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扬州慢
赵 川

坐到灯光暗淡的咖啡馆,离开身边没完没了的婚庆宴席,脑子换了种节奏。青松无限感慨,说光明这几年变得挺多,原来不这样。二皮满不在乎,说这对他来讲不新鲜。他北京有个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哥们大瘤,以前也爱谈点理想什么的,多猛的一哥们,自从结婚生子,晚上就不怎么出来。他要是出来,到九点来钟就要反复检查手表,好象表坏了似的,直检查得你丫不得不劝他回去。二皮觉得这没啥不好,挺正常的。他丫光明就是上海的大瘤,大瘤就是北京的光明。

我也说是挺正常的。我说光明结婚性情一变,生了小孩,性情就是一大变了。我养条杂种狗,桃子怀孕了就不再来我家,光明也尽量有事找我外头说。光明解释,桃子妈以前在动物疫病检疫单位工作,说怀孕了最好别接触动物。这样光明就大半年都没来。那狗爱叫,光明以前不喜欢。但小微出生后,光明第一次到我家,竟把朝了他猛叫的狗抱上膝头,指了狗鼻子,抑扬顿挫地说,乖,你这孩子呀。光明当时的眼睛里,慈爱多得溢了出来。

红菱说愤青变慈父,这个故事都说一百遍了,真是老了。这样不挺好,人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挺健全的。二皮说我总觉得光明有些可惜,不过也只能这样了。青松说你可惜什么?我说光明以前不是这个性格,他是眼睛里会喷火的人,那时他真狠。二皮同意,说这我见过,那时他来北京,我俩在天安门认识,喝酒时为了一句话还是一个眼神,丫就要出手,丫绝对不像个上海人。

一九八六年的一个晚上,我们在教室里点蜡烛,喝酒,给班上某人过生日。我上厕所回来,光明和最老实的陈文扭打在一起。陈文额角流着血,地上是洒翻了的酒和装酒的搪瓷碗。其他人正帮忙拉开。陈军嘟嚷,这算为啥?流血的被拉了出去。光明坐到一边脸上有泪,坐了很久,没有人敢跟他说话。第二天有人让他解释,但他说道歉行,受罚也行,没啥好解释的。其实,我想光明是恨那种人每天在周围活得没脾气,什么都能接受。陈文的安份服贴,显得我们出头露角,处处冒犯。事实上,我们是单纯得眼睛里揉不进沙子,想要那些大人不骗我们,我们也不骗别人。

二皮说诗呀,艺术呀,光明以前还是想干点什么的,丫现在基本上没戏了。青松说只能这样了吗?红菱说你想干吗,因人而异吧,每个人的性格不同。

这些谈论一遍遍尽是重复,没方向,没出路。在咖啡馆里我和红菱喝咖啡,其他人喝茶,烟缸里掐了一堆烟头。小泉躺在沙发上。窗外的扬州市景已经安静下来。那时比起浙江的许多城市,它变化还不算太大,还没有翻天覆地,但不久就飞快地赶上去了。街上偶有汽车开过,划出一道道沙沙声。扬州昔日岁月繁华如梦,然而那只是扬州城的,我这种晚来的过客只能粗糙地想象。想象建立在遗迹上:旧巷子、破门额、残剩的园子,还有残缺的传说,在暗淡中发着零碎的光。但那只能是故事的一部分,我面前不只是遗迹,还有活生生正过着日子的人们,他们今天新的生活样式。曾经的扬州城早不复存在,它值得回忆和想象,是基础,但新的、今天的、明天的想象和勇气在哪里?故事要走得更远,因为时间不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还是姜夔的词。那晚,我感觉一种二十年前才有的惆怅。

光明说不早了,八点半了。他的电话把我叫醒。早晨他电话才打过,又来敲旅馆房门。光明背了包和照相机,说已在外面转了两个小时,那些老街道上的早晨蛮有味道。

我头脑昏沉沉地开门,看他神清气爽的样子心里有一丝荒诞感,想到了昨夜的讨论。我们说的,与眼前的是同一个光明吗?二皮也被吵醒起身。光明在我们房间里自己泡了茶,谈几句昨天看小乾园的感想。他讲扬州园林胜在叠石,别看小乾园小,意思都在了,那可是经典。说了说了他得意起来,打开包,拿出一只白瓷瓶。我接过来。瓷瓶幷不很白,还泛黄,摸在手上有点粗。瓶子的正面很好,转过来后面豁了个口子,掉了一大块,像开了鶏心领。

