /   今天茶室

    【转帖】赵宗彪:我们距二次文革就一个小时来源 :共识网作者 赵宗彪    一    几年前看过一篇关于东德的文章,大意是,在柏林墙推倒之后,曾对一些士兵进行了审判,其中一个士兵因为枪杀企图越墙逃往西德的人士而被判有罪。原文找不到了,记得审判官说的的大意是,作为一个士兵,执行上级的指示并没有错,但是,法律之上,还有良知。你可以开枪,这是你的职责,但是,你可以将枪抬高一厘米,打不准他,这不是错,而是你的良知。  这几年,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我们也有非常多同样的情况,事后会得到审判吗?在中国,会有士兵肯在举枪的时候,将准星...
  • 弗罗斯特的《火与冰》

    2012-08-28 00:57:35   /   经典・文论・翻译

    弗罗斯特的《火与冰》(2011-10-01 23:49:46)转载▼标签: 翻译文论弗罗斯特但丁文化作者:约翰斯瑞欧Fire and Ice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Some say in ice.From what I've tasted of desireI hold with those who favor fire.But if it had to perish twice,I think I know enough of hateTo say that for destruction iceIs also greatAnd would suffice.绝大多数读过弗罗斯特《火与冰》的人都同意劳伦斯汤姆森的观点,这首诗简洁得不可思议,呈现了弗罗斯特的“一种新的风格,语调,习惯,与形式”。汤姆森认为《...
  • 佐茶名点----外国优秀诗歌欣赏(连载)

    2012-08-06 15:05:39   /   今天茶室

    阿米亥:仿佛在出席葬礼 373我作完的事排队向前走去仿佛在出席葬礼:多年前还是孩子的我,初恋的我,当兵的我,一小时前头发花白的我,以及那些我曾是或我忘记的,其他的我,陌生人,也许包括一个女人。所有人的嘴唇都在歙动、追忆所有人的眼睛都在闪亮、流泪所有人都在哀悼与宽慰所有人都将重返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时间,仿佛在出席葬礼。其中一个对他的朋友说:“现代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更强大而又更渺小的物质。”他说完哭了,然后继续他的路,仿佛在出席葬礼。----------------耶胡达·阿米亥(Yehuda Amichai,1924-2000)是公认的以色...
  • 《习作集》维庸短诗99首

    2012-07-01 07:11:15   /   诗歌点评

    集一、樊笼之鹰 ---------------------------------------------33首1、樊笼之鹰我已经不会飞翔了伸展粗壮的翅膀在九重的云霄自在地飞翔,妈妈说:我该活在九重的云霄、在山崖、在大漠、在林莽、在天地间,在观看最美的世界的最好的角度。我生在铁网的樊笼,一个憋屈的角落,几棵畸形的矮树在脚下,像我疲惫的心情总是光秃秃的枝杈,面对着绿色的春天和金黄的秋色。我每天等待着几张相似的面孔,就是送食物的,没有羽毛也没有翅膀的怪物,他们囚禁了我我如今还要感激他们我能够活着没...
  • 554、(古中国)妥与不妥的事

    2012-06-30 09:02:22   /   散文小说

    554、(古中国)妥与不妥的事鲁隐公公元前718年春,欲入棠地(今山东鱼台县北)观人捕鱼,不妥;秋日行猎,妥。虫动,郊祭,妥;见龙,雩祭,妥;秋来,尝祭,妥;虫伏,烝祭,妥。以隐痛疾患之字命名,不妥;以礼器玉帛之名命名,不妥;以山川之名命名,不妥;以牲畜之名命名,不妥。身怀璧玉,不妥;抬脚过高,不妥。老人迟卧晚起(如白居易《秋雨夜眠》所记),不妥。诸侯向天子进贡车辆和礼服,不妥。某王(楚武王)死在樠树下,妥吗?周庄王的儿子名:子颓。真颓废、颓败也。这样的周天子,不妥。白天喝了酒,晚上点灯续饮,不仅不妥,已是不仁了。鲁庄公——公元前671年春夏之交——非要去齐国观看祭...
  • 典型生活:摩的司机

