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陈丹青:读书是非常内心的生活

发布: 2010-2-03 01:03 | 作者: 深圳商报



作者 刘瑜  来源:深圳商报 

 

 

陈丹青为什么说自己不是读书人,怎样的人才是读书人?“愤青”如陈丹青者又会作何惊人之语?118日上午,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楼上楼下座无虚席且过道都被挤满的读者,终于聆听到陈丹青作为读书月嘉宾揭开的读书论坛第二讲——《我为什么说我不是读书人》。

 

“我说我不是读书人,第一是老实话;第二是有点在说反话,第三是有点气话,第四是有点沮丧,但是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我不是一个读书人是想给书和知识保留最后一点诚意和敬意”。陈丹青一语概之,之后,告诉现场听众,“我还是对书充满感激,对阅读充满感激,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

 

实话——

“我确实不是读书人”

 

昨天(8日)陈丹青在深圳碰到许纪霖教授,并听说丁学良教授也来了,他们都是读书论坛请来的嘉宾,“读书月请了很多国内著名的学者、教授,他们真的都是读书人,我就是一个客串的,我和人家说我是读书人,这句话我说不出口。”

 

陈丹青说自己不是读书人的根据首先在于学历—“一个高小毕业生到处跟人说我是读书人是很猖狂的事”。陈丹青是1966年的小学毕业生,1969年的初中毕业生,然而那时无书可读,“当时的书店和菜场一样的,没有多少菜,还要凭票,这是极度匮乏的年代,可是总有一些意外发生”。

 

“抄书、偷书、借书、还书,是我们青少年时代大约有过一点求知欲的青年共同的记忆”。陈丹青列出了那时只能算文学青年的“我们这拨人”书单,有俄国的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杰克伦敦、海明威,法国的作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等。到纽约后,近30岁的陈丹青才开始读本雅明、叔本华这些书,还不大看得懂,“这些书都应该在很年轻的时候看,到30多岁时就有分析能力了”,而让陈丹青“自卑”的是,北大清华的年轻老师基本上都是十几岁就开始看这些书,记忆力好、概念清楚,“我一个年纪比他们大20多岁的人站在他们面前,我怎么好意思说我是读书人。”

 

反话气话—

“读书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你不要告诉人家你是读书人,你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个身份。”陈丹青说,这是他到国外才学会的,他发现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

 

“出国之前还没有人当面和我说我是读书人、我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会跟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风气,一种身份”。

 

在说明读书的“教养”问题时,陈丹青举了陈寅恪先生的例子。“陈先生周游列国,至少通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通晓的语言,梵语和德语。在香港逃亡时,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是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21/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