光明说这是典型南方白釉刚开始成熟时的釉色,时间应该是元末。我喜欢它的釉色,东西残了点,但上品的也买不起。我们接过来传了看。二皮问,多少钱?光明说一百五。那件东西让光明眼睛很亮,显得很有成就感。

光明的早晨我们都在昏睡,他一个人走在晨光斑驳的街上,看扬州的住家行人、早点摊子、饮食小馆、各色小店小铺、卖菜蔬的农民、路边的草树,他在他们身边晃过。他一定要钻进旧巷子,看老房子,瞄几眼老房子里人的早晨,或者还拍照片。他刚才进门时,身上带了那些气息的余味。看得出,是这些气息让他心情透亮,舒畅。

我问他那东西哪里买的。他说小巷子里一个挺怪的老头,在自家门口搁了张旧桌子,上面三五件古旧东西,自己就坐旁边吃早点。他递上一支烟,跟老头聊一会。老头说以前住在过去点的一条巷子里。那边的房子是政府分的,老房子,后面还有个大花园。搬进去屋子里就有些破瓶破罐。他老婆舍不得扔掉,说是以前大户人家的东西,以前觅也觅不来的。前几年那边的房子拆了,他们搬来这里。现在晓得啦,这些东西都是古董。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不就请专家给人家宝贝估价嘛,一出手不就几万几十万的。当然,我们比上电视台,人家的宝贝都没有破损,那我也不会要你几千几万是吧。

老头以前住过的老房子,曾是很大一片,有房有园,很早前叫玲珑石馆。玲珑石馆的主人赵一,字元初,原来做官的地方被太平天国占了,他死里逃生,但还是被皇帝免了官,迁到扬州来住。元初早年本是文艺青年,经过这种生死劫,就把钱财看淡了很多。元初在城南卖下明朝人造的已经破败的一座私人宅园,叫五尊圃。那里曾经以五块高大漂亮的太湖石闻名城中。太湖石又叫玲珑石。元初是个好古的人,他把新造的这座城市山林,用五尊圃惟一剩下的一块逾丈的太湖石为主题,起名叫玲珑石馆。馆里还造了紫藤阶、觅句阁、日红楼、透风漏月轩、一玲珑石草堂和清风读书楼等等。

园馆造好,元初做诗文,结交文化人,这里很快成为扬州城里名流玩雅集的时髦地方。到时,在园子里放下书案,案上有湖笔、徽墨、端砚、水注、纸笺和一部诗韵,另外再准备些茶水、茶食和果盘。诗写好,大家一定相互吹捧,送去让刻版师傅刻出来。三天之内还可以修改,三天后,这些印好的诗,就已经送到扬州城各角落的文人名士手上。所以元初的玲珑石馆,成了好些南来北往知名画家文人的落脚点。那时,扬州城里读了千字文,还在学“清风”对“明月”的小学生,都知道这里面谈文说诗是大师。如果年纪大点,能写两句歪诗,不认识赵元初的,那就一定没出来混过。所以,谁要能进玲珑石馆的厅堂,又被元初叫好,那就红了,名字和诗马上传遍扬州城的文化、时尚和娱乐圈。当时的这些圈子跟现在有点不同,一样都为了市场效益,现在媚俗,以前通常搞攀风附雅。

慢慢赵元初年纪大了,老了,活动能力下降,钱也花得差不多。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和风骚一时的玲珑石馆也逐渐淡出,被人家忘了。

走在扬州大街上,天气很好,脚下有多少这种故事都要记得吗?或者,那看遇到什么人。很多年以后,大清的龙旗已改了民国的清天白日旗,有些人已开始写新体诗,试了做白话文。有位外地来的年轻人,还是喜欢旧诗文,他从《扬州画舫录》里知道玲珑石馆以前的名气。一天他也像光明和我那样,来扬州要与另一些朋友碰面。但他抽半天时间,按址找到玲珑石馆,拍门。

