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知不知斋 » 日志

译鲍穆东:布朗黎为什么出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9-22 22:02:19 / 个人分类:翻译

查看( 112 ) / 评论( 4 )
Why Brownlee Left?

1  Why Brownlee left, and where he went,
2  Is a mystery even now.               
3  For if a man should have been content
4  It was him; two acres of barley,
5  One of potatoes, four bullocks,
6  A milker, a slated farmhouse.
7  He was last seen going out to plough
8  On a March morning, bright and early①.

9   By noon Brownlee was famous;
10 They had found all abandoned, with
11 The last rig unbroken, his pair of black
12 Horses, like man and wife,
13 Shifting their weight from foot to
14 Foot, and gazing into the future. ②

①:bright and early, 意为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即“大清早”,“一大早”之意。
②:最后两行押模糊韵:foot to --future


布朗黎为什么出走?

1  布朗黎为什么出走,去了哪,
2  到现在还是个迷。
3  假如真有人该心满意足的话
4  那他就是:两英亩大麦,
5  一英亩土豆,四只小公牛,
6  一个挤奶工,一栋石板顶的农房。
7  有人最后一次看见他外出耕地
8  是在一个三月的早晨,大清早。

9   到中午布朗黎名声远扬:
10 人们发现他抛弃了一切,只剩
11 一架马车还完好无损,他一对黝
12 黑的马,象汉子和他女人,
13 四脚交替支撑身体
14 两眼向未来凝视。


译后记:

鲍穆东(Paul Muldoon),1951年生;1994年艾略特诗歌奖及2003年普利策奖得主;英国诗歌协会主席;曾任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诗歌教授。他和年长12岁的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亦师亦友,出生背景也相同,皆出生农场,所以都有写农场生活的作品。和希尼更平易因而更受欢迎的诗作相比,鲍穆东的诗则更隐晦,更富暗示性,不为一般喜欢平易的读者所喜。除写诗外,他还写歌剧台本,也写摇滚歌词,在普林斯顿他甚至还有一个摇滚乐队。

这首诗就体现了鲍穆东那隐晦,强调暗示性的风格特点。全诗就是一个迷,它让读者去猜,却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只是给出了暗示性的线索(尤其是最后三行),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思索谜底。

形式上,它不是自由诗,而是一首另类的十四行诗。前八后六的结构。押韵,但韵脚不规律,且大多押近似韵,或模糊韵(slant rhyme,此法肇始于艾米莉·狄金森),如第四行的“barley”与第八行的“early”,第五行的“bullocks”与第11行的“black”,第六行的“farmhouse”与第九行的“famous”押韵等等。译文韵脚安排悉照原诗,其中第四行“麦”与第八行“早”,第10行“剩”与第12行“人”算押汉语近似韵。介绍这首诗的一个目的,就是欲借此引入汉语近似(或模糊)韵的概念。

下面是列于《今天》首页的陈东飙的译本。可以看出,这个译本的译者对第八行的“bright and early”和第11行的“last”都太望文生义了,因而译出来的句子要么滑稽(如“又早又亮”),要么不知所云,不成汉语(如“最后的器具都完好无损”),这就是因没有读通句子而不得不“硬译”的典型。可悲的是,这样的“硬译”在当今诗歌翻译中举不胜举,不知毁了多少通过中译学写诗歌的人。


  布朗李为什么走了(陈东飚译)




布朗李为什么走了,他去了哪里,
即使现在都是个谜。
因为如果有哪个人应该满足
那就是他;两英亩大麦,
一英亩土豆,四头阉牛,
一头奶牛,一间石板瓦的房子。
最后一次看见他是出去犁地
在一个三月的早晨,又早又亮。



到中午布朗李就出名了;
他们发现一切都被抛弃了,
最后的器具都完好无损,他那对黑
马,像男人和妻子,
把自己的体重从一只脚换到
另一只脚,注目望向未来。


[ 本帖最后由 知不知斋主 于 2012-8-7 18:34 编辑 ]

TAG:

石楠发布于2012-08-18 22:08:51
大清早,比又早又亮译得要好。
但斋主的弱点也很明显,诗歌语感不好。比如,假如真有人要心满意足的话,那他就是。还有最后两句,语感明显不如陈译。
译诗还是要有诗歌底子的。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8 23:59:48
回石楠
谢谢参与,并给予意见。

语感是个很主观的东西。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但主观的东西很强,讨论起来很困难。比如我就不觉得“假如真有人该心满意足的话/那他就是”这一句语感不好。语感很多时候仅仅是个直觉问题,直觉的东西,就不好讨论了。
石楠发布于2012-08-19 00:43:45
回复 3# 的帖子
呵呵,语感是诗歌最重要最神秘的东东之一,语感之好坏,有无灵气,不需要字典来鉴定,一读就能体会。
斋主还是去搞科技翻译比较合适。。。

[ 本帖最后由 石楠 于 2012-8-19 00:49 编辑 ]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9 09:51:01
回复 4# 的帖子
正因为“神秘”,它就是不可倚恃的,也是不可探讨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无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总要以学养为根柢。准确表达,准确传达,是根本的首要的,这其中,用词准确又是首要的首要,其他都得往后排。古人一字不安稳,便涂抹不止。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作为诗人,难道不应该继承下来吗?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2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816
  • 日志数: 19
  • 建立时间: 2012-04-22
  • 更新时间: 2012-09-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