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柏桦 的个人空间

我的论坛主题

  • 在读雷平阳的《云南记》诗集

    2010-01-06 20:35:04   /   人间书话

    此书堪称表里如一的楷模,即书本身出得极端美,而且内容丁点也不让我失望。我正集中高度精神在读这本书,此书一定是一个奇迹,共276页,我已读到17页,我从小的文学直觉似乎不管不顾地跳出来告诉我:再读慢一点!一本好书可舍不得就这样让我匆匆读完。那就慢一些吧,我会更慢一些流连。这本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
  • 旧诗一首,特给杨典怀旧

    2009-12-28 20:09:03   /   诗歌点评

    牺牲品抒情的同志嚼蜡养成艰巨而绝望的习惯每天过眼云烟不容忍睡眠丝丝扣扣的舌头饮茶探讨问题挥霍掉口水的真诚靠酒的关系夜夜磨皮擦痒赶写诱惑者日记对抓住的人施虐、灌汤敲诈热情,免遭学习在一个不合时宜的地方集中复制的形象裸露、委屈、挖空心思用陡然的标志啃吃千篇一律的性欲阿司匹林,高烧固定的服装挫折和细腻的牙齿我知道这是个事实应该成为一个严肃的人应该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而抒情的同志该怎样呢抒情的同志天长地久抒情的同志无事生非1986...
  • 为刘春的新书所写的序言

    2009-12-28 18:49:42   /   人间书话

    刘春的书写风景与历史工作    柏桦    在此,我要向文学研究者及普通读者慎重推荐诗人刘春所写的这本书《一个人的诗歌史》。为何要如此慎重其事?原因很单纯:如果一位读者想了解“朦胧诗”(我从来不认可这种命名,我更乐意叫它“今天派”,但考虑到普通读者以及人云亦云的诗歌专家对“朦胧诗”情有独钟,我也随遇而安,就用这个称呼)之后的一代诗人的生活与写作状况,那最佳读本肯定就是刘春刚完成的这本奇书。  为何说它是一本奇书并还如此肯定地推荐,且听我如下紧接一一道来。  这本书,从文体角度上说,可谓作者自己所说“四不像”:它既是诗...
  • 第四篇余英时,来源思与文

    2009-12-25 09:27:06   /   人间书话

    王汎森:想我老师余英时之四我第一次见到余英时先生,是在1970年代末或1980年代初。忘了是哪一年,《联合报》副刊办了一场有关红楼梦的座谈会,与会的宋淇(林以亮)先生说「余英时身上的每一钱都是脑」,原话大概如此。当时在观众席的我,倒从来没有料到有一天会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余先生的研究生。 1987年夏天,余先生从耶鲁大学转到普林斯顿大学,任全大学讲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我也在同一年8月从史语所到普大攻读博士。很巧地,第一天到系里,就在走廊遇到余先生。但很可惜,我因为功课太忙,在普大读书的五年多(1987年8月到1993年2月)不曾...
  • 第三篇余英时,来源思与文

    2009-12-25 09:22:00   /   人间书话

    陈弱水:想我老师余英时之三我是从1981年秋天到1987年春天在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从学于余英时师的。1987年秋天,余师转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当时我的博士论文大约完成百分之六十。余师离开耶鲁后,我一面受聘教授他负责的课程,一面继续写作论文。我的论文在1987年底完成,授课则至1988年春天。我一共从学于余师六年半,其间在耶鲁大学相处六年。  耶鲁大学在康乃狄克州的新港(New Haven, Connecticut)。新港是个小型城市,位于纽约市地方交通网的北方顶点,搭火车到纽约大约一百分钟。由新港往北,距离余师原先任教的哈佛大学车程约三小时,回头往南,越过纽...
  • 仍关于余英时,来源思与文

    2009-12-25 09:17:41   /   人间书话

    黄进兴:想我老师余英时之二初次看到余英时老师是1975年2月,他刚当选中研院院士不久,为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做了一次讲演,题目是「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这个演讲整理成稿后,成为以后20年研究中国思想史「内在理路」的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而我当时犹忝列「批余小将」,以打倒学术权威为己志,听了这个讲演,心中若有所失。  后来因缘际会到哈佛大学念了六年书,才算真正接触了余老师。我能够进哈佛大学完全得力于余英时教授的推荐。1976年我到美国匹兹堡,还没有注册,听到纽约的同学说,哈佛大学的余英时教授要找一个人谈话,这个人的名字恰巧就是我。...
  • 转贴余英时弟子谈老师,来源思与文网

    2009-12-25 09:11:59   /   人间书话

    田浩:想我老师余英时我们四个同门想讲一些余英时老师的故事,希望帮助未来的读者除了透过他的书,还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稍微知其人,进而了解他的价值观。没机会与余英先生谈话的人,可能会觉得很难了解他。比方说,为什么这位学者的英文著作比较少,可是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所名牌大学任教数十年,而且是头一位获颁Kluge Prize的亚洲历史学家?为什么他写了很多中文书,但不愿意接受邀请到中国大陆?简短的回忆当然不能说清这些大事,但是未来的读者仍可以参考,从而更认识余先生。  哈佛大学的年代  「我1949年5月27号在上海解放了。」余老师这样开始...
  • 转一篇来自中国艺术批评网的文章

    2009-12-22 10:34:42   /   人间书话

     饶宗颐:我所认识的汉学家我于1954年第一次到日本。最早接触到的日本汉学家名叫吉川幸次郎,其时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人文研究所经学研究室主任。他精通日本文学,能够撰写一手地道的好散文。大学时代他研究的是宋词,博士阶段专攻元曲,晚年专门研究杜诗。因而,吉川先生在中国文学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能够写出非常优美的中国诗,在经学和敦煌学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曾把孔颖达的《尚书正义》翻译成日文。我去日本时他正在研究《诗经》的敦煌古钞本,并保存有不少敦煌钞本的照片。他所师从的两位著名学者,一位就是在日本讲述《文心...
  • 再发一首过去的诗,尤看注释

    2009-12-15 13:46:04   /   诗歌点评

    掏粪工人刘同珍一、 启:完成了身份认同刘同珍今年24岁,是济南市肥料公司匡山肥料厂的掏粪工。六年前,他从家乡高小毕业,来济南找工作。他本想当一名炼钢工人或医生,但却被分配去掏大粪,心里很难受。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回乡探亲时,人们见他就喊:“在济南府掏大粪的人回来了!”但母亲的话给了他力量:“当年你父亲和你哥哥都在家靠拾粪糊口。如今你一定要听党的话,叫干啥就干啥,可别忘了过去。大粪有味,靠味值钱,庄稼还离不开它呢。”同样,肥料公司经理的话也影响了他:“小刘呀,咱们这一行是脏,但只有那些有臭气脏气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人才瞧不起我们。...
  • 来这论坛二年多来

    2009-12-15 13:24:54   /   诗歌点评

    我一直有一个很深感受,就是这里的诗人特别不爱谈实在的诗歌的写作技术,临空虚说的贴子相当多。诗可是字、词、句组成的呀,哪怕再伟大的思想,也得靠字、词、句来完成。而且,我流览了大量的诗,恕我直言,有很多连基本文句都写不好,何来写诗?

我的资料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