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星空 » 日志

读《游艺黑白》笔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25 14:54:33 / 个人分类:随想

查看( 575 ) / 评论( 8 )
年前,城市空了大半,人心也随之宽闲。某天,早午班之间隙里独自跑到书城逛“音乐时空”。经过书架时,忽见一套书:《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谈录》,作者:焦元浦。见其外皮素雅,我便拿起翻,未料想,不看则已,一看大喜。细读几段,已心慌气促,连忙找人索要未开封之新书,到前台交钱抱书走人,仿佛慢了一步,书恐无端消失。

焦元溥:台北人,1978年生。台大政治系毕业。美国佛莱契而学院(The Fletcher School, Tufts University)法律与外交碩士(Master of Arts in Law and Diplomacy)。現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音乐学博士班学生,并获2008/2009大英图书馆爱迪生研究员(Edison Fellowship)----这是我后来互联网搜索回来的信息。

《游艺黑白》收集了作者对当代一百多位钢琴演奏名家或教育家的个人采访。其内容兼具技术与趣味,生动活泼的对话里处处闪现大师们深刻独到的专业见解。采访的钢琴家从法国到俄国到欧洲、美国和亚洲,全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大师或者准大师之钢琴家。响当当的名字包括:阿什肯纳吉、吉辛、齐默尔曼、图蕾克、傅聪等。许多钢琴家分别有两大钢琴学派的背景:法国和俄国钢琴学派,因此,焦元溥也在此书中先交待两派的源流发展、历史特点。读来,颇有收益。

写序言的杨照,则赞叹此书为奇迹之书---焦元溥以一个既无专业背景,也无专业机构支撑的年轻人却能采访到世界一流的钢琴家演奏家,这本身就是奇迹。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迹,读了此书,不由不佩服焦元溥的厉害。他自己,就是非一般的音乐发烧友。

大凡音乐会,发烧友都要听的,但你可曾见过几人拿着乐谱去听?焦元溥就是其一。十多年来,他在听每一场音乐会之前,必先准备功课、研读乐谱,收集演奏家资料,做到万事俱备,他才胸有成竹地入场、听乐、找碴、写乐评。而他的乐评也往往能说到要害,不仅服众,还征服演奏家。书中就记载了一则他与华裔钢琴家安宁的佳话:

有一次,安宁到台湾演出,结束后在报纸上看见一篇千来字的短评,写得有根有据,里面明确列举了安宁对于演奏乐曲的特别诠释和音色意念,且以此为基础,评断演出的得与失。读罢此文,钢琴家安宁立刻托朋友问:此人是谁?当然是焦元溥。从此两人相识,安宁也是焦元溥最早访问的钢琴家之一。

从此故事可看出,焦元溥对钢琴乐曲的知识与理解,绝对有过人之处,正是这深厚的素养和敏锐的辨析力让书中一百多位大师级钢琴家欣然接受一个寂寂无闻的年轻人的访问。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钢琴演奏艺术,技巧和观念日益趋同,传统学派的分野渐被稀释,焦元浦对此问题很关注,采访法、俄两国的钢琴家,尤其是师承正宗的钢琴家时,都特别针对两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艺术宗旨而提问。概括说来,俄国钢琴学派与法国钢琴学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指法上,法国派以手腕和手指的力量为主,演奏时重视键盘上流利自在的水平移动,指法为演奏的方便舒适而设计;而俄国派则强调技巧为音乐服务,追求钢琴的表现极限。钢琴家要用身体力道,而非手指指力演奏,指法也不再为了方便舒适而设计,而以表现音乐、色彩、效果而设计;二、音乐表现上,法国派重视“清晰”、“乐句明确”、“珍珠似的”音色;而俄国派重视“色彩”与“歌唱”,追求“音色的美丽、变化、层次”和“以钢琴走出宛如人生歌唱的乐句”。这两者的差别造成的一个后果是法国学派的演奏方式局限了它所能演奏的现代乐曲和演奏环境,而俄国学派的表现空间则比之广阔,例如,光在音量上,它就游刃有余地满足了现代钢琴演奏的方式:音乐厅。

《游艺黑白》里有大量的内容是讨论钢琴技巧的,例如,许多钢琴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在钢琴这个键盘乐器上弹出人声歌唱的效果?如何弹出旋律的圆滑奏?我想,这是钢琴艺术追求音乐性其中一个很具体的指标。法国最重要的音乐教育家、钢琴独奏家与室内乐名家之一的鲁维耶尔就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他常带学生一起去听歌剧,还有各种声乐作品,他说,声乐是钢琴演奏的终极解决之道。歌剧更是音乐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全面的艺术。而我在获得这观点后,再听钢琴家的演奏就特别留意其是否弹出人声的旋律感,例如,最近听到的一盘里赫特,其演奏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歌唱效果:其音色与句式都仿若歌唱,起承转合之处极为自然。既然歌唱与钢琴演奏大有关系,那么,反过来说,也可以从一个钢琴家的演奏中推断其歌唱特色,这想起来,也颇有意外之趣味。

