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胡适的乐观与信心

发布: 2010-7-23 11:05 | 作者: 魏邦良



       1915年3月3日,曾任美国总统的塔夫脱在康乃尔大学讲演。胡适听了讲演,认为其讲演“有警策处。”并在日记中录下其中一句:“尝见丛冢中一碣,有铭曰:‘吾本不病,而欲更健,故服药石,遂至于此。”胡适欣赏此句,因为它讥讽了激进主义。
      
       胡适曾给女友韦莲司给过这样一封信,内容如下:
      
       “说实话,吾对造反者甚感同情。可是,吾不赞成现今之革命。吾一贯坚持,通向开明而有效之政治,无捷径可走。有些人主张,君主制是政治发展之一必经阶段,吾对此亦不赞成。吾以为,倘若缺乏某些确定的、必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无法保证获得一个好政府。有人认为,为达到国内统一与强大,中国需要君主制;又有人认为,中国只有实施共和政体,才能创造奇迹。吾以为,上述两种主张皆是愚蠢之举。倘若缺乏吾所谓之‘必要的先决条件’,那么,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皆不能救中国。吾辈之职责在于,准备这些必要的先决条件——即‘造新因’。”
      
       在给好友许怡荪的信中,胡适更具体地说明了他的“造因之道”:
      
       “……适以为今日造因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故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只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从教育入手来改变国家当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胡适认为这个过程不可超越。在给维廉斯教授(女友韦莲司的父亲)的信里,胡适表明了这个态度:
      
       “作为个人来说,吾倒宁愿从基础建设起。吾一贯相信,通向开明而有效之政治,无捷径可走。持君主论者并不期望开明而有效之政治。革命论者倒是非常渴望,但是,他们却想走捷径——即通过革命。吾个人之态度则是,‘不管怎样,总以教育民众为主。让我们为下一代,打一个扎实之基础。’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之过程,十分必须之过程,可是,人却是最没耐心的!以愚所见,这个缓慢之过程是唯一必须的:‘它既是革命之必须,又是人类进化之必须。’”
      
       20世纪30年代,教师忙于索薪,学生热衷学潮,文凭贬值,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所有这些教育界弊病让不少人对当时的教育十分灰心,有人悲叹,教育破产了。
      
       胡适不同意“教育破产”说,他认为,高喊教育破产的人是害了一种“没有胃口”的病。所谓“没有胃口”,就是“无论什么好东西,到了我们嘴里,舌头一舔,刚觉有味,才吞下肚去,就要作呕了。胃口不好,什么美味都只能‘浅尝而止’,终不能下咽,所以我们天天皱起眉头,做出苦样子来,说:没有好东西吃!”胡适认为,这个病症,“看上去很平常,其实是死症。”
      
       在胡适看来,高喊教育破产的人,其信心之所以浅薄,是因为他浅尝辄止,刚尝了一点教育的味儿,就皱着眉头说,教育是吃不得了。由此,胡适得出结论,教育越失败越要加强教育,“欲要救济教育的失败,根本的方法只有用全力扩大那个下层的基础,就是要下决心在最短年限内做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胡适对经济制度、民主政治也充满信心
      
       胡适认为,随着物质享受的逐渐增加,人类的同情心也逐渐扩大,“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然要靠制度。胡适推崇西方文明,在他看来,西方社会能够靠制度和法律使得大多数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除了用科学与机械增高个人的快乐之外,还要利用制度与法律使大多数人都能得着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西方最伟大的精神文明。”
      
       倘使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社会必须救济穷困弱小者,胡适认为,救济有两种办法,一是被压迫的阶级团结起来,直接抵抗资本阶级的压迫与掠夺,一是国家利用权力,制裁资本家,保障弱小贫苦者。于是,社会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大运动”:
      
       “私有财产制虽然还存在,然而国家可以征收极重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财产久已不许完全私有了。劳动是向来受贱视的;但资本集中的制度使劳工有大组织的可能,社会主义的宣传与阶级的自觉又使劳工觉悟团结的必要,于是几十年之中,有组织的劳动阶级遂成了社会上最有势力的分子。十年以来,工党领袖可以执掌世界强国的政权,同盟总罢工可以屈伏最有势力的政府,俄国的劳动阶级竟做了全国的专政阶级。这个社会主义的大运动现在还正在进行的时期。但他的成绩已很可观了。”
      
       后来,胡适在文章中一般不提“社会主义”一词,代之以“社会化的经济制度”,对这种制度,胡适的解释如下:
      
       “这样的经济制度,一方面并不废除私有财产和自由企业,一方面节制资本,征收级进的所得税,供给全国的用度,同时还可以缩短贫富的距离。这样的经济制度可以称为‘社会化的’。此外,如保障劳工组织,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作时间,用国家收入来救济失业者,这都是‘社会化’的立法。”
      
