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艺术札记

发布: 2011-4-14 20:14 | 作者: 发雷



        写作的内容

        从写作主体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写作内容可以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是写他出生之前的世界。这要向他的祖先和他的祖国的历史上溯(世界历史太宏大了,但也并非不可纳入思考),达到还原他的过去(我们的过去)。这起到反思和再现他之属于的民族存在的优点和问题的作用。当然,做这样的反思和追述是需要极其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极为良好的理论修养的。所以这工作开展起来非常不易,需要有很长时间的积累。

        第二类是写他的出生之初的世界,即童年的生活,包括自己的童年以及与他关涉的他人的童年。相对地来说,自己的童年较为容易把握,并且有充分的理由纵横捭阖地去写。然而即便如此,童年的世界还原起来难度依然不小。童年的事件多幺容易忘却啊!留下的记忆又是多幺可怜地少而又少啊!还原起来未免失真。但怎样再现呢?怎样使脑海里面的关于童年的潜意识能够更多地复活呢?这需要怎样的条件呢?但这显然是有意义的。这个世界将暴露我们的问题。想想我们处于孩童就已然发生着的问题,在今天显然具有启示意义。从操作上讲,这个阶段尽管难于操作,但较第一阶段显然要容易,并且从事实上讲,许多人在这方面都有所尝试,只是鲜有做的极为精彩的。这是个丰富的世界,如果回忆起来的内容越多,那幺将更丰富。这是一个神秘而诱人的世界。

        第三类是他现在的生活。这个阶段我想他的起点应该是从高中毕业踏入社会或考上大学开始,或者还可以更早,而终点无疑是他的离世。这个阶段是最真实的阶段,因为一切都是经验的,这个阶段他经验的和记取的是如此之多,必然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个阶段可以被作者再现,原原本本,并得到提炼。相对来说,这是最容易的阶段。但仔细想想看,这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要做好它,要使它得到文本意义上真正的艺术品是多幺难啊!但又是多幺具有挑战性呢!认认真真地生活吧,仔仔细细、安安心心地写作吧!尽自己的义务,一个有使命感的艺术工作者的义务,而拼尽全力。

        第四类是展现他死去之后的世界。人们对彼岸,对未来世界总是有思索的。事实上,上述三类文字也皆指向死去之后的世界。但,仍然有一类文字是直接指向这个世界的。当然,做好上述三个部分的文字,就已经是相当大的工作量了。而第四类文字或许用哲学文本或遗书比较好吧!……
       
        思考的方向性

        一、人的普遍性问题。人类的终极问题是至始至终存在的。个人难以超越这种桎梏。个人的苦难(本质性的苦难)是普遍性的,是人之皆有的,只是因认识的殊异而使各人有对其理解较透的,有对其无视而过着麻木不仁的生活的。对个人的苦难认识得较为透彻的某一类群体是艺术家,包括哲学家、诗人、小说家、画家、音乐家等——一切艺术门类的作者都有可能在这一片土壤上深挖,但也有一些群体选择了逃离,例如隐士、出家人,他们本身的行为对外在来说并无多少益处,但也没有多少坏处。个人的苦难有孤独感(也许可以更准确地说是寂寞感)、贫穷、麻木不仁地过着生活(在艺术家的眼中是一种苦难)、难以企及的理想、向何处去的世界(一种杞人忧天却实际需要的哲思)、难得的爱情……

        二、我想当今的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应该说是恢复每个个体思考的能力。只有每一代个体深沉地思考,一代代地思考,才能最终留下财富。我不认为是经济重于其他一切的说法。而是文化重于其他一切。一个先进的社会应该拥有一流的文明。当然,经济产生的财富也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是如此众多,仿佛是在呼唤一代艺术工作者崛起一样,政治家们所做的一切仿佛正在等待我们批评或以此促成我们思考一样,给了我们艺术工作者思考和写作的诱因,仿佛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都在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呼唤一代艺术工作者展现他们最伟大的才艺。这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世界,而是一个在和平的表面下,一切都在潜流一样运动,内部像煮沸了一样的世界。这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不是最好的时代吗?艺术有为的时代到了,艺术工作者展现我们的杰出的作为时代旗手或鼓手的时机到了。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发出时代最需的声音。让政治退回到使每个家庭发家致富的领域中去,让政治把公共服务当作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还艺术家以自由,把时代亟需的声音喊出来。我们呼唤开明的政治,政治家的口号可以大加宣传,但不能取消每个个体其他的思想,让所有最为文明、进步的思想在我们的大地上碰撞出火花,让这些思想如春风一样刮过我们的大众,让他们的思想像青草一样绿盖草原。让我们痛苦地引吭高歌,让我们的眼睛像被雪擦过一样明亮,让我们成为勇敢的民族、一流的民族……由此得出,思考应具有批判性,如对人民的麻木/精神贫瘠问、自由的缺失、政府的无为和错为、艺术的方向性以及艺术家方法错误等展开批判。