由此,我想起那句话: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不是声音的艺术。这种艺术观和我们国画里的“留白”殊途同归,指的都是在艺术的范畴里,“无”往往不是真的“无”,而是“有”的一种变相存在。

很容易想象,在音乐的世界里,钢琴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更要追求这种艺术效果:音乐继续在音符外。在音与音的空隙间,在乐句与乐句的呼吸间,在乐章与乐章的停顿间,音乐在人的心理时间里延续,音乐继续流动。

关于这一点,法国钢琴家巴维杰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苏联钢琴大师里赫特在布达佩斯曾进行过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奏贝多芬的《第七钢琴奏鸣曲》。他的第二乐章弹得出神入化,音乐在他指下宛如人生,带领全场听众一起经历最深刻的情感。乐章结束后是一段绝对的静默,充满音乐的静默,而当钢琴家开始弹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时,他的歌唱宛如天堂般轻盈温暖--霎那间,全场听众在那一刻全然释放,同声一哭……

这个故事,即使隔着时空与文字,都具有穿透的力量,让我读来都感动落泪。

好书必要启人思考。上述问题之外,笔者在读的过程里,也逐渐获得一种过往不曾有的思考:如何欣赏钢琴艺术?如何欣赏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如何理解钢琴演奏中尊重传统和表现个性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技巧和音乐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这也正是作者自身的疑惑,在其引领下,我们跟随着去看他如何向音乐的殿堂寻求答案、激发交流,甚至在这些音乐家心中也种下一个个思考的芽儿。

能在音乐上与人启迪,引人思考、感动人心,既以清晰详尽的信息对普通读者进行古典音乐之扫盲,也展示当前活跃乐坛的钢琴家们各自承传及其艺术思考,以此而言,《游艺黑白》是一本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专业读者都相当有价值的书。而笔者个人感受是,通过这一百多位钢琴家的访谈,获得一种局部见整体的认知,这种观看方式是共时性的。仿佛,你在看一棵树的同时,也看到了它所处之森林、它的整个生态系统。

焦元溥对不同的钢琴家有不同的采访内容,但大体而言,是遵循如此次序:从钢琴家的家庭、师承开始谈起,最初和最重要的音乐教育来自哪里?继而谈钢琴家个人事业里重要的环节,例如某次国际大赛经验或者某次轰动效应的独奏会等;接着结合钢琴家本人的演奏特点,谈音乐和技巧,或者某部钢琴作品和某个作曲家,通常,还会谈及钢琴家心中的钢琴家、作曲家或者和某名指挥之间的合作等等……

即使是那些对音乐家八卦更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诸多愉悦的满足。因为此书,也提供了不少名人轶闻。譬如,德彪西原来厌恶被标世人签为“印象派”,而霍洛维茨对个人技巧问题讳莫如深等。有一则关于小纽豪斯的故事就妙趣横生。焦元浦采访法国钢琴家恩杰丽尔时,后者谈到自己参加柴可夫斯基大赛前夕,到恩师小纽豪斯处寻求指导的惨痛经验:小纽豪斯在听完她的演奏后,不仅不给予鼓励和建议,却将其大骂一顿,批得体无完肤。恩杰丽尔又急又气,当场痛哭。对此,小纽豪斯只是说:“比赛?比赛算什么?!比赛能和音乐比吗?只有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我才不管你明天要不要比赛,重点是我如此讲完后,你明天的演奏会更好,更能表现音乐!音乐!”

适合一切艺术爱好者读的书。

TAG:

戴玨的个人空间 戴玨 发布于2011-04-25 17:54:45
這帖子好像發過的。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1-04-25 18:00:38
修改过,之前那贴只放了几天。
宋逖的个人空间 宋逖 发布于2011-04-30 00:44:00
在小曼的帶離下。買了《游藝黑白》確實不錯,採訪者算是發燒友帶了譜子去聽現場的,所以也沒理由寫的不好。和愛樂雜誌的編輯姐姐說起來,她大驚說這書早出了啊你現在才買啊。貌似已經出版了好多年了她的口氣。
最近在寫阿什肯那吉的文字,他流亡倫敦的具體日期一直沒查到,想給《游藝黑白》的作者寫妹兒問一下,結果這書的責任編輯竟然說沒有他的郵件。赫赫,還是算了,最後還是馬慧元師傅給了我具體的日期,她查到了啊。馬師傅風琴彈的好,出書無數風采絕代。愛樂的書和文字我最喜歡的就是她了。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1-05-03 07:59:53
马师傅?哈哈哈。

慧元今年要回国的吧。。。但愿能见上一面。
楚雨的个人空间 楚雨 发布于2011-05-17 21:39:01
小曼,这个写得好。几个地方特别抓人!
楚雨的个人空间 楚雨 发布于2011-05-17 21:44:30
嘿嘿~感觉你最近游刃有余。状态蛮好。。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1-05-17 22:07:26
嗯呐,多交流。我今天看到你给周难写诗评了,会抽时间拜读。:)
畸零者的个人空间 畸零者 发布于2011-05-20 18:35:53
雖然不懂樂理也不會彈琴,但想必讀了會有很多收穫的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