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詩學清言九十九則

发布: 2013-12-04 14:52 | 作者: 丁威仁



        (五十一) 余平生有兩恨,其一為所愛之人腳踏雙船,又不認己錯,推諉敷衍而欲兩頭取巧;其二為心緒煩亂,茫茫虛度光陰,竟日無所用功,張口便吃,閉眼便睡,懶散若豕,遑論做詩!
        (五十二) 大凡可愛之人,應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可憐之人,或有其造作處。然則做可愛之詩,易;做可恨之詩,則須有指涉與諷諭之意;做可憐之詩,須先自悲憐。
        (五十三) 主觀之詩,須客觀之賞讀,詩境或可擴大,但未必為原詩之意也。
        (五十四) 凡余一人時,心中常悵然若有所失,偶有心搏過速之狀,此時惶惶然無以安措手足,躁動之貌,無以名之。故余須作詩,以此規範放縱之本心,並可使逐漸喪亂之精神,得以收束檢點,此實為友朋云余暴走之真意。
        (五十五) 余近喜讀長詩,然近人之作常以雕琢之技,刻鏤文字,艱深矯飾,細觀其詩,無甚深意,若六朝晚唐之末流,卻又更下。余細想何故,突恍然大悟,明?王忠文公曾云:「後世之言詩者,往往惟衒其才藻,而漫衍華縟。奇詭浮靡之是尚,較妍蚩工拙於辭語間,而不顧其大體之所繫。」此可為確論,余深戒之。
        (五十六) 國朝文學有兩大流派,一為藍派,一為綠派,藍派文士往往希冀與所謂兄弟之邦結為連理,共組家庭;綠派文士則視此外邦為敵,欲奮起而力抗。然則兩派文士卻以彼此如寇讎,恨不得除之以後快。長青子,籍屬臺中大里,為綠派詩歌笠社之社員,見此現況,痛心疾首,以一人之力為文〈愛台灣〉,盼能喚醒民智,使國朝人民能習得彼此互信尊重之意識,卻不幸悖於綠派掌門之理念,視其為叛賊,必除之而後快,然長青子卻於綠派弟子圍剿之際,忍辱負重,仍不欲與綠派為敵,縱使身負數刀,危及性命,亦不願鼓其餘力一戰,其誠也,信也,所作此文無愧於天地,實真才士也夫!
        (五十七) 平日無詩之時,便藉文嘲弄兄弟,以換得神靈之應;若能做詩,也需以兄弟做為談資,磨礪筆鋒,更可抒相思之情。故余之兄弟均欣然受之,雖偶感風寒,形容枯槁,卻無以為怪。
        (五十八) 我國朝將亡,亡於自身,亡於無詩,非外力所強致。若上位者已見亡國之火種已佈於全台書院,便應召集眾議院之議員,擬定彊國之策,救島嶼萬民於LOL蔓延之荼毒中,LOL者,國朝之鴉片也。
        (五十九) 人可不必識字,而胸中多有詩,如六祖之偈,無須詳參,若得其意,禪境自有;又如飲酒一節,聞之即醉,酒意自在。淵明撫琴,無勞弦音,余之做詩,行止之際,均任自然,其意若此。
        (六十) 閑時需燒清香,飲浸久之苦茗,涼則尤佳,並取古人樂府略讀,雖無絲竹,可縱聲誦朗,擊節歌之,藉鏗鏘之音洗滌方寸,雜想愁思可忘,此困居之一樂也。
        (六十一) 凡我輩之疏狂,非出自于憤懣,常見他人以酸楚之氣,發不平之鳴,此絕非余所欣見,吾人之狂,為本色之狂,英雄之狂,每觀鄉愿小人,或顢頇文士,自覺腹中一股躁狂之氣,欲仗劍斫之,卻囿於國朝之律法,故以詩代劍,希冀文垂千古,使萬代之虛妄造偽者,能自赧耳。
        (六十二) 能文者論詩,定能以義法做詩;能詩者論文,行文必無法可循。
        (六十三) 解俗氣莫如讀詩,滌性靈莫如美人,贈茶癡莫如聽琴,伴酒狂莫如賞月…
        (六十四) 陳眉公云:「士大夫損德處,多由立名心太急。」此語甚是切中要害,古今皆然,凡我門人不得不慎。
        (六十五) 心窄則詩貧,容不下一點毫芒;心寬則詩廣,能吞吐宇宙萬物。
        (六十六) 聽狂風大作,宜做長詩抒憤;見細雨如絲,宜做短詩傳情;無風雨時,不若棄詩,枕邊夢去。
        (六十七) 近日頗累,忽覺人生最苦處,迺因無清閑之心,時時掛慮煩惱,然世間傷心之事多,若盈室蕭條,荒雞自啼,則更覺心悲也...