    2012-06-17 15:37:15   /   今天茶室

    ··························“末代骑士”骑士原本是一个令人肃然和向往的名词。但是,如果在它前面再加上一个时间定语——末代骑士,那么感觉立马会变味,在我们广阔的生活里,就有这样一个被称为“末代骑士”的群体,他们就是“摩的”师傅。你可以叫他们“摩哥”,也可以叫她们“摩姐”,但摆脱不了的,是“末代”这两个字投射在他们身上的艰辛与坎坷。资料显示,中国大中城市成批出现摩的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左右,那时候一方面由于国企改革引发下岗再就业高潮,很多人迫于生计而开起了“摩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
  • 柯领: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2012-06-03 01:08:09   /   今天茶室

    “教育的起跑线问题”是一个困扰了中国社会许多年的理论难题与实践难题。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被搞死在起跑线上。我想,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立场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重要的是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说教层面,而应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来讲道理,也就是说,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里,我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从中美教育比较的角度,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一、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恰恰“让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当代中国...
  • 野夫:残忍教育

    2012-05-07 23:45:04   /   今天茶室

    一残忍,对人而言,究竟是作为动物的天性,还是家族血统的遗传?是某个特殊社会的迫使,抑或是个人教育的缺欠。我们是不是可以套用托翁的一句名言--所有的善良都基本相似,而残忍却各自不同。许多年前,我还在禁中时,母亲来信说--我的女儿(当时不到六岁,也不识生父)性格变得有点乖戾。比如,她会用一壶开水慢慢倒进小鱼缸,看那些鱼绝望挣扎又无路可逃,最后被烫死。母亲对此充满忧虑,老人在这一纯粹的孩提游戏事件里,看见了残忍。这使我忽然惊觫,我隐约意识到,几乎人类所有的残忍都具有一种游戏的表象,而多数的游戏中,都埋藏着一种残忍的本质。当然,我不...
  • 译Vasko Popa:回乡

    2012-03-17 20:55:25   /   经典・文论・翻译

    Vasko Popa(1922-1991),前南斯拉夫诗人,作品多为现代超现实主义风格。属于第一批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决裂的东欧诗人。回乡一人拥抱我一人瞪着狼眼看我一人摘下帽子好让我瞧得更明白所有人都问你是否还记得我陌生的老翁老妪依次掠走记忆中少男少女的名字我问其中的一个告诉我老伙计乔治·柯嘉是否还活着?我就是他答声音来自另一个世界我摸着他的脸颊心中默问:告诉我我是否还活着译后感: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首超现实主义诗歌。开始没怎么读懂,只觉得第三段写见到昔日玩伴都已老去时的感觉,笔法...
  • 看花去 --读译豪斯曼《此树最风姿》

    2012-03-04 20:52:10   /   经典・文论・翻译

    此树最风姿樱花发满枝清明林间道一袭白衣俏我生能几何七十恐已多减却二十春五十尚仅存五十光阴少不足看花饱林间且踟蹰盘桓雪一株这是英国诗人豪思曼一首名气很大的诗。诗的大意: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偶然在林间看到一株开满樱桃花的樱桃树,惊叹于她的美,以至回到家中,仍不能释怀。经过一番对时间的加减乘除,最后决定,要再去林中看一看那树樱花。它的主旨,大致相当于汉诗中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当及时行乐之意。英文俗语也说“Seize the day, put no trust in tomorrow” (且乐今朝, 明日谁晓?),这...
  • 转帖:中学语文老师杨林柯的“万言书”

    2012-02-28 16:00:47   /   今天茶室

    编者按:这是西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写给学生和家长的“万言信”,他称之为“心灵告白”。而我们,被其间流露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中国教育的真诚思考而深深打动。 中国教育沉疴已久。对“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的指责也一直不绝于耳,亦包含本报对早已变异的奥数班现象的连年呐喊。然而,这问题太沉太重,至今,成千上万的孩子,依然生长于这看起来已固化的教育理念之下。孩子们的眼镜片厚了,心灵愈加脆弱,成长依然迷茫。  “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杨林柯老师如是形容自己的教育观。他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
932/5<1234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