       胡适认为,经济制度社会化是世界文化的第二个共同的理想目标。
      
       有人认为,救济要靠人性的改变,靠公德的提高,胡适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救济的关键在于制定种种防弊的制度:“中国有句古话说:‘先小人而后君子’。先要承认人性的脆弱,方才可以期望大家做君子。故有公平的考试制度,则用人可以无私;有精密的簿记与审计,则账目可以无弊。制度的训练可以养成无私无弊的新习惯。新习惯养成后,保管的责任心便成了当然的事了。”
      
       对于民主政治,胡适也充满信心,他说:“我是学历史的人,从历史上来看世界文化的趋向,那民主自由的趋向是三四百年来的一个最大目标。一个最明白的方向。最近三十年的反自由,反民主的集体专制的潮流,在我个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波折,一个小小的逆流。我们可以不必因为中间起了这一个三十年的逆流,就抹煞那三百年的民主自由大潮流,大方向。”
      
       胡适的信心并非建立在空谈之上,而是建立在“学”之上,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死心塌地的去学人家”:
      
       “老实说,我们不须怕模仿。‘学之为言效也’,这是朱子的老话。学画的,学琴的,都要跟别人学起;学的纯熟了,个性才会出来,天才才会出来。
            
       一个现代国家不是一堆昏庸老朽的头脑造得成的,也不是口号标语喊得出来的。我们必须学人家怎样用铁轨,汽车,电线,飞机,无线电,把血脉贯通,把肢体变活,把国家统一起来。我们必须学人家怎样用教育来打倒愚昧,用实业来打倒贫穷,用机械来征服自然,抬高人的能力与幸福。我们必须学人家怎样用种种防弊的制度来经营商业,办理工业,整理国家政治。”
      
       学,就是模仿。而“一切创造都从模仿中来”,人,如此;国家,也如此:
      
       “一个民族也和个人一样,最肯学人的时代就是那个民族最伟大的时代;等到它不肯学人的时候,它的盛世已过去了,它已走上衰老僵化的时期了,我们中国民族最伟大的时代,正是我们最肯模仿四邻的时代:从汉到唐、宋,一切建筑、绘画、雕刻、音乐、宗教、思想、算学、天文、工艺,哪一件里没有模仿外国的重要成分?佛教和它带来的美术建筑,不用说了。从汉朝到今日,我们的;历法改革,无一次不是采用外国的新法;最近三百年的历法是完全学西洋的,更不用说了。到了我们不肯学人家的好处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也就不进步了。”
      
       胡适的信心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建立在“反省”的基础上。胡适说,倘若我们不肯反省不肯认错,就会“事事责人,而不肯责己”,所以,他认为,“今日第一要务是要造一种新的心理:要肯认错,要大彻大悟地承认我们自己百不如人”
      
       在胡适看来,可靠的民族信心,必须建筑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反省”:“反省就是要闭门思过,要诚心诚意的想,我们祖宗的罪孽深重,我们自己的罪孽深重;要认清了罪孽所在,然后我们可以用全副精力去消灾灭罪。……经过这种反省和忏悔之后,然后可以起新的信心:要信仰我们自己正是拨乱反正的人,这个担子必须我们自己来挑起。”
      
       胡适的信心也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在《再论信心与反省》中,胡适写道:“我们民族这七八十年来与欧美文化接触的结果,虽然还不曾学到那个整个的科学工业的文明…究竟已替我们的祖宗消除了无数的罪孽,打倒了‘小脚,八股,太监,五世同居的大家庭,贞节牌坊,地狱活现得监狱,夹棍板子的法庭’的一大部分或一小部分。……这些祖宗罪孽的崩溃,固然大部分是欧美文明的恩赐,同时也可表示我们在这七八十年中至少也还做到了这些消极的进步。”
      
       在《悲观声浪里的乐观》中,胡适再次强调,几十年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虽“还不够抵抗强暴,还不够复兴国家”,但却让我们“鼓起更大的信心”从而在将来取得更大的成绩。
            
       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者往往意志脆弱不堪一击,遇到一点波折或经历一次挫折,信心满怀的他们会立刻灰心失望。所以,胡适一再提醒人们,只有明白了“任重而道远”的艰难,才不会丧失信心:
      
       “古代哲人曾参说的最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先明白了‘任重而道远’的艰难,自然不轻易灰心失望了。凡是轻易灰心失望的人,都只是不曾认清他挑的是一个百斤的重担,走的是一条万里的长路。今天挑不动,努力磨炼了总有挑得起的一天。今天走不完,走得一里前途就缩短了一里。‘播了种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决不至于白费’,这是我们最可靠的信心。”
      
       参透了任重而道远的奥义,那么,我们得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得一尺则有一尺的快乐。 

33/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