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五年:自选诗二十首

发布: 2014-5-30 06:34 | 作者: 李浔



        《观金农画梅》
        
        
        一个素食的男人将风关在门外
        油灯下晃动着孤单的身影
        窗外的雪正和风私奔
        他围着火炉  还冒着热气
        等待着始终不会来的人
        风有点皱了  浸得夜冷上风尖
        灯一直在晃  也有点累了
        晃得冬夜只剩下一条孤独的被子
        
        屋前的小白菜绿得清贫
        笔是痩的 笔下的梅枝也是痩的
        安靜惯了的心 看见了
        冷 已纷纷开花
        是的 这是一个梅开的日子
        桌上的宣纸比窗外的雪白
        砚台上的笔 只是一株失群的梅枝
        
        2013-9-9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上海软糖》
        
        
        我已记不得
        你是怎样甩着长发
        粘住了我的问候
        甜甜的? 比上海软糖
        还要软的笑容
        
        甜是味道的插曲
        软是什么
        是小羊羔想家的叫声吗
        
        你应该是有秘密的
        比上海软糖
        还要软的秘密
        我一直在嚼
        牙根越来越软
        剩下的日子越来越硬
        
        2009-1-20
        
        
        《背着幼小的歌上路》
        
        
        你唱了那么多歌? 它们
        像散落在身边的小小的蝌蚪
        它们在寻找亲生的妈妈
        也在寻找嘹亮的父亲
        
        你没有准备行李
        没有等所有的歌到齐了才走
        天巳暖了? 路开出了新枝
        你背着幼小的歌走了
        不会有人知道
        这小小的歌会长得像谁
        
        
        《紫云英》
        
        水牛的尾巴一摇
        你唱起了奶声奶气的春色
        水鸟在写你
        紫色的名字? 村前村后
        都没有穿鞋
        不穿鞋  春才跑得更轻
        
        紫云英  在恋爱中奔走相告
        细碎的情节
        喂饱了那只过冬的鸭子
        这样的季节
        谁会铺上紫色的地毯
        迎娶布谷鸟的妹妹
        
        
        《布衣少女》
        
        
        像回到了从前
        荷包里塞满了香草
        背篓里只剩下一把铜镜
        叮咚一样的声音
        在鞋沿缝得密密
        
        少女是磨不出手茧的
        你看看她
        山路还很细
        像荷包上好看的针脚
        草晃了晃
        活蹦乱跳的果
        青涩  结实
        
        
        《夏》
        
        
        这个夏没有想象中的荷叶
        只有倒影中
        有点粗糙的蛙鸣
        远处有几点农舍
        更远 是离家已久的男人
        这个夏热得不长不短
        汗水打湿了泪流过的脸
        那条通向秋的村路
        两边的青果
        青得蓝天巳老了
        
        2009-5-29
        
                     
        创作谈:我的三个十年的变化

        我是八十年代初开始写诗的,至今已三十年了。这三十年刚好也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步伐是同步的。回想起来,当时的中国诗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幸运的是大方向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奇迹。变化的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这也是中国我们这一代诗人的奇迹。
        在否定中否定,在变化中变化,让变成为一种进步。这是我写诗中一直的态度。三十年的过程中,可分为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81-1991):是我的成长期,那个时候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多次获了《诗刊》、《星星诗刊》等诗奖,参加了《诗刊》第九届“青春诗会”。当时我没有具体的目标,正如上述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我写了大量的完全模仿西方的诗,写过翻译体,写过超现实主义的诗,写过新叙事诗等等。这个时期,我更像一只野马,奔跑就是我的写作。
        第二个十年(1992-2002):这个十年是我最焦虑的时期,自由奔跑的新鲜感已经过去,而且我已经看到前面有许多路,更让我焦虑的是每一条路都有吸引我的风景。这个时期其实是我的反思期,我无数次问自已:诗应该表达什么?应该怎样表达?其中五年,我为了更正确表达出内心的东西,写下了二个长篇、二十多个中篇和若干短篇小说。
        第三个十年(2003-2012):这十年是我经过无数次折腾之后的写作期,这些年,我在轻抒情、冷抒情、随笔式诗歌的写作上坚守着:诗要简单,真情实感才是诗的灵魂。我认为:轻松写诗,随心所欲写诗,把诗写得轻松,把诗写得干净,回到诗经时代,把诗写得清爽。把诗写得冷静,回到内心,把诗写得凝练,回到诗的本质,把诗写得实在,让诗回到良心。
        近十年,我关心的问题是诗歌题材的“大”和“小”和诗要不要“抒情”这两个问题。首先来谈谈诗歌题材的“大”和“小”。一直以来,中国诗坛有着大“我”和小“我”的争论不断,但表现大“我”的作品仍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所以, 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的诗歌由于这样独特的背景,也产生了大量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的诗,这些诗的立意,都采用了“鸟瞰”这个角度来审视生活现状的,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也较多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情绪,但是这种慨念化的立意往往是抽象的,最关键的是这些诗没有个性。我认为,忽略社会底层、无视生活细节的的说教式写作方式,是很难获得共鸣和打动人心的。
        诗要不要“抒情”?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要抒情。因为抒情是诗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怎样抒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诗不仅是语言,语言只是工具,关键是要进入所表达的事物的本身。过多地构造语境也会冲淡事物本身的精神。让--保尔萨特说过:语词只是吹过事物表面的风,它只是吹动了事物,但并没有改变事物。所以,80年代较为流行的单纯在语言上的探索,至今来看都是不成功的。从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的诗歌观念的变化来说,已经逐渐理清了情景与事境的关系后,将语言上的抒情摆在了有限度的位置上了。我反对的是早期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表层的抒情方式。所需要的抒情是不断剥离和告别形容词的抒情。
        诗应该有个性化的对事境的表达。从目前的社会背景来看,和平年代容易促使诗人写自我的作品。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随笔式”诗歌写作。随笔这种文体是大多数文人和文学爱好者喜爱的一种写作体裁。随笔的定义:是一种散文体,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何谓“随笔式”诗歌写作?我认为“随笔”式诗歌在内容的表达上惯用叙事、议论为主,在形式上,句式的排列和空行由内容需要而定,也不需要不押韵。这种形式散漫,自由表达立意的诗体,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区别于抒情诗、哲理诗、新格律诗、叙事诗、散文诗、朗诵诗等等。在这些“随笔式”诗歌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中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甚至穿插对话、注释等等。所以我认为,用随笔的情绪写诗,这些“随笔式”诗歌,让人阅读中能体会出诗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事境。
        
        

33/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