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屈铁钢 的个人空间

我的回复

  • 多多:谈诗的创造力 ----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

    2012-12-24 09:54:06   /   经典・文论・翻译

    转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117773/=============================================谈诗的创造力 ----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 作者:多多  嘉宾:多多  主持人:王家新  王家新:各位下午好,今天是系列讲座“历史的天使”的第三讲。我们有幸请到了我们所热爱和敬重的诗人——多多,就“诗的创造力”这一主题进行演讲。下面让我们对诗人多多表示欢迎。  我想在座的很多听众对多多的诗并不陌生。从“文革”后期涌现的那一批“地下诗人”,或者是“朦胧诗人”之中,多多不仅是一位天才型的诗...
  • 北岛后期诗歌作品解读:《出发》—诗歌细读第38号

    2012-12-13 16:30:32   /   经典・文论・翻译

    北岛后期诗歌作品解读:《出发》——诗歌细读第38号《出发》——给TT二十四岁生日星星钟表店敲响十二个时辰茫茫云彩路转动二十四座山候鸟伴你出发字印满大地浪翻书,风诵读树获根的含义八音盒用歌谣守护那最年轻的神坏脾气的茶壶教会你品尝风暴现实是另一场梦:满天伪币风筝雷休克,火结冰棋盘王国布下迷阵那些病危者散布盛世的谣传惟有守夜人穿过...
  • 世宾:这诗坛已是个死坛

    2012-11-28 07:56:58   /   经典・文论・翻译

    这诗坛已是个死坛世宾这诗坛已在自甘堕落,自我窒息。我承认压制的存在,但你不能说诗歌死于压制,因为我看见过压制下白银时代诗歌的光芒;我们没有理由因为沉闷,就停止自由的呼吸。我说这诗坛已是个死坛。这诗坛死于它的目光短浅和平庸,死于它的一团和气和对短暂利益的满足;这诗坛死于它习惯了日常的吃喝拉撒,死于下半身和垃圾派;这诗坛死于简单化的写作和野蛮的赞歌。这诗坛已是个死坛。人类有过漫长的历史,无论我们处身于怎样艰难的环境,总有一天,我们还要开启新的文明。但多少诗人在唉声叹气,多少人只满足于自己肉身的欲望和日常情感...
  •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及《今天》的诗学立场

    2012-05-29 17:22:05   /   经典・文论・翻译

    前几天主流媒体又宣传了一阵子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说起来中国有些著名文人与这个事有点关系。但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尤其负的方面的影响,文学为工农兵服务,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文学为政治家服务,其中最恶劣的结果便是臭名昭著的文革。在这个精神下,也确实产生过一些好的作家,起码从写作技巧上说,比如赵树理周立波以及浩然。但也有一些作家,显然不适合为某种政治理念而写作,比如丁玲。比较而言,张爱玲她的具有政治意味的小说,比如《秧歌》倒是比她那些著名的小资气氛的成名作要好,我相信张爱玲如果按照《讲话》精神...
  • 古老的敌意(修订稿)

    2012-02-07 17:02:35   /   经典・文论・翻译

    古老的敌意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二十世纪开始的岁月,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的小镇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聚集着不少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乘马车郊游。其中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就像姐妹俩,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里尔克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追逐组合,待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与她结婚生女。七年后,波拉因难...
  • 用细读的钥匙打开文本的大门

    2008-01-13 09:46:47   /   经典・文论・翻译

    “今天诗歌论坛”开坛三个多月,现在已有模有样的了。有别于大多数诗歌网络论坛,这里营造了一种特有的严肃而和谐的气氛,使讨论成为可能。更人感到欣喜的是,这里聚集着有一批才华有理想的青年作者,真诚与热情,让人想起早年的《今天》。与此同时,我也感到某种忧虑。由于诗歌界多年来批评的缺席,致使我们阅读作品时缺少基本的训练,主观臆测居多,东拉西扯。为了让讨论进一步深化,我希望大家能掌握细读的基本方法,所谓细读,是五六十年代英美新批评遗留的方法,即从文本分析(包括结构、句法、语调、词色、意象群等)入手,找到诗歌的肌理与质感。《今天》曾在两年前...
364/4<1234

我的资料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