        三、对历史的反思。这是一个在玫瑰满园却缺失几座高塔的问题。读历史可发现,朝代的更替、时间的流逝,但并没有进步。原因是我们的思想还处在春秋、战国时代,甚至可以说我们还不如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当时的思潮是并非一家之言的,而是各各争鸣的,而我们却只有儒道佛杂交而成的奴才思想。我们的祖先崇拜实在是太长久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我们裹足不前,像耕地一样把下面的土地翻到上面,等上面的土地的营养流失了,再把下面的土地翻到上面,如此循环,谈不上丝毫的超越。到了近代,可耻的局面出现了:我们就像亚特兰蒂斯一样失踪了。我们自我失踪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先进文明的阴影下过活。我们对世界贡献得太少。我们成了一群用别人的文明装饰自己的家园而不懂得馈赠这世界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整体缺失,我们的思想巨人隐匿不现。我们徒劳地活着,只是延续了可怜的种族,而我们的文化之父却是其他的文明。我们该是痛苦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该是回到一流民族之林的时代了,该是我们来弄潮的时候了。从历史中挖出我们的毒瘤,从我们的血液里面踢出那些败血细胞,反思我们的生活,用先进的思想改造,并殚尽竭虑地苦思冥想,我们会回来的。
       
        何谓艺术的最高形式?

        从思想上去考察,艺术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写出它所处的时代最紧迫需要的作品。艺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因而它超前于时代,是时代的引路人。

        时代是什幺?这个概念人们存在地理、伦理方面的各种误解。时代,我觉得最牢固的定义是:一个人及其同胞所处的人文环境。时代广之可及一个世界,即整个人类;但狭之仅仅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前者过于宽泛而使时代过于虚无、不牢固。那幺,不妨将时代奠基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层次上。我们知道一个艺术家在思考、解决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问题时,他的观点、方法对于其他的民族或国家的仁人杰士也具有借鉴、参考意义的。因而一个艺术品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贡献也是对于世界的贡献,因为人的问题存在共性。因而一个艺术家必须牢固地把握他的立场,我们自然不能认为这种艺术家是民族主义的,这是非常肤浅的。因为艺术家必须深刻地理解这个时代,但其一定意义上只能理解一个民族或国家,并且,由于艺术家日夜浸淫于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对于这种环境里的优与劣有痛彻心扉的体验,这将帮助他理解他所处的时代。特别的情况是,一个落后的民族本身就需要解决本民族的问题,它的独立性问题、解决落后局面的问题、超越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延续它的种族的问题,是关系民族或国家本身的至关重要的大事。艺术家只是其民族或国家的忧患者、献身者。

        对时代必须过于切入,深刻地体味它的各种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然而这只是表示艺术家“懂得”、“知道”,他如何呈现,如何证明他是一个艺术家则需要做另一番事业,这就是艺术的文本问题,也即艺术的形式问题。我认为当代艺术的问题可能更多地表现在形式问题方面。

        形式问题因人而异,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呈奉他最精巧的艺术模型。但我觉得关键在立意、架构、细节三方面:

        立意需要依赖对时代精深入微的理解,它的本质是发掘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不含在内)。立意使所有的语言如箭矢指向同一个靶子。立意不排除多义性,但多义性本身又指向同一个靶子。立意不排除形而上。形而上也许是最后的靶子,但我认为形而上的呈现也许只在哲学文本上能最好地体现,小说或诗歌则需要借助读者的加工或思考。

        架构,这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它决定立意能否稳固,又决定细节如何呈现。有人认为形式问题就是指架构问题。我是不赞同的。我认为细节也是形式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架构问题是形式的重要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可以称架构是纯粹的形式,而细节与架构的统一我们可以称为形式。形式就是文本,就是呈现的内容。架构问题是纯粹形式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更精细地探讨,放在以后再予以展开。

        细节是架构的填充物。架构只是骨,而细节则是肉。骨肉必须很好地结合。

        艺术的最高形式是立意、架构与细节的完美结合,而至于怎样结合,我想立意方面探讨起来是可以很快地达到共鸣的。但架构和细节则是每个人喜好不甚相同,需要每一个人自去探索。
       
        本文摘编于《怆然录》(发雷/着)。
       


44/4<1234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