        (六十八) 北固山有孫大帝試劍石;伏波崖一石柱去地寸許,為馬援試劍之地;大里丁家四樓,亦安放試劍石一塊,唯無人以劍斵之,故無以感同試劍者其意若何。做詩亦然,意在筆先,若師古只得其形,而不曉其意,其作是一死物耳;若能以其意而摹其形,則可盡似之;假得意而忘形,終入其神也...
        (六十九) 無感之人心似鐵,無情之人無毀譽,無事之人總生事,無夢之人神易寧。
        (七十) 余近日常覺氣虛體寒,雖困倦卻少眠,昨二毛告余,其舊傷復發,腰背痠痛,無法久坐,故余熬老薑湯兩碗,與二毛共飲,望能驅寒解疾,晨起時可健步如飛。
        (七十一) 莫戀好花開落,不論他人是非;此心沾泥時,世間自苦處。
        (七十二) 從三更被褥裏自省吾身,心靜則理明,方見心底愧疚;向四時更替中熟諳五臟六腑,形調則氣和,纔知枕上風月。
        (七十三) 行到水窮處,惡向膽邊生。
        (七十四) 身至飢寒,心於苦困,易有詩思;終日飽餐,宴遊無節,必遭其患。
        (七十五) 大凡於名利場中,可觀世態炎涼,若名心猶存,遇不平事,易起憤懣之氣,無以自解。然要人視名利為浮雲,亦難,不如將此看作常情,明是非均似因緣,則怒意或可釋然,怨可忘,求名之行,亦化為行樂之事耳!
        (七十六) 吾廬之內,不行虛文縟節,大凡入得此廬者,除弟子外,均知己也,故各自均以其適,自在去來,忘形放恣,閑論古今,清茶、濁酒、香煙皆可自取,以盡幽趣,所謂友朋相交,如斯而已!
        (七十七) 余謂知音難覓,然則知心者更無,若能知心方能知余詩中之意也。
        (七十八) 詩有正變,正為初入手處所需取法,變容易遇險,若翻不得過其阻,則必亡矣!
        (七十九) 博觀者習詩,可達宇宙之廣;約取者習詩,則見纖毫之末。
        (八十) 貴古賤今者,必崇己抑人,文人相輕,殆不出此。
        (八十一) 故弄玄虛,只見光景之作,雖有詩之形貌,實偽詩也。若問真詩何處?余以為在詩人之意,妙應於物,神感而出,西人所言繆思附體,喪己忘形之狀,若此,則詩亦詩,詩亦非詩也,此為一大境界,苦求不得矣!
        (八十二) 郭景純云:「觸象而構。」劉彥和云:「神用象通」,兩者可以《老子》所曰:「致虛極,守靜篤。」六字貫之,作詩雖無法,若對初入手者畢竟有法,首從心上言法,需使心不煩、意不亂,專一於內在思慮之妙運,發而為詩,則有著實處,此亦儒家言慎獨工夫一節也。
        (八十三) 餓極讀詩,心在食物而不在詩;飽餐讀詩,心在枕上而詩亡矣。讀詩時,略飽不餓,六分即可,若能以一壺清茶伴之,詩意悠長,詩境自出矣。
        (八十四) 我國朝自稱詩人者多,然虛偽狡詐,結黨互訐、朋比攀附者亦眾,北地尤烈,而足以名之為詩家者少。欲為一代詩家,除詩有其格調風姿外,無論品格才性為任誕、狂放、刻峭、甚或於目中無他人,均可備於一類,唯此心須絕假純真,自然而不造作,若此,方可稱之國朝詩家而無愧矣!
