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晖:晚清以来西儒关系的演变和影响

    2013-07-23 00:39:34   /   今天茶室

    ——从“差异原则”理解儒家  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交流。最近,儒学、国学的传统话题很热闹,但是,我们通常在用语言来表述某种意思的时候,经常有所谓的符号和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语义分析的研究表明语言解释的空间是无限的,同样的话语可以表达很多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思。比如人们谈儒学,同样是谈儒学的人,这之间的差别可能非常之大,这就是索绪尔讲的“任意原则”。如果是这样,语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索绪尔提出语言的表达还有另外一个规定,就是“差异原则”,通俗地讲,就是指一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往往是要通过我...
  • 海客摄隐诗一首

    2013-07-18 14:05:26   /   诗歌点评

    夏夜里 小白在结网为一个如丝般柔韧的梦想在灯罩的洞天里盘桓。丑时无人茶案上地藏菩萨给她讲经弘法晨曦来临前,她吐出所有心丝就为织好一件镂空的袈裟 反射无比剔透的佛光[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3-7-18 15:57 编辑 ]
  • 李劼:孔、孟政治理念与毛、邓时代的对称性

    2013-07-16 13:19:44   /   今天茶室

    倘若说,孔丘的仁政理念是一种恪守周礼的礼本主义,那么孟轲的仁政思想则是一种注重民生的民本主义。孟轲虽然也与孔丘一样的重义轻利,一听到梁惠王问道:“将有以利吾国乎?”马上不容置辩地回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但是,孟轲的仁义政治,却不啻只是孔丘有关克己复礼的夸夸其谈,而是有着相当具体的民生内容: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 黄章晋:在革命中失落的母语

    2013-07-14 16:51:53   /   今天茶室

    一直有这样的念头,我将来退休,要当一段时间作家,至于写什么,并没有想清楚。  去年的一天,无意中看完一位长者自传,便给自己一个任务:至少要把这未完成的作品改写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这本名叫《换骨记》的自传,无书号无定价,其实就是印出来散给亲朋好友的自我安慰。我得到的这本,是三四年前父母亲寄来,当时似乎还有一层嘱托,看它是否有正规的出版价值。我只草草翻了几分钟,就得出结论,没有任何出版价值,然后,它就在书堆某个角落里躺着,直到我无意中翻起。  作者是我父母当年在新疆兵团结识的湖南同乡,粗略算来,迄今已四十年,当时环境下,两家关系胜亲戚,他比...
  • 余光中: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

    2013-07-14 16:38:21   /   今天茶室

    余光中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曾任台湾师大、台大、政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去年11月初,85岁高龄的余先生携夫人来湖州,在笔者等人陪同下游览了大唐贡茶院等景点。在与湖州诗人聚餐后,余先生欣然接受了笔者[来箫风]的访谈。   来箫风:余先生您好!说起来我们还是老乡呢,您生在南京,我家在徐州,我们都是江苏人。  余光中:是的。我1928年农历重九日出生在南京,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才随母亲逃亡上海、重庆、香港等地,1950年后移居台湾。虽然我父亲是闽南人,但我母亲和夫...
  • 陶林:小时代、郭敬明、物欲僵尸的文艺脸

    2013-07-09 13:48:57   /   今天茶室

    一  天不生完人,无论从肉体,还是精神,都会有巨大的缺陷。时代同样如此,往往我们能看到的它的巨大缺陷所在。对之,我们或许无能无力,或许从未用心用力--事实究竟如何,人在做,天在看。  最近,青年商人郭敬明先生把自己写作的小说《小时代》改编成电影,上映了,一片哗然。这是娱乐时代一件很小的事情,每年全国都要热映很多的影片,有好片、有烂片,有旧导,有新导,各种话题与口水,层出不穷。每年的很多影片都会引起争论,一直在娱乐风尖浪口的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引发争论,本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小时代》是郭敬明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其原著...
  • 凯蒂:让曼德拉走吧

    2013-07-05 13:56:54   /   今天茶室

    凯蒂/文(旅英华人作家)这将是一个多么公众的送别,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一个伟人将要离开,一颗巨星将要陨落;人们在数着日子,第五天,第六天。但对南非人来说,这却是家里的私事,因为这个伟人和巨星,与每个南非人的生命都息息相关,他是每一户人家的爷爷,送别他,将如同送别家中的长者。1.南非的街上充满了伤感这些天,全球媒体每天都要提到的一条新闻,就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因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每天,全球媒体都要关注:“住院第一天,情况严重,但稳定”;“住院第二天,情况严重,但稳定”;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都一样:“情况严重,但依然稳定,没有好转...
  • 崔卫平:收复自己的人性

