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鹰之 的个人空间

我的回复

  • 给九零、零零后诗友们的一封公开信

    2012-09-07 08:58:49   /   经典・文论・翻译

    亲爱的诗弟诗妹们:你们好,无论你们已经习诗几年还是几天,如果你还没得到过中国话语权人士的赏识与推崇,也没得到过圈子帮会的认可和青睐,那么,恭喜你,你在鹰之心中至少还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诗歌新人!接下来,请认真读完一个老大哥给你们的这封信:1,中国诗歌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便已“三分天下”,你们在进入中国诗坛这个大染缸之前,就应先弄明白中国诗歌目前在国际上究竟是个什么地位,才不至于在铺天盖地夜郎自大的流言中迷失自己。那么,中国诗歌跟西方诗歌相比到底处在什么地位?如果以唐诗宋词跟世界艺术巅峰相比,那就是类似罗松...
  • 十万元大奖几斤几两?

    2012-08-01 18:46:16   /   经典・文论・翻译

    酒评四届“闻一多诗歌奖”《中国诗歌》丛刊一度被誉为民刊的希望所在,因为它有强大的经济支柱,既能保证按期出刊不为办刊费用发愁,又可聘请稳定的编采人员保证稿件质量的稳定性等等,但在几届“闻一多诗歌奖”出台后争议声也跟着鹊起,比如第一届被很多论坛誉为打油诗获奖,第二届之后被质疑“编编相护”等等,那么这些诗歌质量究竟如何呢?用本人的酒话说,总体不咋地,但这一回编辑比非编辑的诗歌要好。为何说总体不咋地呢?因为这是一个定位模糊的奖,至今不明白评得是爱国主义奖还是诗歌艺术奖、新人奖?四人中一二届诗人是还在青春期感性倾诉阶段的口...
  • 网刊和官刊,谁才是诗坛精英文化的代言人

    2012-06-04 13:53:08   /   经典・文论・翻译

    《网络和民刊,将促成诗坛精英和大众文化第一次确切分流》【鹰之】我国自古就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说,但针对诗歌而言,却一直未产生过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作为两个文学体系的自动分离,这主要两方面原因造成,其一,诗歌本就是精英文化的代名词,一直是达官贵人附庸风雅之物。其二,由于诗歌和政论一直属于封建社会科举必考科目,那么对诗歌鉴赏审美的启蒙自然成了必修课,能看懂关关雎鸠,自然对《离骚》也略知一二,能看懂“床前明月光”,对《春江花月夜》自然也不怎么陌生,再划分精英大众自然成了多此一举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每个时代都可能...
  • “新诗十九首”是什么玩意?

    2012-03-29 09:53:39   /   经典・文论・翻译

    “新诗十九首”是什么玩意?“新诗十九首”是什么玩意?无非是十九头羊在羊驴不分时刻卖出了驴子的价格,而一些“远离诗坛,亲近诗歌”的家伙们,还嫌他们卖得价格不够离谱,又想在驴马不分时刻,当作马再卖一次。林肯说过,“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无法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说实话,对于白话新诗来讲,我从来不相信一个基本功没毕业的诗人,会偶然写出一首好诗的,那种“好”只是一种相对。因为中国诗人要想成功跨越格律诗和自由体诗之间的断裂,达到与西方诗坛的好诗分庭抗礼的程度,最起码需要20年的基本功,10年...
  • 长诗《中年,雪落无声》

    2012-03-09 10:39:08   /   诗歌点评

    《中年,雪落无声》在历史的空白页上记载着一个个陌生者的名字他们的一生如同路灯间一段与大地平行的电缆线生命的光辉都淹没在两端的灿烂里命运的落差被两根既定的电线杆绷直这一生,我从另一个空白页再次开始——如同一滴水拖曳着几十万光年的尾巴从遥远的太空逶迤而下但 从没有人描叙过一场无色无味地旅行如同 从没有人说出从大漠上漾出的星光其实,是星子们燃尽的粉末他们更不知道一枚雪花六角形的完美来自于一滴水辗转万世的修行此刻正是十月残秋尚未走尽,初冬行将开始太阳不能在冰面找到反光行人还看不到口...
  • 弄潮者贡献几何?