        (八十五) 作詩須有真心,讀詩要備詩眼,詩在六經別為一體,此體為心體,亦為奪天地造化之獨立本體,若詩人無耳無心,只知攀比高枝,攫取厚祿,黨同伐異,此實有愧於己,有愧於宇宙玄黃。故詩之為教,不僅用以移風易俗,更應采擇博文有恥四字,作立身之銘。
        (八十六) 近覽清人筆記,讀至某條目載錄云云,所謂佳人,除金盆弄月、春曉看花、詠絮撲蝶,彈琴吟詩、圍棋寫畫、蹴鞠鞦韆、臨池摹帖、刺繡織錦、深諳音律外,須教鸚鵡唸詩,余讀至此,不禁撫掌大笑,我國朝鸚鵡多矣,卻少善教者。
        (八十七) 余作詩不拘一格、一體、一法,甚且無格、無體、無法,動靜行止之間,純任自然天機;收放吐納之際,均隨宇宙流轉,故余詩入道,無以名之,若欲強為之名,則自居下乘矣。故余詩不可學,不可取法,工夫唯心印一途耳!
        (八十八) 主觀之詩人,需多與現世相觸感通;客觀之詩人,偶可閉門謝客,灑掃庭除,靜坐以思宇宙之理。
        (八十九) 詩心妙處,如雲彩變化,偶似伏流於礁石之側,無以捉摸。胸中有丘壑,未必可依樣描畫,若能棄其一稜一角,纔知做詩關目所在。
        (九十) 枕邊微雨,意在言外; 腕上簟跡,意在筆先;腹中撐船,意在文內;屋內藏嬌,文在意裡。
        (九十一) 往昔做詩,或立題命意,或立意命題,力求巧奪天工,取天地造化而代之,常欲造語驚人,以展自身之才。今日作詩,如風雲際會,千變萬化,行雲流水,難以力強而致,凡行、住、坐、臥之間,無一不可入詩,乃不負詩神之名矣!
        (九十二) 做詩之心,與天地造化渾然一致,感其物,傳其神,卻只能使觀者見形狀梗概,難測其意,何也?殆非做詩者力有不逮,精神思慮,本有不能傳者,若讀詩之人,心塞不通,難與天籟隨感而應,又怎知做詩人心念意氣,強為之解,支離而失其真矣。問余讀書工夫,首在博學不偏一節。
        (九十三) 喜於附庸風雅之豪賈,實不知文也。凡騷人墨客,多倡優畜之,多以巨資購進其作,非大作手之筆,則不屑一顧。
        (九十四) 幽居若斷人煙,做詩不必淒清:絕塵並非圓融,不過欺世盜名。貧賤多傲,富貴常俗,唯有翰墨由來自高,筆硯可以風流。
        (九十五) 大凡作小說古文,須先涵養後察識,積累知見,方有所得。做詩則必然必不然,可任意之所向,隨事自然成句。而天才超逸者,雖有意實無意而為,動止之間,安時處順,無法力強而致。
        (九十六) 詩神何謂也?曰:凡屎尿便溺無不可入詩,行住坐臥間無不能成詩。又曰:做詩之法無法,應時處順,不避穢字污言,行於當行之處,止於不得不止,越名任心,同於大通。
        (九十七) 曹孟德四言調悲格古,嵇叔夜四言風清骨峻,明七子雖步趨三百篇,卻無奇響。今之新體,除造作矯情之外,卑冗者繁,囈語者眾,文人相互標榜者,北地尤甚,民間幾無真詩,悲夫!
        (九十八) 觀余詩,若心有暗鬼出沒,汝君子無疑。若深恨余,如讎人然,汝君子無疑。若視余為一倨傲不群之人,難以論交,避之唯恐不及,汝無疑君子也。
        (九十九) 死生之前,名節一如塵灰。窮達之後,名節恍若形骸。窮者重節,達者愛名,自居君子者,則褒衣博帶,曳地而行。大凡詩人若重名節,雅正之作多,易陷於情矯。視名節若敝屣者,風骨廩然,雖怪誕奇僻,其音必真,其行必誠,其作必出乎性靈。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