    2013-07-05 13:21:46   /   今天茶室

    很少有像这本书《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符合我的心思。作者意大利作家、诗人普里奥·莱维(PrimoLevi),1919年生于意大利都灵,化学博士。1943年纳粹军队侵犯他的家乡之后,他变卖化学实验室的仪器买了一把手枪,参加了犹太人的地下游击队,被捕之后送至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少数幸存者之一。战后他的主业仍然是在化工领域。最早的著作是回忆录《活在奥斯威辛》。1987年莱维在自己家中坠楼去世。这本《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从1975年开始写作,1984年出版。2013年3月有了中文版(上海三联书店,杨晨光译,徐贲作序)。这本书非同寻常在于,它面对的是普遍人性,而非仅...
  • 士者如斯:欧阳江河策展的何多苓画展

    2013-06-29 02:43:47   /   影音艺术

    [localimg=817,2000]1[/localimg]
  • 顾晓阳回忆顾城谢烨夫妇绝命之前在洛杉矶的15天

    2013-06-27 10:34:20   /   今天茶室

    ----观察者网今年顾城去世20周年了。北岛非要我写点儿什么。踌躇再三,写就写。1993年9月6日,孟悦和明凤英从旧金山开车回洛杉矶,我托她俩捎上了顾城和谢烨,下午五、六点钟,到了我家。本来他们只是从这儿路过,第二天转机回新西兰,没想到因签证和机票问题,一下住了十五天。9月21日,离开洛杉矶去塔西提, 住一夜后飞奥克兰,再渡海回到了自己的家一一激流岛。10月8日,顾城杀死谢烨,上吊自杀。6日那天我在华人超市买好了冻羊肉片,留孟、明一起吃涮羊肉。顾城戴一顶帆布做的西式礼帽、足蹬大皮鞋,谢烨穿着漂亮的裙子。一年前我们曾在旧金山盘桓过数曰,所以看...
  • 他们

    2013-06-26 22:55:31   /   诗歌点评

    从一本薄薄的结婚证里起身洗漱。黑白结婚照,白天似一个空空的门框一个朝左 一个奔右疲惫的晚上,他们回来不粘锅里夹生的饭 犹如爱的难题合衣睡进户口薄 各自薄薄的单页宿命如纸 寂寞如冬像钻燧取火的古人,他们蜷向中间的那页,呵 温暖的篝火 是熟睡孩子的名字一个在左侧 一个在右侧 他们亲密得像孩子微微翕动的长睫 一边一只生死不离 永不相见...
  • 木桌的春天圆舞曲

    2013-06-26 22:15:52   /   今天茶室

    那么多年 只想一件事回到故土 壁立千仞的家郁郁葱葱的兄弟姊妹 去看望死去的妈妈那时 她用眼睛赞美过我的伟岸那时 爱情也还未曾 被电锯切断那么多年 靠在身上的忙碌的双臂 如一副副拐杖支撑泛黄的葫芦或者丝瓜左上角一摞蒙尘的新书 仿佛隔壁书店的一座蛛网生祠 残留木质的魂香那么多年 只想一件事等待一只 潜伏而坚定的蛀虫把守则与僵直的肉体 一并咀嚼等待废弃荒野 在几场春雨之后献身一位 采蘑菇的乡下姑娘[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3-6-29 02:35 编辑 ]...
  • 荀红军: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

    2013-06-26 13:41:03   /   今天茶室

    ——《跨世纪抒情》序荀红军一1982年,我当时还是大学俄语系二年级的学生,正在疯狂地写诗。但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诗,加之生活的单调和贫乏自然没写出什么象样的作品。于是,我决定大量埋头读书和读诗。经朋友介绍,我搞到了一套苏联作家爱伦堡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爱伦堡作为本世纪初俄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参加者,记述并描写了同时代许多声明赫赫的诗人形象。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反复读了多次,渐渐觉得遗憾:为什么这个时代同时产生了这么多一流的大诗人,而我们却看不到他...
  • 龙应台:台湾人为什么不想统一?