    2012-02-08 10:45:40   /   经典・文论・翻译

    弄潮者贡献几何?——中国诗人面面观在这个“肉呼呼的”和平年代,我是反对用两种阶级对应物对“官方”与“民间”来做硬性分野的,因为把一群吃了饭挣钱的砖家和另一群挣了钱吃饭的叫兽分别弄个“阶级斗争脸”的标签贴上实在有些滑稽。在我看来,对于诗歌而言,把天下人分成“懂诗的和不懂诗的”两种就足够了,顶多再加上第三种“不太懂的”;因为在体制不靠诗歌刊物当吹鼓手、民众对诗歌漠然视之的前提下,官方、民间最后都是一回事,诗歌写不好贴再多金都是阿斗,蹦跶五分钟还得下去。我甚至不愿意用道德问题来谴责任何一个话语权人士,对于评委和编辑而言,...
  • 中国现代诗当走出呈现本体模糊的误区

    2012-02-05 13:02:49   /   经典・文论・翻译

    相对于因“伪叙述”、“通感”、“转喻”、“词语偏僻化”等泛滥造成的“话说不清楚”这点“病虫害”而言,“本体模糊、枝桠茂盛”是当前现代诗面临的最大、最普遍的病灶,它让中国现代诗成为了匍匐在地的地衣植物,且这种病灶在现阶段中国诗人的写作中几乎时时处处存在(自然包括本人),如果说前者是一个可以忍疼割爱刀到病除的“脓包”,后者却不是“医生”的手术刀可以解决的,必须在诗人自觉重复意识到“体虚”的前提下,采取“大快朵颐”的 “食疗”来固本培元方能解决。什么是诗歌的本体?当然是诗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一首诗中的“结晶”,诗人写一...
  • 诗言“有机体”

    2012-01-20 10:11:44   /   经典・文论・翻译

    诗言“有机体”【鹰之】此处所言“有机体”并非于坚所言的李白体、屈原体、苏轼体,也非吕进所言的新格律体,而是每一首诗都必须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下的“鲜活有机体”。于坚把“诗言体”与“诗言志”想当然的人为对垒实际上就是内容与形式相混淆前提下的擦边球游戏,他说的“体”实际就是诗人多年的文本实践自身词语识别系统的积淀、衍生、荟萃、形式化地集中体现,比如李白、苏轼诗(词)中擅长运用月亮、天空、大江、大河、波涛、大鹏、巨鱼、长鲸、沧海、雪山等壮美意象比较多,久而久之自然形成某种豪迈奔放的体例,一看到...
  • “百年新诗”依旧是个烂摊子

    2012-01-19 13:35:35   /   经典・文论・翻译

    “百年新诗”依旧是个烂摊子我曾说过,单就文本建树而言,中国白话新诗走过的这一百年(若按林纾印行于1897年的诗集《闽中新乐府》里32首童谣体白话诗为头,百岁早过,若按胡适《尝试集》为头,也已行将百年)很可能是后辈文学史忽略掉的垃圾时间,因为,世界上任何一部成熟的文学史都是由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先锋文化三部分构成,所谓“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但中国的文学史不是,至少关于诗歌的这部分不是!充其量只是我们的话语权人士人为炮制的政治文化编年史,当然,这其中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先锋文化”在中国不存在。与其说中国没有先锋文...
  • 臧棣批北岛背后的消费文本分析

    2012-01-19 13:18:21   /   经典・文论・翻译

    消费诗歌兼论“丛书”似写作——臧棣诗歌批判当下,消费已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艰难地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范围。消费一反传统的从属地位,站到了历史的前台,预支着生活的所有想象、激情和欲望。生活在后化社会的人们已混淆了哪种生活是自己真正的想要的生活,本真的价值追求被悬置了,只有各种工具理性意义上的消费概念、消费概念裹挟着人们走向茫茫未知的,看不到任何生命曙光的前方。有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已经分不清是A片模仿了我们的性爱行为,还是我们的性...
242/3<123>

我的资料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