开门的是个中年家仆,外地来的年轻人递上名帖,说明来由。家仆说你讲的都哪年头事呀,这里早换过许多主人了,我们主人之前的好像不姓赵,可能是再前面的,或是再再前面的,那就不清楚了。他说现在主人是个好静的人,不搞什么雅集之类的事,只在冬天里找三五知己,烫点老酒,一起吃吃火锅。

年轻人求他说现虽然已经不是旧主人,但他早听过这座园子以前的故事,赵一赵元初是他偶像,今天都找到这里了,就让他看一眼园子,也算不枉这多年崇拜。说着他塞上好处。仆人说这样吧,我家老爷虽然爱静,但是读书人,很通情达理的,进来吧,我去讲一声应该问题不大。

年轻人跟了仆人进园子。玲珑石馆初看看还亭榭依旧,觅句阁的匾额也还在。但仔细看,石阶上漫生杂草,藤蔓、蛛网和败枝已拦住了通道。馆阁的木柱窗楹有的油漆掉光了,有的开裂倾斜。很多东西已经不成样子。转了一圈,外地来的年轻人终于问,怎么没看见大名鼎鼎的玲珑石。

仆人说啥石?年轻人说玲珑石馆嘛,不就是有块出名的太湖石?仆人越听越糊涂,说啥叫玲珑石馆,你在说什么?这个园子太大,不好打理,我们老爷平时几乎不在这里搞什么名堂。仆人的话让外地来的年轻人无话可讲。离开前,又来了个老年仆人,说主人想留来客吃一杯茶再走。年轻人欣然答应。

主人上了点年纪,样貌奇古,脑后还挂着条辫子。年轻人谢主人,一老一少客套几句,他憋不住又提起玲珑石的事。老主人微笑,说其实你已经看见过了,只是它们身首异处,风光不再,陈年旧迹,你认不出的。

原来赵家玲珑石馆里,那块太湖美石高出屋檐,很惹眼。隔壁宅子里的人家找风水先生看了,认为极其不利邻家风水。但赵元初往来都是达官名流,玲珑石下又是全城最时尚的派对场所,所以邻居开不出口。后来赵元初死了,园子变成他人产业,邻居就来找麻烦。后面的人再接手园子,就已经看不到那块石头了。

现在的主人刚卖下时,也想到过这块风骚一时的玲珑石。他跟上一手主人打听。那人说自己卖下园子时,旧园丁的儿子还在,讲石头埋了地下。上一手的园主找人挖,硕大的玲珑石果然埋着。那时邻居已不是当年的,园主人定下吉日想再竖石头,重振玲珑石馆。不料玲珑石多孔多皱,孔洞中又填满了泥石,清洗剔挖时,石头突然断了,还当场砸死一个工人。两截的玲珑石没了以前的气派,而且连累人命,园主人感觉不祥,不再声张,随手留在园子里当了一般的湖石点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段讲得外地来的年轻人感慨不已。临走年轻人注意到老主人身后,挂着一幅刀削斧劈般的书法,写了“近来老丑无人赏,耻向春风开好花。”年轻人问,是金农金冬心的字吗?

老主人说你倒眼尖,当年西方寺方丈送我祖父的。金农乾隆二十八年病倒在西方寺,秋天就病死了。说完他又看一眼字,看一眼外面的园子,说字是好字,句是好句,只是老金写时心情已经差得很了。

年轻人说怎么差了,不是挺傲气的。老主人客气地讲,老朽是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看这园子看这字,感触跟你不一样呀。心情好,真情烂漫,哪里还需要傲气呢。而且,“耻向”也未必傲气,“近来”和“春风”说的都是当下风气,既然已被定性为“老丑”,何苦再在这个缺乏鉴赏力的环境里,费力去开出好花呢,开出来,也只会更刺痛自尊。他说完,没等客人走,自己腿一软又坐到椅子上。

从扬州回来后,光明去查了《扬州名园详录》,打电话跟我说,书里面提到了玲珑石馆后来的主人,他在民国初期悬梁上吊死了。

(一) (二)(三)(四) (五)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