    2013-06-25 18:52:05   /   今天茶室

     台湾人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民主体制里,而民主体制落实在茶米油盐的生活中,意思就是:他的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他的证件。他进出政府大楼,犹如进出一个购物商场。他去办一个手续,申请一个文件,盖几个章,一路上通行无阻。拿了号码就等,不会有人插队。轮到他时,公务员不会给他脸色看或刁难他。办好了事情,他还可以在政府大楼里逛一下书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点心由智障的青年端来,政府规定每一个机关要聘足某一个比例的身心残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时,可能刚好看见市长走过,他可以奔过去,当场要一个签名。  如果他在市政府办事等得太久,或者公...
  • 高尔泰:自述“成名史”——《论美》之失

    2013-06-25 18:40:58   /   今天茶室

        一九五五年,我十九岁,被分配在西北兰州郊区的一个中学里教书,很忙很累,生活单调,不快乐,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一些既不爱我、也不比我聪明或者善良的人们来摆布。为什么他们有可能摆布我们,而我们没有可能拒绝。久之形成了一种对于权力的憎恨。  兰州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看着我也相信,国家的经济正在起飞。但是我知道,为了这个起飞,无数人付出了自由做代价并将继续支付,因此我无法相信,这样一种用一代人做肥料去滋养另一代人(据说是)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因此也无法相信,那只以此为理由强制地给每一个人分配角色和任务的看不见的手...
  • 戴锦华谈《第二性》《女性的奥秘》及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

    2013-06-25 10:36:13   /   今天茶室

    1963年出版的女权运动的经典著作《女性的奥秘》被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它“点燃了当代女权运动,并因此永久改写了美国等国家的社会结构”(《纽约时报》),它吹响向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挑战的号角,同时使其作者美国作家贝蒂弗里丹成为1960年代晚期女性解放运动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在1980年代就读过这本书,这是她继波伏娃《第二性》之后,阅读的第二本女性主义著作。对于半个世纪前出版的《女性的奥秘》,戴锦华说,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描述的美国郊区生活家庭主妇的“无名痛”,“这本书具体针对着郊区化的过程中,中产阶级白人女...
  • 章立凡:不欢迎国士的时代

    2013-06-23 21:09:29   /   今天茶室

    ——读《国士:牟宜之传》作者:章立凡 文章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国士”一词,出自《战国策·赵策》:“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在传统文化意义上,系指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勇者。百年中国内忧外患的刺激,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激进主义思潮,不断涌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国士,牟宜之亦为其中翘楚。20世纪的30-40年代,左倾思潮激荡全球,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下,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投身革命,不能不说是一种宿命。清秋子先生撰写的这部传记,重现了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进入农民革命队伍前后的历史。这令我联想起一位历史人物——明末李自成麾下的知识分子李...
  • 崔卫平:“持不同生活见解者”

    2013-06-23 00:11:26   /   今天茶室

    作者:谢丁文章来源:《人物》杂志“我写作是为了把隐蔽的东西带到亮光之下。”崔卫平说,就像哈维尔那样,“让看不见的看见,听不见的听见。”57 岁的她虽然从北京电影学院退休,但仍活跃在中国的诸多公共领域。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娄烨评价说,“她是从人的感受和状态开始的思考,而不是从主义和理论开始的。”崔卫平(AP)持不同生活见解者崔卫平女士不是个明星。走在大街上,没人能认出她的脸。201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她独自上了一辆出租车,驶入北京南锣鼓巷胡同时,堵车了。司机说,前面在拍电影。“那让我下车吧。”她说,“我就是去拍那部电...
  • 转文:个人作恶之责不可泯

    2013-06-19 11:24:14   /   今天茶室

    (济南讯)今年61岁的山东退休老人刘伯勤,为了忏悔自己在文革期间当红卫兵打老师、抄同学的家,不久前在《炎黄春秋》杂志上刊登广告道歉。他在广告中列举自己批斗过的师长、“抄家”过的同学,以及作弄过的民主人士名字,祈求得到他们的宽恕。广告写到:“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据《南方都市报》昨天报道,刘伯勤在刊登广告前后,承受了巨大的家庭压力。他儿子发电邮对他说,“广告费很值啊,你现在是名人了。”虽然时光流逝改变着人们对历史的评价,但对刘伯勤而言,数十年的“文革”反思缠绕成了折磨他的心结...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